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寶寶剛滿9個月,最近發現他走路老喜歡踮腳,有時扶著桌子踮腳走,有時說他又會停下來,踮腳不好,但是怎麼糾正他啊?
13
回覆列表
  • 1 # 糯米麻麻Coco

    我家孩子也有過這個階段,但是過段時間就好了,那段時間是因為看人家跳芭蕾舞,覺得很好玩,天天學習用腳尖走路,我家孩子是三歲的時候出現的。以前小的時候也沒在意過,建議親在觀察短時間,如果還是這樣的話,最好帶孩子去兒童醫院給大夫看看,畢竟大夫見識多,瞭解多,會給一個合理正確的建議的。

  • 2 # Jrj125700806

    坐學步車也有影響吧,移動時用腳尖使勁蹬,習慣了學步車後學走路,又要大人牽著,習慣性的墊腳走路,大點就不會了。

  • 3 # 王榮輝快樂育兒

    寶寶走路愛踮腳的原因有很多,媽媽可以要分情況去糾正

    1.膝窩部肌張力高或腳踝部肌張力高

    媽媽可以先觀察寶寶放鬆時,或坐著的時候,他的膝蓋、小腿肌肉是否放鬆?還有腳踝、腳跟和腳底這三個部位是否僵硬?

    如果這些部位中的某一個,甚至好幾個部位肌張力高,會令寶寶在走路動作時難以伸展和收縮膝窩或腳踝的肌肉,寶寶扶站或行走時就可能踮腳。

    改善方法:很多寶寶都是因為原因而踮腳走的,爸爸媽媽可以透過撫觸按摩來改善寶寶的這個問題。

    2迷路反射沒有抑制和整合

    迷路反射出現時,寶寶的身體呈現類似小飛機的姿勢,該反射在寶寶出生後可以幫助他們獲得平衡感、空間感和深度感,以及建立肌肉緊實度和本體感。

    但在寶寶4-5個月大左右,就應該被抑制,及整合到主動運動中去,整個整合過程可能持續到三歲;若沒有,則寶寶在行走時就會出現踮腳。

    改善方法:因為缺少俯趴是導致迷路反射沒有很好抑制和整合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再也不要忽視寶寶早期的俯趴。

    多多進行俯趴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一般3-5個月的寶寶應每日俯趴2個小時以上。

    3對自己的腿和腳的意識不足:寶寶對自己的腿和腳的意識不足,可能會導致他們不能靈活的運用這些身體部位,在行走時就可能出現腿腳僵硬的情況。因此從出生開始,我們就應儘早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並進一步讓他們主動控制自己的身體。

    改善方法:平時不要包裹的太嚴;不要總是給寶寶穿著襪子;不要過早給寶寶穿鞋子;不要過多地限制寶寶用身體探索和體驗外界......這樣寶寶的身體意識才會發展得更好,才有可能更好的控制和使用自己的身體。

    另外有些剛學習扶站或走路的寶寶,他們總是緊繃雙腿站著,或扶著,所以常常能見到他們扶著踮腳走。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還不會開啟和控制膝關節。媽媽們可以引導寶寶學習屈膝和下蹲,等寶寶掌握了控制膝關節的技能後,就不會踮腳了。

    4使用學步車,學步帶:學步車,學步帶也是導致寶寶踮腳走的罪魁禍首,相信很多家長沒想到吧。試想一下,寶寶在被拎著走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就會產生誤會,會以為走路其實就是隻用腳尖。

    其實有些踮腳可能和發育有關,媽媽一定不能忽視;但有些寶寶踮腳走可能只是模仿,媽媽不用擔心。寶寶成長無小事,專業的嬰幼兒發展能讓育兒更安心。

  • 4 # 醫本正經

    用腳尖走路這種情況醫學上稱為“足尖步態”,簡稱“尖足。

    一歲以內正常嬰兒(說明:l歲以內為嬰兒,l歲到3歲為幼兒),在生長髮育階段出現尖足,是屬正常的。尖足,並不可怕,只要早發現並進行早期干預,大部分孩子是可以恢復正常的。

    寶寶踮腳尖走路的成因:

    1.家長們為寶寶準備學步車時調整的高度不合適,使寶寶的步行重心往前衝,從而習慣踮腳尖走路。

    2.剛學走路的寶寶的小腿肌肉往往會出現緊張,身體的協排程不夠,對不同的地面還沒適應,缺乏觸地感從而習慣了踮腳尖這種走路方式。

    3.部分寶寶的腿部發育異常,跟腱過短,影響行走功能,輕度可以透過肌肉訓練矯正,嚴重的請諮詢醫生。

    影響:如果寶寶長時間的踮腳尖走路會導致寶寶的腳底受力不均勻,壓力集中在腳尖,會出現不正確的步姿。此外,由於寶寶經常性踮腳尖走路,導致其小腿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從而惡性迴圈,導致養成了踮腳尖走路的習慣。

    專家建議:媽媽們可多和寶寶在木板或柔軟的地毯上赤足行走,多增加寶寶的觸地感和抓地感,培養其平衡力:也可讓寶寶在斜波上行走以及用後跟走路,鍛鍊寶寶的小腿肌肉:另外寶寶步態尚不穩定,應教會寶寶正確的步行軌跡:腳跟落地,平足,推送。

    媽媽們為寶寶準備學步車時,應最好等寶寶七個月大以後,其能夠支撐頸部並平穩坐立時再使用:並且學步車調整的高度須適合寶寶的身高,不宜過高或過低。建議媽媽們不要過分依賴學步車讓寶寶學步。

    如果是小腿肌肉過分緊張造成的踮腳尖走路,媽媽們可帶寶寶到專業的機構進行相關的物理治療,如拉伸小腿肌肉,推拿和進行適當的小腿肌肉訓練。

    建議媽媽們為寶寶選擇前掌比較容易彎曲的鞋子,有利於起步,更好地培養正確的走路姿勢;其次,中筒設計的鞋子,能穩定足踝,減少受傷的機會和改善踮腳尖走路的情況。

  • 5 # 成曉雁

    兒保醫生的建議:一歲裡面儘量不走實地,特別是肥胖寶寶。因為小寶寶用於支撐全身重量的足弓還未發育完全,過早走路會造成扁平足。

    以上這段話是身為社群兒保醫生的鄰居,對我女兒的忠告。當時我的女兒十個月左右非常胖,又喜歡扶著床沿練習走路,每天早上天一亮就開始走,從左走到右,再從右走到左,樂此不疲。我們也發現,她的小腳只有腳尖點地。那天,聽了鄰居的忠告後,每次她走得興起,要走到地板上去,就轉移她的注意力。一直,撐到孩子14個月,正好開春,孩子很快學會了獨走,足弓也沒被壓成扁平足。

  • 6 # 鴿子老師

    1-2歲的寶寶走路時,因腳部力量不夠會出現踮腳走路的狀態。這樣的走路姿勢不利寶寶下肢的發育?用什麼方法可以糾正呢?

    走路練習

    家長讓寶寶在木板或柔軟的地毯上赤足行走,增加寶寶的觸地感和抓地感,培養其平衡力。也可以讓寶寶在斜坡上行走以及用後腳跟走路,鍛鍊寶寶的小腿肌肉。每天讓孩子練習蹲下,或是讓他站直後儘可能讓身體往前傾,這樣他腳背和小腿的角度會慢慢變小。剛學會走路的寶寶步子還不是很穩,爸爸媽媽要教會他正確的走路動作:腳跟先落地,站穩,推送。

    選擇合適的鞋子

    孩子走得很穩之後,家長要為孩子選擇前腳掌比較容易彎曲的鞋子,這樣能更好地培養正確走路姿勢;最好購買一些知名度比較高的童鞋品牌。

  • 7 # 心連心好月嫂

    當媽的都希望自家寶貝能夠健康成長,而成長指標中常常達不到的就是這個“身高”,總讓我們很揪心。那麼,到底為啥孩子總比同齡人“矮一截”呢?我們又該注意些啥?

    孩子矮人一等,和內分泌有關!

    現代父母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身高差人一截,影響到未來發展,其中有些孩子更可能因內分泌出問題引起生長遲緩。

    小兒科蕭惠彬醫生指出,其實觀察發育期小朋友生長狀況,若身高落於同年齡兒童3%以下,或一年成長幅度不到4公分,就有生長遲緩可能,需到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查。

    通常,需要會做血液、尿液、內分泌(如生長激素、甲狀腺素)檢查以及X光測骨齡等,由專業醫師來做成長評估。

    醫生進一步說明,幼兒到青春期是成長快速時期,一般來說,從小學開始到青春期是黃金髮育期,女生約為10-14歲,男生則為11-16歲,孩子一但錯過黃金髮育期,生長板癒合後,要再長高就非常困難了。

    長不高可能是“生病”

    曾有6歲小一男童,身體檢查結果正常,但就學時身高只有118公分,明顯低於同年齡兒童,經學校追蹤一年後,發現身高仍不足生長標準,到醫院做詳細檢查,才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症”,經過兩年的療程,並透過補充生長激素治療,才長高17公分,不再矮人一等。

    醫生提醒,若真有成長緩慢現象,例如特定的內分泌生長疾病“生長激素缺乏症”、“透納氏症候群”、“小胖威利症”以及特異性身材矮小等,可以適時使用生長激素來做治療改善。

    但治療還是需配合正常作息飲食及睡眠,因成長期間,擁有充足睡眠及運動刺激、攝取均衡營養相當重要,若加上曬太陽能有助維生素D形成,皆能夠累積生長能量,促進身高成長。

    孩子愛踮腳走路,易變長短腳!

    您家孩子習慣踮腳嗎?小心是長短腳徵兆。

    若長期處於不正確的姿勢走路,可能會影響日後的骨骼發展。專家指出,造成長短腳原因多為後天導致,包括原發性髖關節脫臼、後腳跟過緊或是骨折等,都可能讓孩子出現走路搖晃、容易跌倒、踮腳等症狀。

    除了後天因素,也可能因為遺傳關係,讓嬰兒雙腳胯下的皺褶,出現一邊多一邊少的不平均狀況,就可能是長短腳問題。不過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出生後三個月就能確診。

    治療上可穿髖關節外展吊帶矯正,除非到一歲走路後才確診,則需透過手術矯正。孩子習慣踮腳,如果是長短腳徵兆可以把握青春期前治療,矯正效果最佳。

    及早發現及早矯正,避免影響骨骼發展

    一般來說,症狀輕微者,可穿矯正鞋或加足弓墊,較為嚴重者才須動手術治療。但要怎麼發現孩子是否有長短腳問題呢?可讓孩子平躺後,雙腳屈膝且腳跟平放,觀察雙腳膝蓋是否在同一高度上,若沒有恐怕就是長短腳徵兆。

    另外,也可觀察孩子臀部兩邊高度是否相同,或是走路時雙臀搖擺幅度是否過大等,幫助孩子及早發現病症。若有任何異狀出現時,應儘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介入矯正治療,才能避免影響日後成長。

    幼童長高原來有這兩招!

    華裔籃球明星林書豪,不僅身高將近200公分,其“林來瘋”旋風更是臺灣人的驕傲。醫生指出,小孩長得又高又壯,是許多父母的夢。事實上,青少年成長髮育,除應多補充高蛋白質食物,平日更應加強運動強度,刺激骨骼成長,可補充生長激素,讓“高人一等”美夢成真。

    小朋友身高不高,必須考慮到遺傳因素,因為小朋友的身高有7成是受父母遺傳影響。通常男生骨齡大於16歲,女生大於14歲,就不會再成長,因此適度補充營養、運動,以及有效掌握黃金治療期非常重要。

    增長身高秘訣,高蛋白質飲食

    在飲食方面,臨床研究證實,蛋白質攝取量高的孩子,身高可以發展的更好。因為這些食物都可以刺激生長激素分泌,有助於補充孩子發育期間所需營養,幫助長高。特別是動物性蛋白質食物,包括蝦子、魚肉、雞胸肉,以及雞蛋等,含有豐富的胺基酸對於骨骼成長有加分效果。

    刺激成長細胞 有氧運動加分

    醫生表示,生長激素是一種荷爾蒙,主要作用於刺激生長與細胞的再生,當身體長期且規律運動時,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

    運動強度、運動持續時間及運動時所使用的肌肉量,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影響生長激素分泌量,讓肌肉與骨骼生長,產生明顯的加乘作用。最好的運動建議是1周運動3次以上,可依運動類別所達到的最大心跳率分為輕度、中度及激烈運動。

    1、輕度運動:在輕度運動強度下,身體會開始燃燒脂肪、加速新陳代謝的速率,可幫助心跳加速,使肌肉組織成長。

    2、中度運動:進行中度運動時,因為需要更大的供氧系統,肌肉會釋放腎上腺素到血液中,可刺激血清素及腎上腺素分泌。

    3、激烈運動:進行激烈運動時,表示接近最大心跳率,新陳代謝會從有氧模式轉換到無氧模式,腦下垂體會釋放生長激素。

    定期運動習慣 誘發生長激素

    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不僅可以提升多巴胺濃度,釋放的生長激素還可以幫助孩子長高。根據不同的運動種類,從事的運動時間也不相同,輕、中強度的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或是跳繩等,建議每週從事5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鐘。

    在激烈運動方面,建議選擇適當的阻力運動。如有氧運動每次進行40分鐘以上:跳躍運動,如跳繩,跳躍頻率介於每分鐘60至120次,以及游泳和短跑等衝刺型運動。能夠激發最大的“運動誘發生長激素反應”,讓生長激素有立即、明顯性的分泌。

    睡眠充足多曬太陽

    孩子的身高雖7成靠遺傳影響,但仍有3成機會可靠後天努力。醫生提醒,幫助孩子長高的方式,除了透過均衡飲食、補充特定營養素,養成持續做中強度運動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外,連續睡眠8小時,與適當的日曬也相當重要。

    Tips:

    健全的生長包括身體與心理的成長,家長應避免過度強調矮小是缺點,應建立兒童健康的觀念與自信.不管家中孩子的身高是否比同齡同學來得高或矮,都建議在7歲前帶他到小兒內分泌科或小兒新陳代謝科門診,請專業醫師評估孩子的最終身高,掌握最佳黃金生長期。

    每天按五分鐘的長高秘訣

    轉骨的目的是為了強化體質、肌肉、骨骼。中醫觀點: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補腎能促進骨骼發育、幫助長高;補脾能促進消化吸收。透過按壓脾、腎兩經上的穴道,也可幫助轉骨。

    【轉骨穴道介紹】

    百會:在兩耳尖連線與頭部正中線的交點處。

    湧泉:足底中線前1/3和後2/3的交界處。

    太溪:腳內踝後緣的凹陷當中。

    【按壓方式】

    此三個穴位早晚各按壓一次,每次按壓5分鐘。

  • 8 # 蜜桃姐姐
    家長可能會注意到:

    大多數孩子在步行時都會用腳尖走路(尤其是當他們在地板上時,他們會扶住傢俱走動)。有些孩子偶爾會用腳尖走路,只是為了好玩。例如,當家裡的小女孩假扮公主的時候,她會這樣走路(小蜜桃穿上了美美的公主服,就會踮腳走,覺得這樣會更淑女,挺有趣的)。

    一般來說,寶寶2歲前有這樣走路的跡象,其實是不用特別擔心的。而且用腳趾走路的部分孩子經常這樣做可能也只是出於習慣。

    特別需要注意的情況:

    但是孩子踮腳走路的姿勢和其他孩子相比不一樣,有以下情況,一定要和醫生談談:

    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踮著腳尖走路;

    腿部肌肉僵硬;

    走路不協調;

    走路笨拙、蹣跚,步態不穩;

    精細動作技能發展緩慢,喜歡用食指和拇指撿小東西;

    似乎無力承受自己的扁平足;

    失去了已經擁有的運動技能;

    為什麼要特別注意?

    如果孩子總是踮起腳尖,可能是因為他有身體上的問題,如跟腱短、足弓高。這會導致孩子沒辦法總是腳跟著地,踝關節的運動範圍有所限制。但是如果孩子走路的時候是一直腳不能平放在地上,那可能是腦癱等運動障礙的表現。

    腦癱有幾種型別。最常見的形式是“痙攣”,這意味著受影響的肌肉會僵硬。(早產的孩子患腦癱的風險更高)所以如果孩子患有腦癱,走路時他的跟腱會變得太緊,腳後跟被拉起來,腳趾向下。

    孩子總是踮腳走路也與語言延遲和自閉症有關,所以最好檢查一下孩子是否有其他溝通或社交技能方面的問題是很重要的。

    如果醫生髮現孩子的腳踝有良好的肌肉張力,運動範圍不受限,那也排除了腦癱、自閉症或其他問題,孩子可能會被診斷為特發性腳趾行走,產生原因尚且未知,不過這種情況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行消失。

    如果孩子身體有問題,比如跟腱短,可以從物理治療開始,比如伸展運動。

    孩子可能需要穿腳踝矯形器。孩子晚上和白天都要戴著支架,直到問題解決為止。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醫生可能會建議做手術。

    如果孩子患有腦癱或自閉症,治療可能會稍微複雜一些,還是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評估和確診。

  • 9 # 小王子愛上狐狸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起孩子一歲多的時候,也是踮著腳尖走路。由於一直都是我自己帶,日常的生活習慣和健康體檢都是我在張羅,沒覺得有什麼。不過回我媽媽家裡,親戚朋友看了都覺得奇怪,還一度擔心是不是孩子發育有什麼不正常。事實上,真的只是一個走路習慣問題,並無任何不妥,是旁人想太多了。

    我一直都喜歡穿高跟鞋,除了懷孕期間是平底鞋以外。當孩子開始學習走路的時候,我帶他出去玩,也照樣踩著高跟鞋。小孩子的言談舉止,大部分都是在模仿爸爸媽媽。他偶爾會踮起腳尖走路,其實就是在模仿我穿高跟鞋走路的樣子。因為,這個動作是在我無意中捕捉到的:買了新的高跟鞋,除了在商場會試穿,回家以後也會搭配其他裙子再看整體效果。看著我在鏡子前面走來走去,孩子也會在後邊跟著學。

    當然,有的孩子剛剛學習走路,踮起腳尖是內心還有一些懼怕,沒有安全感,在以試探的方式去學習走路。家長做好以下幾點就可以了:

    1.孩子每次練習走路的時間不要過長,以半個小時左右為宜,注意勞逸結合;

    2.認真做好每次健康體檢,給孩子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注意飲食搭配均衡;

    3.家長多鼓勵孩子,千萬不要打罵,多一些耐心去引導。

    祝寶貝健康成長每一天!

  • 10 # 足踝醫生相大勇

    這種情況問題不大的,是因為我們人類進化為直立行走後,小腿後面的肌肉就相對變短了,隨著發育,小腿前面肌肉力量增強,足跟會落下去。但也有部分孩子的尖足步態時間挺長的。

  • 11 # 愛笑寶媽歐丹丹

    我家寶寶也是16個月大,她走路已經走得非常好了,關鍵是還跑得飛快,比她大的小孩子都追不到她,果然是女漢子,哈哈哈

    剛開始學走路的寶寶,姿勢肯定會有一點點不正常,只要不是特別離譜就沒關係,我們要相信寶寶,因為走路是每一個孩子都必須學會的。

    注意:在寶寶學習走路的時候,家長不要過多地干預,我們只要做一個保護者就好,耐心地等待寶寶,讓寶寶自己學會走路的技能。

    願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

  • 12 # 兒科醫生鮑秀蘭

    踮腳又叫尖足,許多小孩子都會經歷“踮腳走路”階段,都是暫時性的。而且剛學走路的時候,一般都是從踮腳開始的,這是正常現象,特別是在扶著東西或者被家長牽著的時候。

    題主寶寶九個月剛開始走路,一般是生理性踮腳,可以持續觀察,踮腳走路現象一般會隨著生長髮育逐漸消失,2歲內寶寶只是偶爾踮腳走路就不必擔心。

    另外提醒一下學走路千萬不要用學步車,可以用小推車,也不要穿鞋,光腳練習走路最好。在戶外可以給寶寶穿專門的學步鞋。

    什麼情況下踮腳走路要看醫生?

    1、伴有運動發育落後

    2、伴有其它部位肌張力高

    3、伴有視聽反應不靈敏

    (以上現象加上踮腳都是腦癱訊號)

    4、伴有其他異常姿勢(可能是腿部畸形)

    5、長期存在不消退,超過兩歲(排除以上,可能是跟腱過短)

  • 13 # 使用者100202291968

    ,10個月左右正學走路的寶寶很多都是踮著腳尖走路的。有的家長很擔心,因為有的寶寶甚至好幾個月都是用腳尖在走路。

  • 14 # 你好陳晨

    這是沒事的 小寶寶一開始可能更多是在比較軟的物件上行走 剛開始接觸比較硬的 桌子或者地板 不太習慣 有點害怕 所以才把腳尖踮起來的 慢慢習慣了就好了

  • 15 # 阿斌小戈戈

    莉莉兒子一歲多,就喜歡不穿鞋走路,暖和的季節還好,可這天氣越來越冷,在家裡還是穿不住鞋子,有時還連襪子也扯掉,這莉莉總擔心孩子會不會凍感冒,不都說冷是從腳上冷的嘛,沒辦法只好在網上淘了地毯鋪在客廳和臥室裡。

    可莉莉最近又發現兒子一個毛病,走路老喜歡踮著腳,用腳尖走路,糾正他好多次都改不了。莉莉有點擔心,這孩子踮腳走路是不是不好啊,該怎麼去給孩子改正啊,趁週末的時候就去諮詢了醫生。醫生的回答總的來說有三個方面,媽媽們可以瞭解並幫助孩子改掉這一毛病。

    一、孩子走路為什麼會踮腳?

    1、孩子的肌肉影響。有的孩子學走路時腳部的肌張力過高,導致腳部的肌肉不能很好的收縮自如,在剛開始行走時就容易踮著腳走。

    2、罪魁禍首:孩子使用的學步車。孩子剛開始學走路時家長為了圖省事就直接將孩子放進學步車,一方面可以做其他事情,另一方面不可否認學步車對孩子學走路幫助很大,但是還不會走路的孩子再加上站在學步車就像被什麼東西拎著一樣,導致孩子養成了用腳尖走路的習慣。

    二、會不會對孩子不好?

    短期的踮腳走路對孩子不會造成很大影響,但長久這樣用腳尖走路會影響孩子下肢的生長髮育,導致孩子其他方面也會受到影響,比如大腦、聽力。

    三、該怎麼去幫助孩子去糾正呢?

    1、孩子的鞋子要軟硬適合。鞋子舒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走路,尤其是孩子剛學走路時,得給孩子選擇鞋底比較軟,容易彎曲的鞋子。

    2、少用學步車。過早過多的給孩子使用學步車對孩子踮腳走路會有影響,家長不如手把手教孩子走路,不但可以增進感情增加親子時間,還能讓父母和孩子多些美好的記憶,讓孩子在爸媽的陪伴下長大。

    3、可以多讓孩子光腳走路。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孩子多練習走路,最好讓孩子光腳感受,多走路也能鍛鍊到孩子下肢的行動力,進一步鍛鍊腿部和腳部的肌肉。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16 # 北京仁愛堂客服

    10個月左右正學走路的寶寶很多都是踮著腳尖走路的。有的家長很擔心,因為有的寶寶甚至好幾個月都是用腳尖在走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日大寒,大太陽天氣,對農業生產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