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女人天生都是愛美的,古時候女子“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也是很常見的一件事。唐朝妝容與現代有著多大的出入?主要以什麼為美?
19
回覆列表
  • 1 # 武漢網視

    唐朝的妝容和現在的妝容差別還是挺大的,畢竟隔了幾千年的歷史。先從胭脂說起,唐朝的妝容在胭脂方面喜歡濃煙的紅妝,喜歡用胭脂把整個臉頰都抹得紅紅的,然而現在的人喜歡淡淡的胭脂抹在臉上。然後是嘴唇,唐朝的妝容在嘴唇方面只塗中間的一部分,這樣的話看上去嘴巴就很小,像櫻桃小嘴,這種唇妝我們稱之為朱唇,然而現在的人更喜歡把嘴唇上的口紅塗全,看起來更加自然,即便是顯嘴巴小的咬唇妝也是都塗上了嘴唇的三分之二的口紅。還有值得一說的就是唐朝的眉毛,開創了很多眉形,各種現代人無法理解的眉形。

  • 2 # 談史論新

    唐代是中國政治、經濟高速發達,文化藝術繁榮昌盛,封建文化燦爛輝煌的偉大時代。唐代女子的妝容更是別出心裁。唐代女子的上妝順序是: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描斜紅—塗唇脂。

    唐代女子化妝順序圖表

    敷鉛粉

      鉛粉古稱粉錫或鉛華,夏商時已經出現,為中國古老的化妝品,用途跟現在的BB霜或遮瑕粉差不多,取少量擦於面部,塗勻,可以使整個面部看上去更加白皙、柔嫩、光滑,沒有雜質,即使你臉上有一些斑痕,也可以幫你達到掩飾的效果。

    抹胭脂

      抹胭脂在唐代可以說是最常見的美容內容,一方面是因為胭脂已經有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歷史,自從漢代被張騫引入之後,一直受到女子的青睞,另一方面,製作胭脂的工藝越來越好,到隋唐兩代的時候,胭脂已經成了女子化妝必不可少的化妝品了。

      唐代女子塗抹胭脂都非常厚,史書記載,楊貴妃到了夏天所流的汗都是紅色的,可見她所抹胭脂的厚度之多。但這還不算是最誇張的,王建在他的《宮詞》中曾描寫過這樣一個宮女:她在洗漱完畢之後,臉盆中的水就像多了一層紅色的泥漿,“金盆水裡潑紅泥”,就是對這種現象的描述。

    畫黛眉

      黛眉就是描眉,眉毛的形狀有柳葉眉、吊梢眉等,主要是青色或黑色。描上去更加嫵媚、誘人。唐代婦女還很注重眉形的設計。當時流行的眉形有鴛鴦、小山、三峰、涵煙、倒暈等十幾種。各種眉形都是將原有眉毛拔去,而後再繪製成的。眼眉處用青色的顏料繪出各種樣式,統稱黛眉。盛唐婦女盛行闊眉,也稱桂葉眉,用黛色淡散暈染,將眉毛畫得短而闊,略成八字形。  

    黛 眉

    貼花鈿

      貼花鈿這種化妝方式又稱花子、媚子,施於眉心,形狀多樣。它並非用顏料畫出,而是將其剪成花樣貼在額間、鬢角、兩頰、嘴角。用來剪花鈿的材料,記載中有金箔、紙、魚鰓骨、茶油花餅等多種,剪成後可收藏在狀奩內。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來做花鈿。化妝時用呵膠將它貼在眉心處。有的還在花鈿上裝飾各種縷金圖案。

      “春陰撲翠鈿”、“眉間翠鈿深”、“鵝黃剪出小花鈿”等詩句都是對唐代婦女貼花鈿的描寫。唐代花鈿的顏色主要有紅、黃、綠三種,紅色是最常見的。花鈿的形狀種類繁多,有桃形、梅花形、寶相花形、月形、圓形、三角形、錐形、石榴花形、三葉形以及各式花鳥蟲魚等30多種。

      花鈿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據說唐代流行貼花鈿還是從上官婉兒開始的,武則天當政以後,上官婉兒是執掌文書的女官,每次武則天召見群臣時,上官婉兒都躲在帳後記錄。有一次,宰相上奏,上官婉兒偷偷地多看了幾眼,被武則天發現,就用小刀紮在上官婉兒的額頭上。從此,上官就用花鈿貼在額頭上來遮掩疤痕。宮女們見了好看,也跟著貼,以至於花鈿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並流行開來。

    花 鈿

    錐形花鈿、點唇

    圓形花鈿、點唇

    面 靨

      面靨可以是畫的也可以是貼的,點在雙頰酒窩處,形狀像豆、桃杏、星、彎月等,多用硃紅,也有黃色、墨色。

    斜 紅

      斜紅是描在太陽穴部位的紅色裝飾。

    點 唇

      在隋唐女子的妝面中,還有另外一項非常重要的步驟,那就是點唇,將唇脂一類的裝飾品塗在嘴唇之上,突出唇形。這裡所提到的唇脂是中國最早出現的“口紅”,主要是由硃砂融合動物的油脂製成,色澤感很強。當時點唇的手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當時是以嬌小濃豔為主要特點,且變化多端。他們認為最好看的唇形就是像櫻桃一樣別緻和鮮豔,因而女子在點唇時,往往先以鉛粉塗抹整個嘴唇,然後再以唇脂點出嘴唇,來美化自己的唇形。點唇的手法非常之多,光是晚唐三十幾年的時間,點唇的樣式就出現過十多種。還有一種頗具特色的面飾,指的是在婦女面頰上用丹青、硃紅等顏料繪出各種圖形,如月形、錢形等。有的裝是畫帖結合,多作兩顆黃豆般的園點,有的婦女喜歡用淺絳色點唇,這就是“故著胭脂輕輕染,淡施檀色注歌唇。”據說,中國古代甘肅祁連山盛產紅藍花,匈奴人稱祁連山為焉支山。古人把焉支山的花製成膏汁、粉類,用於化妝。

    染指甲

      “纖纖細手”是對女子雙手的最好評價,古代女子愛美,對手指也是非常重視的,為了顯示自己手指的修長往往將指甲留長,並進行修飾。唐代婦女染指甲,古籍多有記載,張枯在詩中形容:“十指纖纖玉筍紅,雁行斜過翠雲中。”據說,古人養壁虎,喂硃砂使它變紅,將它搗碎,用紅汁點染指甲。如果將這種紅汁點在婦女的手臂上,就可以測試貞節,若是貞節之人,紅汁將會永不褪色,由於紅汁是由壁虎吞食硃砂而成,所以又被稱為“守宮砂”。在唐代,真正的染甲材料是鳳仙花。鳳仙花腐蝕性很強,花開之後,人們將其花片摘下,搗碎以後加入明礬,就可以用來染指甲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女子染甲不是像今天一樣用刷染的方法,而是用浸染。就是將指甲浸泡在染料中上色。具體來說,就是將絲綿做成指甲的形狀,放到製作好的鳳仙花汁中,讓它充分的吸收顏料,然後再用布條將染好的絲綿綁在洗淨的指甲上,過上一夜,指甲就染上了顏色。這種方法染指甲保持的時間長達幾個月。

    妝容的結果,還是看顏值啊

  • 3 # 東家APP

    那是8世紀末的一個初夏時節,那時的長安就像今天的西安一樣溫暖。正是牡丹花盛放的豔麗多姿,幾位名媛精心裝扮一番後,便帶著寵物和侍女出遊了。

    大唐名媛的下午茶時光,是賞花、遛狗,與閨蜜聊聊剛剛入手的西域名品……

    出門遊玩,精緻妝容必不可少。只是大唐女子的妝容,已經不是化妝那麼簡單了。

    化妝時,她們注重顏色的堆積與人工的雕琢,大片的白底、鮮豔的胭脂、顏色多樣的花鈿等,面部妝容無比濃豔且華貴。這樣的臉,彷彿是油畫畫布,可以恣意描繪大唐的盛世風情。

    《步輦圖》&《簪花仕女圖》

    妝容並不是一天煉成的。在一張從前的照片裡,我們發現了她們纖細瘦弱,妝容淡雅的舊影。

    1.為了白無所畏懼

    白是古代女性永恆的追求。

    生不是玉顏,擦層粉來湊。無論化什麼妝,都離不開雪白的素粉。當時主要流行兩類的粉底:鉛粉和米粉。

    鉛是煉丹的附屬品,經醋化的白鉛變得像米粉一樣細膩,“洗淨鉛華”中的鉛華其實就是鉛粉。鉛粉是重金屬,雖然塗在臉上會增白,但長期使用會有副作用,讓皮膚髮青、發黃,完全是一種自殺式美白。

    唐代女子傅粉也分薄厚,薄薄一層的素粉妝,就相當於現在的裸妝。也有塗得厚厚的白妝,它的影子還活在日本藝伎的妝容上。

    《藝伎回憶錄》 劇照

    2.抹胭脂——美妝屆的一股紅泥流

    ▲酒暈妝 唐《弈棋仕女圖》區域性

    唐朝的時候,人們稱胭脂為“紅粉”,以胭脂做紅妝風靡一時。

    王菲造型與唐代酒暈妝類似

    胭脂一般抹在敷完粉後的兩頰上,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滿面施朱或是暈染眉眼等處。塗法、濃淡也各有不同。比較濃的,一般稱之為酒暈妝,比較淡的則稱為桃花妝。

    大唐女子,對胭脂的需求量真不是一般地大。我們體態豐腴的楊貴妃,到了夏天流的香汗都是紅色,可見塗抹胭脂之多。

    ▲ 弈棋仕女圖中的女子 酒暈妝

    王建在他的《宮詞》中,曾描寫到“歸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裡潑紅泥”。洗漱完畢的宮女,她臉盆裡就多了一層紅色的泥漿。簡直是大唐一股紅色的泥石流。

    3.畫黛眉——三百六十五天,不帶重樣的

    唐《宮樂圖》,仕女化醉妝、一字眉或愁眉、點櫻唇

    古人將眉毛稱作“七情之虹”,它是地位甚至高於眼妝。在沒有韓式半永久的古代,流行過很多眉式。

    秦朝流行“蛾眉”,漢代崇尚“八字眉”,唐代以柳眉和月眉最為推崇。

    唐代女孩們非常講究“削髮露額”,甚至會刮掉原始的眉毛,用黛勾勒出不同式樣。大唐女子在眉形上勇敢嘗試,把兩撇眉毛畫出了天花亂墜的樣子。唐代是眉妝式樣井噴式爆發的巔峰。

    《搗練圖》中有長眉、遠山眉,《宮樂圖》中為一字眉、愁眉

    根據《妝樓記》的記載,還評選過潮流十大眉樣:鴛鴦眉,又名八字眉;小山眉,又名遠山眉;五嶽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稜眉,又名卻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雲眉,又名橫煙眉;倒暈眉。

    最特別的眉形,要數《簪花仕女圖》中的短眉了。這就是唐代著名的“桂葉眉”,元稹曾說:“莫畫長眉畫短眉”。

    《簪花仕女圖》中四位仕女

    此時天寶年間的長眉已經不再流行,而這種眉形短闊、形狀像桂樹的葉子“桂葉眉”開始風靡全唐。

    是奇特的審美,但是在短,而上揚的眉毛裡,卻有大唐風韻,那股放飛自我的豪氣在。

    4.貼花鈿——論如何把亮片貼出高階感

    ▲鳳雉形花鈿

    唐《舞樂屏風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花鈿是大唐女子的貼片史,必須濃墨重彩說說。

    花鈿並不起源於唐代,但無可爭議的是,這一裝飾物也是在唐朝時達到頂峰的。花鈿的演變,是符合科學規律的商熷過程。

    到了唐代,它已經從最初的圓點花鈿,也就是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彩繪女俑,額部和兩頰上的紅色圓點,演變出各種花朵造型,抽象圖案。花鈿的材料,也從彩紙、綢緞發展到金箔、魚腮骨、雲母片、螺鈿殼、茶油花子、翠鳥羽毛等。

    5.點面靨——是誰的小酒窩,還沒畫上小點點?

    唐·彩繪木身錦衣裙女俑(新疆吐魯番出土)&范冰冰版武則天

    靨原指酒窩,面靨又稱“笑靨”、“妝靨”、“花靨”。點面靨是指用各種顏料在兩頰酒窩處點搽一定的形狀或花紋,有紅、黃色圓點或月、錢等圖樣,以增嫵媚。

    6.描斜紅——血腥式審美?

    斜紅,是這個玩意。

    斜紅一般塗在鬢部到頰部之間,最大的特點,是要用胭脂畫出明顯的“血痕”,追求那種鮮血欲滴,疤痕累累的感覺。那彎“明月”應該是“血痕”的變異和發展,它倒是使妝面活潑和俏麗起來。

    7.塗唇脂——櫻桃小嘴擁躉者

    唐《宮樂圖》區域性,仕女為“櫻桃小口”

    走完前面的流程,就到了化妝點唇的關鍵一步。

    唐代的點唇方式20多種,主要以顏色來區別。這麼說來,也只有不到20種色號,如大赤色、鮮紅色、淺紅色等。

    在唐代仕女畫,尤其是玄宗以後的仕女畫嘴唇都那麼小,小到比鼻翼還窄。這其實是畫家做的處理,並不完全寫實。不過,當時流行“櫻桃小口”是沒跑的了。

    以上,就是唐代女子化妝的七步拉,可以對應現代來看。至於是否美,就看個人的理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那麼一瞬間讓你突然蛻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