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足足活了有七十一歲,年輕的時候透過官員考試入朝做了官,在一開始也是一個下七品的低階官員,到七十一歲那年,雖然退居了二線,但是仍然還沒有退休。算下來,狄仁傑在朝為官了四五十年,但是正史當中關於狄仁傑的記載卻很少有他斷案相關的記錄。
在《舊唐書·狄仁傑傳》》中倒是記載過一件狄仁傑斷案的事情,有幾年狄仁傑在大理寺做官,當時是個下六品的寺丞,在上任的第一年負責處理一些積壓的舊案,涉案足足有一萬七千多人,但是處理結果卻很理想,沒有一個人來喊冤叫屈的。涉案的人近兩萬,但是一共處理了多少件案子史料裡卻沒有細說,而且每個案子的具體細節在《舊唐書·狄仁傑傳》中都沒有詳細的記載。
如果按一個案子涉案50個人來估算的話,那麼差不多300個多案子,一年下來差不多每一天都得要處理個案子。狄仁傑在這一年裡具體到底是處理了多少個案子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肯定是不少。辦案這種事情就算是小案,比如誰家丟了頭牛,這處理起來就得花上好幾天,如果要是大案要案,照到今天的辦案水平來講那也要花上不少的時間。在《舊唐傳》中記載狄仁傑所辦的這些案件估計大多都是容易處理的小案件而已。也就是說狄仁傑與“神探”這樣的人設定位差距委實有點大。
狄仁傑的“神探"名號在民間這麼普及,其實是源於一本清代公案小說《狄公案》。之後,狄仁傑再次廣為人知,就已經到了二十世紀了。1943年,一箇中文名字叫高羅佩的荷蘭人在重慶的時候偶然接觸到了《狄公案》 這本小說,因為小說裡的破案故事和推理情節精彩絕倫,這個荷蘭人轉眼就成為了狄仁傑的“迷弟”,他甚至認為這本小說完全不亞於國外的《福爾摩斯探案集》。很快,這本小說就在他的手中變成英文版,被翻譯成了十多種文字流傳到了國外。
這個荷蘭人在翻譯完《狄公案》》之後,似乎仍然覺得有點兒意猶未盡,於是又自己寫了《鐘樓案》等一系列小說,這中西合璧的文化交融還真就碰撞出了嶄新的火花。這本書頓時風靡西方,還被列入了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推薦書目。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狄神探”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從西方傳回來再創作的,而最近這些年,大家對狄仁傑這個人物的認知那就得歸功於電視劇了。但狄仁傑斷案高手的人設在真實的歷史當中確實壓根兒就不存在。
在武則天上位之時,狄仁傑已經憑藉出色的政績,在大臣之間收穫了極高的風評,嶄露頭角的他很快便被“抬上來”做了宰相。在這裡,做宰相可不是件什麼好事,雖說明面上是升官了,但是當時是武則天在位,她在任當中一共殺了14個宰相,還流放了九個,堪稱是宰相收割機。溫敦的狄仁傑當了宰相,其實不太符合武則天的“胃口”,初初接觸,武則天便假意試探,故意聲稱有人彈劾狄仁傑,就想看看這位新宰相如何回答,狄仁傑也不慌亂,說我的對錯應由皇帝來決斷,至於彈劾我的人是誰我不想知道,是為了不傷害同僚之間的和氣。
狄仁傑的這一番話肯定了武則天作為皇帝的正統性,又把彈劾這件事的重點模糊了過去,勉強跨過一劫,但是僅僅如此還不夠。武則天和狄仁傑的關係是在狄仁傑領兵護衛江山過後才慢慢親近起來的。公元695年,突厥、契丹等外族全面來襲,黃河以北人心震動,而武則天手下少有可用之人,便只能派狄仁傑“救火”,狄仁傑在到達邊境過後,一面佈置防禦一面恢復生產,帶著大軍與敵人挑戰追擊,很快便解了大唐的燃眉之急。
三年之後外族再次來犯,此時,武則天已經對這位老臣頗為信任,親自送他前去征討,這件事過後,文能斷案,武能安天下的狄大人才算是真正被多疑的皇帝認可。狄仁傑任宰相10年未變動,可見武則天對於狄仁傑的信任,這種信任其實也是狄仁傑靠能力和智慧得來。
武則天從後宮太后做到了皇帝,基本是靠她殺出來的,不可否認武則天的政治智慧非常高,做皇帝之後,她將權力握得更緊,經常獨斷專行,有的時候會做些錯誤的事。狄仁傑的智慧就是既能幫助武則天避免很多錯誤,又不至於觸犯到武則天。有一次,武則天要去參觀佛祖舍利,按理來說,當時的武則天已經是一國之君,參加佛教典禮有違禮制,許多大臣都頗有微詞,但這個時候朝堂上下也只有狄仁傑敢勸誡了。狄仁傑只說了幾句話就讓被情緒衝昏頭腦的武則天冷靜了下來,放棄了參觀計劃。
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狄仁傑既能幫助武則天處理好大事小事,還能保住武則天一國之君的威嚴。本身武則天的皇帝之路就走得很難,有著這樣一位忠心能臣幫助,自然是讓武則天十分信任,甚至於到了很親近的程度,以至於武則天連立嗣的問題都要詢問狄仁傑的意見。也是因為他的一次諫言讓李氏江山又多延續了二百年,要不然李家的天下在武則天死後就姓武不姓李了。公元700年,71歲的狄仁傑在任期間病逝。武則天哭道“朝堂空矣”。
可以說武則天的成功離不開溫敦的狄仁傑。狄仁傑雖然不是神探,也沒有小說寫得那麼神奇,但是他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很大的。就是他讓唐朝又變回了李氏唐朝,也就再有了之後二百年的國運。
其實狄仁傑的最大魅力不是在於他斷案如神,而是在於他的品格,要知道狄仁傑可是一直支援李唐王室的,這是滿朝文武都知道的事情,可就是這樣,他也能獲得武則天的認可,就是因為他的為人讓人信服,他端正的品格讓武則天能夠相信他不會在擁有了強大的朝堂影響力之後偷偷做些反對武則天的事情。
儘管狄仁傑的斷案事蹟是虛構的,但是他處理朝政、征討外敵的事蹟可一點兒也不摻假,這樣文武雙全,品格也近乎完美的狄仁傑本身已足夠成為一個傳奇了,所以大家不需要失望,真實的狄公在歷史上也是偉大的。
狄仁傑足足活了有七十一歲,年輕的時候透過官員考試入朝做了官,在一開始也是一個下七品的低階官員,到七十一歲那年,雖然退居了二線,但是仍然還沒有退休。算下來,狄仁傑在朝為官了四五十年,但是正史當中關於狄仁傑的記載卻很少有他斷案相關的記錄。
在《舊唐書·狄仁傑傳》》中倒是記載過一件狄仁傑斷案的事情,有幾年狄仁傑在大理寺做官,當時是個下六品的寺丞,在上任的第一年負責處理一些積壓的舊案,涉案足足有一萬七千多人,但是處理結果卻很理想,沒有一個人來喊冤叫屈的。涉案的人近兩萬,但是一共處理了多少件案子史料裡卻沒有細說,而且每個案子的具體細節在《舊唐書·狄仁傑傳》中都沒有詳細的記載。
一、狄仁傑處理的都是簡單案件,把他寫成神探的是一本小說如果按一個案子涉案50個人來估算的話,那麼差不多300個多案子,一年下來差不多每一天都得要處理個案子。狄仁傑在這一年裡具體到底是處理了多少個案子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肯定是不少。辦案這種事情就算是小案,比如誰家丟了頭牛,這處理起來就得花上好幾天,如果要是大案要案,照到今天的辦案水平來講那也要花上不少的時間。在《舊唐傳》中記載狄仁傑所辦的這些案件估計大多都是容易處理的小案件而已。也就是說狄仁傑與“神探”這樣的人設定位差距委實有點大。
狄仁傑的“神探"名號在民間這麼普及,其實是源於一本清代公案小說《狄公案》。之後,狄仁傑再次廣為人知,就已經到了二十世紀了。1943年,一箇中文名字叫高羅佩的荷蘭人在重慶的時候偶然接觸到了《狄公案》 這本小說,因為小說裡的破案故事和推理情節精彩絕倫,這個荷蘭人轉眼就成為了狄仁傑的“迷弟”,他甚至認為這本小說完全不亞於國外的《福爾摩斯探案集》。很快,這本小說就在他的手中變成英文版,被翻譯成了十多種文字流傳到了國外。
這個荷蘭人在翻譯完《狄公案》》之後,似乎仍然覺得有點兒意猶未盡,於是又自己寫了《鐘樓案》等一系列小說,這中西合璧的文化交融還真就碰撞出了嶄新的火花。這本書頓時風靡西方,還被列入了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推薦書目。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狄神探”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從西方傳回來再創作的,而最近這些年,大家對狄仁傑這個人物的認知那就得歸功於電視劇了。但狄仁傑斷案高手的人設在真實的歷史當中確實壓根兒就不存在。
二、狄仁傑文武雙全,完全獲得了武則天的信任在武則天上位之時,狄仁傑已經憑藉出色的政績,在大臣之間收穫了極高的風評,嶄露頭角的他很快便被“抬上來”做了宰相。在這裡,做宰相可不是件什麼好事,雖說明面上是升官了,但是當時是武則天在位,她在任當中一共殺了14個宰相,還流放了九個,堪稱是宰相收割機。溫敦的狄仁傑當了宰相,其實不太符合武則天的“胃口”,初初接觸,武則天便假意試探,故意聲稱有人彈劾狄仁傑,就想看看這位新宰相如何回答,狄仁傑也不慌亂,說我的對錯應由皇帝來決斷,至於彈劾我的人是誰我不想知道,是為了不傷害同僚之間的和氣。
狄仁傑的這一番話肯定了武則天作為皇帝的正統性,又把彈劾這件事的重點模糊了過去,勉強跨過一劫,但是僅僅如此還不夠。武則天和狄仁傑的關係是在狄仁傑領兵護衛江山過後才慢慢親近起來的。公元695年,突厥、契丹等外族全面來襲,黃河以北人心震動,而武則天手下少有可用之人,便只能派狄仁傑“救火”,狄仁傑在到達邊境過後,一面佈置防禦一面恢復生產,帶著大軍與敵人挑戰追擊,很快便解了大唐的燃眉之急。
三年之後外族再次來犯,此時,武則天已經對這位老臣頗為信任,親自送他前去征討,這件事過後,文能斷案,武能安天下的狄大人才算是真正被多疑的皇帝認可。狄仁傑任宰相10年未變動,可見武則天對於狄仁傑的信任,這種信任其實也是狄仁傑靠能力和智慧得來。
武則天從後宮太后做到了皇帝,基本是靠她殺出來的,不可否認武則天的政治智慧非常高,做皇帝之後,她將權力握得更緊,經常獨斷專行,有的時候會做些錯誤的事。狄仁傑的智慧就是既能幫助武則天避免很多錯誤,又不至於觸犯到武則天。有一次,武則天要去參觀佛祖舍利,按理來說,當時的武則天已經是一國之君,參加佛教典禮有違禮制,許多大臣都頗有微詞,但這個時候朝堂上下也只有狄仁傑敢勸誡了。狄仁傑只說了幾句話就讓被情緒衝昏頭腦的武則天冷靜了下來,放棄了參觀計劃。
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狄仁傑既能幫助武則天處理好大事小事,還能保住武則天一國之君的威嚴。本身武則天的皇帝之路就走得很難,有著這樣一位忠心能臣幫助,自然是讓武則天十分信任,甚至於到了很親近的程度,以至於武則天連立嗣的問題都要詢問狄仁傑的意見。也是因為他的一次諫言讓李氏江山又多延續了二百年,要不然李家的天下在武則天死後就姓武不姓李了。公元700年,71歲的狄仁傑在任期間病逝。武則天哭道“朝堂空矣”。
結束語可以說武則天的成功離不開溫敦的狄仁傑。狄仁傑雖然不是神探,也沒有小說寫得那麼神奇,但是他對中國歷史的貢獻是很大的。就是他讓唐朝又變回了李氏唐朝,也就再有了之後二百年的國運。
其實狄仁傑的最大魅力不是在於他斷案如神,而是在於他的品格,要知道狄仁傑可是一直支援李唐王室的,這是滿朝文武都知道的事情,可就是這樣,他也能獲得武則天的認可,就是因為他的為人讓人信服,他端正的品格讓武則天能夠相信他不會在擁有了強大的朝堂影響力之後偷偷做些反對武則天的事情。
儘管狄仁傑的斷案事蹟是虛構的,但是他處理朝政、征討外敵的事蹟可一點兒也不摻假,這樣文武雙全,品格也近乎完美的狄仁傑本身已足夠成為一個傳奇了,所以大家不需要失望,真實的狄公在歷史上也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