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O哆啦A夢
-
2 # 大寶講深圳新房
2014年,有意見領袖丟擲一個驚人的主題:90後壓根不買房。一石激起千層浪。下一代潛在客戶居然不買房了,開發商紛紛表示壓力很大。
5年過去了,事實證明,大家當時都還是太年輕。
叛逆、個性、隨意、佛系,這些標籤還沒取下的時候,90後已經成為了買房的主力軍。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春節前夕出了一份報告,說90後已經成為春節返鄉置業的主力軍,有買房意向的人群佔比達到62%!
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老實。即使是90後,也逃不出華人傳統的“住家情節”。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仍然具備吸引力。
而就在北京、上海、深圳這樣號稱“容不下肉身”的一線城市,90後也逐漸成為買房的主力軍。
去年以“5000萬蹲”聞名全國的深圳招商雙璽,第一位簽約的就是一位潮汕籍的90後小夥,選了套總價最低的戶型做未來的婚房。嗯,才1700萬元,是最便宜的,205平。
2017年美聯物業統計報告有個資料說,深圳當年購買總價在800萬元以上產品,25歲以下的客戶佔比19.4%,排名第一。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釋出的《2018年房地產市場總結及預判》顯示,深圳購房成交年齡主要分佈在26-45歲之間,佔比超過82%;其中26-35歲佔比近47%。
值得注意的是,無名額人群傾向於利用父母名額購買,所以實際上有更多的年輕人買房沒有體現在資料當中。
為什麼要這麼早買房?
掐指一算,最大的90後快要到30歲了,結婚等剛性需求凸顯。除此之外,及時上車是個很重要的理由。
尤其是一二線城市,還在源源不斷的吸引年輕人口,沒法預料未來房價會漲到什麼地步,還是趁早下手為妙。
我有一個90後朋友,在坂田做程式設計師,14年的時候用自己攢的錢加上父母的贊助在公司附近買了一套房,單價還沒超過3萬元。他不無後怕地說,要是遲買一步,可能就要白奮鬥個4、5年了。
面對房價這種不可預測、不可迴避的狀況,和我的程式設計師朋友一樣,年輕人與其被牽著鼻子走,還不如趁著能奮鬥的時候,積極以待,為未來的美好生活添磚加瓦。
至於90後是如何買得起房子的,那答案可就五花八門了。最主流的,靠父母或是家庭裡的“六個錢包”支援,像上面買雙璽的潮汕小夥,就是父母出的款;要麼就是,自力更生,依靠勤奮和機遇賺錢。
-
3 # 置業經紀人小莫
從事房地產銷售,見得多的很多是父母支援首付買房,現在的年輕購房者多是剛大學畢業沒多久,沒什麼存款,首付肯定是付不起的。
而且很多都是月光族,即使工資再高月底都是勒緊褲腰帶,錢都被瞎花完了
如果找到一個讓自己有沉澱的,那無疑買房是最合適的了,每個月有還貸壓力就會促使你更加努力工作,養成要理財會理財的好習慣。
那些有房貸車貸壓力的人,他們往往在工作和生活上要比沒壓力的人更積極,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要幹什麼。
當然也有靠自己能力買房買車的人,這些佔少部分,因為個人的能力有限,他們多是出道社會很久,能力很優秀的這些。公司高管,單身30年的白領青年,人生3大步已經走了一大步卻還沒有一個自己的“家”,他們很獨立,會很樂意把存款拿去買房
-
4 # 合肥中墅地產
不多喲,現在的95和00後,很少能存下錢,沒有家人的支援,多數都不行,當然也不絕對,有的收入高,能力強,自己解決的也有
回覆列表
對於普通的打工族來說,非常難,難於上青天。
為什麼完全靠自己買房的人很少?因為我們80%的人都屬於普通工薪族:
1、你的工資不止用於買房
要知道你的工資除了用來買房還要應付日常的生活開銷,吃喝拉撒外,還有人際關係分子禮錢。買房雖然佔據著你收入的大部分,但是也並不是除了買房什麼都不買了。
2、貧富差距的問題
雖然經濟在不斷增長,但是不少中低收入者因為收入分配的不均衡,導致他們很難享受到這部分利好,因此也就降低了他們抵禦了房價上漲的能力。
3、每個城市房價上漲幅度不一樣
有的一線城市特別是中心城市的房屋價格上漲幅度大,導致購房者的購房壓力也越來越大。但是即便如此,這些城市也不缺購房者,因為富人也多。而有的城市的房屋價格上漲幅度就會低些。
4、工資基數低,房屋價格基數大
由於工資基數低,而房屋價格基數大的原因,普通購房者仍然買不起房子。
5、針對普通購房者的剛需房少
因為高檔樓盤的利潤遠比低檔樓盤高出30%~50%左右,所以許多開發商都熱衷於開發高檔樓盤,這樣一來就會導致普通購房者更買不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