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媽育兒說

    為什麼肚子餓給你喝了水你卻還想吃飯?

    同樣的道理,父母的愛是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的。孩子需要媽媽流水般細膩的愛,關懷,需要媽媽細心的照料,需要爸爸給予的大樹一樣的安全感,爸爸媽媽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爺爺奶奶固然會愛自己的孫子孫女,但這和父母的愛截然不同,請多花時間陪陪自己的孩子吧。

  • 2 # 靜媽咪成長記

    最親不過爸媽!

    爺爺奶奶再疼也是隔代親、隔代嬌,決不能代替爸爸媽媽的愛,那種愛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小孩子能夠用心感受到,甚至在母體內就與媽媽建立了非同一般的紐帶關係,他會依賴留念媽媽的愛。

    完全由爺爺奶奶帶孩子,孩子只能得到生活上的照顧,精神上的關愛和教育未必能夠得到很好的給予。然而爸爸媽媽則會盡心盡力的照顧到孩子的方方面面,讓孩子全面得到提高。

    爺爺奶奶帶出來的孩子,當孩子在小夥伴們面前說起自己的爸爸媽媽時,孩子會因為自己是留守兒童感到自卑無助,他也想要待在爸爸媽媽身邊,得到爸爸媽媽無私的愛。

    所以,當孩子有爺爺奶奶帶,當孩子成為留守兒童,孩子的內心已經變得很複雜,急切與盼望的心情油然而生,想念便逆流成河!

  • 3 # 和孩子一起成長的媽媽

    很正常。爸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也是最愛孩子的人。生我者為父母,我生者為子女。這種直系血緣關係對每個人是最重要的。對爸媽親是天生的,是骨子裡的,尤其是媽媽在孩子出生前就比別人多愛十個月哦!

    爺爺奶奶再愛孩子,那也是隔輩親,在孩子心裡最親最愛的永遠是自己的爸爸媽媽,除非你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1.爺爺奶奶一般在意是否吃飽穿暖,對孩子的心理需求不太關注。而爸爸媽媽接觸的育兒知識多些,尤其可以在網上隨時學習更新。所以更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和性格培養。對孩子不兇,這也是為什麼孩子願意對媽媽說心裡話的原因。

    2.爺爺奶奶為了哄住孩子會長時間看動畫片,不和孩子交流互動。而爸爸媽媽會陪孩子做遊戲,一起唱兒歌,一起畫畫,一起捏橡皮人。孩子能感覺到哪個是真心陪伴他們,不是敷衍的,而且和媽媽在一起更有趣。

    3.爺爺奶奶比較節省,不太看重給孩子買益智玩具和書籍,給孩子買的大部分是吃的。而爸爸媽媽會帶孩子去遊樂園,去動物園,去買一些老人認為是“亂花錢”的東西,只要孩子開心快樂,既能開闊眼界,又能學到知識,多花錢不為過。

    孩子願意和父母呆在一起,這都有天然的吸引力,也有後天的原因。假如你是隻生不養的父母,或者不負責任丟給老人就不管了,那孩子肯定不會和你親。

  • 4 # 愛吃棒棒糖的花玥玥

    不管孩子給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還是誰,只要不是給爸爸媽媽帶。那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孩子還是會很想念自已的爸爸媽媽。

    其實這個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不必大驚小怪的,認為是老人家對孩子不好,孩子才有這種反應。如果孩子不依賴自已的父母親,那才是不正常的呢!老人的愛跟父母的愛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哪怕老人的愛超過了父母的愛。

    有些父母覺得給予孩子一些物質上的需求就可以讓自已心安理得的,認為自已對孩子已經付出很多了,孩子依賴父母是因為精神上的需求沒得到滿足,或者說要持續的滿足,才能給孩子帶來安全感。TA才不會覺得自已被拋棄。

  • 5 # 胖妞妞的瘦麻麻

    很正常啊,孩子想念爸爸媽媽,跟爸爸媽媽親,這是天性,也是人的本能。

    爺爺奶奶再好,那也是隔代親。就像你吃了早飯要吃中飯,是一個道理。如果孩子跟你不親近,作為父母,反而要引起反思了。

  • 6 # 職媽育筱娃

    當然的了,在孩子長大過程中,他會發現爺爺奶奶跟爸爸媽媽是不一樣的,隔代養育根本就不能代替孩子父母,這是很正常的,從兩個方面分析:

    一、孩子的認知,隨著孩子的成長,他的情感心理要求就更多了需要的也更多了,嬰兒期,孩子更重要的是生理照顧,衣食住行保證後,就能夠滿足了,不舒服有人在身邊照顧,抱抱,他那時候還沒有父母與爺爺奶奶的分辨認知,特別是沒有母乳餵養的更明顯,到時隨著長大了,他開始懂得的東西越來越多,他開始明天爺爺奶奶不適爸爸媽媽,還是對爸媽產生好奇,即使奶奶爺爺滿足他目前心理與升級需要的照顧,當時還是無法阻止孩子的好奇與渴望,特別是在接觸都外面,人家有爸媽愛陪,而自己沒有,肯定會想念。

    第二,周圍人的言論與認知,只有爺爺奶奶帶孩子的家庭,其實很能引起周邊人的關注,孩子其實跟敏銳的,他透過身邊人的不同,感覺到自己的不同,所以會想念起自己的爸媽,而且想象都是美好的,父母成為孩子最美的思念。

  • 7 # 百合媽媽讀心理

    因為有一種叫做天然親情的存在,是與生俱來的。

    在孩子小的時候,最期望得到的就是父母的讚賞與關愛,這是任何別的人都無法替代的。

    我小時候才一歲多就被送到了姥姥家,基本上是在姥姥家長大的。雖然和姥姥也很親,但是現在還是覺得媽媽比姥姥更親。

    我記得小的時候,有時回到媽媽家,就覺得特別開心,特別羨慕弟弟妹妹們,他們可以一直在家,我是最後肯定會離開的。

    每次走的時候,都特別不想走,心裡特別想也呆在媽媽家,但是卻只能藏在心裡,不敢和大人說。

    因為我可能是潛意識裡接受了大人對我的安排。或許是怕姥姥姨姨們不高興,覺得白親了我,或者是已經習慣了,或者還是有其他什麼原因呢,我也說不清楚。

    現在想來,就是因為這份天然的骨肉親情在。

  • 8 # 亂蹦的蝦米

    如果是經濟條件,生活時間允許的話,孩子最好是爸爸媽媽帶。老人的體力和精力都有限,新的教育方法也許也會有欠缺。孩子爸爸媽媽帶會給孩子帶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高尚的性格品質。

    首先是自信,孩子和父母溝通頻繁,體會到父母的愛。

    其次是勇敢,爸爸媽媽會鼓勵孩子去嘗克服困難,而不是爺爺奶奶的溺愛方式。

    再次是獨立,年輕人學的知識多,不會凡事對孩子包辦。從小就會讓孩子適當的自理生活如自己整理玩具,穿衣等從而養成獨立。

    最後孩子有自己主見,父母會同孩子父母成為最親密的朋友,父母會給孩子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權利。

  • 9 # 天道酬勤7362044242710

    孩子和爸媽親是骨子裡的親,是血疑關係,爸媽是孩子最親的人,爸媽會全身心的對孩子好,各個方面都會替孩子想。媽媽從懷孕初期都在關心孩子,培養孩子的興趣,胎教聽音樂,給他說話,早就形成不可分割的一種情份,爸媽看育兒書,研究孩子的心裡需求,知道他們喜歡什麼,愛好什麼,陪他們講幼兒故事,唱歌,做遊戲。孩子開心快樂。爸媽對孩子的愛是別人無法替代的,這就是血濃於水。

    爺爺奶奶帶孩子,只是帶孩子,嬌孩子,吃飽穿暖就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隔代親,慣著孩子,有時孩子調皮哭鬧,不知怎麼哄,就編瞎話嚇唬小孩,這都給小孩帶來心理陰影。孩子上學看到別的同學家長都是爸爸媽媽接送,他們就特別想念自己的爸媽,晚上睡覺都在想著爸媽,孩子好奇心強,越是看不到自己爸媽,他就越想見爸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中考對於一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