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rP健康領譽
-
2 # 呂樹錚醫生
今天想給大家分享一個保持心臟健康的誤區!很多人認為,只要控制體重就能遠離心臟病,那麼稱稱體重就可以判斷身體是否健康嗎?當然不是這樣的!
其實就算體重不超標,但是腰圍超標,對心臟的危害就很大了!調查顯示,中國女性的腰圍尺寸超過80cm、男性超過90cm,就意味著你要面對心臟病的威脅了!臨床上我也發現,大多數患者只知道控制體重,並不知道單純控制體重的作用可能並沒有很有效!關注腰圍才是保護心臟病健康的重中之重!
-
3 # 爆炸營養課堂
心臟是我們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主要任務是幫助我們提供血液供應時需要的壓力,也就是說,心臟能夠幫助我們體內的血液運輸到各個部位,它的健康與否對於我們身體健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
但是很多女性都不在意自己的心臟健康,說是心臟的健康男性更要注意,實際上,根據相關的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女性因為心臟病去世的人群不在少數,甚至是心臟病還是女性死亡的一種重要因素,因此,不管是對於女性來說,還是對於男性來說,保護心臟都變得尤其重要,需要大家去做好以下這3件事。
保護心臟要做到:不喝碳水飲料
研究上發現,每天都喝碳水飲料的人群患上心臟病的機率,要高於不經常喝碳水飲料的人群,並且,經常喝碳水飲料的人群因心臟病去世的,要比不經常喝碳水飲料的要機率大。
主要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糖分跟脂肪一樣都是機體健康的隱患,長期的攝入首先就會影響的是機體代謝水平,讓血液的粘稠度增加,這樣主要負責運輸血液的心臟,也在無形當中增加了很大的壓力,進而心臟病也會容易找上門。
保護心臟要做到:不抽菸
菸草是健康的頭號殺手,它是多種疾病,甚至是癌症的最要因為,在美國,吸菸是發生心血管疾病最危險的因素,一直都排在第一名的位置,因此,美華人都儘可能的去戒菸,而中國因為吸菸而損害身體健康的案例也不少。
所以,不管你吸菸的年齡多於少,吸菸的歲數年輕與否、吸菸的量多與少,戒菸都要去嘗試,只要戒菸成功了,就能夠讓心臟病發生的機率要小一些,如果你實在是戒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的話,也不要破罐子破摔,儘量少抽比多抽對身體健康的危害還是會小一些的。
保護心臟要做到:穩定血壓
穩定血壓是對健康的人群以及高血壓人群要說的話, 如果你長時間的讓血壓處於升高的狀態,不僅會誘發高血壓併發症,還會讓心臟的壓力變得更大,讓運輸血液的工作變得更加的艱難,嚴重的還會造成心力衰竭。
尤其是對於血壓本身就不穩定的高血壓患者來說,穩定血壓一定要是自己的首要任務,只要血壓控制好了,身體的健康才會多一層的健康保護。
-
4 # 大洋網
儘管運動有益健康,但一直以來,大多數人的共識都是“年紀大的人不適宜做運動”,所以不少人為了避免帶給心臟過多的“壓力”,而將運動量減少,甚至完全不做運動。然而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運動能幫助中年人延緩心臟衰老,想要逆轉“心臟年齡”,40歲還不晚。
逆轉心臟年齡,靠運動心臟是維持血液迴圈系統的重要動力,一旦它衰老了,身體的各個部位也會因供血不足而變得遲緩和老化。“人未老,心先衰”的情況誰都不想要有,然而近年來不少研究發現,在世界各國有不少人的“心臟年齡”都與實際年齡不符。
兩年前,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釋出的《全華人口心臟年齡評估報告》顯示,每4個美國成年人中,就有3人的“心臟年齡”超過實際年齡。無獨有偶,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有研究表明英國10%的50歲男性心臟年齡比真實年齡衰老10歲,這大大增加了他們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在這份最新的研究中,負責人Chiadi Ndumele(奇亞迪·恩默勒)博士表示,在中年時每週堅持進行150分鐘的中度運動或劇烈運動,比如快走、騎腳踏車等,足以使患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31%。此外,與運動水平始終保持“差”或“中等”的參與者相比,那些增加身體活動的參與者患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了約12%。
毋庸置疑,這是又一份發現“運動有益健康”的新證據。雖然到目前為止,還不能證明運動與心力衰竭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但研究者認為,對於中年人而言,透過適度的鍛鍊來降低患心力衰竭的風險,可能永遠都不會太晚。
專家聲音身體活躍度越高,心血管越健康雖然在我們的一生當中,一顆熱愛運動的心應該是無止境的,但如果要等到70歲再去逆轉心臟的衰老,已經太晚了。因為研究者明確地表示到了這個年齡段,即便是透過一年的訓練也很難改變心血管的結構。隨著時光的流逝,心臟和身體的其他“硬體”一樣,也會出現老化的現象,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力衰竭”。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張曉慎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心力衰竭的主要成因是心臟在長期的病理狀態下出現了器質性的改變,無法維持正常身體活動所需要的正常射血能力。“心臟就像汽車發動機,人體所有活動都需要這個‘發動機’來提供動力。正常情況下,它可以有效運轉一輩子;但在病理狀態下如冠脈的狹窄、瓣膜的病變,則會導致心肌的受損,使得發動機出現損耗;一旦損耗到無法維持正常的輸出,就會發生心力衰竭。”
雖然每個人都會變老,但在“心力衰竭”面前並非“人人平等”,早前已有多項研究表明,身體更“活躍”的人患心力衰竭的風險更低。對此張教授解釋道,對於正常人而言,身體活躍度和心血管健康之間,是正比關係——身體活躍度越高,心血管健康程度越好,反之則越差。
“用進廢退是人體的一個特點,不用則身體活躍度低,因為我們的身體自己就會本著最節約的方式來調節狀態,當能量代謝降低,就會一吃就胖;當血液流動減低,就很容易出現深靜脈血栓和骨質疏鬆。”張教授說,“如果心臟不再需要足夠強大的泵能力,滿足基本需求就可以了,接著就出現能量過剩、脂肪沉積……所有心臟病的危險因素都接踵而至。”
允許“臨時抱佛腳”,但須“循序漸進”在研究中,有一項比較有趣的討論,如果一個人一生中最初大部分時間是久坐不動的,但在中年時開始運動,會降低患心力衰竭的風險嗎?相信這也是大部分“少運動人群”最為關心的問題。為了回答這一問題,研究者參考了來自ARIC(社群動脈粥樣硬化危險性)研究中11351名參與者的資料,分析結果表明,若在中年時將運動水平從“不運動”調整為“推薦運動水平”超過6年,結果可能會使患心力衰竭的風險降低23%。
可運動量的驟然變化,是否會為我們的心臟帶來負擔呢?“從人們身體的適應性來講,這不僅僅會對心臟帶來負擔,也會對其他器官帶來負擔,比如‘橫紋肌溶解綜合徵’。”張教授告訴記者,如果一個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突然從事大量的深蹲訓練,就會直接導致肌肉細胞的水腫、壞死,最終溶解而導致一系列的問題。“在研究應激的時候就發現過,一旦應激超過一定強度,就足以導致實驗小鼠死亡;而適當強度的應激,則可以提高小鼠對抗應激的能力。運動也是一種應激,透過這種應激來使身體變得強壯,所以需要適當的應激。”
如果想要降低對心臟“突如其來”的風險,張教授提出以下建議——
1.從不運動到運動,一定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來進行,從較小的活動量逐漸增加,在運動過程中不斷找到適合自己活動能力的運動量或者運動方法,這樣身體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獲益。
2.好的鍛鍊方式是運動與休息的結合,運動所造成的應激,是透過休息機體產生超量恢復來進行的,從而提高運動能力。
保持心臟年輕有訣竅運動帶來的好處還有很多,有相關的研究表明,運動可以啟用體內的脂蛋白水解酶,改善心血管系統,但這個作用和減肥是兩碼事。在這個崇尚“年輕化”的年代,人類永葆青春的願望,除了容顏和身材之外,身體機能也很重要。
張教授告訴記者,判斷一個人“心臟是否年輕”,最直觀的標準,就是看他的活動能力,具體一點可以是行走距離或者爬樓的距離;如果需要透過儀器,可以透過運動平板實驗進行。如果想要保持心臟年輕,從運動來講,最好的運動方式除了有氧運動,還可以增加一些力量訓練,對於心臟和機體各方面的機能,都有很好的保持年輕的效果。
“身體有問題的、心功能有異常的人群,需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與健康管理師一起進行;處於亞健康的人群,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找專業的健身教練,循序漸進地進行。自己有健康意識和健身需求的,可以找到相關的理論指導進行訓練,也可以找專業可靠的健身教練指導。”
此外,還有不少生活方式的細節,也與我們的心臟健康息息相關。“戒菸應該作為第一大要素,抽菸不僅對心血管有危害,同樣在機體的老化上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其次,保證足夠的睡眠質量,掌握科學的睡眠方式。此外,久坐現在也是健康的一大殺手。”
採訪的最後,張教授特別提醒道,若想自己的“心齡”保持青春常駐,在飲食上也需要注重飲食的質量,減少高糖食品的攝入,控制攝入的總能量,適當飲酒。
-
5 # 郭藝芳心前沿
以下20點有助於幫你預防心血管病:
1 【防重於治】面對心血管疾病的侵襲,我們不主動防禦就等於慢性自殺!倘若我們再不摒棄不健康生活方式,再不管住嘴邁開腿,明天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將會吞噬我們的心臟和血管,後天心血管疾病將會吞噬我們的生命!
2 【血粘度檢查缺乏科學依據】常有很多患者要求檢查血粘度,若相關指標異常便要求輸液降低血粘度。其實該檢查缺乏科學依據,試圖透過輸液降低血粘度未必能給患者帶來好處。對於心腦血管病患者,應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礎上合理應用阿司匹林與他汀等二級預防藥物,這是最重要的。
3 【不要亂補】很多人每日補充多種維生素以及多種微量元素,這是不妥的。此前有研究表明,長期補充多種微量元素不僅不會獲益,甚至可增加全因死亡率。友情提示:對於多數人,只要堅持多樣化飲食,無需補充任何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4 【控釋片緩釋片勿研碎服】一其他專業醫生問我有何好法把拜新同弄碎,問其為何?答曰:一患者昏迷需胃管鼻飼,因他長期吃拜新同與腸溶阿司匹林等,故研碎胃管注入。這是極其錯誤且危險的做法。控釋片緩釋片研碎後會導致較大劑量藥物迅速吸收,腸溶劑研碎後會損傷胃黏膜。切忌如此用藥!
5 【注意藥物少見副作用】一患者近年反覆咳嗽,曾診咳嗽變異性哮喘。後得知其因冠心病長期服阿司匹林,遂停藥,症狀緩解。阿司匹林可能導致支氣管痙攣並引起哮喘發作或其它過敏反應。很多情況下患者的病情可能由藥物少見副作用所致,需注意。
6 【冠心病人需堅持服用阿司匹林與他汀】一患者去年患心梗,出院時囑其堅持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等藥。今複診得知其早已停此二種藥,理由是別人說他汀對肝臟有毒。他這種做法極端錯誤且有危險。他汀與阿司匹林是最能夠減少心臟事件的藥物,只要沒有禁忌證,所有冠心病人均需長期服用。
7 【感冒一般無需抗菌素治療】一好友來電,說感冒了,輸了三天頭孢仍未好轉,怎麼辦?瞭解基本情況後我告其馬上停用抗菌素。絕大多數感冒為病毒感染,抗菌素治療無效,甚至有害。主要措施就是休息、飲水、對症處理,可配合中藥治療,一般5-7天自愈。只有確認合併細菌感染時才考慮抗菌素治療。
8 【心電圖T波低平不一定是心臟病】心電圖T波低平非常常見,一些醫生常據此診斷心臟病,甚至予以藥物治療。實際上導致T波低平的原因很多,自主神經功能異常、睡眠障礙、情緒緊張、過度換氣、肥胖、電解質紊亂等。當然,T波改變也可作為心臟疾患的表現。需根據具體情況綜合分析T波改變的原因,勿亂用藥。
9 【警惕所謂純中藥】近遇兩患者服用他人推薦的“絕對無副作用的純中藥”,一種治療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送藥檢機構檢驗發現其中含有優降糖(每日劑量約8-10mg)。另一種是“祖傳秘方專治失眠的特效藥”,經檢驗主要成分是硃砂與安定(長期服用硃砂可致汞中毒)。患病要到正規醫院診治!
10 【心梗患者勿用NSAID】老年人因退行性骨關節病所至腰背腿疼,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萘普生、吲哚美辛、雙氯酚酸、塞來西布、布洛芬、尼美舒利等)非常普遍。這類藥物可能對心臟有潛在危害。急性心梗患者一旦確診,應立即無條件停用此類藥物(除阿司匹林外)!
11 【預防心腦血管病,定期輸液沒必要】每到季節更替,總有人問預防性輸液的事。其實這種做法對預防心腦血管病無助。需要做的是:注意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戒菸限酒、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藥。定期預防性輸液既沒必要也無依據。
12 【應用a受體阻滯劑一定警惕體位性低血壓所致跌倒】老年男性常並存前列腺肥大與高血壓,因此常用a阻滯劑治療,但此類藥物很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老年人夜尿多頻頻起夜,極易跌倒進而骨折,因此對於用此藥者應建議其夜間用便壺,不要去廁所,這樣可有效降低跌倒風險。
13 【冠心病人用硝酸酯兩大誤區】1、無心絞痛時使用,甚至未確診冠心病僅有T波低平就用:該藥用於減少或緩解心絞痛發作,無症狀者不該用;2、連續幾天靜點或持續泵入:硝酸甘油連續靜點24小時後即可耐藥,應避免長時間連續輸入,否則真正需要時該藥便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14 【嚴重器質性心臟病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不要用心律平,增加死亡率】心律平臨床使用非常廣,但一定注意適用範圍。急性心衰或慢性心衰急性發作患者頻發室搏很常見,應著重抗心衰治療,同時糾正低鉀低鎂,一般不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15 【什麼是血脂?】今天一位朋友問我血脂高怎麼辦,我說哪一項高?他說血脂高。後來才知道他說的是甘油三酯。很多人以為血脂就是指甘油三酯,實際上血脂包括總膽固醇、LDL膽固醇、HDL膽固醇、VLDL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多項引數,不同引數異常的防治策略不完全相同。
16 【用抗菌素時勿飲酒】一80多歲老者住院期間突然發生呼吸困難、心悸、胸悶等症,心電圖示嚴重心肌缺血。追問病史,方知其今天心情好小酌幾杯(因肺部感染正在靜滴頭孢孟多)。此即雙硫侖樣反應誘發心肌缺血。
17 【b阻滯劑聯合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老年人一定慎用】一位老年人突然暈厥,血壓測不到,急查心電圖示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現已平復。詢問後得知其正在服用比索洛爾與地爾硫卓。這是兩年內我遇到的第三例相似患者。b受體阻滯劑與非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均有較強的負性肌力、負性變頻、負性傳導作用,兩類藥物合用可對心肌收縮力、心率以及房室傳導功能產生顯著抑制作用。老年人心臟傳導功能常不同程度減退,如此用藥易致嚴重緩慢性心律失常,因此需更加謹慎。教科書上多有提及,但似乎未引起足夠重視。
18 【正確對待藥品不良反應】任何藥物都會有相應的不良反應,這就要求我們:1. 嚴格掌握藥品適應證,杜絕濫用藥物與過度治療;2. 對於所應用的每一種藥物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要有所瞭解,並注意識別各類不良反應。3. 不能因噎廢食,在利大於弊的情況下,經過與患者及其家屬充分溝通,該選用的藥物仍儘量選用。
19 【為什麼要控制體重?】我們的身體相當於一架機器,每個臟器相當於機器零部件。機器的執行負荷越重各零部件就容易出故障,體重越大各臟器的負擔也就越大,心臟、肝臟、胰腺、腎臟、關節等就越容易患病。所以,透過控制飲食、增加運動來減輕體重肯定有益健康。合理控制體重,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腦血栓、腦出血等疾病的發生率。當然,不要試圖使用減肥藥來減輕體重,這對身體可能是有害的。增加運動和控制飲食是最科學經濟有效安全的減重措施,但持之以恆方有效。
20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一個錯誤概念】我們曾進行過一項研究:空腹狀態下運動試驗陰性的老年人飽餐後立即進行運動試驗,結果有26%的受試者出現心肌缺血。因此老年人餐後應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再去運動,有冠心病者尤應注意。
-
6 # 杏花島
心臟是人體的非常重要的臟器之一,透過發揮其收縮及舒張功能向全身的組織器官輸送血液,以供應氧氣及其他的營養物質,保證各臟器發揮正常的功能。心臟的健康與否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時刻關注自己心臟的情況。那麼怎麼做才能保持健康的心臟呢?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高脂肪、高含糖量、高熱量的食物如肥肉、奶油、燒烤、蛋糕、巧克力等,避免出現血脂、血糖升高的情況;要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的食物,可以有助於保持心臟的健康。
其次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平時要進行適量的運動如慢跑、散步等,不僅可以增強心臟的功能,還能促進脂肪等物質的代謝,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要規律作息,保持心情愉悅,避免過度緊張及勞累;要戒菸、戒酒,清淡飲食,嚴格控制自身的體重。
再次要定期進行心臟的相關檢查如心電圖、心臟彩超、心肌酶、血脂、血糖等,便於及時發現問題並對症進行處理,避免因延誤病情而導致危險情況的發生。
最後如果已經發現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時,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的服用相關的藥物如他汀類藥物、控制心率的藥物等,不能隨意的停止藥物,否則容易導致病情的反覆發作甚至是惡化。
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定期檢查、規律服用藥物在保持心臟健康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到以上幾點,才能擁有一個健康的心臟。
-
7 # 心健康
一、好的生活習慣最重要
生活習慣很重要,尤其是規律而且良好的生活習慣,更為重要!不吸菸,不喝酒,不加班熬夜,不暴飲暴食等,是保證心臟健康的重要前提!
二、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是基礎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是心臟容易生病的又一個重要基礎!所以,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是保證心臟不出事的又一重要基礎!當然,如果血壓血糖血脂等都沒有,那麼就沒有必要了!
三、一級預防藥物同樣重要
如果有必要,進行合適的藥物進行一級預防也很重要,如果有需要,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穩定板塊、心率控制等同樣重要,當然,如果沒有必要,那麼就不需要口服藥物了!
四、控制體重和運動
體重是心臟有問題的獨立危險因素,所以,控制好體重非常重要,合適的體重需要運動和飲食同時注意才可以!這也是避免心臟有問題的又一因素!
五、心態好,最後一道關卡
心態好,是心臟不出問題的最後一道關卡,焦慮、抑鬱、恐懼等諸多情緒障礙,都是心臟有問題的又一獨立因素!
要想讓心臟好,這些問題少不了!所以,注意這些問題,可能你罹患心臟疾患的可能性就大大減小……
-
8 # 張之瀛大夫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臟?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心臟健康,一般說來就代表整個機體都很健康,有活力。那麼,應該如何保持心臟的健康呢?張大夫給大家提幾個建議:
1、健康的飲食關於飲食其實也算是老生常談了,無外乎就是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同時注意補充富含葉酸的食物,愛吃肉可以多選擇吃魚肉,尤其是深海的魚類。其實,特別提醒大家的一句是,注意少喝含糖的飲料。這一點很重要,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
2、適度的運動為什麼說適度運動呢?因為很多的研究都顯示,過度的運動並不能給機體帶來更多的獲益,還可能帶來運動傷害。適度運動是有一定說法的,美國心臟協會建議,中等強度運動一般一週150分鐘就可以,高強度運動一般一週75分鐘就可以。
3、戒菸限酒想要保持心臟的健康,一定是不能吸菸的,就可以喝一點,但是一定是不喝為最好。所以,張大夫建議廣大的們朋友,想要保持心臟健康,一定要戒菸限酒,最好是戒菸戒酒。
-
9 # 家庭醫生線上
心臟是人體重要器官,其作用是推動血液流動,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並帶走代謝的終產物,使細胞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心臟“停跳罷工”,人們即將面臨死亡。那麼,如何保持健康心臟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多做運動。生命在於運動,一有時間就癱在沙發、倒在床上,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適當的鍛鍊可以有效降低血壓、降低膽固醇水平、減重、改善血管功能、釋放情緒緩解壓力等多種好處。即便有心臟問題的患者也絕對不是運動的“絕緣體”,心臟會從運動中獲益。你所要做的是尋求專家建議,挑選適合的運動,循序漸進地進行。
2、學會最佳的放鬆技巧。平躺,雙臂輕鬆地置於兩側,深呼吸幾次。接著收緊腳趾頭部位的肌肉,數三下,然後放鬆。按照該方法放鬆身體的每一組肌肉群,整個過程均要保持深呼吸。鍛鍊完畢後,深呼吸放鬆,然後慢慢起身。
3、控制體重。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冠心病危險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比沒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患冠心病的機率增加1倍。
4、戒菸限酒。菸草中的菸鹼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過量吸菸又會使血壓下降)、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這些不良影響,使30-49歲吸菸男性的冠心病發病率高出不吸菸者3倍,而且吸菸還是造成心絞痛發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酗酒不僅會加重心臟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並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5、健康飲食。應有健康、合理的飲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與膳食營養有關。所以,從心臟病的防治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可以多吃保護心臟的食物,如燕麥、堅果、鮭魚、莓子、薏仁、豆子等。
6、規律作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要保證睡眠質量,睡眠過少使心臟病風險增加48%,而睡眠過多而會使心臟病風險增加38%,完美的睡眠時間是7~8小時。
7、愉悅生活。壓力大、不開心的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過於精神緊張、煩躁、憂悶,經常生悶氣容易導致心臟病的產生,會嚴重影響到人體的健康狀況。要善於自我解壓,放鬆心態,坦然面對,愉悅生活。
8、定期體檢。定期體檢,可以發現一些心臟病風險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這些疾病是心臟健康的“沉默殺手”。對於心臟健康,應該防患於未然,而不是亡羊補牢。
-
10 # 健康守護神阿波羅
一個人擁有一個健康的心臟,如同一輛汽車擁有一個好的發動機。
那如何來守護心臟健康呢?
1.運動處方:堅持鍛鍊改善心臟健康,每週鍛鍊4至5天,其中幾天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循序漸進、長期堅持,心臟的僵硬程度明顯下降。健康心臟的關鍵在於在正確的時間達到正確的運動量。
2.飲食處方:低鹽低脂低熱量飲食,多食蔬菜水果,減少肉類的攝入,控制體重,避免肥胖,血液中血脂過高,很可能誘發高血壓、高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過重的身體也會加重身體的負擔,就如同一個人挑擔子,越胖就相當於你挑的重量越重。
3.心理處方:維持良好的心態,保持心胸寬廣,不斤斤計較,待人處事以平常心對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減少心跳的波動,對心臟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4.藥物處方:針對一些已有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動脈粥樣硬化等,進行正規有效的治療,不隨便停藥或減藥。
小貼士:
1. 一週進行一次泡澡;對那些有心臟病的人需禁止。
2. 早餐喝燕麥堅果粥,燕麥含有可溶性纖維,菊聚糖和低水平的有害膽固醇。
3. 注意保持牙齒清潔,牙齦病與動脈硬化和心臟病有著一定的關聯,人們認為引發蛀牙的細菌也能誘發與心臟病有關聯的炎症。
4. 保持適量的性生活,一週兩次性生活,性生活過少會給人更多的壓抑,不利於心臟的健康,過多會增加心臟的負擔。適量的性生活帶來的身心兩方面的好處,以及壓力的釋放。”
5.. 定期去旅行,享受Sunny,定期去旅行可以把死於心臟病的風險降低三分之一。Sunny假日帶來諸多益處。Sunny改變了人體一氧化氮的水平,使血管舒張、血壓下降。
6. 每天一包吃酸奶,每天攝入一定的“有益菌”或益生菌(從酸奶或營養劑中獲得),可以降低血壓,特別是對於那些血壓指數高的人。好的細菌能阻礙引發跟心臟病有關聯的炎症過程。
7. 多餘朋友交流放鬆,開懷大笑能促進血液迴圈,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表明,人們跟他人在一起時,開懷大笑的可能性比獨處時增加30倍。
8. 避免憋尿,研究表明,過度充盈的膀胱能讓心臟跳動更快,對冠狀動脈形成不必要的壓力,使它們收縮。
9. 站立式辦公,久坐使人們患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了40%。因此,儘量使用站立式辦公桌。一天至少要站立兩小時,四小時更理想。
10. 每天攝入一點橄欖油,橄欖油具有顯著的抗炎效果。橄欖油含有一種名為多酚的化合物和維生素e,這兩樣東西能快速降低血液凝結的風險。對引發心臟病的慢性炎症有著積極影響。
-
11 # 軍機處留級生
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比任何其他疾病都多,事實證明你可以做很多事情來保持心臟健康。
近年來,我們已經瞭解了很多使我們易患心臟病的危險因素。我們學到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們每個人對這些風險因素都有很大的控制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們每個人都掌握著自己的心臟命運。即使是對心臟病有強烈遺傳傾向的人,透過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顯著延遲心臟病的發作。
至少有八種生活方式選擇會對你患心臟病的機率產生重大影響。它將幫助你理解你可以在這八個類別中進行的生活方式改變的種類,以幫助你預防心臟病和保持心臟健康。
1管理你的飲食和體重
2多鍛鍊
久坐的生活方式對整個心血管系統是非常有害的,它還會導致代謝問題,如高膽固醇和高血糖。充分鍛鍊是你能為心臟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學習你真正需要多少鍛鍊,鍛鍊如何影響你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以及心臟康復的益處如果你已經心臟病發作了。
3不要吸菸
在你能做的所有破壞健康的事情中,吸菸是最具破壞性的。如果你吸菸,你很可能發展成心臟病比你想象的要早幾十年。即使你沒有患上過早的心臟病,你也可能遭受吸菸的其他禍害之一:癌症,肺病,過早老化,以及其他讓你生病、皺紋和衰老的情況。
4控制你的膽固醇水平
血脂、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心臟風險的重要決定因素。以下是你應該知道的有害膽固醇,好膽固醇和你能做的事情——規定飲食,生活方式,和藥物—儘可能降低心臟風險。
5控制你的血壓
高血壓(高血壓)是非常常見的,通常治療不好。不幸的是,治療不當的高血壓會導致這兩種情況心臟病發作尤其是中風。瞭解高血壓患者生活得很好和用於治療的藥物。
6學會管理壓力
壓力真的會導致心臟病?什麼樣的壓力?你能做些什麼呢?
7控制你的血糖
抗胰島素性—可以表現為以下兩種糖尿病之一代謝綜合徵—導致高血糖和一系列其他代謝問題,從而大大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學習如何降低風險。
8其他你應該知道的事情 除了上述所有因素,還有其他一些風險因素和生活方式選擇可能會影響你患心臟病的機會。
-
12 # 奇妙的本草
心臟一旦出現問題,懂得如何調養便是恢復身體的關鍵。在中醫範圍當中,調養心臟其實大多有3個方法,不妨仔細瞭解:
一、動靜結合
中醫養生有“動以養生, 靜以養神”之說,所以在心臟康復的過程當中,要尤其注重形體的動和精神的靜相結合。所謂的精,便是涵養精神,心情要注重保持平和,不能大喜大悲;而動主要指的是形式上的多運動,例如肢體拍打、太極拳、八段錦,但要注意的是,其運動節奏不能過於激進,保持舒緩柔和的節奏即可。
二、膳食調理
所謂的膳食調理,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根據病人的體質以及食物的偏性,對膳食方案進行制定和調整。例如:心血瘀阻證型別的人群,應以活血化瘀, 通脈止痛為主,可食用香菇桃仁湯、葛參山楂湯等食物;對於氣滯心胸證型別的人群,應以疏肝理氣, 活血通絡為主,可適量食用陳皮薏苡仁粥;最後對於心腎陽虛證的人群而言,應選擇以溫補陽氣, 振奮心陽為主,可用薑桂雞、山藥炒瘦肉等食材。
三、外養
所謂的外養,便是把敷貼療法、燻洗運用在心臟恢復的過程上,再把藥物透過面板、官竅黏膜吸收進入區域性或者機體迴圈系統,從而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回覆列表
作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佔據全球疾病負擔和醫療開支的80%,每年奪去全球3600多萬人的生命。
過去40餘年全球範圍內的研究資料表明,超過70%以上慢病成因是不良生活方式,而遺傳因素、醫療條件和環境因素僅佔30%左右。
01
生活方式
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
我們的日常生活行為會對心臟和血管健康產生持久的影響。
2019年11月16日,美國心臟協會(AHA 2019)科學年會宣佈,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對於穩定性心臟病和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治療,藥物和生活方式改變大於支架和搭橋手術的療效。
無論是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發作、中風、心力衰竭,還是心臟收縮和血液運輸等問題,預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是健康的生活習慣。
圖丨《2019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
美國心臟病學院(ACC)和美國心臟協會(AHA)的2019年心血管疾病初級預防指南,主要建議採用心臟健康飲食計劃、增加鍛鍊、保持體重、避免吸菸和控制已知的危險因素,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02
改變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我們終生受益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適量運動、健康飲食、心理平衡、控制三高及戒菸限酒等。
◆適量運動
美國心臟病學會《2019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指出,每週保持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的高強度有氧運動,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19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運動推薦
運動形式可選擇如慢跑、游泳、騎腳踏車或跳健身舞等有氧運動。運動強度因人而異,普通成人建議以中等強度運動心率(220-年齡的60%~80%)進行運動;心臟病人運動心率需≤170-年齡。
對於平時不愛運動的人來說,即使做不到推薦的運動量,任何小的活動都比久坐不動要好,每天忙碌的生活中,可以適當進行10分鐘的高強度活動。
◆健康飲食
日常生活中,建議多吃蔬菜、水果、豆類、堅果、粗糧和魚類等。同時限制鹽、飽和脂肪、油炸食品、加工肉類和甜味飲料的攝入。
在飲食計劃方面,可根據個人情況,採用「地中海飲食」等特定飲食計劃。
《2019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飲食推薦
◆控制體重
美國心臟病學會指出,對於超重或肥胖的人來說,透過全面的生活方式干預,只要減掉5%到10%的體重就能顯著降低罹患心臟病、卒中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
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身高的平方(㎏/㎡)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我們使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定義肥胖和超重。中國成人標準,BMI≥28的為肥胖,在24至28之間的為超重。
◆避免吸菸
資料顯示,幾乎1/3心臟病死亡歸因於吸菸或接觸二手菸,即使少量吸菸也會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風險。
每天吸一支菸的男性心臟病風險比從不吸菸者高48%,卒中風險高25%;女性中,與不吸菸者相比,每天吸一支菸者心臟病風險高57%,卒中風險高31%。
圖丨吸菸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
已經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煙齡,現在戒菸還管用嗎?大量的研究表明,無論何時戒菸都會獲益。越早戒菸,獲益越多。
因此應該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戒菸方案,和/或使用經批准的戒菸藥物嘗試戒菸。此外,指南還提出電子煙可能會增加心血管和肺部疾病風險。
03
個體差異
與健康人相比,心臟病人獲益更多
《2019ACC/AHA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指南》,新的預防準則旨在幫助沒有心臟病史的人群保持心臟健康。
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年會一項涉及大約50萬人的研究首次發現,與沒有心血管疾病(CVD)的健康人相比,有心臟或血管問題的人從積極的生活方式中獲益更多。
《European Heart Journal》研究截圖
研究指出,儘管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運動量低於非患病者,但是參與者的運動量越大,他們在後續6年的追蹤研究期間的死亡風險就越低。
該項研究適用於各國心臟病人群,適量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在心血管疾病中所起的作用是所有人群共有的。
不管是心臟病患者還是健康人,改善生活方式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益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