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難得糊塗766
-
2 # 宗霖蜜薯
分地方吧,我們這邊在人們不忙的時候,還是有一些人去山裡挖藥材的,雖然挖的不多,賣的錢也不多,就當是鍛鍊身體了。
-
3 # 老翁56
現在識中藥的人基本都是70前,一天進山釆藥的辛苦還不如打工,也難收穫一天打工的錢,所以很多人不願意進山釆藥。
-
4 # 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善利
使用西藥方便,所以就中醫少人看了。第二是出外打工人多了,在農村人口一年比一年少,剩下的老人活動也是少了好多上山採藥。
-
5 # 天一閣圖書管理員
我去採過多次野生中藥,春採金銀花,夏初車前草,仙鶴草,夏枯草,益母草,大薊,敗醬草。秋冬杜仲骨碎補,穿破石,鐵包金,虎刺,短刺虎刺,茜草,黃精,吳茱萸,五加皮,鴨腳木,土茯苓,金剛藤。進山辛苦,吃點餅乾當午飯,防蛇蜂蟲蟻。採到藥材了要背出山,身負幾十斤,山路難行,跌撲是常事。採回來能賣幾個錢?更何況時常兩手空空回來。金剛藤收購五毛錢一斤,遇到好挖的沙土一天也有幾十斤,遇到紅粘土,只能放棄。付出和收穫完全不成比例,還經常大雨一身淋透,搞不好感冒一次,吊個水幾百塊。
-
6 # 道德傳家
現在的野生中藥材資源基本上都沒有啥了。主要是需求量大,過度採挖,野生的中藥材越來越少。你像我們這裡的蒼朮,黃芩,柴胡,防風,苦參,黃精,常山等些中藥材野生的基本上沒有了,現在就靠人工種植了。
你像連翹,五味子,山桃核這些野生的中藥材我們這裡還挺多,連翹每年採摘的人還挺多。五味子,山桃核採摘的人就相當少。因為五味子生長在深山老林裡,山桃核生長在山坡上,大山裡不通公路,車輛不能去,主要靠肩挑人背,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這個苦。我二三十歲那個時候,年年都採五味子,山桃核。一天採一百多斤就挑回來了,現在老了挑不動了。野生五味子價格上漲,主要是沒有人採摘,那深山老林裡往出背,確實也很累人!
-
7 # 張元素易水學派孫紅亮
採集野生藥材,首先明確是自己應用還是創造經濟來源!如果銷售那就接受檢驗,是否成分,性狀等符合國家藥典標準;現在由於人力資源的配置失調,具有一定能力的勞動力,外出務工,收入遠遠大於在鄉下上山挖採藥材,由於長時間不進山,一些植被會阻止人進入,也就是進入山場很困難!由於執行標準的前提下,野生的未必符合,因為生長環境,土壤,Sunny,水分等影響下,質量,性狀是不同的!為了迎合市場,與國家執行標準,還是採取人工集中,種植比較好一些!但是不能排除野生藥材的優質性,與不可代替性!
-
8 # 詩人884
爭不到錢!誰還去!現在中草藥種植的太多了!可是中草藥必須是野生的才有藥力!人工種植的用大量的化肥!農藥!生長期短!生長環境單一!日照不夠!採摘季節不對!等等原因至使中醫中藥治療效果不行!傳統的中醫中藥是很好的!
-
9 # 閩鄉古意人
現在去大山採挖野生中藥材的人,很少,原因是什麼?我個人覺得這句話並不全對,其實還是有的,只是外行人並不知道,要去採挖哪個中草藥,原因下面給大家講下:
前幾年金線蓮價格是很高的,在我們當地能賣到上萬元一斤,當時其實有個別農村人,會上深山去找尋這種野生中草藥。不過多數人其實並不知道,這種以前農村可以隨處見到的中草藥,價格變的那麼高。
雖然現在金線蓮的價格是降了不少,但要是野生的,多數還是能賣500~1000以上一斤。金線蓮賣的價格比較貴,普通的村民也沒有機會知道這個資訊,不知道它們為什麼突然就火了起來,只有少數資訊靈通的內行人,才知道,早期去採挖的人都賺到錢了。沒有人去挖的原因除了這種貴重的中草藥,其他的中草藥,挖的人是比較少的。我覺得原因有幾個,一個就是價格便宜,野生的數量又少,不值得農村人花時間去挖;另一個原因就是上面所講的,貴重的中草藥,不是內行的人,是得不到這個資訊的。
還有就是挖了之後,要銷售到哪裡?如果你賣給藥店,人家也不會收的,因為你沒有價格優勢。如果要賣給專業收購的人,你找不到這類人,不知道他們的聯絡方式,並且你數量不多,人家也不會特意跑去你村裡,找你收購。另一個就是你產地不出名,中藥不值錢,人家也不會去。但要是像青海那邊,每年這時候左右,全國那些從事冬蟲夏草的人,都會去當地農村去收購。因為當地是產這個,並且蟲草價格高,大家都知道要來這邊,才能收到第一手的貨源。最後一個就是,我想現在人工種養殖的人多了,雖然野生的會貴上一些,不過產量上不去,如果靠人工去採挖,收入很不穩定。而現在人家種的多了,也就沒有必要再去深山去尋找了。
綜上所述,現在農村去挖野生中草藥的人變少,我想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些中草藥不值錢,並且挖來之後,也不好銷售。但你要是像金線蓮和蟲草一樣,這些名貴的中草藥,我想去挖的人恨不得在山下堅個牌子,禁止其他人上山去挖,這山是他的私人財產,山上的中草藥是他家的。說白了,就是挖的收益不高,人們才不願去。 -
10 # 三七8113
現在農村的很多人,與以前的老藥農相比,缺少識別野生中藥材品種的能力,以及採挖經驗。認識的品種基本都是常見的,經濟價值不高的少數品種。因此,進山採藥的興趣不大,懶得去採。
而過去的老藥農,有豐富的採挖經驗與識別能力,進山採藥往往是遇草採草(草本藥材),遇藤割藤(藤本藥材),遇根挖根(根莖藥材)。也就是說,只要是收購站收購的,能賣錢的品種,只要遇見了,都收入背蔞之中。
對一些量大的草本中藥材品種,以先曬後收的方法採收,如遇到野生連錢草,絞股藍,桑寄生等草本和藤本中藥材,採割後就地掛在樹枝上,等晾曬幾天,體積變小,重量變輕後,再來打捆挑回家。你想想,像這樣出門採藥不空蔞的藥農,現在還能找到嗎?以前在我們這裡,這樣的藥農,在村裡都是比較有錢的農戶,日子過得比一般農戶要好。
由於認識的品種少,採挖的經驗又不足,進山採藥很難有好的收入。除非有單一價格較高的品種,能保證一天進山挖藥能賺幾百元。否則,很少有人願意進山採藥。
回覆列表
不是說現在無人進大山尋、挖野生藥材,而是相對來說去的人較少了。這是因為:一、野生藥材越越稀缺,所以人們興趣減退;二、高山老林路險,人們不願冒險;三、野生藥材替代品多,許多品種都可以人工培育繁殖,價格相差不大,所以沒有必要一定要野生的;四、現在人們生活比以前富裕許多,賺錢的門路多得很,而且比上山尋挖藥材更輕鬆又賺更多,因此,就沒有人願意付出那麼多的精力和時間去上山挖摘藥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