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升昌
-
2 # 江雪寒
蠱在苗族地區俗稱“草鬼”,相傳它寄附於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謂有蠱的婦女,被稱為“草鬼婆”。有苗族學者調查後認為,苗族幾乎全民族篤信蠱,只是各地輕重不同而已。他們認為除上述一些突發症外,一些較難治的長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體消瘦等,以及內臟不適、腸鳴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著了蠱。屬於突發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讓所謂放蠱的人自行將蠱收回就好了;屬於慢性患者,就要請巫師作法“驅毒”了。這種令人生畏的蠱,並非苗人的專利。
蠱術傳女不傳男,一般都是母親傳給女兒。蠱的種類有很多,譬如蛇蠱,蟲蠱之類,最厲害的應該是金蠶蠱。在苗疆,如果飼養蠱蟲的苗女看中了心儀的男子,就會想辦法在那個男人身上下蠱用來留住他,一旦那男人離開下蠱的苗女就會精神恍惚,嚴重的會死。
嫁蠱:有些不想再養這些蠱蟲的人,會把蠱和錢丟在路中間,如果有人撿取就是嫁蠱。那蠱就會離開原來的主人,跟隨撿錢的人。不要以為養蠱容易,蠱要定期放出去,不管你有沒有要害的人,如果不放出去蠱會反噬自身。
蠱的形成也有很多方法,一般來說就是抓十來只不同的毒蟲擱在一起,讓他們互鬥,留下來最厲害的一隻,集合了所有毒物於一身,便是蠱。還要拜瘟神之類的。
一般來說中蠱是無法由旁人來解的,只有下蠱的苗女才能解開。但又有說,只要知道是那個人下的蠱,在門外大叫“誰誰誰,我知道是你下的蠱。”蠱就會被收回,當然,或許只是當地的某些民間做法。又有說,有些蠱,一旦下了,不到至死方休就絕不能收回,如果半途反悔,收回蠱蟲,那麼就會反噬自身。
蠱都是下在飯菜裡的,有的說,去苗族,不要對漂亮的苗女殷勤,蠱女大多漂亮單純。人家做的飯和酒上桌都要問主人家有沒有下蠱。如果問了,蠱毒就失去了效力。
苗族民間就流傳這樣一則放蠱的故事:從前有位有盅的母親,盅看上了她的兒子,做母親的當然不願意她的兒子。但是,盅把她齧得很兇,沒有辦法,她才答應放蠱害兒子。當這位母親同她的盅說這些話的時候,正巧被兒媳婦在外面聽見了。兒媳婦趕緊跑到村邊,等待她丈夫割草回來時,把這事告訴了他,並說媽媽炒的那一碗留給他的雞蛋,回去後千萬不要吃。說完後,兒媳婦就先回家去,燒了一大鍋開水。等一會兒子回到家來,他媽媽拿那碗雞蛋叫他吃。兒媳婦說,雞蛋冷了,等熱一熱再吃。說著把鍋蓋揭開,將那碗炒雞蛋倒進滾沸的開水鍋裡去,蓋上鍋蓋並緊緊地壓住,只聽鍋裡有什麼東西在掙扎和擺動。過一會沒動靜了,揭開鍋蓋來看,只見燙死的是一條大蛇。
這些所謂的放蠱方式當然是無稽之談。至於蠱到底是什麼樣子,除了代代相傳的說法,誰也沒有見過,當然更是子虛烏有的東西了。雖說是子虛烏有的東西,但苗族的一些婦女卻深受這種觀念的誣害。人們認為“蠱”只有婦女才有,只能寄附在婦女身上,傳給下一代女性,而不傳給男性。比如某男青年“遊方”遇到一個情投意合的“有蠱”姑娘而未徵得父母的同意就娶來,那麼他們的下一代,凡屬女性,均要從她母親那裡將蠱承傳下來,並代代相傳。
回覆列表
苗蠱術的來源 蠱術產生的具體年代已無從考證,據傳先秦時期已有蠱蟲,但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蟲,如穀物腐敗後所生飛蛾以及其他物體變質而生出的蟲。據有的學者考證,戰國時代中原地區已有人使用和傳授造蠱害人的方法。又據本草綱目上介紹:造蠱的人捉一百隻蟲,放入一個器皿中,這一百隻蟲大的吃小的,最後活在器皿中的一隻大蟲就叫做蠱。由此看出:蠱本來是一種專門治毒瘡的藥,後來才被人利用來害人的。放蠱的人趁他人不注意的時候,把蠱放入食物,吃了以後,就會染上蠱毒,染了蠱毒的人會染患一種慢性的病痛。以現代觀點來看,其實這是一種人為的,由許多原蟲的毒引發出來的怪病。 怎麼製作蠱毒呢?曾任長溪縣令的範正敏在《遁齋閒覽》中描述說:“閩蜀之俗好畜蠱,其法先聚百蟲於器中,任其自相啖食,數月食盡,惟留一物者,則事以為蠱。以其子內飲食中,即殺人。”就是說,養蠱人家造蠱,先要蒐集蛇、蜈蚣、蜘蛛、蟾蜍、壁虎等多種毒蟲,密封壇罐內自相殘殺,最後活下來那隻動物就是蠱,如果是蛇,就叫蛇蠱,如果是蜈蚣,稱蜈蚣蠱。這隻身具百毒的蠱王最後煉成金剛之身,不懼刀槍水火,連排洩出來的細微糞便都劇毒無比,混入食物中,能奪人性命。所有的蠱毒中,以金蠶蠱最有名,威力最大。 蠱是一種智慧生物,本性嗜殺,蠱主利用它來複仇或謀財。最簡單的辦法是在路邊開個客棧,謀害行旅客商,侵吞他們的財產。很多故事講黑店使蠱的。這種陰狠的巫術聲名狼藉,只能秘密使用,一旦被人舉報,將招致官府的嚴厲打擊。 蠱後的辨認方法歸納起來有三種。一是以生黃豆(黑豆也可以)食之,入口不聞腥臭,是中毒;二是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隨之吐出的,是中毒;三是插銀針於一已熟的鴨蛋內,含入口內,一小時後取出視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 蠱毒非常厲害,能使人惹病喪生,雖有方法醫治,但也應加以預防。據說預防的方法有四種。一是凡房屋整潔,無灰塵珠網的,是藏蠱之家,切勿與之往來;二是凡食茶、水、菜、飯等物之先,須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動的,是在施毒,急須向主人問道:“食內,莫非有毒嗎?”一經問破,可免受毒;三是攜同大蒜頭出行,每飯,先食大蒜頭,有蠱必吐,不吐則死,主人怕受連累,當然不敢下蠱;四是大荸薺,不拘多少,切片曬乾為末,每早空心白滾湯送下(以二錢為度),縱入蠱家,也可免害;五是蠱之由飯酒中毒的,分外難治,故出外宜以不飲酒為原則。 蠱的神力是有代價的,蠱主必須抵押他的來生。“凡蓄蠱人家,必盟於蠱神曰:願此生得富,甘世世勿復為人”清東軒主人的《述異記》寫道。蓄蠱者多為窮人,才願意以無數世輪迴於畜生道,換取一世的富裕。此生已經富貴的人家,不為也。 為了讓蠱賣力幹活,蠱主不但經常祭拜,還要裝窮哄騙蠱神。《汀州府志》記載的上杭那個案例裡,蠱主賴子俊每逢朔望,都要和妻子兩人赤身拜祝金蠶,口中說:“金蠶公,金蠶娘,我家夫婦沒衣裳。”信徒連衣服都買不起,金蠶神當然內疚,只好努力創造財富。每到大年三十,蠱主要與金蠶神算賬,如同我們今天的國有企業,儘量誇大成本,打破一個碗說成十個,最好算成虧損,讓金蠶神不至於懈怠。論耍陰謀詭計,再邪惡的神靈也不如人類。 蓄蠱人家既富,有的想金盆洗手,就要把蠱毒連同財物一起放在路邊,讓人撿去,稱嫁金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