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
2 # 一代文嚎笑笑生
首先,不知您所說的步戰第一哪裡來的結論。從《水滸傳》來看,武松單挑擊敗的公認高手是蔣門神,但小說中也說此人被酒色掏空了身子;武松醉酒後打虎可否作為步戰實力考證則有待商榷,畢竟是面對智力有限的畜生,而您問的是綜合實力;再說飛雲浦化被動為主動鬥殺押解公人一節,掙脫枷鎖只能證明力道十足,但鬥殺公人則不好證明其實力如何。總之就是武松缺少正常狀態下與高手對決的環節,如燕青就是個散打高手,因為他公開打擂贏了擎天柱任原,而且制服李逵也不在話下,但從已有戰績來看,武松的綜合值於梁山居中吧,其實已經不錯了,畢竟那裡猛人太多。
-
3 # 武陵人吃魚為業
這個問題我曾回答過很多次,這裡就再回答一次吧。
武松步戰第一的說法不靠譜首先要說的是,題主所說的武松步戰第一,是怎麼得出的?別忘了,魯智深的定位也是步軍頭領,而且排名是步軍第一位。
雖然坊間一直都流傳:馬下武松,馬上林沖。但是公平的說,馬下的武松打不過魯智深,馬上的林沖打不過盧俊義。所以這種流傳於普通電視劇觀眾中的說法並不靠譜。但凡潛心讀過水滸傳原著的,都知道武松和林沖並不是步戰和馬戰的第一高手。
相信我這麼說肯定又有人罵我了。沒辦法,武松在民間的形象太高大了,以至於腦殘粉也太多了。
或者有人會說,武松單臂擒方臘,足以說明他厲害。但是拜託你去讀讀小說,不用全讀,只讀最後擒方臘那段情節,你就會知道,方臘是被魯智深在無意中捉住的。
那為何武松單臂擒方臘會流行開來?是因為魯智深擒方臘,純屬巧合,而且一禪杖就打翻了,實在沒什麼精彩可言。電視劇為了好看,就吸取了地方流傳的民間戲,改成了武松單臂擒方臘,並且在電視劇裡大書特書,好像方臘很厲害似的。
其實方臘就是個獵戶出身,根本沒有上陣殺敵的記錄,很難說他有多厲害。而且原著中被魯智深一回合就打趴下了,可見其並不厲害。
武松的武力值難定位武評歷來是最難的,難得原因,是總有人把個人喜好摻雜進去。
武評的主要依據是戰績,也就是交戰對手和回合數。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林沖厲害,為什麼呢?我們看他的兩個戰績:
三十回合戰平楊志,五十回合戰平呼延灼。
楊志,武舉人出身,楊家將後人。相信沒人說他是弱雞吧?
呼延灼,曾經和楊志,魯智深車輪戰而不敗,後期排在五虎將,他的實力有目共睹吧?
僅憑這兩個案例,我們就能得出,林沖的實力起碼是和呼延灼一個級別的。
這就是武評的依據和武將的定位。
那我們再看一下武松有什麼案例。
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秒殺貝應夔。
我們逐一分析。
西門慶沒有案例,無法定位他的水平。如果他是個弱雞,武松殺了他,也無法證明武松多厲害。(實際上,小說中西門慶確實是弱雞,被武松秒殺)。
蔣門神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只知道施恩打不過他,但是施恩同樣是弱雞,無法證明蔣門神多厲害。當然了,蔣門神肯定比普通人強很多。武松打敗他,說明武松比他厲害,但是到什麼程度無法說。
大鬧飛雲浦,面對四個殺手,武松先是偷襲,後反殺。但是這四個殺手的實力沒有定位,故無法給武松定位。倒是當時的危險環境給武松增色不少。
血濺鴛鴦樓,沒什麼參考性,因為殺的都是下人和不怎麼會武功的人,除了蔣門神。這種案例來一百個也沒啥價值。
秒殺貝應夔,這個是比較輝煌的案例。歷來步戰對馬戰都不佔優勢,但是武松能從馬下秒殺馬上的貝應夔,說明他的實力應該是不輸一般的馬軍。考慮到貝應夔是杭州二十四將之一,實力應該在小彪以上八驃以下,武松秒殺他,說明武松的實力應該在八驃水平。
當然了,這只是我個人的分析。我覺得武松最好的定位是步軍第二,僅次於魯智深。至於和馬軍那些人比,真的很難比。
-
4 # 麋鹿fortune
行者武松武都頭是施耐庵《水滸傳》書中濃墨重彩描述的重要人物角色,在《金瓶梅》一書中也有登場。
相傳武松武藝師承少林,所學功夫得到過岳飛和盧俊義師父的指點和傳授,和嶽、盧同出一個師門,又傳武松是陝西大俠鐵臂膀周侗的弟子,其急俠好義,生性剛猛不屈,在入梁山後的排位座次位列天罡十四,為梁山十大步軍頭領之一。
在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中,若論武力值,公認的第一當屬玉麒麟盧俊義,而武松的武藝在梁山眾多高手中堪比一流,如果對比馬軍統領中的梁山頂尖高手豹子頭林沖、大刀關勝,個人認為三人之間的戰鬥力基本持平,難分秋色。武松做為步軍統領,擅長步戰,地上作戰梁山除花和尚魯智深外,幾乎無人相及。
武松和許多小說中描述的英雄人物一樣,身軀凜凜,胸脯橫闊,相貌堂堂,兩臂展開有百斤神力。在98版電視劇《水滸轉》中,武松精彩登場是在回家探兄路經景陽岡途中,醉酒狀態下赤手空拳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一時名震陽穀縣,婦孺皆知,後經考證武松應是今河北邢臺清河縣人。武松徒手搏虎可見異人之處,回陽穀縣後在縣衙擔任都頭,當兄長武大郎被毒死姦殺後,為兄報仇殺死潘金蓮,大鬧獅子樓,又殺西門慶。在淪為囚犯發配孟州牢營,為管營施恩搶奪快活林醉打惡霸蔣門神,不過武松也因此遭到蔣門神勾結官府以及張團練的暗算,被迫大開殺戒,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在落草二龍山逃亡過程中,夜走蜈蚣嶺,在墳庵殺死惡道飛天蜈蚣王道人,由此管中窺豹,可見武松武藝高強。
梁山被北宋招安後,武松隨宋江和梁山大軍出征方臘,征戰途中擊殺方臘麾下將領耶律得重,斬殺貝應夔、方貌,徵田虎,雖未與方臘帳下武力值一流的猛人悍將如石寶、方傑、鄧元覺廝殺過招,也足以看出武松的驍勇威猛和戰鬥力的強悍,只是陣前在和包道乙廝殺時被暗算失去一隻胳膊,在痛失一臂後又單臂擒方臘,後被封為清忠祖師。
不論書中還是電視劇裡,講述和演繹的武松不僅生性勇猛,嫉惡如仇,好抱打不平外,武藝高強,勇武過人,也成了詮釋武松英雄本色的代言詞。武松出征方臘後在杭州六和寺出家,得善終壽至八十。
-
5 # 西堤讀文史
武松綜合實力在水滸一百單八將裡,絕對是保三爭一的存在。
能跟武松爭第一的另外兩人,一個是河北三絕、棍棒天下無雙的玉麒麟盧俊義,另一個是遇強則強、馬軍無敵的八十萬禁軍教頭豹子頭林沖。
民間一直有“馬上林沖,馬下武松”的傳言,這句話可不是胡說的。
武松有千斤神力,又精通“殺人技”,喚作“玉環步,鴛鴦腳”。在《水滸傳》裡,唯二有千斤神力的好漢,就是魯智深和武松。
而魯智深只有在倒拔垂楊柳的時候,作者施耐庵說他有千斤神力。
武松就不同了,作者多次說他有千斤神力,包括景陽岡打虎的時候,獅子樓殺西門慶的時候,快活林打蔣門神的時候,十字坡打孫二孃的時候,血濺鴛鴦樓的時候。
那大漢卻待用力跌武松,金夾如畫。怎禁得他千百斤神力,就手一扯,扯入懷中,只一撥,撥將去,恰似放翻小孩子的一般,那裡做得半分手腳。武松不僅有千斤神力,他的武藝也特別精湛,甚至他的武藝還有名號,叫做“玉環步,鴛鴦腳”,是武松的殺人絕技,只三招就打趴下對手。
論步戰,魯智深恐怕不是武松的對手。
武松是真正的實戰高手,一招封喉級別的神人,武松精通以最快速度打敗對手的技術。西門慶兩招被武松打趴下,孫二孃兩招被武松壓在身下動彈不得,蔣門神被武松“玉環步,鴛鴦腳”三招打敗,這蔣門神可是相撲高手。其他的小嘍囉,武松單憑自己的千斤神力,就一招制敵。
但是,李連杰又補充道,在古代,武術是殺人技,一招封喉,絕對不會跟你囉嗦,往往就是怎麼最快打敗你、殺死你,怎麼來。
武松就是這種真正的純熟使用殺人技的高手。能三兩招把對手打敗,絕不大戰三百回合,浪費時間體力。
武松依靠千斤神力,對付馬軍,很有一套,而且往往兩招取勝!有人覺得武松是步軍,就小覷武松的馬戰實力,其實大錯特錯。
首先,武松被宋江吳用分到步軍,並不代表他不能做馬軍。
武松是懂槍法的,他在張督監家裡的時候,張督監曾經向他討教槍法。給他一匹馬,他不會輸給馬軍五虎將。
況且,梁山一百零八將裡,能步戰又能馬戰的,多的是,比如豹子頭林沖,青面獸楊志,金槍手徐寧,撲天雕李應等等,這些人馬步皆是一流高手。
真正的高手,都是一通百通,很全面的。NBA裡的喬丹、科比、詹姆斯,他們哪一樣不是頂級?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武松雖然是步軍,但是他掌握了怎麼最快擊殺馬軍的技巧。
梁山招安以後,北伐遼國,在薊州,武松以步軍對戰馬軍耶律得重,武松不囉嗦,上來第一刀斬斷馬頭,第二刀斬下耶律得重首級。如果是秦明索超,不得大戰三五十回合?
徵方臘的時候,在杭州烏鵲橋邊,武松一刀斬斷方貌的馬腿,又一刀斬下方貌首級。
“杭州二十四將”之一的貝應夔,被武松一把拉下馬來,復一刀結果了性命。
武松對馬軍,不像梁山馬軍五虎將八驃騎,還要大戰幾十回合,是直接兩招致勝。
武松這種步戰對馬軍的戰法,讓我想起了唐朝名將李嗣業的陌刀隊。對付馬軍,效率槓槓的。
如果武松手裡有一把重二十幾斤的唐朝雙刃陌刀,配合他的千斤神力,他會更加無敵,對方只會“人馬具碎”!
所以,論綜合實力,能跟武松比較的,我覺得也只有盧俊義和林沖了。盧俊義被作者欽定為棍棒天下無雙,那麼,我們暫且認為他真的有可能第一,但是武松絕對不虛他。
林沖槍法極為厲害,也是一位步戰馬戰都是一流的頂級高手。
林沖的特點是,不管遇到多麼強大的對手,從來沒吃過敗仗,我可以跟你大戰三五十回合,我不能三兩招打敗你,你也別想三兩招贏了我。
林沖這跟他的性格有關,武松是性格剛強,乾淨利索,林沖是性格柔弱,優柔寡斷。
總體來說,盧俊義和林沖都沒有武松那種一招致勝的,一招封喉的殺人技!
我認為,真到了生死決鬥的狀況時,武松絕對是梁山和整個《水滸傳》的第一人。
-
6 # 邏輯文史游
先說拳腳,武松力大無窮,又兼備了一身格鬥技巧,所以我們發現武松的鐵拳打了不少不法之徒。但從原著的角度來講,武松是正義的化身,而並非武藝的化身,所以我們發現有關武二哥的每一個故事裡,施公想表現的都是武松的正能量以及武松的蛻變與成長,所以他的對手或許不強,可給我們帶來的人生意義確是足夠的。鑑於武松打過的對手沒有什麼拔尖的人物,因此邏輯文史姨不願意讓武松變成個嗜戰或者是暴力的人物。
說到馬術,這並不是武二哥的強項,梁山馬戰高手如雲,如果讓他們下馬打鬥,他們的實力是怎樣呢?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馬戰出類拔萃的人,步戰只會更強,畢竟想騎著大馬風馳電掣,你要先把基本的腳下功夫練好了。這樣一來,梁山上的各類軍官可就都有著科班保底的步戰功夫,其實這麼來比的話,武松步戰的優勢,還會降低。
科班訓練中,兵器也是必須要學會的一項技能,武松戒刀在身,但他卻並沒有什麼刀法可言,相反的,刀法不精的他卻完美的拿自身技巧做了彌補。所以我們看到武松無論是殺耶律得重,還是方貌以及小貝,他的動作都很寫意,斬敵不過三招,絕不拖泥帶水。
馬軍的戰略地位高於步軍,所以衝陣任務還是由馬軍擔任比較合適。但梁山上也有兩例不怕死的步軍衝陣角色,一個是李逵、鮑旭、項充、李袞組成是生殺無敵暴力絞肉機組合,這個組合的核心是李逵和鮑旭,項充和李袞一邊那盾牌保護二人,一邊可以遠端進行攻擊。而另外一個不要命的就是武松了,武松的衝陣能力不是在於殺敵上,而是那種為了營救隊友他能捨生忘死,無論是救魯智深還是救二解甚至是挑戰幻魔君喬道清,武松都能拿出萬般的魄力去與敵人對抗,這是十分令人感動的。
至於戰場謀略,由於人物的設定,武松並沒有展現出這方面的技能。至於你說全書綜合能力誰最突出,嗯,關勝第一,石寶第二。
請理性對偶像進行吹捧~
回覆列表
武松的武力屬一流
行者武松:天傷星,水滸排名第十四,步軍頭領之二。戰績:<</SPAN>景陽崗打虎(23);鬥殺西門慶(26);醉打蔣門神(29);大鬧飛雲浦(30);血濺鴛鴦樓(31)>。鬥飛天蜈蚣王道人十數合,只一戒刀,那先生的頭滾落在一邊(31);就手一扯,將孔亮扯入懷中,只一撥,撥將去,恰似放翻小孩子的一般,那裡做得半分手腳(31)。一戒刀掠斷耶律得重馬頭,倒撞下馬,揪住頭髮,一刀取了首級(89);一戒刀砍死沈安(92);方貌抵當不住,武松趕上一刀,掠斷了方貌馬腳,再復一刀砍了(113);被武松閃個過,只一拽,連人和軍器拖下馬來,喀察一刀,把貝應夔剁下頭來(115)。
實在地說,武松的位次真不太好排,馬將與步將不太好直接對比只是問題一方面,關鍵是武松的戰績嚴格推敲起來, 景陽崗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單挑。打虎自不必說,殺西門是尋仇 ,醉打蔣門神則是空手比拳腳功夫,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則是殺了一干不相干的人等和幾個蝦兵蟹將,只夜走蜈蚣嶺拿王道人祭刀還有點單挑的味道,其餘秒殺耶律得重(大遼國主御弟大王,就是圍攻盧俊義的那四個耶律小將軍的爹)、沈安(田虎四威將手下的偏將)、方貌(方臘的三大王,手下有赫赫有名的八飛將)、貝應夔(方臘的大公子手下的猛將)俱都不能看作是嚴格單挑,區區一個蜈蚣嶺王道人尚與武松鬥了十數合, 俺就不信上述這幾位刀口舔血的戰將還不如一個淫道?所以說武松的一刀斬是在特定的情形下發生的,不是單挑,但並不影響肯定武松的武力。
為何不騎馬?這不是廢話嗎,武松是步軍頭領呀?!魯智深、劉唐、雷橫、石秀都是步軍頭領,但都有過騎馬出戰的描述,惟獨武松在大小數十戰的經歷中通篇皆無,各位仔細體察過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嗎?某以為原因有二:其一與武松最擅長的功夫特點有關,他武功最亮點在腿上,打虎不為虎所害,秒殺上述幾個馬將都靠的是靈活協調的步法和身法,最能體現這個特點的是“醉打蔣門神”一節,醉拳靠的是什麼? “玉環步、鴛鴦腳”是武松的絕技。
武松是山東英雄,有道是:南拳北腿,手是兩扇門,專憑腳打人。一句話,步戰是武松的強項,反之如果武松騎了馬,勢必會對兩腳的活動有很大的限制,以己之短去攻他人所長,沒有道理吧。有朋友認為,呼延灼攻打二龍山數日,分別同魯智深、楊志鬥了個不分勝敗,從時間上看似乎也同武松交過手,在下認為純數想象,沒這可能,一來書中隻字未提,二來魯智深、楊志兩位就夠呼延喝一壺的了,三來嘿嘿就是某的第二個理由。
其二馬將與步將單挑,正常的情況下(嚴格單挑、兩者武力本身差距不大)吃虧的往往是步將,戰馬一般都是比較高大的,衝擊力也強,武將騎上去更顯高大,加上兵刃,有效攻擊面積也比步將要廣。還記得插翅虎雷橫嗎,作為步將他偏與護國元帥司行方馬戰,結果鬥到三十合,被砍下馬。何謂“插翅虎”,虎是形容其勇,插翅意謂其步法靈活,“跳兩三丈闊澗”書中是這樣形容雷橫的,騎上馬後反而限制了雷橫的的機動性,當然武力確不如人是一方面。書中第九十二回還有一個例子,孫立鬥猊威將方瓊三十餘合令之力怯,冷不防戰馬被人射了一箭,便步斗方瓊,結果被“方瓊一條槍不離左右的絞住”,頓顯劣勢。拉雜說了這麼多點個題:聰明如武松是不會揚短避長的,在戰鬥中他一定會選擇步戰,但是如果武松步鬥同級數的馬將,在正常的情況下,武松遇險的可能性要大,在以馬戰為主的武評中,也許這有助於考量武松的實力。
一力降十會。水滸書中給武松一個“天字號神力”的讚語,這在有關的章節中可以找到佐證:景陽崗打虎時,竟將喏大一個老虎按在地上動彈不得,盡平生力氣五七十拳把那大蟲大做了一堆,這是何等的神力;十字坡武松使詐被麻翻,兩個蠢漢抬不動他,“卻似有千斤重的” ;醉打蔣門神一節,三五百斤的石墩被武松提將起來,往空中一拋一丈來高,雙手一接,輕輕放下,看得眾人盡皆駭然,只這份神力氣,說他是整個水滸寨中第一神力也不為過;飛雲浦一節,一個七斤半重的鐵葉盤頭枷,被武松只一扭,折作兩半個;年輕力壯的獨火星孔亮在武松手下只一撥,恰似放翻小孩子一般,那裡做得半分手腳;古時斬刑用的是鬼頭大刀,戰馬的脖子比人的脖子可要粗壯的多,武松是一戒刀掠斷耶律得重馬頭!
武諺有云:以巧破千斤,一力降十會。所謂“一力降十會”,就是強調力量、攻擊力、爆發力的重要性。宋江手無縛雞之力,雖懂得些許武功,上了戰場恐怕只有跪下來哭的份; 武二郎將力量、攻擊力、爆發力和技巧完美結合於一身,因此他往往可以作到一擊即中,“一刀斬”,這是有助於判斷武松武力高下的第二個方面。
藝高人膽大!有這樣一個邏輯關係,藝高是建立在膽大基礎上的,二者必須完美結合,才可產生驚人的戰鬥力。李逵膽子夠大,但武藝並不高,他那叫蠻勇和莽撞;文丑武藝不凡,但“戰不三合便心怯”,因此斃於關羽的屠刀下。武松則不一樣,他既膽大心細,又技藝高超,殺虎是其大膽的明顯寫照 且看他是如何殺幾個馬將的:殺耶律得重時,武松先沒去砍人(估計也夠不著),而是一戒刀掠斷馬首,出奇不意,一刀制敵;殺方貌時,武松這回不砍馬頭了,與馬腳過不去,同樣是一刀制敵;殺貝應夔時更精彩,兩人相逢在吊橋之上,誠可謂“狹路相逢勇者勝”,這回武松沒打馬的主意(電光火時之間),“閃個過,只一拽,連人和軍器拖下馬來,喀察一刀”,小貝身首異處!雖然這幾個戰例不能看作是完全意義上的單挑(主帥已死,耶律得重蒙生退意;兵敗如山倒,方貌正心慌;陡然遭遇,橋窄貝應夔馬上週轉不靈),但是無一不體現了武松因地制宜,兵行險招,藝高人膽大的特點。這是有助於判斷武松武力高下的第三個方面。
綜上所述,可以對武松的武力有個大致上的把握,雖然步戰一流高手可能會限制他的單挑結果,但是武松神力驚人、膽大心細、技藝高超,他幾乎具備了一流戰將所有的必備條件,因此在下有理由相信對武松的武力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