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雪微言

    產業空心化主要指製造業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較低。

    西方二戰後,服務業不斷豐富發展,經濟佔比越來越高。特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世界貿易組織建立推動了全球經濟一體化,資本、生產要素、商品在全球流通速度大大加快。

    很多西方國家因其各項成本較高,大量資本流向新興國家,特別是中國。造成很多西方國家制造業在經濟總量中佔比越來越小,如英國、法國近年製造業產值佔生產總值僅百分之十不足。

    而德國、日本一直經濟發展比英國法國好,體量大,民族精神較強,內藏抱負和夙願。他們一直透過國家產業政策,保持高階製造業佔比不低於百分之二十水平。也一直被美國隱隱盯著,不同意他們國家正常化即國家軍事力量自主化。

    而英法代表的老牌西方在二戰後,其殖民地被美國的民族自決國際政策瓦解。如同當年對待中國和歐洲列強提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更是有點學習中國漢武大帝時代的“推恩令”!結果英法等國殖民地幾乎全無。

    特別是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英法聯合以色列對埃及收復蘇伊士運河行動發動軍事打擊,雖然輕易取勝,但遭到蘇美兩國共同堅決反對,最終退出運河。

    這標誌英法徹底失去昔日的榮光,只能依附美國羽翼之下,民族精神頹廢,只爭取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謀求在國際上的地位,對製造業佔比等國家實力建設不做為重要事項對待了!

  • 2 # 貓與禪師

    所謂西方國家產業空心化,其實是個偽命題。

    一:這個空心化,到底空的是什麼?

    現代全球經濟,離不開國際貿易和全球化。既然是全球化,那就要涉及到三個核心的概念:

    第一:產業層級的問題;

    第二:產業分工的問題:

    第三:實體經濟和金融業的問題。

    首先,產業層級,簡單說就是低端產業、中端產業、高階產業。這個層級的劃分,大致就是按照科技含量來劃分的。例如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多數都是低端產業。生產衣服,搞搞吸管、指甲刀等低技術含量的產品。

    中端產業就是技術含量中等的產業。例如大量的中端製造業。中端製造業的特點是:需要大廠房,需要大量產業工人。這個部分,就是大家所說西方國家產業空心化所指的部分。

    高階產業,簡單講就是高階技術產業。包括各種高科技產業、高階製造業。例如大飛機、載人航天飛船、尖端醫療裝置、衛星系統、資訊科技產業等等。這個部分,就是當下各國科技競爭的焦點。

    發達國家為什麼要把中端製造業轉移出去?

    答案很簡單:投入產出不成比例。發達國家的勞動力成本高,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低。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這兩樣就能差出很多錢去。其次,很多中端產業環境汙染情況都比較嚴重。最後,因為全球貿易,所以產品是賣向全世界的,把工廠分散到全球各地,既降低了成本,又和銷售地離的更近。

    各種原因之下,發達國家,例如美國。大量的中端製造業就轉移出去了。

    這個過程中,除了涉及產業分級外,還涉及到全球分工。例如造一家飛機來說。飛機的設計是一部分工作,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飛機的組裝又是一部分工作。而中間的零部件生產,又是一大部分。發動機、機頭、機身、機翼;飛機作業系統。等等。這麼多的零部件,用分工的方式是最合適的。不太可能一家公司就包攬全部。

    所以,一方面把投入產出比低的中端產業轉移出去;一方面把一個產品的部分生產環節外包出去。慢慢的,就形成了所謂的發達國家的產業空心化。

    最後,在全球貿易中。除了實物貿易外,還有金融。例如第一代全球貨幣英鎊,第二代全球貨幣美元。作為全球貨幣,這些國家可以透過金融,賺到非常豐厚的收益。資本逐利之下,更願意搞金融,低投入搞產出,而那些費事費力又低迴報的中端產業,就更受重視的。

    多重原因之下,發達國家,特別是金融業發達的發達國家,就出現了產業空心化現象。但這種空心化,都在逐利的結果。人家賬算的很明白,如果吃虧的話,怎麼可能把中端產業轉移出去?

    二,為何發達國家還不停的喊產業空心化?

    原因有二:

    第一:他們中的部分鷹派,覺得資敵了。

    雖然全球分工,美國這類國家是最大受益者,至少也是之一。但是因為全球化事實上造成了“資敵”的效果。例如中國透過國際貿易,實現了技術進步,產業進步。成為全球GDP第二。這樣美國的鷹派就不爽了。

    第二:他們中的一部分群體,利益受損了。

    拿金融、網際網路和中端製造工廠來說。背後其實是三個群體。金融業和網際網路行業,是受益於全球化的。而中端製造廠的產業工人們,可就利益受損了。

    這三個行業整體的收入算起來,其實是賺了的,只是其中的產業工廠虧了。而這部分群體又代表著大量選票。那麼為了討好這部分選票,當然就要大喊產業空心化了。

    三,德國和日本有沒有產業空心化?

    這兩個國家都是製造強國。對製造業非常重視。他們的網際網路都不是特別發達,反而在製造業上一直精益求精。例如德國就最先提出了工業革命4.0;而日本也在很多科技含量很高的底層科技產品上,實力雄厚。

    再加上這兩個國家國土面積和人口都屬於中型甚至小型。不可能面面俱到,最終都選擇了在科技製造上打造自己的競爭力。所以就會感覺空心化沒那麼嚴重。但是其實還是會有一些中端產業轉移出去的。特別是日本,日本在東南亞的投資是很多的。那些投資都可以算作產業轉移。

    最後。產業空心化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高階產業、科技創新、智慧財產權、國際貨幣。這些才是根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發現自己的鏡頭跑焦規律?怎樣解決這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