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初心如舊

    曹操劉備總是親征孫權為啥沒見親征? 本問題說明提問者沒看仔細。孫權是有親征的,只不過次數略少一些。今舉一例。赤壁之戰後,孫權也生出披上徵袍馳騁疆場的豪情,自帶一枝兵在合肥前線與曹魏的張遼對峙。後來,周瑜因在爭奪南郡的戰役中受了箭傷,只好回後方養病。安排好轄區防務之後,令程普帶上其餘部隊前往合肥支援孫權。孫權很高興與魯肅開玩笑:孤下馬相迎,足顯公否?魯肅答曰: 未也。孫權不解問那咋才能顯示魯肅,魯肅答曰:願明公威德加四海,總括九州,克成帝業,使魯肅名書竹帛,才是真正顯示矣。孫權大笑。正好張遼派人下戰書,孫權大怒說,張遼聽說我們援兵到了,故意搦戰,今偏不用援兵,看我自戰一場。孫權親自領兵出戰,不聽勸阻,結果在濡須一戰大敗,孫權的貼身護衛宋謙被李典一箭射死。張遼以少勝多,威震逍遙津,太史慈戰死,聞張遼大名江南小兒也不敢夜啼。

  • 2 # 麟角1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這是南宋大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詞人登高遠望,表達對中原失地的關懷,歌頌敢於與強敵曹劉抗衡的孫權,抒發自己渴望能像古代英雄那樣金戈鐵馬,馳騁疆場,殺敵報國的壯烈情懷。詞的最後一句:“生子當如孫仲謀!”,原出於曹操之口;建安18年(公元213年),曹操起兵40萬欲報赤壁之仇,進攻東吳濡須口(今安徽巢縣南),久攻不下。有一天,曹操遠見對面的東吳大營“舟船器仗軍伍整肅”,不由地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字仲謀;19歲即為江東吳侯。江東的基業是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打下的,他是坐享其成。孫權坐守江東,實為守土之君;雖然他有統一天下的願望,但是不很強烈。孫權最大的願望就是將父兄未竟的霸業繼續完成並加於鞏固,然後做一個偏安於一方的皇帝。

    曹操、劉備總是親征,孫權為什麼不見親征?孫權雖是雄主,卻不是很優秀的統帥;他從小是在父兄的庇護之下長大的,缺乏戰鬥經驗,不善臨陣。而曹操、劉備是自我創業,久經沙場並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所以每次戰鬥都要披堅執銳地親臨前線。但是,孫權有一大特點,會善於用人。江東名士多,他把周瑜、程普、張昭、魯肅、呂蒙、陸遜等人的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三國“三大戰役”,除“官渡之戰”外,另二個戰役就是孫權善於用人,坐鎮指揮打的大勝仗。例如,建安13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孫權用周瑜採取吳蜀聯盟,擊敗曹操號稱八十萬的大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再則,建安24年(公元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地襲取荊州,並擒殺關羽。221年7月,劉備為替關羽報仇,氣勢洶洶地親率八萬大軍揮兵討伐東吳。孫權派陸遜率兵迎戰,陸遜用以逸待勞的方法,阻擋了劉備的攻勢;便在次年的8月,夷陵一帶打敗了劉備。這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戰”。再說孫權親征,“赤壁之戰”後,也有過十一次;但是,勝少敗多。其中有五次是攻打被曹魏佔據的合肥,五次都是無功而返。最難看的一次是建安20年(公元215年)8月,孫權乘曹操西征之際,舉傾國之力親率10萬大軍進攻合肥,而合肥城內只有7000人馬駐守。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之下,張遼主動出擊,他率800勇士直衝孫權帥營,孫權遭此出奇不意地打擊,潰敗而逃,張遼乘勝而追,險些活捉孫權。這就是“張遼威震逍遙津”的合肥之戰。孫權的此次之戰,形勢最好,但也敗的最慘;以致寒了心魄。

    總之,不管怎麼說,孫權仍不失為三國時期的一代英明賢君!

  • 3 # 中行偃

    答;孫權不親證?我告訴你:孫堅和孫策加一起能不能趕得上半個孫權都是問題!

    周瑜向孫權要5萬兵拒曹操,孫權說:5萬精兵不是一下子能集結,我已經選了3萬人,戰船、糧草和武器也都準備好了。你和魯肅、程普先率領軍隊出發,我繼續調撥人馬,運送物資糧草作你的後援。你若覺得能夠打敗曹操,就在戰場上將問題解決;如果情況不妙,你就退回來,我去會會曹操!

  • 4 # 切割地球

    答 | 江隱龍

    孫權不僅親征了,而且還親征了好幾次。後人多認為曹操、劉備胸懷天下而孫權只是一個坐享其成的“王二代”,其實孫權統一天下的野心並不比劉備、諸葛亮、曹操等人小,其最初定都於武漢這個國門之處就說明了一切:不想西征蜀漢北伐曹魏,孫權定都在這是為了夏天看海?

    定都武漢之時,孫權說了這樣一番話:“今處身疆畔,豺狼交接,而可輕忽不思變難哉?頃聞諸將出入,各尚謙約,不從人兵,甚非備慮愛身之謂。”字裡行間充滿了居安思危之心。三足鼎立之後,孫權可是一刻也沒有閒下來,諸葛亮忙著北伐,孫權也是。

    其實,三國後期的主戰場一直不是魏蜀邊境祁山,而是魏吳邊境合肥。自208年至253年四十餘年中爆發了五次合肥之戰,其中四次都是由孫權領導的,唯有最後一次換成了諸葛發恪——也就是諸葛瑾的長子。

    208年,看到這個年份三國迷們就知道是什麼時候了。沒錯,這正是赤壁之戰發生的那年。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後,孫權便親征合肥,一直打到第二年,合肥還沒有攻下來。當時孫權想親率輕騎進攻,被張紘勸阻成功(不然孫權很可能就死了)。

    214年,曹操徵張魯,孫權再次親征合肥。這一戰,張遼以八百步卒擊敗了孫權大軍,成就了“張遼威震逍遙津”這一段佳話——孫權的第二次親征,又成了一場千里送經驗之戰。230年,孫權再次親征合肥,被滿寵擊潰;234年,諸葛亮邀孫權一同北伐,孫權再次親征,孫權在此戰又折了一個侄子,最終撤退。

    由此可見,孫權不是不親征,而是親征沒有一次勝利的,再加上《三國演義》以蜀為主線,自然沒有太描繪孫權親征的故事了。

  • 5 # 邱帥的生活日記

    曹操御駕親征那是為了鼓舞士氣,劉備愛哭那是為了收買人心(趙子龍因他一哭死也要跟著他了,其他手下皆如此,人的心總是軟的嘛),孫權喜歡偷襲那是因為一、我們比不上曹魏強大,也比不上蜀國奸詐(被騙了個荊州啊~)。二、三國打起來,吳國不利於陸戰,明打的話太耗時了,還不如暗襲來的直接見效快。 三、吳國江山是好不容易打下來的,不像曹魏和劉蜀一個篡權一個篡土,所以更要好好保護住,所以暗襲比較不會讓自己損失慘重!

  • 6 # 國史拾遺

    孫權也經常親征的,但是他親征幾乎是必敗、沒有勝績。不僅如此,他還能拖累一大幫名將。

    當年逍遙津之戰,孫權帶了10萬大軍進攻合肥,麾下大將呂蒙、甘寧、淩統、蔣欽、徐盛等悉數出動。合肥守將張遼、李典也就幾千人而已,但是卻把他們打得慘敗而歸,孫權更是差點被生擒。

    最後賴甘寧、呂蒙、淩統等人拼死作戰,孫權才逃了出去。此戰之中,東吳大將陳武戰死,宋謙、徐盛負傷,淩統親兵三百精銳全部戰死,他自己也受了重傷。

    話說呂蒙、甘寧、淩統等人,哪個會打不過張遼?但是孫權在這裡,把這一幫名將坑的不行,差點大家一起被張遼給滅了。。

    如果孫權經常親征的話,吳國早就亡了。。

  • 7 # 小弟木村

    孫權不見親征???我想說這就是孤陋寡聞了啊,孫權親征了幾次的,只不過不是大家所熟悉的荊州而已,進攻的是合肥,而且失敗了,哈哈!!!孫權總共有五次親征合肥!!!

    1。赤壁之戰後,曹操敗北,東吳勢力瞬間活躍,周瑜領兵取荊州,孫權則親自率兵親征合肥,攻城一月無果,無奈退兵!!!

    2。在曹劉大戰於漢中時候,孫權應劉備要求,出兵合肥,率軍10萬人,結果被張遼帶領的7000人擊敗,張遼從此名揚天下,名震逍遙津,後曹操馳援合肥,孫權撤軍,又是無功而返!!!

    3。孫權稱帝,諸葛亮請孫權出兵,孫權答應,再次親征合肥,本來想用麻痺敵人的計謀拿下合肥,結果被滿寵識破,無功而返!!!

    4。魏大將滿寵看到合肥太靠近江河,不適合守,也不適合支援,而且東吳適合水戰,於是遷城,遷到雞鳴山下,孫權得到訊息,以為曹魏膽怯,又認為機會來了,於是,第四次率領大軍再度進攻合肥,沒有想到來到合肥才發現,合肥離水域太遠,就在船上待了20多天,後來終於忍不住上岸發動進攻,中了滿寵的埋伏,損失幾百人,孫權又一次無功而返。

    5。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孫權再度配合諸葛亮同時圍攻合肥,這次又率領大軍十萬人,圍攻合肥兩月,但看到曹魏皇帝曹睿親自南下救合肥,孫權又害怕了,第五次北征合肥無功而返。

    不得不說,孫權幾次親征合肥,都無功而返,不得不說孫權的統軍實力過於薄弱,正如孫策所說,如說馳騁疆場你不如我,但是如果說固守疆土,我不如你!!!

  • 8 # 千古名將英雄夢

    孫當然權也親征過,但他軍事水平不咋樣,打了一輩子合肥,都沒拿下,後來也就死心了,認清了,晚年乖乖坐鎮後方。

    當然這也不完全怪孫權,合肥實在太難打了。

    合肥乃淮右噤喉,江南唇齒,它東接廬江,西連丹陽,北面嵌入豫州與徐州之間,而自其南入巢湖、至居巢(今巢湖市區東北,屬廬江郡),再經濡須水,則可直達長江,再順流而下兩百里,就是孫權後來的大本營建業(今南京)。所以合肥,實為曹操東面防線的重中之重,萬不可失。

    而對於孫權而言,淮南就是江東的外圍屏障,如果淮南不保,曹操就會和孫權隔江對峙,則江東防不勝防矣!古人有云:“有淮則有江,無淮則長江以北港汊蘆葦之處,敵人皆可潛師以濟,長江數千裡,何從而防哉。”所以孫權要保證江東的戰略安全,就必須在穩固江北防禦要點,如東關、濡須口的基礎上,進而奪取逍遙津、合肥乃至壽春、鍾離等淮南要塞,則進可攻、退無憂,東吳大業可成也。

    所以,身為我們偉大的吳大帝,孫權一輩子的黃金時間都在打一座城池,合肥,他從二十七歲打到五十三歲,六出淮水,足足打了二十七年——話說諸葛亮二十七歲出山,五十四歲病逝,吳大帝光打合肥的持久力就可與諸葛鞠躬盡瘁的一生相拮抗,簡直感動三國!

    208年,一攻合肥,被合肥軍民擊敗,又被蔣濟詐騙嚇退;

    215年,二攻合肥,被張遼李典擊敗;還在逍遙津被嚇尿。

    220年,三攻合肥,主動撤退掉頭打關羽;

    230年,四攻合肥,主動撤退掉頭回老家;

    233年,五攻合肥,被滿寵擊敗;

    234年,六攻合肥,被滿寵擊敗。

    有詩為證:

    世言名將張文遠,八百剛破十萬流。

    人卻不道李和樂,助力協君退強仇。

    陳登昔守廣陵郡,兩度潰敵迫吳猴。

    臧霸聞風逃性命,文聘貪睡敗窮寇。

    數十壯士縱油火,滿寵威名震揚州。

    渣權病憶當年事,帥軍十萬佩吳鉤。

    恁料劉馥伏亡靈,不期蔣濟詐信籌。

    六徵合肥皆不入,生子當如孫仲謀!

    相信打到後面,拿下合肥,對吳大帝孫權而言已是一種執念,一種誓要在呂蒙、陸遜等下屬面前證明自己一次的執念了。總之,孫權雖然謀略深遠,但行事老成持重、銳氣不足,沒有拼死的戰鬥意志,所以,面對曹操親自打造的合肥城防,以及親自打造的淮南水師和屯田基地,又碰上陳登、張遼、滿寵等良將,他終歸英雄力盡無施處,成為了網友調笑的物件。

  • 9 # 一輩子的偽君子

    我滴個乖乖,問孫權不親征的嚇到我了!

    孫權不僅親征,而且還是多次親征。只不過,結局嘛,總之就是比較坑爹的了。

    孫權進攻合肥是出了名的,出了名的敗方反向“MVP”,這讓我想起了孫策對孫權說的評語:

    “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知弟莫若兄啊!孫策這句評價可以說是很中肯的了!

    而造成大家不見孫權親征的誤解無非倆點

    第一點,孫權戰績太差,正如曹操手下最高軍事指揮官是夏侯惇,可卻沒幾個人知道他打過的戰爭,歸根究底,就是因為夏侯惇實在是沒什麼戰績可言,孫權亦然!

    孫權首次親征貌似是在孫策在世時期進攻廣陵,當時廣陵城內空虛,按理志在必得,可我們的孫破虜卻被廣陵太守陳登打得灰頭土臉!

    而我們孫權大帝最出名的就是進攻合肥了:

    208年,一攻合肥,被合肥軍民擊敗,又被蔣濟詐騙嚇退;

    215年,二攻合肥,被張遼李典擊敗;還在逍遙津被嚇尿,成了張遼封神的墊腳石,張遼一戰名震逍遙津,甚至能止東吳小二啼哭,我們的孫權大帝可沒少幫忙;

    220年,三攻合肥,主動撤退掉頭打關羽;

    230年,四攻合肥,主動撤退掉頭回老家;

    233年,五攻合肥,被滿寵擊敗;

    234年,六攻合肥,被滿寵擊敗。

    從208年到234年,六次攻打合肥,歷時近二十七年!這二十七年裡,孫權大帝不知被多少名將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這麼看來,我們的孫權大帝打仗好像沒贏過?不不不!孫權大帝還是贏過一次滴,比如建安十九年五月,權徵皖城,勝!(就這幾個詞好像挺敷衍的,但我實在找不到材料了!這傢伙戰績是真的差!)

    第二點,大家對三國戰爭除了大戰役,受《三國演義》等小說和相關電視劇影響太多!畢竟很多人都是透過別人口中和電視劇來了解三國的。

    而三國的電視劇和小說《三國演義》,主線都是以蜀漢為主,曹魏是其最大敵人,蜀漢是主角,曹魏是反派主角,而東吳就是個配角,雖然有著“赤壁之戰”這部三國年度最高人氣的“影片”,這部由孫劉曹三家制作的“大片”,“票房”數千年來居高不下,由“曹操”和“周瑜”主演,可還是被“影帝”諸葛亮奪了不少“頭彩”。唉!沒辦法,配角就是配角,難得一部好戲,我們的主角周瑜還被抹黑了不少,蜀漢雖然弱小,但絕對給了不少錢!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大家對曹劉陣營瞭解遠遠大於東吳,東吳我們知道周瑜,陸遜,因為這倆人分別打贏三國裡的三大戰役的中的赤壁之戰與夷陵之戰,呂蒙則是白衣渡江,殺關羽被大家熟知,而同時期的魯肅卻被大大低估!

    孫權親征大都跟曹魏打仗,其餘就是鎮壓反叛軍了,電視劇和《三國演義》當然筆墨較少,因為沒蜀漢什麼事啊!

    比如,諸葛亮北伐時,明明同時期,東吳與蜀漢一起出兵的,且主戰場在東吳與曹魏戰爭之地,東吳更是節節勝利,斬殺曹魏總大帥曹真!可電視劇,《三國演義》等等別說給鏡頭了,語言描述,連提都不提,關注點全在不斷以失敗告終的北伐戰爭上!

    所以說,孫權不是沒親征過,只是大家“不見”,不見的原因無法以上倆點:戰績太差;沒有成為名著與熱門影視劇裡的主角。

    可事實上,孫權沒少親征,甚至可以說權哥簡直就是戰爭狂魔,敗了那麼多次,還不死心!

  • 10 # 仁勇校尉

    題主不會連張遼威震逍遙津都不知道吧。

    孫權親征次數為數不少,不過結果不怎麼好就是了,知名度最高的成績就是成就了張遼的威名。

    孫權親征最知名的就是多次親征合肥。

    (孫權)

    建安13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孫權第一次親征合肥,攻城一個多月久攻不下退兵。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八月,孫權領兵十萬第二次親征合肥。合肥城裡由樂進、張遼、李典等人帶7000人守衛。張遼招募敢死之士800人,在孫權圍城後馬上主動出擊,以800人主動進攻孫權的十萬大軍。張遼勇猛無比,親手殺吳將兩人,800人也個個以一當百,直衝孫權,孫權嚇的趕緊上高處逃避。張遼威風凜凜,大罵挑戰孫權而孫權無可奈何,800人在十萬大軍中勢如破竹,激戰半日自身損失很小成功退回。

    此戰大大鼓舞了曹軍士氣,孫權軍則士氣低落,圍城十多天後,孫權見破城無望退兵,退兵途中被張遼追擊,孫權幾乎喪命,幸虧有淩統等人拼死保護才逃得一命。

    (張遼)

    吳國黃龍元年(公元229年),孫權第三次親征合肥,魏將滿寵識破了孫權假裝退兵之計,守衛得力,孫權無功而返。

    吳國嘉禾2年(公元233年),孫權第四次親征合肥,再次為魏將滿寵所敗,無功而返。

    吳國嘉禾3年(公元234年),孫權第五次親征合肥,又被滿寵擊敗,孫權的侄子孫泰戰死,損失較為慘重。

    (滿寵)

    孫權的親征,讓兩位魏國名將張遼和滿寵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也算是個成就吧

  • 11 # 泊圖泊途

    可以負責的告訴你,孫權親征了,而且不止一次,但是效果實在很差,還險些送了命。

    一般亂世中封建王朝的初代始祖都是善於打仗的, 很好理解啊,如果不會打仗,哪來的地盤,沒有地盤怎麼爭雄,沒法爭雄要麼歸附要麼戰死。

    曹操算是有點大家族的基礎,劉備更像是白手起家,孫權和這兩人無法相提並論,要說可以並稱的人,孫堅和孫策可以並論,畢竟孫堅是將一代,孫策是將二代,都是開疆拓土的人。到了孫權接手時,孫家已經是當時條件發展的極限,而且他本身就不會打仗,是個孺子,吳中各個部門又井然有序,他只需要在家指揮就行了。

    孫策說的話一點沒錯,打仗是孫策的強項,任命識人是孫權的強項,孫權城府很深啊。

    不過孫權並非沒出徵過,但是挺丟人,沒打過。當時曹操從前線撤回,留下張遼、樂進、李典守合肥,有7000守軍,此時孫權率領10萬人進攻合肥,採取張遼李典出擊,樂進守城的策略,張遼招募800死士大戰孫權,孫權人仰馬翻,十分混亂,孫權圍攻十幾天合肥沒攻下,要撤退,張遼趁機擄掠,要不是甘寧、淩統孫權就被生擒了。

    這只是其中一次,其餘的戰爭也是沒什麼收穫,算是白打。

    所以可以負責的告訴你,孫權親征了,而且不止一次,但是效果實在很差,還險些送了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尿不溼行業咋樣?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