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坤哥自媒體Vlog

    要說現代戰爭的主流武器,無疑是各種型號的導彈。從最早的地對地導彈,現在導彈家族已經發展出了不同射程和不同用途的多種導彈,但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震撼人心的洲際導彈。在可預見的未來內,洲際導彈都是一個國家的核心力量之一,目前世界上只有中美英法俄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洲際導彈。

    與五常相比,印度的洲際導彈只能算是過家家,至少目前來看是如此。

    那麼在五常中,洲際導彈的射程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NO.1,美國民兵3洲際導彈。

    作為美國陸基洲際導彈的代表,民兵3導彈幾乎代表了美國洲際導彈技術的最高水平。目前民兵3的最大射程為1.25萬公里,但美國所依靠的已經不僅僅是洲際導彈了,美國遍佈全球的軍事基地,強大的核動力航母編隊,以及規模龐大的核動力攻擊潛艇部隊,都是美國手中的王牌。

    NO.2,俄羅斯的R-36M洲際導彈。

    俄羅斯是一個十分在乎洲際導彈的國家,尤其在其和美國綜合實力不平衡的基礎上更是如此。俄羅斯目前的R-36M洲際彈道導彈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武器,沒有之一。R-36M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為誒1.6萬公里,試射成功率高達98%,堪稱覆蓋全球指哪打哪。

    NO.3,中國的東風系列。

    我們的洲際導彈種類應該是世界上最多的,東風系列有31、41兩款,31的射程為1.12萬公里,41的射程則為1.4萬公里。雖然在射程上不如俄羅斯,但比美國要更有優勢。

    NO.4,英國的“三叉戟”潛射洲際導彈。

    英國近年來軍事實力下降嚴重,陸基洲際導彈已經不存在了,現在英國只有核潛艇上裝備有從美國引進的“三叉戟”潛射洲際導彈,射程為9000公里。

    NO.5,法國的M-51彈道導彈。

    和英國一樣,法國目前在陸基洲際導彈上也很匱乏,目前法國擁有的是M-51彈道導彈,這也是一款海基型的洲際導彈,射程可以達到1.1萬公里。與在軍事上完全依賴美國的英國不同,法國在軍事領域有相當的自主權,也是歐盟各國中目前軍事實力首屈一指的國家。

  • 2 # 鐵男說經濟

    確實,測試出洲際導彈的射程是一個相當硬核的問題,洲際導彈在美國的標準是5500千米,在中國的標準是8000千米。

    對美國來說,不得不說他們誇賈林靶場,所在的誇賈林環礁為美國提供了一個非常nice的洲際導彈試驗和反導攔截試驗的環境,當然這地方不是美國的,它歸屬馬紹爾群島共和國,美國在這裡玩了相當多的核試驗。

    特別是,1946年到1958年間,馬紹爾群島就遭受了多達67次的美國核試驗。希望美國未來走的時候,看在祖安人的面子上,給馬紹爾留一塊地皮。

    即使國土面積最大的俄羅斯也不頂用,他們東西跨度大概為9000公里。

    而如今洲際導彈最牛皮的就是俄羅斯的RS-28洲際彈道導彈,它的最大射程達到了恐怖的1.6萬公里,相當於疊了1.8個俄羅斯。

    其實,研製遠端導彈,按照發射彈道特徵,分為高彈道、低彈道和正常彈道等

    考慮導彈靶場射程範圍不夠的制約條件,中國都是用高彈道測試,在總的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路程不夠,高度來湊,還能讓導彈一直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並且還可以使用超級計算機的加持,燃料裝載量,發動機推力,大氣層飛行時間,再入飛行時間,這些引數好好算,就OK了。

  • 3 # 孟鼎

    通常都是向公海試射,例如1980年5月18日,中國向太平洋預定海域發射的第一枚洲際導彈東方五號(DF-5)

  • 4 # 雛菊西瓜Peterpan

    能打到1.6萬公里的洲際導彈也就是蘇俄的R-36M/M2(也就我們說的撒旦),其他國家的洲際導彈射程一般都在8000-13000公里之間。不過說實話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的領土能直接打出1萬公里以上的射程,通常都需要適當提高彈道補足射程不足的問題。

    關於洲際導彈射程不夠的問題說個最簡單的道理:距離不夠就用高度補充,提高彈道角度打出高彈道低距離的軌跡,然後再根據導彈飛行高度摺合成等效的射程,最後得出的效果差不多。下面這兩張圖就能很好詮釋這個問題。

    用提高彈道高度的辦法來摺合射程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導彈射程測試辦法。俄羅斯雖然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從拜科努爾、普列謝茨克、巴倫支海(海基)發射洲際導彈到勘察加半島靶場的距離大概在6000公-8000公里左右,這樣1萬公里以上的導彈就不能全射程測試,所以通常適當提高彈道高度來彌補這4000多公里的距離。

    美國的情況比俄羅斯要好點,因為他的靶場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誇賈林環礁,如果從美國內達華州計算差不多有8000公里,如果從美國西海岸加州聖迭戈算大概7000公里。還有關島以東海域也經常作為洲際導彈落點,這裡距離聖迭戈大概9000公里,距離內達華1萬公里。這樣只能說大概接近洲際導彈的最大射程,三叉戟2為1.2萬公里,民兵3為1.15萬公里,其實還是要適當提高導彈高度補充這點距離差。

    中國比美俄兩國要糟糕一些,本身領土跨度沒有他們那麼大,而且也沒有海外領地。如果從山西發射到新疆大概2000多公里,從渤海發射大概3000多公里,跟我們1.3萬公里射程的DF-41相比需要大幅度提高彈道高度來彌補距離不夠的情況。

    至於英法兩國,英國是由美國東海岸向南大西洋方向,而法國從比斯開灣向南大西洋方向,距離也都不到1萬公里,這個距離只是能說都是無法進行全射程測試的,也都採用適當調高彈道的方式來彌補這個問題。

    說個非常極端的例子,北韓這個國家的領土是在太小,只比浙江略大一點。而他周邊國家又是比較敏感,發射後很容易引起爭端,所以北韓沒有這個能力進行全射程試驗,只能用超高彈道的方式測試。2017年11月29日,北韓方面試射了1枚“火星-15”彈道導彈,他的飛行時間在53分鐘左右,射程只有區區950公里,然而他的彈道高度卻達到了4500公里,如果把彈道高度等效成射程的話,那麼“火星-15”用正常彈道的發射可能具備1萬公里射程的。

    當然了,如果非要進行全射程測試也是可以的,把目標位置設定在公海上,因為不會引起爭議。然而大國幾乎很少這樣幹,因為像公海發射必須要提前申報,防止不必要的傷害。但是隻要申報就等於向全世界宣佈我要在這個地方落下彈頭,此時大家都在用各種偵察機、測量船、情報船在盯著你的洲際導彈發射和落彈,這就等於公開宣佈了測試資料,最後就是自己吃虧。而且那麼遠的公海打撈都是問題,像北韓這種國家連像樣的遠航海軍都沒有根本沒這個能力進行遠端遙測和打撈。中國在1980年的時候進行過一次某型運載火箭發射試驗,目的地就是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附近,雖然中國派出一直包括導彈驅逐艦在內的遠洋艦隊,但是中間還是遭遇美國等國家的近距離監視,甚至還想搶彈頭。所以這種向公海進行彈道導彈全射程測試很少有人會幹,洲際彈道導彈的機密程度實在太高,都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軌跡引數。

  • 5 # 赤焰噠噠噠

    按照美華人的標準,射程5500千米以上的彈道導彈稱為洲際彈道導彈,而中國則將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的彈道導彈規定為洲際彈道導彈。無論是5500公里還是8000公里,都已經超過了世界大部分國家國土跨越的距離。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國土面積跨越距離最長的也是俄羅斯,東西跨越9000公里。但是就算是如此,俄羅斯也沒辦法直接試射射程達到1.6萬公里的R-36M/M2“撒旦”彈道導彈。連世界第一的俄羅斯國土面積都不夠用,那怎麼辦呢?其實還有兩種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尷尬的問題的,第一種辦法是採用高拋彈道試驗。洲際彈道的飛行過程是點火升空,飛出大氣層,最後再入大氣層,最終打擊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使用不同的飛行引數導彈的飛行彈道是不一樣的。而高拋彈道試驗就是採用比全射程發射時更高的彈道進行發射,並且收集導彈飛行的資料,透過計算機的計算來確定導彈的最終射程。2017年,曾經對抗美帝一股子勁的那位仁兄試射了一枚叫做“火星-15”的洲際彈道導彈,這枚導彈僅僅飛行950公里遠,就墜入了日本海附近。當時世界一片譁然,很多人都嘲笑說:“彈道導彈這樣子的效能就算是研製出了核武器這隻能用來炸自己!”但其實,這枚導彈是一枚真真切切的洲際彈道導彈,它試射時雖然只飛950公里,但是彈道高度高達4475千米。如果換算成全射程的話,這枚導彈將可以輕鬆飛到1萬公里之外!不僅國土面積小的國家採用高拋導彈進行彈道導彈試射,國土面積大,甚至還擁有海外軍事基地,海外導彈試驗靶場的美國也不得不採用這種方式,沒辦法,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實在太遠。美國陸基的民兵,海基的三叉戟是兩款非常出名的洲際彈道導彈。特別是三叉戟,試射非常頻繁,從研發至今,試射了100多次,成功率接近100%,而且改進型號“三叉戟II”射程達到1.2萬公里,遠遠甩開動不動就試射失敗的俄羅斯“布拉瓦”潛射彈道導彈。2017年,2月14日情人節當天,美軍從舊金山向位於比基尼環礁的誇加林靶場發射了一枚三叉戟II導彈,經過幾十分鐘的飛行,導彈準確命中靶場,試射獲得圓滿成功。而從舊金山到美國比基尼環礁誇加林靶場的直線距離也才7700公里,根本不夠“三叉戟II”導彈放開手腳飛。所以美軍要獲得準確的資料,也必須採用高拋彈道進行發射,只是彈道的高度相對“火星-15”試射要低很多而已。

    除了高拋導彈測試,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更為麻煩的全射程測試。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國土面積夠洲際彈道導彈飛,所以全射程測試必須以公海為終點。因為是紅海,麻煩非常多,首先要和附近國家打好招呼,獲得許可。然後還要派出軍艦前往彈頭預定墜落點進行保護,因為公海屬於國際海域,任何國家軍艦都可以自由航行,所以會有些圖謀不軌的國家會派出軍艦來竊取資料,甚至是搶奪裝置。1980年,中國東風-5導彈就曾經進行過一次全射程的試射。導彈從中國本土起飛,經過三十分鐘飛行,導彈飛過赤道最終落入南半球的預定海域。為了防止發生意外和回收導彈資料艙,中國派出了一支由18艘艦船組成的艦隊負責回收資料艙。當時澳洲海軍派出了驅逐艦前來圍觀,甚至高速衝向在海里的中國東風-5導彈資料艙,妄圖搶奪。不過幸好中國海軍艦艇手疾眼快,在幾艘艦艇的配合之下,擋開了澳洲驅逐艦,將資料艙成功回收。全射程風險太大,中國在進行過一次收集到資料以後也恢復之前的高拋彈道試射。

  • 6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根據美俄《中導條約》的約定,射程超過5500公里的彈道導彈就是洲際彈道導彈,但是實際上目前洲際導彈的射程都在8000公里、甚至1萬公里以上。對於洲際導彈的全彈道測試,恐怕只有地大物博的蘇聯/俄羅斯才能在領土上進行。

    俄羅斯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領土東西長接近1萬公里。蘇聯/俄羅斯在國土最東端的勘察加半島上設定了庫拉靶場,距蘇聯/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的導彈發射基地有7000公里多,可以滿足洲際導彈的試射。

    當然,世界上擁有如此遼闊國土的國家也就俄羅斯一家。而美、中、法、英、北韓等國的洲際彈道如何進行試驗呢?正所謂:小雞不尿尿,各有各的道。一般而言,洲際導彈的測試一般採用兩種方法:

    1、有條件的國家可以在大洋上設定靶場,從陸地向遼闊大洋深處發射。

    這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誇賈林靶場。誇賈林環礁是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上的最大島嶼,整個環礁由100多個小島組成,陸地面積14.5平方公里。誇賈林島是其中主島,長約4公里,寬不到1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誇賈林靶場佔用了環礁中的15個島嶼,其中11個島嶼上設有重要裝置。1944年,美國從日本手中奪取馬紹爾群島,此後花費巨資把誇賈林環礁建成美國在太平洋的海空軍基地和反導彈基地。

    誇賈林靶場為美國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洲際導彈試驗(包括反導實驗)場所,靶場距美國西海岸約8000公里,可以模擬洲際導彈全程飛行。而且導彈飛行沿途沒有密集居民區,基本沒有風險。也不必發出禁航通告。上圖就誇賈林靶場測試洲際彈道導彈的分導彈頭命中靶場的照片,非常壯觀。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首次洲際彈道導彈全射程測試就是使用東風-5向太平洋深處目標發射。

    1980年5月18日,中國首次成功地向南太平洋發射了第一顆洲際導彈,就是著名的580任務,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標誌著中國擁有了可靠的戰略威懾能力。從此以後中國就可以心無旁騖的搞改革開放、經濟建設了。

    2、採用高彈道試驗方式,將導彈打的足夠高,彈道足夠彎曲,雖然彈著點的距離很近,但是彈道全程足夠長,也能檢測洲際導彈的射程指標。

    北韓在進行火星-14洲際導彈的測試時就是使用了高彈道,雖然射程不足一千公里,但是彈道頂點超過4500公里,換算下來整個飛行距離也是超過1萬公里,滿足洲際導彈的測試要求。

    除此之外,以運載火箭的名義進行的發射活動也算是高彈道實驗,可以模擬、測試洲際彈道導彈的效能,在如今軍控環境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國家用這種貌似“人畜無害”的航天發射活動儲備洲際導彈技術。

    1970年4月24日,中國利用長征1號運載火箭將中國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送入太空。實際上,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征1號就是一枚東風-4彈道導彈,東方紅1號衛星重量173公斤,除了在太空中傳送歌曲《東方紅》,沒有其他作用,本次衛星發射活動的真正意義不言而喻。

    印度、以色列就是用航天發射的方式掌握了遠端彈道導彈技術,所以對於日本的航天發射活動,大家應該給予足夠的警惕。上圖就是發射重量超過110噸的日本H-2運載火箭,用來做洲際導彈夠用了。

  • 7 # 儒道之主

    首先來說一點,並不是所有的洲際導彈的射程都能夠達到1.6萬公里。目前,只有一款俄羅斯的“撒旦”(北約代號SS-18)彈道導彈的最大射程可達1.6萬公里。對於洲際導彈的概念,實際上有兩種說法:一、射程在5500公里及以上的彈道導彈,印度因此將烈火5稱之為洲際導彈。二、射程達80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中國向來都是以8000公里為界。不過,不管是5500公里,還是8000公里,都有一個前提:搭載核彈頭。

    按中國標準計,真正擁有洲際導彈的國家並不多,只有五個核大國:美、俄、中、英、法。英、法兩國就不用說了,國土面積有限,跨越距離根本就不可能達到8000公里。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跨越距離能夠滿足洲際導彈的全射程測試的需要。俄羅斯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跨越距離也是最長的(東西向),但也只有9000多公里而已——對“撒旦”來說,這個距離還是太近。那麼,這些核大國的洲際導彈是如何進行試驗的?

    對於洲際導彈測試,不考慮地面的測試工作,原本分為兩種:一、高彈道測試。二、全射程測試。因為超級計算機的出現,實際上又多出了一種方式:高彈道測試與計算機模擬測試相結合。不管採用哪種方式來進行測試,都必須先完成理論計算與地面測試,之後才是實際測試——理論計算就是根據各階段飛行的速度、時間以及燃料、推力、載荷等引數來計算出它的最大射程。在實際測試中,各國最常用的做法就是進行高彈道測試。

    洲際導彈的彈道是類拋物線:距離不夠,高度上找。在其他各種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彈道導彈的高度,以縮短距離,再摺合成等效的射程。雖然不如全射程測試的效果,但相差並不大,也能滿足彈道導彈的測試要求。比如說火星-14的測試使用的就是高彈道,雖然水平距離只有960公里,不過其彈道高度卻高達4500公里,整個飛行距離約1萬公里。 採用高彈道測試的好處就在於:可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測控的技術要求等也低得多。

    實際上還有更隱晦的做法,那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利用民用運載火箭的發射活動進行高彈道測試,也能夠模擬、測試彈道導彈的效能。以色列用的就是這種方式,雖然其從未承認擁有核武,但卻是真正的擁核國家——外界推測其彈道導彈的射程為2000公里,核彈頭數量150—180枚。日本受《和平憲法》的限制,不得發展彈道導彈,但其卻在利用運載火箭的發射來研究自己的彈道導彈技術——不過就是打著民用的幌子。

    全射程測試,不僅要有距離足夠遠的靶場,而且對測控等的要求也比較高——在大洋上設定靶場,從陸上發射。比如說美國在太平洋上建立的反導彈基地誇賈林靶場,距離美國西海岸的內華達州約8000公里,該靶場為人知的就是進行洲際導彈測試、反導測試。不過,美國的民兵-3最大射程為1.15萬公里,誇賈林靶場的距離顯然也不夠,仍需適當的提高其彈道高度。全射程測試實際上有很大的風險,一旦被其它國家掌握飛行軌跡等引數,那損失可就大了,根本無法彌補。

    東風-5洲際導彈起初採用的就是高彈道測試,測試成功之後的1980年5月18日,東風-5進行了首次全射程測試,靶場就設在了太平洋索羅門群島附近,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在東風-5的全射程測試過程中,不僅遭美國等的近距離監視,而且其還想搶在我們前面打撈彈頭——若是讓其得逞,那我們的東風-5就毫無秘密可言了。隨著超級計算機的出現,五個核大國現在多采用“高彈道測試+計算機模擬測試”相結合的方式,沒必要非得再進行全射程測試了,不僅與全射程測試的效果無異,更重要的是:不存在洩密的風險!

  • 8 # 紙上的宣仔

    關鍵字:高拋彈道。

    洲際導彈能打多遠,其實是由火箭發動機熄火時的速度決定的。火箭發動機熄火時的速度越大(不過要小於第一宇宙速度,不然就變成一顆衛星掉不下來了),意味著拋物線彈道在地球表面投影越長。洲際所以試射的時候其實不一定必須打出上萬公里的射程,在本國試射的時候可以讓導彈走高拋彈道,只要彈道頂點達到了預計計算的書就,也可以證明該洲際導彈的試射是成功的。

    洲際導彈走正常彈道時實際的飛行高度頂點是1000km左右,而走高拋彈道試驗的洲際導彈往往可以達到5000km以上。比如2017年北韓進行的一次火星-15洲際導彈試射,探測到飛行物最大飛行高度4475km,飛行距離才950km,走正常彈道的射程超過10000。最終落到了北韓半島東部海域公海上的預定目標水域洲,該際導彈這樣既達到了試驗的目的,又不會因為打的太遠具有太強的挑釁意味。

    北韓洲際導彈試射情況

    實際上,運載火箭走的也是高拋彈道,只不過運載火箭只需要完成上升段任務即可,到了一定高度後上面級加速超過第一宇宙速度變成一顆衛星,這樣就掉不下來了。所以一般來說火箭的起飛重量要大於洲際導彈,因為需要更多的燃料。

    中國產火箭家族

  • 9 # 經常用了

    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東西跨度其實才只有8111公里。16000公里的洲際導彈也只能打一半的距離。但是這樣並不妨礙洲際導彈的射程計算。原因就是導彈公式——利用導彈公式完全可以從基本物理學的角度對洲際導彈的射程、精度、打擊範圍作出直接計算。因此完全不需要導彈飛行完整個的飛行軌跡就可以知道一枚彈道

    導彈的射程。

    透過簡化計算函式,我們只需要確定導彈關機的一瞬間導彈的速度V就可以反推出導彈的最大射程了。測量一個物體在太空中飛行的方法則很簡單了——多普勒雷達

    目前最優秀的反彈道導彈系統可以攔截的最高飛行速度為14馬赫的目標。也就是射程大約3000公里的彈道導彈。超過這個射程的彈道導彈,目前反導系統是完全無法攔截的——就是不做機動變軌也攔截不住!

    目前能打到1.6萬公里的洲際導彈也就是蘇俄的R-36M/M2(也就我們說的撒旦),其他國家的洲際導彈射程一般都在8000-13000公里之間。不過說實話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的領土能直接打出1萬公里以上的射程,通常都需要適當提高彈道補足射程不足的問題。

    美國的情況比俄羅斯要好點,因為他的靶場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的誇賈林環礁,如果從美國內達華州計算差不多有8000公里,如果從美國西海岸加州聖迭戈算大概7000公里。還有關島以東海域也經常作為洲際導彈落點,這裡距離聖迭戈大概9000公里,距離內達華1萬公里。這樣只能說大概接近洲際導彈的最大射程,三叉戟2為1.2萬公里,民兵3為1.15萬公里,其實還是要適當提高導彈高度補充這點距離差。

    中國比美俄兩國要糟糕一些,本身領土跨度沒有他們那麼大,而且也沒有海外領地。如果從山西發射到新疆大概2000多公里,從渤海發射大概3000多公里,跟我們1.3萬公里射程的DF-41相比需要大幅度提高彈道高度來彌補距離不夠的情況。比如北韓這個國家的領土是在太小,只比浙江略大一點。而他周邊國家又是比較敏感,發射後很容易引起爭端,所以北韓沒有這個能力進行全射程試驗,只能用超高彈道的方式測試。2017年11月29日,北韓方面試射了1枚“火星-15”彈道導彈,他的飛行時間在53分鐘左右,射程只有區區950公里,然而他的彈道高度卻達到了4500公里,如果把彈道高度等效成射程的話,那麼“火星-15”用正常彈道的發射可能具備1萬公里射程的。

    根據美俄《中導條約》的約定,射程超過5500公里的彈道導彈就是洲際彈道導彈,但是實際上目前洲際導彈的射程都在8000公里、甚至1萬公里以上。對於洲際導彈的全彈道測試,恐怕只有地大物博的蘇聯/俄羅斯才能在領土上進行。

    縣有最出名的就是誇賈林靶場。誇賈林環礁是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上的最大島嶼,整個環礁由100多個小島組成,陸地面積14.5平方公里。誇賈林島是其中主島,長約4公里,寬不到1公里,面積2.5平方公里。誇賈林靶場佔用了環礁中的15個島嶼,其中11個島嶼上設有重要裝置。1944年,美國從日本手中奪取馬紹爾群島,此後花費巨資把誇賈林環礁建成美國在太平洋的海空軍基地和反導彈基地。

    誇賈林靶場為美國提供了一個完美的洲際導彈試驗(包括反導實驗)場所,靶場距美國西海岸約8000公里,可以模擬洲際導彈全程飛行。而且導彈飛行沿途沒有密集居民區,基本沒有風險。也不必發出禁航通告。

    除此之外,以運載火箭的名義進行的發射活動也算是高彈道實驗,可以模擬、測試洲際彈道導彈的效能,在如今軍控環境越來越嚴格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國家用這種貌似“人畜無害”的航天發射活動儲備洲際導彈技術。

    印度、以色列就是用航天發射的方式掌握了遠端彈道導彈技術,所以對於日本的航天發射活動,大家應該給予足夠的警惕。

  • 10 # 不正經的軍棍

    這不簡單,往公海打啊。

    不是所有洲際導彈都能打一萬六千公里的,但即便是能打八千公里的洲際導彈,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無法滿足的,畢竟你國土面積小,你根本就沒辦法去在自己國家試射,點火就出國門了。

    像俄羅斯這種土地非常遼闊的國家,就是直接在自家試射就行了,前兩天俄羅斯試射的白楊-M呢,就是從普列謝斯克的發射場,達到堪察加半島的,從俄羅斯西北直接打到最東邊。五六千公里,這就是土地大的好處,在自己家裡打洲際導彈,不用顧慮別人,不用管寬度夠不夠。

    其實呢,俄羅斯這跨度還是不大夠用,那白楊M的射程一萬一千公里,俄羅斯這國土也不夠用,他也是沒有辦法打出全射程的。那咋辦?其實這還是有辦法的,就是直接提高彈道角度,拉高彈道,然後透過計算,算出它的等效射程,算完之後,就是他應有的那個射程了。

    而美國這方面玩的其實更惡毒,他往馬紹爾群島打,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和美軍有協議,馬紹爾群島的幾個島礁都是美軍的試驗場,美軍前兩天發射的民兵3導彈就是從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直接轟到馬紹爾群島的瓜加林環礁地區,這也是六七千公里,民兵3的射程也在一萬三千公里,同樣需要抬高彈道。

    而像咱們呢,就直接往公海去打,這樣做比較麻煩,你得公告禁飛區什麼的,還有政治外交方面的交涉,而你打出去了,你還得派出監測船、打撈船、補給艦什麼的去撈回來,免得洩密。但是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打出全射程試驗,資料什麼的更加精準了。

    啊對,這個運載火箭其實就是彈道導彈,具體啥原因叫運載火箭呢,大家想必都清楚,這點就可以不說了。

  • 11 # 追風箏的程式設計師

    洲際彈道導彈我們以射程最遠的俄羅斯的R-36M"撒旦"為例。在其多個型號中,R-36M2型的有效載荷射程可達16000公里,而R-36M作為有效載荷射程最短的一型,也能達到10200公里!

    一個直觀的問題:俄羅斯國土跨度不足9000公里,R-36M洲際彈道導彈設施是怎麼完成的?不會飛躍到他國領土甚至掉在他國領土上吧?可以肯定不會發生這樣的意外,否則核戰就開始了!這是因為各國洲際彈道導彈試射,都會採取手段來規避這些問題,一般試射洲際彈道導彈採用高射試驗和全射試驗。全射試驗就是貼近實戰的試驗了,如何解決國土距離不夠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利用公海了,地球3/4是海洋,公海就成為各國洲際導彈的試驗場。比如中國的東風5就曾經向南太平洋試射過。

    但全射程試驗有一個很大缺點:第一洩密係數較高,全射程試驗還得先告知世界各大國,以免引起誤判,洲際導彈發射後會被各大國監視,東風5全射程試驗在試驗成功後,澳洲的軍艦就曾經全速開往試驗海域,當時我方有20多艘各型軍艦提前做好了準備,否則資料艙被人打撈損失都是不可估量的,但如果試射失敗砸到其他海域又怎麼辦?第二個問題試射成本高,為了避免洩密和資料回收,試射過程要派遣一直規模龐大艦隊前往資料艙目標區域執行保護和回收工作。

    因此,各國最常用的還是高射試驗,射程不夠,高度來湊。高彈道近射程,與低彈道遠射程消耗的能量是一樣的,試射後透過計算機換算來確定最大射程,中美俄等都是透過這樣試驗來完成的,比如俄羅斯的海基、陸基彈道導彈試射都是從遠東、或者近海射向本土靶場,距離在6000~7000公里左右,遠不及俄羅斯洲際導彈的射程,都是透過高彈道方式試射然後由計算機換算最大射程的!

  • 12 # 薩沙

    國土長度超過1.6萬公里的國家,這個世界上是沒有的。

    在世界上最大的蘇聯,最鼎盛時期,領土長度只有1萬460 公里。

    洲際導彈測試以往確實有全程測試,多是發射到其他大洲的大洋深處無人地區。

    然而,在其他大洲打撈殘骸很困難,而且既然是公海誰都可以打撈,回收相當麻煩。

    在1980年,中國發射東風5洲際導彈進入南太平洋。

    當時為了回收彈頭,中國海軍使用了多達18艘軍艦的規模,像打仗一樣。

    現在已經很少有這種測試了。

    目前洲際導彈測試,基本都是高彈道測試。

    一般是透過大型計算機進行導彈軌跡的推算,計算出燃料、發動機推力、飛行時間、再入大氣層時間等等各種引數。

    隨後,進行高彈道的改變,也就是保持其他條件,但將射高增加。

    這樣洲際導彈的射程就會減少很多,大多可以落在本國境內。

    比如美國在2017年發射的三叉戟潛射洲際導彈,從本土舊金山發射擊中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的誇賈林靶場,總射程7700公里。

    自然,三叉戟導彈的射程不止7000多公里,這主要還是採用了調高彈道高度和彈道最高點的測試方法。

    美國如此,俄羅斯也差不多。

    俄羅斯的相關實驗,通常在領土最西端的莫斯科陸地附近或者摩爾曼斯克附近的海上發射,擊中領土最東端遠東堪察加半島的庫拉靶場。

    導彈實際飛行距離也是7000公里,同美國差不多。

    中國沒有俄羅斯、美國的領土優勢,湊不出7000公里的領土地區。

    自從1980年東風5導彈試驗以後,中國就停止這種全射程試驗工作。

    現在中國一樣採用高彈道試驗方法,通常是從山西的基地發射導彈,擊中新疆羅布泊的基地,距離只有2000多公里。

    在以往,這樣當然是不行的。

    然而時代不同了,這種測試已經完全可以達到效果。

    實際上,即便是1000公里距離的測試,也可以保證實驗7000公里以上的導彈,一樣可以從中國沿海發射擊中美國夏威夷。

    其實,計算機技術改變了一切。

    在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導彈工程師為了計算一道V2導彈的彈道軌跡,需要幾十人的花費一週時間。

    今天用超級計算機,只需要一二分鐘就辦到了。

  • 13 # 戰情解碼

    洲際導彈的射程通常很遠,按照美國標準,洲際導彈的射程需要達到5500—8000公里以上。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而言,國土縱深恐怕都沒有那麼遠。一般來說,洲際導彈試射要麼在人煙稀少的地區進行,要麼就只能向大洋上的海島靶場試射。為了獲得詳細的導彈彈道資料,往往需要進行很多次的試射試驗,所以“場地條件”就限制了洲際導彈的試射。不過,隨著高拋彈道以及現代超級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洲際導彈即便不進行全射程試驗,也可以獲得詳細的導彈資料。

    (洲際導彈試射)

    早期的洲際導彈試驗需要進行大量試射來獲取資料,像美俄這樣國土面積很大的國家,都有自己的導彈靶場,比如俄羅斯堪察加半島上的導彈靶場、美國馬紹爾群島上的導彈靶場等。而這些靶場完全可以滿足7000公里以上的射程測試。洲際導彈採用的是拋物線彈道,所以只要提高射高,就可以使水平移動距離縮短。對於那些國土不太大的國家來說,高拋彈道試驗可以有效保證導彈落在本國控制範圍內,以避免落入別國或降落在公海上。畢竟落到別人的地盤上,很難再拿回來。正因如此,當年中國進行洲際導彈試射時,才會組織一支龐大的遠洋艦隊,奔赴彈落點。

    (美軍在馬紹爾群島設定了導彈靶場,距離美國本土大約有7000公里)

    (洲際導彈的彈道)

    洲際導彈作為國之重器,進行試射也需要很高的花費,而且還要面對各種意外情況,這就進一步增加了實驗成本。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透過計算實驗和少量發射試驗,便可以完全獲得導彈資料,這樣新型導彈研發工作變得容易得多。以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耗費大量時間進行的工作,在計算機的幫助下也變得更加便捷。因此,與早期相比,洲際導彈試驗有了很大的改變。

    (洲際導彈試射往往需要大量時間和物力來進行分析計算)

    目前來看,洲際導彈試驗完全可以使用高拋彈道以及計算機模擬計算技術的方式,來獲得完整可靠的導彈資料。因此,目前洲際導彈試射已經很少進行全射程試驗,可以說計算機技術與高拋彈道試驗技術,改變了洲際導彈試驗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為什麼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