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注人類趣事

    家長對孩子應為而治是指“孩子的好成績是靠自己學出來的,不是靠老師和家長教出來的”是建立在孩子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的基礎上,而這種學習能力不是孩子與生俱來的,而是透過老師的教育、家長的輔導而培養出來的。因此,家庭輔導孩子學習的方法尤為重要。這裡重點說說孩子上小學時家長的輔導方法。——如果孩子小學就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了很強的學習能力,到小學高年級家長確實很省心,甚至可以“無為而治了”。

    1、檢查孩子的作業。家長要學會正確的檢查方法,以培養孩子仔細認真、獨立思考的能力。檢查的過程不僅是發現問題的過程,更應該是發現孩子閃光點的過程 ,更應該是極大地表揚孩子進步的過程。檢查作業之前,我首先問她自己是否檢查了,確認後才開始(像王小丫在開心辭典裡一樣多問幾遍你確定?這樣等下如果發現還有錯誤,孩子自己也會不好意思)。如果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之處,而是說出大體範圍,或者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個小圓圈,讓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確的地方,並改之。小學高年級重點檢查孩子做題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而計算的結果一般不檢查,由孩子自已確認。如果計算結果錯了,老師批改或考試時,判了xx,讓孩子接受教訓。檢查語文作業時,發現錯別字,只在下面畫個小圓點,由孩子自己查字顛糾正;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任、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尤其是考試時也會習慣性檢查一下,做題準確率提高。

    2、培養專心寫作業的習慣。小學生寫作業最大的問題是不專心、愛拖拉,只幾道題目也要做好半天。我女兒開始也這個毛病,氣得人只想發火。後來我想了一個限時的辦法來糾正,效果不錯。具體如下: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讓孩子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比如數學多少分鐘能做完?她說30分鐘,好,這是你自己說的啊,然後把鬧鐘直接放到她面前計時。到了時間不管做沒做完就把數學本收了。再做語文。。。。。。。直到所有作業都做完。堅持一段時間後慢慢縮短設定的時間,她做作業的效率就會逐漸提高。提醒家長注意的是,這種“限時法”是為了首先糾正孩子做作業拖拉的壞習慣,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作業寫完就算達到了目的,要給予表揚,至於作業質量是否滿意,是後一步的事。只要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就要稱讚,不能這樣說:“雖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但寫得不認真,還做錯了幾題,快去改改!”如果這樣處理問題,不僅不能糾正孩子做作業施拉的習慣,而且還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身教更甚言教是指“父母對孩子不但 要嚴加管教,而且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處處做孩子的楷模,身教勝於言教。”

  • 2 # 紅楓養生

    家長對孩子應無為而治,其實,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孩子從牙牙學語開始,就在不斷的模仿,模仿我們的語言,動作,甚至做事風格……這是人類認知的一個初級階段,也是一個自然現象,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孩子本身並不存在刻意,而是不經意的,無意識的行為。這就好比我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個長時間積累,從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因此,教育孩子,必須從自身言傳身教開始。這裡的言傳,其實不是告訴他應該怎麼做,而是指自己說話時要按照要求他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按照你想要的方式去說話,從而影響孩子。

    身教也是一個意思,也是透過自身的行為動作,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包括一些做事方法,技巧,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行事作風,在自己的學習生涯中,才能不斷的尋找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擁有好的學習成績。

  • 3 # 秋紙流光

    謝謝邀請。家庭是孩子的第二學校,並且它的重要性甚至不低於真正的校園。因為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父母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模仿物件,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在有意無意之中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中。父母脾氣暴躁,孩子長大後也很容易變得愛發火,父母經常吵架,孩子會變得性格敏感而自卑,而在一個父母相愛,家庭和睦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一定會性格開朗、自信、對人生對未來充滿激情與夢想。

    所以,如果想做到對孩子無為而治,首先父母要從自己做起,要以身作則,日常生活中,哪怕是一件最小的事,都要時刻注意如何處理,不能給孩子留下負面印象。比如:有一天接孩子放學,孩子父親扔垃圾,由於距離遠了點,扔在垃圾桶外,他嫌麻煩,就沒去管了。孩子當場表示抗議:爸爸,你平時都說不能亂扔垃圾,怎麼自己說話不算話?孩子爸爸馬上認錯,並且立即上前將地上的垃圾拾起重新扔進垃圾桶內。這雖然是件小事,但只有無數件小事的積累,才能讓孩子真正知道並接受正確的人生。

  • 4 # 是老四呀

    這個理解起來時非常簡單的,但是做起來就非常難。

    大概意思是:父母對孩子的成長不要過多的干預,讓他自己順其自然的成長,經歷一些事情,以自身的行為做出典範比語言上的教育好的多。

    對於孩子的成長,父母要做的應該是引導,而非規定。大力支援孩子喜歡的東西,比如他喜歡繪畫,你就不要非給他報奧數班。

    我們經常教育孩子做好人好事,不要隨地亂扔垃圾,但是自己卻在地鐵裡吃東西,瓜子殼扔在馬路上,抄近路踩草坪,這樣的教育是非常失敗。用自己的行為去告訴孩子如何做好事,做善事。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 5 # 童書媽媽三川玲

    我感覺這是兩個問題,先回答無為的問題,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向大自然學習,順應孩子自然的生長規律,給予孩子成長需要的Sunny雨露和豐厚的土壤,讓孩子成長出他自己。而不是強加孩子自己的太多意願,過多幹預孩子的成長。

    家長干預孩子成長,比較常見的一種做法,是不容許孩子犯錯。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錯誤是學習的開始,是成長的過程。就像大自然是透過自然選擇優勝劣汰,而不是一開始為物種設計好進化的道路。

    身教甚於言傳,那不是不教,所以我覺得那也不能叫無為。身教應該說是更符合孩子學習的一種方式。孩子是透過情境式學習的,比如哥哥刷牙,他也跟著刷牙,這比你跟他講不刷牙的壞處,講道理要有用的多。身教也是無處不在的,孩子時時處處在學習你,你想讓孩子熱愛運動,你自己就先行動起來。你想讓孩子熱愛閱讀,你自己就先讀書。你教育孩子不能發脾氣,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可是自己經常吼叫,孩子肯定會學那個真實的你。包括你如何跟老婆說話,他長大也會這樣對待妻子。我們經常在孩子身上給予太多自己沒有完成的理想,往往收穫的失望,原因就在這裡。所以身教甚於言傳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你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就自己先變成那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90後光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