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沙漠黑足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主要表達的是天地看待萬物都是一樣的。任其自然生長,不去幹預,沒有私心。萬物復甦亦或枯榮,自然有它自己的規律,無為即可。

  • 2 # 香林陳奶奶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出自《老子》(也就是《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天地不仁: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為,而受惠者反失其本真,反失其獨立性。天地仼自然,無為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所以說不仁。

    芻狗:用草紮成的狗,古人用來祭神。祭神時,人們用匣子把芻狗裝著,給芻狗披上華麗的繡巾,莊重地把它供在神前,並不是愛它;祭祀完畢,仼人踐踏,棄之不顧,還把它燒掉,也不是恨它。人們對它無所謂親不親,仁不仁,天地對萬物安然。

    意思就是: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一切順其自然。

  • 3 # 美見view

    這句話出自《道德經》,是老子的一句牢騷話。《道德經》是批判《周易》的經典。《周易》“崇效天,卑法地”,崇敬天地“顯諸仁,藏諸用”,所以,《道德經》反其道而行之,“天地不仁,以萬物當芻狗”。那麼,關於天地,《周易》和《道德經》誰說的對呢,答案肯定是《周易》更正確、境界更高。自然界當然有風暴地震、旱澇災害、禍不單行,而且古代人力、智力有限,根本談不上隨心所欲征服自然。所以說,道家被稱為“消極的道家”是有道理的,只發牢騷,沒有提出整套切實可循的治國安邦的方案。而《周易》則不同,雖然它有濃重的憂患意識,但是它始終是赤城之心,“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所以,以《周易》為精神支柱的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正宗,而道家雖然有道教傳教,卻終究一敗塗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認為科學能窮盡一切,這是否也是一種“科學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