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肥鴿傳書
-
2 # 吃瓜二丫
說到電影《芳華》裡最動人的場景,那必然要提到蕭穗子吃西紅柿了。
蕭穗子吃到暗戀的男生送來的西紅柿,那一瞬間的羞澀和竊喜,無比動人,看完電影的人都對這一幕念念不忘,甚至連馬雲都發微博表達了內心的激動之情。
不過二丫認為,下面這些場景也十分動人。有人說,《芳華》是馮小剛的《致青春》,這並非貶低,也不是淺薄,而是無可厚非。當兵有當兵的情結,讀書有讀書的回憶,和歷史、時代有密切關係,但若牽扯到國家、政治,總是會不倫不類,或者如隔靴搔癢。誰的青春不殘酷?《芳華》就象在三十年同學會上回憶兩個友好寢室的人生,不需要精巧的故事編排,娓娓道來,甚至浮光掠影也可以感人。一部非常“中國化”的電影!
——————————————————————
-
3 # 繡蘊坊繡球
最動人的情節就是劉峰戰場上用盡全部力氣卻無法拉出陷入沼澤中的戰友的哪種無奈與絕望。有時候現實就是這樣:在殘酷的環境中,你用盡全部力氣甚至可以犧牲自己來改變處境,可是所有的努力最終都無法改變命運的結果。哪種無望無助是最令人痛心的。
-
4 # 搞笑吹蛹猿
【……願親人,早日養好傷……】這個電影,表現戰爭的時長只有6分鐘,沒有出現任何一個敵人。而表現一個慰問舞蹈,卻足足用滿3分鐘完整演繹,裡面有親人! 一個舞蹈時長抵半場戰爭時長,這不是表現打敵人的劇,而是表達想念親人老兵的劇! 看電影要明白。不幸患病的英模何小萍,觀看隊友演出《沂蒙頌》時,隨著舞蹈音樂的演繹推進,何小萍在“願親人,早日養好傷……”的音樂中復甦記憶,她於是翩翩起舞,深深鞠躬……這段戲是《芳華》最重要的表達。“願親人,早日養好傷”,深熟於心的這句歌詞,把沉默幾十年的愧疚傾洩而出,問候幾十年傷了心的老兵,鞠躬逝去的芳華和生命……這是馮小剛的馮氏用意。其誠其善,老兵們在看電影時不一定看懂聽懂。要過年了,給老兵道聲尊重——“……願親人,早日養好傷……”時隔三十多年,深熟在心卻默默已久的一聲“……盼親人,早日養好傷……”橫空而出,這是緬懷和問候的噴薄,更是愧疚的痛哭,是時代的鞠躬!
-
5 # 我和你和他
這個場景不知道有沒有引起你們的共鳴:郝淑雯把被推搡出門的劉峰扶起來,帶著憤怒的那一句 “ * * * ”,緊接著聲音轉為哽咽,“你們竟然欺負殘疾軍人,欺負戰鬥英雄”。
說實話,在這之前我都不是很喜歡她。
作為宿舍長,並沒有起到宿舍長的責任,沒有團結同學,愛護新戰友,甚至是帶頭欺負小萍,有種唯恐天下不亂,又高高在上的姿態。作為閨蜜,女人天生敏感,我不相信她沒有看出穗子對陳燦的心意,雖然愛情沒有對錯,可是她的那一句門當戶對,真的是讓我對她的印象差到極點。可是在最後,也是她,在劉峰最落魄難堪的時候幫助了他一把,讓我明白,終究是人無完人吧。
我現在有點兒喜歡她了。
-
6 # 我娃的爸爸
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只有一個畫面,就是何小萍在草坪上的獨舞。雖然全片有很多讓人新潮澎湃或者扼腕嘆息之處,但都不及此處。因為這是剪輯後本片小萍唯一的向觀眾展示她婀娜舞姿的地方,前面的訓練什麼都都是為這個地方鋪墊,而且這段舞蹈的意義不是簡單的跳舞,而是小萍心靈的喚醒,就好像一個植物人重新甦醒一般,其實馮導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小萍從來就沒瘋過,只是不願意面對這個世界,最終還是她內心向往的美好事物喚醒了她,也是告訴我們每個人,再殘酷世界也有美好的存在,不要放棄自己的心靈,當美好大於自私時,生活就無所畏懼,這一點也與結局完全呼應了,如果是小說中的結局,那我覺得小萍的醒來就顯得蒼白無力了
-
7 # 永遠的軍人93265241
或許是我自己有過那段輪戰經歷。我覺得最動人的情節在結尾處。兩個受傷的人緊靠在一起。經歷過生死離別的人活著就是幸福,在生死麵前,一切都是浮雲……和長眠於南彊的兄弟們比,他們又是幸福的。願我們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生活,願我們千千萬萬從南彊歸來的兄弟姐妹們保重身體,一切順利。
-
8 # 多米尼克智
最動人的情節是一個戰友在沼澤地裡已經陷進去了,這時來了幾個人跟劉峰一起把他給拉上來,這個時候劉峰長吁一口氣。在這整個過程中,劉峰都沒有管自己的手臂一直在流血。
-
9 # 小貓鬍子103240101
有幾個場面令人動容。
何小萍送別被無辜處理的劉峰。劉峰被城管欺負,打掉為國傷殘的假肢。劉峰和小萍帶著受傷的心靈和身軀,最終重逢,一起渡過同命相連的日子。
回覆列表
這是一部文藝劇情片,不喜歡這型別電影的老鐵還是別去電影院浪費錢了。
《芳華》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以1970至198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著變數的人生命運故事。
《芳華》上映已經5天了,觀影人數一直處於首位,總票房已達4億多元。來看影片的人群早已不止於50後、60後。因為那段光芒四射的青春,青春裡的燃燒和堅守,不管對哪個年齡段的觀眾來說,肯定都是最易被電影打動的部分。
鏡頭一:
文工團解散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參加完軍訓看同學們抱頭痛哭時一樣如坐針氈。
一群在文革裡估計就是紅衛兵的人,在永遠虛假的歌舞昇平之後,終於活到了可以緬懷青春的年紀。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部電影還真是夠殘酷也夠寫實的了。
鏡頭二:
精神病人聚眾圍觀文工團的歌舞表演,是個很好的落腳點。
但馮小剛,顯然沒有想好,如何去反思這場大型的瘋人院精神虐待。你為所謂的情懷買單,為不再擁有電影記憶的父母輩落淚,你以為這是一壺好酒。實際上,更像是損傷大腦記憶的勾兌酒精——正如那場醜陋的散夥酗酒。
鏡頭三:
何小萍的那段空闊的獨舞昭示了這是為那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作的一首歌啊。
劉鋒、何小萍——他們仍徑自卑微地綻放,當兩個人暮年相依時,不管仍願不願意給,他們早已不再需要世界的歉意。而那整代人的失落,卻實實在在需要一個不願現身的致歉者。
鏡頭四:
戰爭中你流盡鮮血,和平中你寸步難行。前半段拍的極好,輕盈地透過肌理就觸碰殘酷。可能馮導把力氣都花在戰爭長鏡頭上了,結尾又落入到他窠臼的創作套路,流水式的群像結局遺憾變成一盤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