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年已經4歲了,他經常在電視機前一坐就是半天,兩隻小眼睛只盯著熒光屏,對其他什麼都不感興趣。小童童不願活動,也不願和別人說話,連對吃飯也沒有多大熱情。時間久了,童童變得非常孤獨、怕羞,見了外人也不敢抬頭,還不願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兒,就連搖馬都不會坐。
5
回覆列表
  • 1 # 不當早起的蟲

    謝謝邀請。首先,我家孩子也剛好四歲,這個年紀只是開始有一些自己的主觀意識,但是並不強烈,我們可以試著善意的欺騙他,比如說關掉網路或者電視閉路線,然後給他說電視臺說小孩子看電視不好讓你休息幾天。這期間家長也要以身作則,不要老是玩手機更不要看電視,多陪孩子互動。其次,四歲的孩子記憶力或者說不良情緒持續的時間不會像大人會長久,只要合理引導他轉移注意力用不了多久就能忘掉電視給他的吸引力。再次,家裡的人不能都在在一個立場,一個可以態度和緩點,一個要嚴厲點,這個就看孩子平時更喜歡和誰親近了,在我家大部分我是扮好人的而孩子媽媽做壞人,因為從小我家孩子就是在我面前撒嬌多,壞人一定要堅持立場,好人可以在不得已時放點說而且故意說是偷著的,但千萬不要長時間放水,中間的時候壞人可以出來把孩子和好人全罵一通,這樣孩子會覺得好人是因為自己而受連累,從而減少無理要求。最後最主要的,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多和小朋友玩,不要怕孩子吃虧,只要不嚴重一切都沒問題,愛護的過頭也會影響孩子自我心理的封閉。暫時只這麼多吧,畢竟我也就當了四年的老爸,也是新手上路

  • 2 # 媽咪Jane黃靜潔

    習慣都是從沒有到有,逐步養成的,孩子本不知道要看電視,可為什麼會愛上電視?是不是因為孩子宅在家裡,太"閒"太無聊!可能父母缺乏時間陪伴,沒有豐富多彩的家庭親子互動遊戲;也可能老人帶養,沒有那麼多的精力體力與孩子玩耍,為了安撫孩子,會選擇給孩子看電視。還有的家庭,爸爸媽媽喜歡看電視,所以常常開啟電視作為"背景音樂",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愛上電視,沉迷其中。

    家長都知道,這是很不科學的方法。電視機不但有輻射影響孩子發育,更有噪聲汙染,使孩子的聽力受到影響,同時隨著畫面的轉換光線不斷閃動,影響孩子視網膜發育。

    如果孩子一直看電視,頭部會對機械的聲音產生反應,對於外界的聲音而沒有反應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覺得,特別喜歡看電視的孩子,讓家長覺得聽不見家長說話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電視導致了孩子有"孤獨傾向",家長應該立即進行干涉:

    如果家中是老人帶養,老人本身也喜歡看電視,容易上癮忘記時間。那麼爸爸媽媽可以買一個半小時的沙漏,想辦法告訴老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只能是沙漏來回倒兩次的時間,看完就結束。

    而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他其實不知道應該看電視到什麼時候。那麼爸爸媽媽也可以指定看比如少兒頻道的其中一個節目。爸爸媽媽找一個小黑板,寫好上午10點到10點半,下午3點到3點半,看完必須關掉電視。

    還一種方法,和孩子一起拿筆和紙,做成電視票,家中無論大人小孩都是平等的,比如一星期每人可拿到6張。每張上面寫好看電視的時間,看一次,撕掉一張。這既講了規則,還是個互動遊戲,有一定的趣味性。

    爸爸媽媽除了以身作則外,還要明白,不能拿看電視作為獎勵,比如"寶寶你今天如果按時把飯吃好,我就讓你看電視。"這看似對於暗示把飯吃完是有推動作用的,但長時間來說,為了看電視,孩子可能吃得過快,或者偷偷撒在地上。所以電視不是有積極推動作用的正面獎勵。一旦愛上,父母就變得被動,孩子也喪失了愛上其他興趣的能力。所以,獎勵不能用電視,就好像獎勵孩子不能用糖果一樣,它是一把"雙刃劍"。只能規定好時間看電視,而不能因為孩子做到怎樣,而讓孩子看電視。

    還要強調一下父母陪伴的重要作用。一起閱讀,有效提升想象力、表達能力和鑑賞力。一起玩耍,鍛鍊身體和語言技能。一起散步,教會孩子自然和天氣的事情,這也是個很好地觀察孩子對什麼感興趣的機會。一起消遣,收集貼紙、石頭或者花兒以鼓勵孩子們發展學習能力,培養創造性,習慣團隊氛圍。爸爸媽媽還可以多帶孩子,跟同齡的小夥伴在一起做遊戲,培養孩子的社交興趣。

    我們的環境裡有大量的誘惑,所以作父母,帶著孩子一起改變環境,改變壞習慣,是一個逐步的過程。相信透過爸爸媽媽的努力,我們的孩子可以慢慢減少對電視機的依賴,讓生活更有趣,更多彩!

  • 3 # 育兒如育己

    我家有個親戚的孩子就是這樣,從小不和其他小朋友玩,天天在家裡看電視,家裡人也覺得這個孩子乖,不象別的孩子那樣調皮不讓人放心。小學學習還可以,他父母也不覺得天天看電視有什麼毛病。

    現在初中,麻煩來了,在學校做各種出格事,已經被父母兩次帶到醫院精神科看病去了。有時候,有的問題不會當時出現,可能有一天爆發出來的時候,就無法收拾了。

    如何走出,我想還是父母多陪伴吧,然後電視就不要再開了,才四歲我想也許可以改變吧。

  • 4 # 曲韻談兒童心理

    首先想跟各位家長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儘量不要用術語。孤獨症他是一個精神障礙,有很多症狀表現,你用電視孤獨症這五個字您倒是簡單了一個標籤,但是具體意味著孩子出現了哪些行為呢?根據這五個字根本不明白啊。所以當你貼一個標籤的時候,尤其不是準確的標籤兒,就會掩蓋事實,帶歪了方向。

    做家長的要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認知行為等表現上大概齊會是什麼樣的呈現,最好有個概念。四歲的男孩,無論電視裡播放的是什麼,能夠這麼長時間的盯著看,是違背孩子的認知規律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最多半個多小時。而且您描述的情況恐怕他不是因為經常坐在電視機前才對其他不感興趣,而是因為對其他不感興趣,才在電視機前一坐就是半天。這個因果關係您可能搞錯了。

    建議您觀察一下,他坐在電視機前是很開心嗎?他會跟著裡面的音樂節奏搖頭晃腦晃動身子嗎?會跟你複述電視裡面的故事情節嗎?一句話,他是否表現出了對電視節目的興趣、痴迷與參與?如果有,那可以理解為真的喜歡看電視,如果沒有那很有可能是我說的,他因為對別的都沒有興趣,所以才坐在電視前,因為那裡的東西是聲光電的內容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然而他的反應如果只是觀看而沒有我提到的那些參予,那麼孩子的行為表現仍然是有問題的,超出常態範圍的。

    建議家長根據我的提示再觀察一下,如果孩子的表現是後者,那麼要去查是否是注意力缺陷障礙ADHD,或者智力發育障礙,或者自閉譜系。

  • 5 # 孤獨行者Noodle

    哎,哎,我還是再哎一下吧,唉。

    我很奇怪這問題啥叫好像患上了“電視孤獨症”,分明就是患上了“電視孤獨症”麼!!題主這個問題倒是可以給我些啟發,對於現在那些很多因為很小時候就整天接觸電子產品而有類似自閉症表現的被誤診為自閉症的這些情況的孩子,真的可以定義為“電視孤獨症”、“手機孤獨症”或“電子產品孤獨症”啊!

    以下引用我群裡的美國大咖Denise的敘述:

    電子產品會給孩子大腦持續的聲光刺激,長時間積累大腦會慢慢習慣這樣的模式。而生活中其他東西的刺激相對簡單,大腦接收不到這樣的刺激就容易“漠視“(到一定的刺激大腦才能有相對的反應),從而造成了注意力不集中。個人認為有聲光的兒童玩具好一些,但是本質類似,能和孩子做戶外活動,玩拼圖,傳統遊戲是最好的選擇。美國兒科學會還建議,禁止2歲以下孩子看電視或其他電子裝置的螢幕。除了影響注意力之外,還傷眼。iPad 對眼睛的傷害比電視更大。

    關於電子產品的危害以上已經說的再清楚不過了,解決方案也很簡單,小孩子過早接觸那些東西,無非歸根結底就是家長圖省事兒為了甩鍋才如此的,其實親手把孩子推進電子產品這個坑裡的就是家長!沒有別人!這就應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要還的”,而且是加倍奉還!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徹底隔離電子產品,孩子已經產生了依賴,開始的時候和戒賭戒毒沒啥兩樣,這種痛苦是必然,家長必須幫助孩子戒除!

    然後儘量帶著他走出去,去接觸大自然接觸更多事物,必須加倍地用心陪伴!

    其實就是這麼簡單!望回答有幫助!

  • 6 # 你好children

    當腦海被大量虛擬畫面佔據的時候,大腦無法“抽空”處理其他的資訊,從而形成孩子在很多現實場景的孤獨。打個比方:當你腦子充斥其他事的時候,你能注意到周圍的事物嗎?能對周圍的事物產生反應嗎?根本做不到,就好比走神一樣,注意力無法集中在外界。

    首先呢,家長應該切斷“病源”——限制看電視機、玩電子等遊戲產品。多陪伴互動,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更要在生活中觀察孩子的行為特徵,捕捉孩子的興趣,善於引導的注意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走出“電視孤獨症”。

    舉例:先從孩子之前觀看的動畫入手,假如孩子喜歡看《海綿寶寶》,那麼就可以跟孩子玩角色互動的遊戲,寶寶一個角色,媽媽一個角色。在網路上下載該角色的圖片,然後動手跟孩子一起將海綿寶寶、派大星等角色剪下來,接著可以做成頭套、胸貼、卡片人...多種形式都可以,在做的過程中既能鍛鍊寶貝動手能力(如果孩子不願動手就鼓勵他說:“只有自己做出來的人物才最聽主人的話了”),又能將寶貝的興趣和注意力牢牢抓住,因為接下來就可以玩海綿寶寶追逐派大星玩耍了,情節自導。這個動畫內容的選擇方面,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去設定。

    再比如在戶外,可以多鼓勵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說:“海綿寶寶有個派大星好朋友,相信你也可以有一個,一起玩吹泡泡,一起搖搖馬,一起滑板車呢......”輔助孩子多去接觸外界。

    就這樣,一步一步將孩子從虛擬帶到現實,讓他對現實中的更多事物產生更多的興趣。漸漸的潛移默化的帶他走出“電視孤獨”,享受孩子該有童真時光。相信在媽媽的用心陪伴的成長下,孩子會越來越棒!加油!

  • 7 # SUM電影

    4歲男孩,要讓他少接觸電子產品,這對孩子的認知發展和試聽是很不利的。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障礙。

    有研究表明,孩子長期沉浸在電子的虛擬產品中,與家長交流過少,就很容易以電視中的人物自居,模仿人物的言行舉止,與現實脫離聯絡,變得極端的孤獨。

    作為家長,應該預防和引導孩子從這種狀況中走出來。

    1,嚴格的控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

    如果孩子一坐就是半天,那顯然是不行的,那就一天只許看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的電視,

    2,豐富孩子的業餘生活

    家長每天應該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比如逛公園,午後的散步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究其孩子看電視的原因,是因為家裡活動空間太少,遊戲也不豐富,所以,適當的擴大孩子的業餘生活也是很不錯的,比如和孩子一起進行親子游戲等等。

    3,告訴孩子虛擬和現實的區別

    我們要做好一項工作,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觀看習慣,幫助他提高他的辨別能力,讓孩子更深刻的瞭解到電視節目,幫助孩子理解動畫片中的劇情和現實中的劇情差別。

    總之,“電視孤獨症”不是孤獨症,如果引導恰當,孩子很快能走出來的。只要解決了這個問題,孩子的孤獨,膽怯都可以很快的解決。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乳鐵蛋白粉對嬰幼兒的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