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哥說歷史
-
2 # MVC驚雷684
天命不可違,諸葛亮觀天象,懂人文,更懂天道輪迴,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沒有司馬懿這個勁敵,諸葛亮在蜀國說不定也會下場悽慘,帝王之心,深不可測。狡兔死,走狗烹,這是封建社會做臣子的悽慘下場,白帝城託孤,誰能保證劉備沒安置刀斧手,試探諸葛亮的忠心?
-
3 # 獨步花月夜
應該是離得太遠、地勢影響射不到、要不是還等下雨後射箭幹啥、下雨️雨水的阻力更難射中、能射中在之前就放箭了。
-
4 # 蘇州說笑老客
三國演義是作者根據歷史所寫。孔明知天文,借東風是騙周瑜的。但這是作者的驚奇之筆。並不真實,如果孔明真有預測天文的本領,應該知道在上方谷會有大雨?如果把司馬懿等燒死,則歷史上三國以後的西晉就不存在了。作者寫作亦要符合中國的歷史。三國以後西晉還有五十年曆史呢!
-
5 # 漢闕故人
諸葛亮火燒上方谷之事,正如空城計一樣,只是演義之說,這樣寫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證明諸葛亮多智。二是證明老天護佑司馬懿父子,如果真的燒死了他們,何來晉朝的建立?諸葛亮唉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暗示不管你諸葛亮使用千般計策,也奈何不了司馬懿。不是孔明無能,而是老天護著司馬懿。這完全是作者為了褒揚諸葛亮,貶低司馬懿,說司馬懿才能,智慧不及諸葛亮。但事實勝於雄辯,諸葛亮還是被司馬懿拖死了。諸葛亮為什麼不放箭,因為弓箭近距好使,遠了就無用。它不比現在的槍炮,“百步穿楊"說明有效射程只在百步之內。真的諸葛亮算無遺籌,為何不令一軍在谷口,以逸待勞,殺死司馬父子,也是非常容易的事,因為司馬父子已是驚弓之鳥了。所以我認為只是演義之說,到底有沒有這件事,誰也不知道。
《三國演義》中記載到:
魏兵奔逃無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齊突出,草房內乾柴都著,刮刮雜雜,火勢沖天。司馬懿驚得手足無措,乃下馬抱二子大哭曰:“我父子三人皆死於此處矣!”正哭之間,忽然狂風大作,黑氣漫空,一聲霹靂響處,驟雨傾盆。滿谷之火,盡皆澆滅。
就是這一場雨既改變了歷史,同時也救了整個司馬家族。三國當中的司馬懿,一直以來都是諸葛亮的剋星。兩人的爭鬥,最終在上方谷畫上了一個句號。同時也註定著蜀漢的結局,這場戰爭之後, 雖然蜀漢苦苦支撐了幾十年,但終究沒有逃脫命數。最終還是在司馬氏的手中覆滅。不過今天本文要講的是諸葛亮火燒司馬懿,天降大雨時,孔明為什麼不放箭?
一、上方谷之戰的歷史背景事情發生在公元234年,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北伐中原。但是這一次北伐當中,原本有著很好的機會消滅魏軍統帥司馬懿。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大雨,徹底澆滅了諸葛亮的“心火”。並因此病逝五丈原,諸葛亮的北伐中原就此落幕。
上方谷,是諸葛亮勘察地形的時候,無意間發現的。當他看到這個地形之後,認為滅魏的計劃可以成功。於是便安排人手,在谷底下方放置易燃的材料,用來誘騙司馬懿進入自己的計劃當中。諸葛亮便讓魏延在作戰的過程中,只許敗不許勝,成功地將司馬懿三人,引入了上方谷。
開始執行得很順利,司馬懿也如願進入了圈套之中。諸葛亮便坐在上方,靜觀司馬懿被火活活燒死。然而,天不遂人願,就在諸葛亮高興之時,此時天空突然烏雲密佈,下起了小雨。這一場雨,救了司馬懿一家三人。司馬懿便說了:“天不亡我,再不殺出去,還待何時。”此時上方的諸葛亮看到這一切之後,仰天長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場精心導演滅殺大計,就此落空。司馬懿得以安然回到軍營之中。
二、山谷之間,弓箭的作用不強眾所周知,古時候弓箭的射擊,主要是考量的臂力和弓箭的射程以及弓箭的做工。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很多弓箭的射手都是百發百中。然而在現實中其實不然,弓箭的實際射擊距離和精準度,都有一定的差距。如若不信的話,各位可以去箭術射擊場試一下。
古時候的弓弩手,雖說常年都是負責射擊,但是真在戰場上,弓箭的實際殺傷力並不是很大。
萬丈高淵的山頂上,向山谷下方射箭,不排除可以射傷士兵。但是殺傷力這一塊的話,個人存在眾多的疑慮。除非都有黃忠、趙雲那樣的射擊力度和精準度,否則都是在做無用功。
此外山底下著火,根本看不清山下的狀況。在上方坐著的諸葛亮,面對山下司馬懿一點辦法都沒有。不僅從距離來說不可能,何況還在下雨。如果不下雨的,那麼弓箭的設計精準度就完全喪失了,一通亂射弓箭有射完的那一刻,所以射箭是沒用的。
此外上方谷上面的當時安排的人手太少,不足以滅殺司馬懿。即使是弓箭如雨,在護衛的保護之下,司馬懿依舊可以逃出去。
三、山谷特色地形以及氣候原因上方谷入口窄,腹地寬闊,完全就是一個葫蘆的地形。為什麼火燒得那麼大,就是利用地形產生的小型氣候。山谷內一旦著火,那麼火勢透過風力,就會形成山谷風。那麼山谷內的氣溫上升之後,空氣中的水汽在半空中凝結,很大機率會形成雨滴。這也就是為什麼,火燒之後,會大機率下雨。
天空下雨,諸葛亮還會射箭的,答案是肯定的,已經放棄射箭。護盾一擋,司馬懿依然可以逃出去。此時射箭或者不射箭,已經完全不重要了。加上有風有雨,諸葛亮更會放棄這一點。
四、諸葛亮的軍事思想導致“成事在人,謀事在天”這句話在諸葛亮的口中說出來,說明諸葛亮的信奉的思想並不是一個殺伐果決之人。信奉天理,安能殺了懂得取捨有道的司馬懿呢?
“七擒孟獲”,尤其是火燒藤甲軍那一個章節。說出折壽這樣的話語,戰場廝殺,如何取勝才是最直接的。這個和命運怎麼回車上關心呢,因果輪迴,那是迷信的套路。但是發生在諸葛亮身上,也就表明了他肯定會失敗。如果換成司馬懿,即使燒不死,也會做出第二套方案,依然殺死谷底之人。
所以在一場大雨之後,徹底斬斷了諸葛亮的信心,認為是上天在幫助司馬懿,自己不可逆天去完成這個事情。用箭射殺司馬懿的方式,也就自然不會採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