-
1 # 媽媽永遠愛你彩虹
-
2 # 秦時月手作
條件,環境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俺家這倆就是我自己一個人待大。
婆婆就管了倆月子,之後就全靠自己了。婆婆也是閒不住的人,她想著自己還年輕能幹點活,幫襯家裡點。
我呢一個人也應付來,只不過,看著鄰居家把孩子放家裡,自己出去工作上班的,也挺羨慕,穿的美美的,打扮的時尚。自己呢除了整天忙倆孩子的吃喝拉撒,就沒點志向。想想,心裡也挺難過。
但我常常安慰我自己,孩子是在一天天的長大,長大了,你想管你想問,他都不肯永遠在你身邊,像現在這樣,即使你罵他,打他,還往你懷裡鑽。
小孩子,有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跟著老人也不錯,只不過,老人對孩子太過喜愛,什麼事也任由他。
就在剛才,給兒子輔導數學,我說了他兩句,本來好好的,結果婆婆來了,他靠山到了,哭起來就沒完. 我差點又氣過去。。
即使條件允許不允許,我們都有珍惜和自己孩子在一起的時光。多麼美好!
-
3 # 安與小築
現代社會經濟壓力大,夫妻兩人共同養家都壓力山大,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孩子要撫養。已經不能允許媽媽做全職家庭主婦帶孩子。然而童年的經歷對孩子是至關重要。所以媽媽也要慎重考慮,左右權衡。
隔代教育問題多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隔代的教育觀差距越來越大。老人育兒觀念跟不上時代的進步或者有的老人不懂教育小孩。其實老人帶孩子弊大於利,老人肯定是愛孩子的,但老人過分的愛容易誤導孩子。
疼愛=溺愛。很多老人對於這個隔代的小人甚是溺愛,覺得愛孩子=依從,小孩只有說聲“不”、哭鬧一下馬上就百依百順。毫不誇張的說,哪怕孩子要天上的月亮星星,爺爺奶奶都會搭梯子去摘。還有就是包辦孩子的大小事務,從不讓孩子獨立做事情,養成被人伺候的習慣,也不會換位考慮別人的辛勞。比如20歲的大學生還要奶奶每天做飯伺候,飯來張口,為其洗內衣褲,自己卻不自知,不知感恩。教育觀念不同。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嚴格管教孩子都是為了樹立正確的三觀,但很多老人不懂這些,只顧把眼前的難題解決,不考慮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比如不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哭鬧時也用電視來哄。不懂輔導孩子學習。孩子上小學後需要學習輔導,很多老人要麼不懂文化,要麼老眼昏花看不到字。輔導學習是大事情,家長都應好好考慮,怎樣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父母的陪伴對孩子太重要父母以身作則,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正確引導孩子樹立價值觀念;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人,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內心充滿愛,對周圍事物和人都充滿愛心;父母的陪伴讓孩子更加勇敢,遇到困難也不會退縮,因為他知道自己有堅實的後盾;父母的陪伴讓孩子更有責任感,培養孩子克服困難,敢於擔當。
留守兒童的心理缺失對孩子來說,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留守兒童是“心靈孤兒”,沒有父母的陪伴,他們的內心是孤獨的。即使爺爺奶奶照顧得再好也替代不了爸爸媽媽的關愛。留守兒童大多有這樣的問題,缺乏安全感、自卑、自暴自棄、不服管教、易學壞。
我的親身經歷幼時由於家庭條件不好,父母必須外出打工賺錢,那時讀初一的我就帶著弟弟生活,甚至沒有監護人。我也不知道怎麼就抗過了那孤獨、害怕的5年。那種沒父母在身邊的淒涼感受,遇到困難時孤立無援的無助,也讓我的性格趨於內向、不愛說話,膽小、不善與人交流,極度缺乏安全感,以致要用很長的時間來尋找缺失的安全感。真慶幸那些年壞人不多,我沒有被壞人騙了去或者拐了去,不然後果不敢想象。
我建議提問媽媽可以自己去上班掙錢,把孩子帶在身邊,平時讓老人照看。孩子的教育和學習,還是要靠父母來完成。生活艱難需要努力,但孩子的成長也只有一次,錯過了就永遠無法彌補。做不到爸爸媽媽都能陪伴的時候,至少有一人能陪伴著。
我也遇到類似的選擇,我打算暫時留在孩子身邊,平時麻煩婆婆幫我照看,在這個小城市找工作,哪怕工資少一點都沒關係。對孩子來說,等不到爸爸媽媽回家,是特別難過的事。
回覆列表
其實我一直都覺得媽媽帶寶寶才是對寶寶健康發育的最好選擇,儘管前期可能會累壓力會非常大有時候都覺得要崩潰了!但是捫心自問孩子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為什麼要生孩子?孩子的到來你要做好哪些事情?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給他什麼樣的教育他就可能長成什麼樣的人才!說實話我並不希望我婆婆給我帶孩子,因為他們不懂早教也不會去學習!不會科學餵養,不懂得怎麼提升孩子的想象空間! 一個家庭裡面必須要一個人犧牲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來培養教育孩子,通常女人比男人更加細心所以媽媽的角色非常重要,當然爸爸也要承擔起責任無論是事業還是家庭裡的瑣事!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要從心裡認同媽媽為了帶孩子所犧牲的一切!從而包容理解和擔當! 孩子在三歲前肯定是不能去上班的,經濟也沒有那麼寬裕,但是困難只是暫時的,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