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庭醫生線上
-
2 # 健康養生週刊
骨關節炎,是造成50歲以上人群勞動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數患者深感苦不堪言。
常見中老年群體,致殘率達五成
範震波表示,骨關節炎在中老年患者中多見,而且女性多於男性。60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可達50% ,75歲的人群則達80% ,其中該病的致殘率高達53%。
他指出,這類病好發於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膝、脊柱(頸椎和腰椎)、髖、踝、手等關節。因此,民眾在日常中如存在活動不便、關節僵硬、關節腫大、骨摩擦感、關節無力等症狀,應及時就診。
治療要個體化,非藥和藥物聯合應用
範震波解釋,在現階段,對骨關炎的治療主要是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這也是美國風溼病學會對骨關節炎治療的建議。
他認為,治療應個體化,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如年齡、性別、體重、自身危險因素、病變部位及程度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如對於輕中度的患者,康復鍛鍊結合藥物治療,有效率可達60%-80%,這也符合2003年歐洲風溼病學會聯盟(EULAR)修訂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指南》中指出,理想的治療方案應該包括非藥物和藥物治療的聯合應用。
據其透露,國際上部分國家在研發新的治療技術,如干細胞治療,但目前還在試驗當中。如未來能運用,應該是一件喜事。
不可治癒,需定期複查
“根治”,是患者心理最期待的結果,但範震波指出,“骨關節炎是退行性疾病,不可治癒,一般都是對症治療,即減輕關節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減小關節功能障礙,預防其進一步發展。對於重症不能行動的患者,正確的手術治療能夠恢復一定的行動能力,獲得非常好的效果,有的可以重返工作崗位!”
關於複查,他指出,患者需3-6個月後到醫院進行復查,確保治療後的效果。
專家支招
談及預防保健,範震波分別從飲食和運動給出了幾點建議:
適當運動
1.適當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改變運動要逐漸增加強度和頻率,在上下樓梯、爬山時要勻速小步,避免大跨步和跑跳。
2. 動前熱身,熱身有助保護關節,運動前活動關節,能夠減少受傷。
3.使用護具,如果有損傷史,使用護踝、護膝,護腰等器具,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衝擊力,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
4. 規避長久姿勢,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對肌肉關節有一定的的壓迫,注意經常變換姿勢,同時避免負重下蹲。
均衡飲食
1. 適當補鈣,挑選一些含鈣比較多的食物,如奶製品、豆製品、蝦皮等,簡單服用含鈣的鈣片也可以滿足。
2.均衡飲食,多吃青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及微量元素,避免嗜酒和暴飲暴食。
-
3 # 二傻子92
膕繩肌(大腿後側肌群)伸展
伸展能夠提高人的靈活性、擴大活動範圍(在某個方向上關節能夠到達的最遠地方),並且有助於降低疼痛或受傷的機率。在運動前,做個熱身,如步行5分鐘。當做好伸展膕繩肌(大腿後側肌群)的準備時:躺下;用床單中間套到右腳上,兩手提拉兩側(如圖左上角);藉助床單拉直腿(如圖),保持動作20秒;然後放下腿;重複兩次數動作;換一隻腿,再做一遍。(來自一站式健康知識搜尋引擎問上醫)
-
4 # 科學運動與健康
骨關節炎也稱為骨關節病或退行性關節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骨關節疾病,多發生於膝、髖、腰椎、頸椎等部位,以膝關節的發生率最高。統計數字表明,55歲以上中老年人骨關節炎發病率高達44%-70%。
運動對治療骨關節炎有著積極作用。關節軟骨的營養由關節滑液提供,關節在運動的時候可對軟骨產生壓縮和放鬆的作用,壓縮時軟骨基質內的液體溢位,放鬆時關節液進入基質,反覆交替,促進軟骨新陳代謝,為軟骨細胞提供營養,排出代謝廢物,運動也可促進全身及關節區域性的血液迴圈,有利於炎症的消退。
在進行鍛鍊之前應該首先考慮自身的運動功能狀況,從而採用不同的運動鍛鍊方法:
有氧運動:關節腫脹疼痛明顯的急性期應該減少活動,炎症好轉後可進行遊泳、橢圓儀、散步、太極拳等,但不建議關節不穩定的患者進行快走運動。游泳是最適合骨關節炎病人進行的運動專案,因為水的浮力減輕了對關節的負荷,游泳運動又能增強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中、小強度的有氧運動能取得良好的鍛鍊和減脂效果,並改善骨關節炎的症狀。
力量訓練:骨關節炎急性腫脹期疼痛明顯的患者,可採用等長練習,比如進行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練習,慢性期採用多點等張練習,在不同角度對關節周圍的肌肉進行動力性力量練習。
關節活動度的訓練:由於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活動度受限,因此需要在康復醫師的指導下進行增大關節活動度的訓練。
-
5 # 運動骨科高志醫生
適合骨關節炎的運動方式
1、游泳
對骨關節炎患者來說,最佳的運動專案是游泳。游泳時身體漂浮在水中,關節不承受體重,所受負荷最小,能夠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長期進行,可以鍛鍊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增強關節的靈活性,老年骨關節炎患者由於年齡因素不能參加其他體育專案,但仍然能夠繼續游泳。每次遊程不要過長,以免身體過度勞累。
2、騎腳踏車
騎腳踏車代步是可取的,能夠鍛鍊心臟功能,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還可使肌肉運動協調和肌力增強,有助於骨關節炎患者減輕關節症狀,對增強關節耐力及關節的穩定性有很大的意義,騎車是骨關節炎患者一種不錯的運動。
3、散步
散步對中老年人來說,是一項隨時隨地都可進行的活動,步行時腿要慢抬輕放,避免膝關節骨面撞擊,加重損傷。步速可控制在每分鐘60步以內,每天20-30分鐘。鍛鍊強度以行走時不氣促、肌肉感到輕度痠痛,休息後可以很快恢復為宜。
4、慢跑
慢跑是骨關節炎患者一種方便簡單的運動方法,既不需要經濟投入,鍛鍊起來也很方便。慢跑比散步的運動強度大,所以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好的鍛鍊效果。
5、瑜伽
各主要關節的內關節炎透過瑜伽的科學、合理練習,可以提高關節、肌肉、韌帶組織的,使區域性功能重組,從而、增強平衡和協調能力。需注意:膝關節炎患者不建議瑜伽中盤腿和跪地的動作,會加重症狀。
6、打太極
太極這一中國最古老的運動方式之一,在骨關節炎的治療方面,有著較好的治療效果。長期進行太極鍛鍊的骨關節炎患者,可以緩解疼痛症狀,提高全身活動能力,需注意:打太極拳時,患膝關節骨關節炎的人不宜蹲馬步。
骨關節炎患者運動需注意1、運動前先進行熱身,活動緩解,促進關節潤滑液產生,減少磨損。
2、患運動強度應適可而止,以不引起關節疼痛為限度。
3、應選擇能夠增加關節靈活性、伸展度以及加強肌肉力度的運動專案。
4、在鍛鍊中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耐心堅持。
5、運動過程中注意防止關節承受不恰當的外力。
-
6 # 問問風溼APP
生命在於運動
一旦患上骨關節炎
很多人就會跑來醫院問唐醫生
我能不能運動
會不會損傷關節
....
現在有很多運動專案
比如跑步、舉重、游泳...
損傷關節的運動也有很多
如果沒有選擇正確的鍛鍊方法
可能還會損害關節
那麼
骨關節炎患者應該怎樣鍛鍊?
聽聽專家怎麼說
回覆列表
骨關節炎最常見的有膝關節骨關節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髕骨軟化症、髖關節骨關節炎、踝及手關節炎等。那麼,骨關節炎的病人做哪些運動較好?有的人認為爬山、登樓梯、彎腰扭膝、打太極拳等有好處,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有些不當的“鍛鍊”,只會加重骨關節炎的病情。建議可以適當選擇游泳,因為游泳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可以增加心肺功能,又能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減少四肢關節的壓力以及對關節的磨損。水的浮力能幫助人在減少重力的情況下活動關節,有助於關節和肌肉功能的改善。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人,游泳時人體的伸縮動作,猶如牽引和按摩,不僅起到放鬆肌肉、增強腰背肌力量的作用,且能使椎間隙拉開,促使突出的髓核回納或使受壓的神經根鬆解;同時,游泳時全身浸泡在水中,身體由浮力托起,人在水中可以採取近於俯臥或仰臥的姿勢,使人的整個脊柱及頸、胸、腰部和膝、髖關節的負擔減輕。可見,對於中老年人,如果有條件,可以透過游泳進行免負重鍛鍊。需要提醒的是,寒溼型的骨關節炎病人最好在溫水池裡游泳。有較嚴重的心、肝、腎以及高血壓等病的人游泳時則要慎重。
答案編輯及稽核專家:查振剛 主任醫師,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