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翻湖農人

    豬場生物安全構建過程中,如何檢測環保及進出物資安全,這個問題是很個複雜問題,一,做到豬圈全封閉式,通風換氣,屎尿分離,排屎,排尿,喂料,飲水自動化,人進豬圈先全部消毒,人居住房和飼料倉庫不能相連,做到豬糞,豬尿流入沼氣池宗合利用,不能外溢應響外界環境,豬場應陪製藥房以便防疫,周邊建造圍牆以免外界動物進入豬,圍牆大院門前必須建造一個長5米,寬3米,50公分,的消毒池,池內放好按比例陪制的消毒水,以便進出運送物資車輛消毒,如有車進場先在車上貨物外表用消毒液浠釋噴霧後再進入豬場,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備免外面病毒,細菌帶入豬場,再是豬場內設定建造超聲波紅外檢測儀,進行檢測,如有發現病毒,進行及時消毒處理。

  • 2 # 談豬事I論發展

    目前豬場威脅最大的就是非洲豬瘟,現在做好豬場的生物安全防控,防控準確快速必須透過實驗室檢測,有助於非洲豬瘟的早診斷、早發現,採取精準清除措施對個別地區,物品,環境等設定的單元格進行早處置。條件允許的豬場可設立獨立的檢測實驗室,採用熒光定量PCR技術進行檢測,沒有實驗室的豬場選擇有檢測資質的機構進行常規檢測,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理。對於環境檢測區域劃分,場外,場內,人員,物資,飼料,水,車輛。

    取樣位置及要求

    取樣的位置基本上都是經常接觸頻率高以及危險的紅色區域,也要採集經常忽視的位置。

    場外與場內環境

    場外道路,使用生理鹽水浸潤紗布每50米左右隨機採集一次路面,重點是汽車壓痕,如道路為500米則使用同一紗布採集10個點,取樣後紗布放入自封袋後編號,立即送檢。頻率:平常每週兩次。人員進場門口和淋浴間 使用可更換拖布的拖把全覆蓋;對於不便使用拖把的地方,用浸潤的紗布全面塗抹,比如門把手,電燈開關,淋浴開關,洗髮水瓶外壁等。頻率:每次人員返場淋浴進入後,或有人員接觸進場門口。

    場內可選擇單元飼料落料口、飲水槽、風機進風口、出豬臺、物資熏蒸室、豬舍進出口(尤其門把手)、無害化處理區域等重點目標進行採集;使用可更換拖布的拖把或浸潤紗布。頻率:每月一次(出豬臺每次售豬後檢測)。

    人員

    人員到達場外隔離點和場門口先後進行兩次取樣,使用生理鹽水紗布,每個人對自己進行取樣,包括頭髮、衣服、鞋、手機,每個人一個取樣紗布自封袋,取樣後編號送檢(人員可到臨時暫緩點接受取樣,等待檢測結果陰性後再到場外隔離點進行更衣和淋浴,開始隔離)。頻率:人員每次返場進入場外隔離宿舍或場門口更衣間前。

    物資

    物資用生理鹽水紗布對貨物外表面進行全面塗抹,紗布放入自封袋編號。頻率:對於物資進入每週入一批,每批檢測。

    飼料包裝用紗布採集,收集料口內的粉塵,取樣後編號送檢。頻率:對於每批飼料進行檢測。

    水源

    蓄水池最近出水口放水3-5min後,使用離心管收集5-10mL水樣,編號後送檢。頻率:每週一次。

    車輛

    車輛使用浸潤紗布全覆蓋塗抹四個輪胎,車門把手、腳踏板、方向盤、掛擋杆、駕駛室腳墊、離合器等;使用可更換拖布的拖把在卡車外表面,重點灰塵較多的地方塗抹取樣,取樣後放入自封袋,編號後送檢。頻率:每次進場車輛靠近前。

    加強生物安全防控關鍵點車輛

    外部車輛應設有洗消中心,嚴格按洗消中心程式對車輛進行清洗消毒和乾燥,專人監管,取樣檢測合格後方能執行;車輛使用頻率不高的豬場,也應該嚴格監管車輛在臨時地點的清洗消毒,其中最關鍵的是有機物的處理,可使用發泡劑浸泡。

    車輛與外部環境接觸多,最易攜帶病原,且大型豬場車輛的使用頻率較高,因此設立洗消中心十分重要,外部洗消中心的選址及數量應因地制宜,且注意洗消中心處理完的車輛應靜置過夜,檢測合格後方能使用。

    內部車輛可購買二手車改裝處理專用,運豬前和使用完後沖洗、乾燥,使用1:600過硫酸氫鉀消毒,也可使用戊二醛、酚類或者複合碘類等消毒劑,駕駛室煙燻;按需使用,車輛消毒和靜置隔離時間至少24h。

    場區內外道路

    場區外道路的管控 加強場外道路的管控,運送物資和拉豬車路線避開;與其它豬場的車輛路線也儘量避開;使用3%的火鹼消毒。場區內道路分割槽管理,規劃各項工作的專用路線,道路的消毒可使用小型火鹼潑灑車,注意防火安全可選擇火焰消毒。

    物資

    物資中食物蔬菜、人員隨身物品應在生活區進行首次消毒,可選用38w紫外燈,食物和蔬菜至少4h,人員行李至少紫外照射6h,需要進入生產區的應照射過夜。對於蔬菜,有條件的豬場可自行種植,條件不允許的豬場可固定採購,在場外預處理、臭氧水消毒後,運送至場內生活區。

    疫苗和獸藥應在外包裝加一層外包膜,首選噴灑消毒劑作用至少2小時後,去除外薄膜,再次消毒後去除外包裝,噴灑消毒劑過夜或者消毒劑浸泡2h後方可進入倉庫。

    儘量使用顆粒料,有條件可進行二次高溫制粒。袋裝料表面要消毒或紫外燈照射。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無黴變等),單次進飼料量儘可能大。場內設有臨時儲存間,國外研究表明,帶毒飼料存放時間和病毒含量成反比。

    如豬場常用輸精管、水鞋、工作服、注射器等,儘量多儲備,減少採購次數,入場時應嚴格消毒(消毒劑浸泡、噴灑或紫外照射),靜置隔離24h後入庫。

    人員

    制定人員進出流程,提升待遇。儘量減少人員進出場頻率,外出期間不能接觸豬肉製品;設立人員隔離宿舍,嚴格執行取樣檢測、洗消、隔離等流程,隨身物品分開處理,專車送至豬場門口隔離點,更換專用的衣物和鞋子。

    場內人員建議分割槽管理,同時規劃轉豬、人員、物資、淘汰豬等固定路線,避免交叉。不同生產區配不同顏色的工作服。

    後備母豬的引入

    設立場外隔離舍,按計劃引種;要求場外隔離至少3個月,同時注意其它疾病如豬藍耳病、偽狂犬病和豬流行性腹瀉等疾病的監測、免疫或馴化;隔離時間需根據引種數量、日齡及場內隔離舍的數量等而定,通常為1.5個月。

    四害

    對於老鼠、飛鳥、蚊子、蒼蠅及其它媒介生物,應定期驅滅,可選擇藥物和物理隔離的方法。

  • 3 # 鄉村生態綠源

    豬場場址的確定:是豬場生物安全體系中最重要的要素 。豬場選址具備防疫排汙條件,具備水源,電源條件,具備交通,通風向陽條件。由於這些因素互為影響,因此,有必要建立場址生物安全風險評估標準,根據擬建豬場健康等級,量化評估場址是否符合健康要求以及定期量化評估已建豬場場址生物安全風險的變化可能對豬群可能造成的影響。

    豬場圍牆和大門,豬場和生產區入口處淋浴或消毒級登記制度,這個一般豬場做的都很好。

     出豬臺設施:在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中,出豬臺設施是僅次於場址的重要的生物安全設施,也是直接與外界接觸交叉的敏感區域,因此建造出豬臺時需考慮以下因素:

    1.劃分明確的出豬臺淨區和髒區,豬隻只能按照淨區一髒區單向流動,生產區工作人員禁止進入髒區;

    2.出豬臺的設計應保證沖洗出豬臺的汙水不能迴流到出豬臺;

    3.建造防鳥網和防鼠措施;④保證出豬臺每次使用後能夠及時徹底沖洗消毒。

     4.人員和物質,物品管理:前者包括本場工作管理人員和外界來訪者,後者包括豬場使用的裝置,物資和食品

     5.飼料,車輛管理,做好周圍免疫:據統計資料表明,豬群80%以上腸道健康問題與飼料有關,因此控制飼料及其原料,加工和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生物安全風險,可以明顯降低豬群健康問題的發生機率

     6.水源和有害物質管理:包括豬場人員飲用水和豬隻飲水,應定期新增次氯酸鈉2-4PPM消毒淨化飲水;飲水常規檢測:目的在與檢測飲水水質變化,每年檢測2次主要監測大腸桿菌數。有害生物包括其它畜禽動物和家養寵物,野生動物,鳥類,蒼蠅,蚊蟲和齧齒類動物,再就是墊料和引進種源或其他遺傳物質管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IPAD、手機,電視,投影儀哪個最傷視力?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