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穿插游擊隊
-
2 # 龍堂南門
個人感覺讓孩子報名興趣班或者特長班還是不錯的,比如書法、繪畫、舞蹈、圍棋等興趣班,這樣可以培養個人的興趣愛好。
1、書法。
俗話說,字如其人,一手漂亮的字型會讓別人對你刮目相看,不管你是在學校還是以後走上工作崗位,寫字好的人總會有優勢的,本人老家的堂哥,在事業單位工作,一次副科級的提拔中(兩人自身條件差不多),因為寫的一手好字,成功的競聘上,不能不說是書法的優勢;
2、舞蹈。
舞蹈可以鍛鍊身體,增強身體的柔韌性以及可以塑型,特別適合女孩子;
3、圍棋。
學習圍棋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計算能力,個人感覺這個可以讓孩子學下,從小培養下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4繪畫。
繪畫可以鍛鍊孩子的空間佈局以及多維空間的概念,也可以培養孩子審美的意識;
其實每一個興趣班都有它的有用之處,看孩子的時間多少和愛好是什麼,有選擇性的報班,,當然,有個前提是不能耽誤孩子的學習。
-
3 # 俺是老豬
孩子如果的確對某方面有興趣,報興趣班是好事情,必須支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家長硬逼著學生不如沒有必要,而且有可能適得其反,事與願違。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是家長和教師的首要任務。
-
4 # So二姐姐
可以說現在的學生真的很累,特別是城裡的學生。週一到週五再學校要學習文化知識,週六週日就是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身上就像背了一座大山。國家教育部一再強調要給學生減負。學校減負了,家長不會減。上個學比上班還累。
報興趣我是不反對的,但是要根據孩子自己的愛好去選擇一個或者兩個,不宜過多。可怕的是許多家長有從眾心理,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報了,家長也就慌了不管孩子有沒有興趣報班。盲目跟風害的都是孩子,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沒有興趣,那怎麼能去學好呢?比如你不喜歡的菜品擺在你的面前,你會去夾幾次呢?盲目報班只會讓孩子產生厭倦心理。對學習對個人都沒有好處。
有一次坐計程車,司機師傅就討論了他身邊興趣班的一個實列。師傅有個一個侄女在成都上小學,父母給侄女報了補習班,報了興趣班。幾乎天天都在忙,但是成績卻一直沒有提高。他的侄女曾向他訴苦說:舅舅,您能不能讓我媽別讓我去培訓班了?興趣班能不能只去她喜歡的?經過舅舅的勸說,媽媽放手了兩個月,發現孩子成績提高了,性格也變開朗了。短短几分鐘的聊天,讓我感觸頗深。
總之得根據孩子的興趣去選擇興趣班,沒有興趣的興趣班,何以叫興趣班?
-
5 # 春之聲1953
按照九年義務教育規則,不應有民辦中、小學的,可中國辦了那麼多的民辦學校!這絕對是不應該的!當然那些有錢人有錢沒處花,可全部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學習!可現在那些沒有多少錢的家庭也跟風,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上學,為什麼呀?獨生子女多呀!攀比呀!給自己增面子呀!為了獨生子女,為了這個浮躁的面子,一切都拼了!對孩子有效果嗎?中國有那麼多的民辦或貴族學校,可這些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都患有不同程度精神疾患呀,雖有少數學生成績或許有點進步!但她們當中許多人生活技能、善、孝等還是一張白紙!這就是重才輕德導致的後果呀!學習成績提高了嗎?有科研機構做過雙盲對照試驗了嗎?僅憑這些被某某某錄取了多少學生,就認為這些民辦學校教學如何好,這是沒有足夠真實依據的!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公辦學校和在民辦學校並沒有多大區別的!成績好的學生成績還是好,成績差的學生成績還是差,甘肅有一位母親花了12萬元給自己兒子補了6個月的課,結果高考時只考了206分;一位家長為了提高自己兒子的英語成績,花了3萬元去補英語課,補前兒子英語考了70多分,補課之後英語考了40多分。任何一個老師或學校說能大幅度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成績,那只是騙子的伎倆呀!一個孩子的培養一定要在德智體美勞多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這才是真正的教育!那種說公辦老師在課上不講,在補課上講,這是每個教書育人的老師應該不會存在這樣的情況的,是現在社會上許多孩子的父母,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自己的榮光,編造出來的一段話,也是每個人用自己浮躁的心和都希望自己的兒子成龍、女兒成鳳所造成的!公辦老師的教學方法完全是按照國家教育大綱教育孩子們的!他們也想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才呀!沒有任何老師不願意把學生教好的!那種說公辦老師課上不講、課後才講是極端荒謬的!
-
6 # 心心相惜ay
興趣班要根據孩子的喜好選擇為好,我覺得孩子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報班是可以的,如果他不喜歡沒必要跟風。學習的時候認真學,玩的時候也該有自己特別的強項。這就是學要學好,玩要玩精。
回覆列表
無論是小鎮還是大城市,退化成“做題家”都是很遺憾的一件事。所以,現在的父母都覺得要給自己的孩子多開發一些領域的潛能,防止孩子只會做題。落實在行動上,就是焦慮的家長們紛紛給孩子去報班兒。然後報什麼班兒,怎麼報班兒,報班兒之後孩子不願堅持怎麼辦,就成了家長新的焦慮來源。
對此,得到錦囊的智囊團老師葉壯給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1.首先葉老師提醒家長,報班兒不是為了讓孩子有“先發優勢”,而是為了讓孩子能快樂探索。因為如果孩子還處在幼小銜接期間,所謂“先發優勢”在基礎教育領域,並沒有絕對影響力。就好像一歲的孩子,到底是13個月學會走路還是14個月學會走路,家長都很關切,但是隻要你一考慮他這一生的時間,你就會知道,這一個月的所謂領先,簡直毫無意義。落實在學習上也是一樣。
2.而且,在一個人開始學習的初級階段,最重要的基礎並不是掌握的知識,而是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果孩子被逼著硬灌了很多知識,以至於習慣了不逼著就不學,結局很可能是喪失了主動學習的能力。表現出的現象也很常見,就是在小學低學段期間,這部分孩子往往感覺“我都會了”。進入中高學段的時候,碰到不會的內容,反而不知道怎麼學了,於是成績開始下滑。這時家長很著急,忙著去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但你不知道,這個階段的問題可能是在他7歲以前的學習習慣所決定的。
3.葉老師還想跟家長說,彆著急,哪怕你的孩子一個興趣班也沒上過,他們也並不是所謂的零基礎。因為日常生活中肯定已經耳濡目染了一些基礎知識——漢字、基礎數學知識、單詞,還帶著一些來自家庭的學習觀念、習慣與風格。這個儲備有多寡之分,但只要孩子沒有喪失好奇心,已經足以讓一個孩子隨時開啟自己的學習生活。
所以你看,家長更重要的是在生活當中給孩子當好榜樣。所以,家長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吧?就是給孩子創造體驗豐富的這樣一個家庭環境。
4. 說到對孩子的培養,另外一個研究也很有意思,值得說一說。就是作為家長來說,如果你能增加孩子在整個成長經歷中的體驗多樣性,就可以幫孩子提高他們的基礎智力水平。
在馬尼托巴大學的一個經典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環境對於大白鼠的智慧有著近於決定性的影響力。在資訊豐富的環境中,愚蠢的和聰明的,最後都變得一樣聰明瞭;在資訊貧乏的環境中,聰明的和愚蠢的,最後都變得一樣愚蠢了;只有在普通的環境當中,聰明大白鼠和愚蠢大白鼠之間才顯現出來了智慧的差異。
這個實驗對我們有一個啟發,就是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應當否定以往的先天論思想了。比如過去我們經常覺得大學教授或者高智商父母生的孩子天資聰穎,但真實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這些孩子在生活中更容易獲得大量不同的生活體驗資源,所以我們應該知道,無論我們自己是做什麼的,我們都應當關注孩子成長環境的豐富程度。
5.回到興趣班的報班問題,葉老師認為,如果孩子對某個領域有熱情,趕緊報班,鼓勵他,這當然很好。而且,為了保護孩子們熱情的小火苗,家長應該給孩子當一個學習顧問,而不是面對孩子強人所難。
一個人的熱情非常重要,但是熱情還要加上它背後的自驅力,才能讓一個人把天賦、愛好、成就,甚至職業融為一體。比如你想讓孩子堅持練習樂器,你可以跟你的孩子好好聊一下,音樂對你和你的家庭到底有多重要——請注意葉老師這句話隱藏的一個意思就是,如果本來音樂在你們家也不重要,比如你自己也不會樂器,你也沒那麼熱愛古典音樂,那麼你就要反思一下,讓孩子學琴,到底是為了孩子好還是你自己在跟風。
6.在孩子發展一個興趣的過程當中,家長要告訴孩子,你愛他,出於你對他的愛,你不願意和他因為練習樂器這事發生爭執,也不希望為此在家裡動不動就吵架——而且你不想為了保持家長的強勢地位,讓學音樂成為什麼苦差事,進而毀了他對音樂的熱情。一旦孩子開始投入正規的練習,家長就要提供幫助,幫著孩子制定練習時間表,這時候要充分讓孩子有掌控感。堅持練琴很重要,但是具體什麼時間練琴,可以讓孩子說了算。家長還要告訴孩子,在練習期間,你願意和他坐在一起,如果他在練習中碰到了什麼阻礙,你也會提供一些相應的資源和幫助。
7.以學琴為例,如果你的孩子強烈地不願意上課或者練琴,甚至同時牴觸這兩件事,那其實應該先讓他暫時中斷課程,先休息上三個月再說,順便看看他是否會回過頭來,懷念彈琴這件事。如果他還是惦記著這事兒,那千萬不要諷刺挖苦,而是要熱情地鼓勵他,讓孩子明白他隨時可以重新開始。
倘若他從根上就失去了關於演奏的念想,那他可能會要等到某個機會,透過某些事件,重新發現彈琴的吸引力。倘若以上這些都沒發生,那你就應該告訴自己:大多數成年人,本身也不會彈琴吹號什麼的,而且,會不會樂器,也並不是享受音樂的必要前提。
總之,放鬆點,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是讓這個孩子除了做題還能擁有探索精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