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加雄karot
-
2 # 李宏嘉談自主健身
這個沒有模板,計劃因人而異。
彈跳計劃和增肌計劃是可以結合的。
彈跳訓練偏爆發力,神需要神經系統和肌肉系統同時作用
增肌,是增加力量的一種方式。所以是可以結合的。
-
3 # 我在學校度日如年
首先,彈跳訓練不等於力量訓練。彈跳是肌肉快速收縮和舒展的過程。所以說彈跳練的是爆發,訓練方法不能只是簡單的練力量。下面給你分享幾個我覺得還不錯的方法。
先壓腿,把腿筋拉開,不解釋,你肯定懂。
跳繩,跳繩真的很有用,不要覺得是小學生運動。一開始可以先勻速跳一兩分鐘熱熱身子,讓腳腕和腿都適應一下。之後開始加快速度,彈跳頻率,兩分鐘一組兩分鐘一組,感覺到腳腕比較酸了,就休息一下。不是累了或者跳不動了,你做的訓練是為了保證讓你的肌肉能記住彈跳這個過程。
跳繩梯,不用買繩梯,地上畫個線就行。首先讓雙腳與肩同寬,保持自然站立,一隻腳踩在線上。開始三個步驟迴圈,假如你右腳踩在線上,第一步右腳發力跳起來,讓左腳踩在右腳的位置上,右腳懸空。第二步左腳發力跳起來,右腳站線上的右側。第三步右腳再發力,讓左腳踩在線上,右腳懸空。以線為中軸,慢慢向前跳。一開始不要急,每一步都慢慢跳,前腳掌著地,然後腳後跟跟上落地,單腳懸空的時候用核心控制平衡。當你熟練節奏的時候慢慢加快速度。當你覺得完全適應了就可以加快速度,此時後腳跟可以不用著地,就像你看到nba那種專業踩繩梯一樣快速前進。但是每天一開始還是慢慢練,畢竟這種事不能急。
大步跳,這個方法看起來很傻很簡單。但是卻非常有效果,而且和踩繩梯一樣是專業運動員必備訓練。和小時候大跨步可不一樣,首先你保持單腳站立保持平衡,然後支撐腳迅速發力,能跳多高跳多高,用另一隻腳著地。落地的時候身體自然彎曲做緩衝,大概是半蹲的樣子,一樣要前腳掌著地緊接著後腳跟跟上落地,保持平衡,保持個一到兩秒,才進行下一次起跳,做這個動作緩衝很重要,不能硬著陸,更不能屈膝過了頭,不然會傷膝蓋,自然落地,不要做作。整個過程一定要慢慢慢。別連著跳像是大跨步前進。同樣練到感覺腳腕酸了處於快跳不起來了為止。但是不要練到完全沒力氣了,那就又成練力量了。
保加利亞深蹲,傳說中很牛逼的一個動作能提高臀腿力量。樓主可以自行百度,太複雜了,而且我自己也不是很標準。具體有用沒也不好說,總之我在練。
最後,想讓兄弟記住幾個點。彈跳是爆發力不是純力量,當然離不開力量支援,不贅述。別用腳後跟硬著陸真的,會震到後腦容易腦震盪。其次量力而行,重在堅持,不用總覺得應該抽出大塊時間去練。走在路上看到瓷磚的格子就可以當跳繩梯來一組(前提周圍沒人,不然很尷尬)力氣多了就大步跳兩個,多夠一下高處的東西。
-
4 # 雕刻你的美
其實任何運動只要搭配合理,都不會相沖突,因為運動的多樣性會發展全面的身體素質,力量、爆發、柔韌、耐力都是身體需要的元素。
訓練模板這樣的東西可以作為參考,其實照搬過來的東西意義不大,因為所有訓練方法都是有一定針對性的,但是這個針對性未必適合你。模板的製作者可能是以某個參照物為樣板,不可能會了解到你的身體情況和訓練目的。生搬硬套不如自己給自己列一個暫時的計劃,完全是從自己為出發點。
彈跳訓練建議不要和腿部增肌訓練在同一天,可以和增肌訓練分開,一週進行1-2次,也可以在小肌群的訓練中適量增加一些彈跳計劃,完全要看你自己的運動能力來定。如果體能特別好,可以將彈跳訓練單獨撿出來,因為彈跳的訓練需要足夠的體能來支撐,這樣才是爆發力的訓練;常規的辦法,可以和HIIT相結合、也可以和增肌訓練相結合,但是動作就不要那麼多。
彈跳訓練的動作:
蛙跳彈跳不僅是考驗到爆發力,也是關係到身體的穩定性和協調性的訓練,在一條長間距的空礦地方學青蛙跳起的動作,蹲下時要儘量向下,不能將臀部抬的太高,可以使用兩手手臂向前使勁擺出來借力向前跳。來回一組,共2-3組;
跳踏板(協調)也可以用其它障礙物,主要是考驗身體的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將踏板放在身體一側,兩隻腳分別、依次的做踏上、跳到另一側的動作,動作速度可以加快,來回換邊;
跳箱子也可以是其它的障礙物,比如樓梯。戶外室內均可。原地跪跳雙膝跪在墊子上面,雙臂借力向上跳起,這是個很不錯的增加爆發力的動作;半蹲跳做出半蹲的姿勢、重心在後、大腿與地面平行,腰背挺直,然後跳起再繼續做出半蹲的姿勢,可以在蹲下時,保持半蹲時的臀部發力狀態1-2秒後,再快速的跳起。
回覆列表
彈跳計劃可以和增肌計劃結合。
之所以可以結合,是因為這兩種訓練都屬於無氧訓練範濤,即磷酸原系統供能,但不同的是彈跳力訓練對訓練者的運動水平要求是比較高的,建議你首先具備完成1.5倍自身體重的蹲起動作,或5秒內執行5次60%自身體重的蹲起動作。這樣你才能更好地提高彈跳水平。
以上圖表是運動量表,彈跳屬於爆發力訓練,爆發力、肌力及肌肥大訓練都能達到增肌效果,但其中肌肥大訓練對肌肉的飽滿程度會更優一些,如何將兩者訓練穿插取決於你的訓練頻率,通常一次訓練分為熱身、正式訓練及冷身三部分,你可以一次彈跳訓練,一次增肌訓練,也可以將兩者放在一次訓練當中,如果是放在一次訓練當中,建議在熱身之後先練彈跳,而後練增肌。
以上是基於你的提問給予你的訓練理論指導。如果有條件建議你還是請位教練指導你訓練。
最後附上一張增肌訓練要點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