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子,14歲。不聽話,愛撒謊,自律性差,學習態度不端正。對他再悉心照顧,還是想著去他親媽那邊。問題就是他親媽,只在想到他時就去學校看他一眼和他說幾句話而已。他想過去她那邊待幾天時又不帶他去。不要他去吧,可以明著說呀,她又給孩子希望,說要先和現在的老公商量一下,結果就沒有下文了。搞得孩子不知道和親媽生活什麼滋味,一直抱著希望。只要我和老公對他學習上嚴格一些,就和我們唱反調,還老是騙我們,敷衍了事。我就想不明白這個當媽的女人,你是怕孩子不認你還是以後不養你?怕他不認你,你對他大方些把他帶走,我們也樂見其成。怕他不養你?你4年來撫養費未出半分,以後也未必會出一分,就想著讓他不要忘了還有你這個親媽,然後撿現成的嗎?
感覺好累!真的不知道怎麼做才好!該怎麼才能讓孩子沉下心來學習、生活,不要再對他媽那邊有過多幻想?
回覆列表
-
1 # 娑婆若水
-
2 # 談文化論教育
和叛逆期的孩子溝通掌握好“順”“引”“定”幾個技巧。當孩子無名火氣,或反駁頂撞時,作為師長一定要冷靜,“順”著孩子的心理,找準問題的癥結,先懂得“服軟”,比如孩子嫌你嘮叨而生氣,家長千萬不要和他(她)“頂牛”,“我這都是對你好!”“不愛聽就一邊去!”類似這樣剛性的話語不要說出來,而應該“好的,我不再囉嗦了。”“下次一定改……”看似服軟的話,實則緩解了彼此間的緊張。“引”就是等孩子情緒穩定了,你要和孩子心平氣和地坐下來,“我們可以坐下聊聊嗎?”平等交流中,孩子會被溫潤的力量感化;孩子如果還是不“解氣”,家長依舊要“順”,“我也知道做得不好,那你能告訴該怎麼辦?”商量的語氣,更有助於拉近親子關係;確實不行,那就幽他一默,“對不起,我錯了,請原諒!”這並不是放低了身價,相反地,讓“怨氣”中的孩子反而覺得你很“可愛”。只要雙方和顏悅色地開始交談了,那“定”就會水到渠成啦,也就是你們協商制定的“誓約”,也就成文啦……
-
3 # 深i教育
14歲的叛逆期準確嗎。未必的!
12-18歲的青春期是兒童向成人轉變的過渡階段,身體的發育讓他們對異性產生興趣,喜歡參加兩性組成的集體活動,並開始發展兩性關係。
14歲的孩子不過是試圖從父母那裡獨立出來並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容易產生類似成人的牴觸情緒和衝動。
14歲的繼子,不聽話,愛撒謊,自律性差,學習態度不端正。怎麼才能讓孩子沉下心來學習、生活?不要再對他媽有過多的幻想?依我看,讓孩子變得聽話、誠實、自律是可能的。而讓孩子不對他的養母存在多少幻想,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有著血濃於水的母子關係。
別讓孩子的衝動帶動了父母的衝動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們在情緒管理上極端化的表現,往往會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緊張,也會影響正常的夫妻關係,這種現象是由孩子控制感的缺失而造成的。特別是因夫妻婚姻關係破裂,或因不可抗因素造成二次組成特殊家庭關係的孩子,當他的“慾望”得不到滿足,家庭環境不受他“控制”,親子關係不受他“支配”時,他的無理取鬧會讓你哭笑不得。孩子的衝動甚至會帶動家長的衝動,這是最為可怕的,是教育孩子中的大忌。最好的辦法就是,當孩子念念不忘他的生母時,養父要和孩子現在的養母先來一次和諧的、冷靜的、理性的溝通,在保持現有良好夫妻關係,後方穩定的基礎上,和孩子的生母見個面,撇開大人之間過往的恩恩怨怨,為了孩子的成長,為了孩子的未來,三個人坐下來心平氣和、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來一次順暢的、深度的對話和交流,明確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共同幫孩子消除孤獨,找回親情。
傾聽接納孩子的心聲幫他情緒表達我們不妨透過現象看本質,14歲孩子叛逆期諸多的不良表現形成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麼?一是叛逆現象的出現,是孩子青春發育期的正常表現,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二是做家長的沒有設身處地的,沒有感同身受的和孩子處在同一個情緒頻道上共振;三是做家長的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沒有學習和研究孩子的成長規律,沒有和孩子形成情感上的共情。科學的方法是家長應該抓住孩子情緒化的發洩瞬間,不因孩子的發洩而發洩,不因孩子的衝動而衝動。與此同時,不要和孩子正面交鋒,不要和孩子針尖對麥芒,不僅要用大人眼睛觀察,更要用大人的心靈識別,耐心傾聽孩子宣洩的目的是什麼?仔細研判孩子的心聲是什麼?做家長的一定要明白,當孩子的青春期悄然而至的時候,一定不要視而不見,一定不要置之不理,一定不要輕言放棄,別給孩子的成長留下缺陷,別給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留下遺憾。
把青春期叛逆當做教育的大好機會既為人,就有情感。情感的表達是多元化的,有高興就有悲傷,有喜歡就有厭惡,有開心就有憤怒,有無畏就有恐懼,有公平就有偏見,有聽話就有任性,有誠實就有虛偽,有自律就有放縱,有端正就有扭曲……它們之間既相互矛盾,又相互影響、相互作用、高度統一。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視自己為小大人,對自己十分“自信”,看似什麼都懂。可事實是他們因年齡限制,因生活閱歷不足,因知識積累不夠,因做人處事經驗不足,對自己的認知甚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有一定的侷限性,對生活的體驗有極大的受限性,對學習的態度也存在著不端正性。無論是完整家庭、單親家庭、特殊家庭,還是親子關係、繼子關係、養子關係,都應該牢牢抓住孩子的青春叛逆期不放,珍惜這一教育機會,每次教育孩子只抓一個主題,不要量大面寬。讓不聽話的變得聽話,讓愛撒謊的變得誠實,讓不自律的變為自覺,讓學習態度不端正的變得端正。就事論事,一事一議,這既是教育孩子的機會,也是家長自我教育的大好機會。
明辨是非規範行為幫孩子解決問題做人不易,做人難;做父親不易,做養父更難。難在如何藝術的拿捏自己和繼子之間的關係?難在如何藝術的拿捏養母和繼子之間的關係?難在如何藝術的拿捏繼子和他生母之間的關係?難在如何藝術的處理三角家庭的親情關係?難在如何讓繼子判斷是非曲直?難在如何規範繼子的行為?難在如何讓繼子早日健康平安的度過叛逆期?難在如何教育繼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難在如何教育繼子早日長大、早日成人?問題多多,困難多多。既為養父,就要知道父愛如山;既為養父,就要含辛茹苦;既為養父,就要忍辱負重;既為養父,就要勇於擔當;既為養父,就要善於溝通。既為養父是現實面前不後退,一大堆的問題不僅要自己明白,更要讓繼子明白。諸多的困難面前不畏縮,這些困難要和孩子一起去面對、共承擔、同克服。不因養父繼子的關係而自卑,更不要自暴自棄。在既不失養父的尊嚴,又不失繼子的尊嚴的前提下,探索尊重父子的人格,科學有效溝通的路徑,和孩子一起直面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家長朋友們,叛逆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情緒管理是一個人畢其一生的研究課題。處在叛逆期期的孩子,往往是歪門邪道先於光明正大而出現,弄虛作假先於實事求是而出現,虛情假意先於誠實守信而出現,依附懶惰先於自主學習而出現,自由散漫先於自我教育而出現。把這些現象歸納起來,就是情緒表達先於理性思考而出現。一句話,繼子教育不易,養父尚需謹慎,讀懂孩子很重要。
2020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