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墨的小小日記

    我女兒也是這個問題。

    說話倒是正常,英語和普通話混著說,偶爾還能當小翻譯。

    但寫字就有意思多了,從三歲多開始她就自己摸索著寫字,我從沒有教過,她自己看圖片看繪本看著看著自己就寫下來了。但經常就有一些數字和字母是反著的,不是固定字母和數字,有時候對有時候錯,看到不對我就糾正,有時候就聽之任之,她總是會學會的。

    之前看過一個印度影片,小主人公也是有某些讀寫障礙,後來老師發現了他的邏輯和天賦,我們主觀裡的障礙和天才原來就一牆之隔~

    我多希望我女兒也一樣,哈哈哈不過很顯然不是的~她就是沒辦法分清楚,這個數字或者字母在她腦海裡還沒啥具象,大概吧~

    我也不怎麼焦慮,慢慢耐心糾正吧,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學習能力越來越強,這些就自愈啦~

    加油共勉啊~

  • 2 # 風車醫療

    四五歲這個年紀孩子大腦發育還不完善,空間感知能力也比較弱,所以有時會寫反,說反話都是正常現象。記得我孩子四五歲時說“糖葫蘆”,是“葫蘆糖”,糾正之後,過兩天又說“葫蘆糖”,自覺也是蠻有趣。在這方面孩子的一般發展規律為:

    1、6歲以下,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認識事物,無法正確區分左右,東西南北等方位。比如你和寶寶面對面坐,問孩子你的右臂是哪邊,他很可能會說是“左”,因為那是他的左邊。認識事物也只是從自己能看到的角度認識,比如皮亞傑的“三山實驗”,試驗者將山的A/B/C/D四個方位拍成照片,讓一個小寶寶站在A方位,其他方位放上個假娃娃,然後讓小寶寶找出A方位的照片,他能很輕鬆的找出來,但是如果讓他幫假娃娃選擇他們看到的,那麼他選擇的依然是A方位。看字也是一樣,所以會有時出現寫反字的問題。

    2、7歲之後,兒童一般都能正確的區分左右,而且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維,這時一般很少再出現寫反字、說反話的情況,如果還會經常寫反字或有閱讀障礙,一篇課文反覆教就是教不會,那麼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讀寫障礙”,這時就要帶孩子去神經科或保健科進一步查看了。

    對於現在呢,當然也不能認為情況正常就置之不理了,一定要適時糾正孩子。

    1、孩子說錯話,不要說“這樣不對……”,而是用正確複述的方法來糾正,這樣寶寶就會有意識知道可能說錯然後模仿你來說。比如我家孩子“葫蘆糖”,我會跟一句“對,是糖葫蘆”。

    2、孩子寫反字,那站在寶寶的同一個方位,一筆一劃的示範,耐心地讓寶寶指出你寫的和他寫的,或者範本上的與寶寶寫的區別在哪裡。美國的老師就發明一些不錯的方法(美國小朋友經常按寫反的比如b、d,p、d),如下圖的手型示範法:

    當然也不要操之過急,慢慢糾正,一般孩子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情況就慢慢減少了。比如我家孩子現在快6歲了,拼音偶爾還寫反,但是說反話的情況幾乎是一點也沒有了。所以寶媽也不用擔心。

  • 3 # 雲梨媽媽

    如果孩子比較頻繁出現說話反說,寫字顛倒的情況,我的建議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儘早進行干涉。

    我女兒在五歲左右的時候也經常出現這種情況,鞋子到很大了左右還是不分,甚至說了很多遍的左手右手,左邊右邊的方向,她也是經常分不清楚。當時,我就抱著一個想法,大一點都會好的,是的,再大糾正都會好,但是讀書非常辛苦。到她上一年級的時候,數學的學習綱領就是要求孩子分清前後左右,上下,我女兒就經常在這樣的題目裡失分,且經常漏題,看錯題。這些看似很簡單的東西,其實對於孩子她本身,很難。這是孩子感統能力失調。

    所以在她還是幼兒階段就可以進行干涉,參加一些感統訓練。這樣比到她長大一些再糾正要快得多。

    對於成長中的嬰幼兒來說,感統的發展在其身體發育過程中的作用無可替代。人體的所有動作——抬頭、踢腿、走路、揮手、搖晃身體等,都需要反覆地練習,加強這種感覺認識,使身體機能才可以得到正常發展。

    感統訓練方法可採用以下八種方法。

    1、推球回去:

    訓練手臂的運動能力及手眼協調能力。

    方法:開始時需要在一手臂的距離內進行推、接球,鼓勵寶寶雙手接球。推球則用右手從右往左推。接著逐漸地把距離拉大,並鼓勵寶寶用雙手往外推球,用單手接球。

    幫助:開始時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體協助,注意培養寶寶在每一難度的獨立操作技能,然後逐漸減少幫助的程度。

    2、呵癢癢:

    加強肌膚的接觸刺激。

    方法:媽媽用手撓寶寶的頭頸、胳肢窩、腳底等面板觸覺敏感處,手的力度一陣輕一陣重,如果寶寶害怕,可以維持時間短一些。

    3、小小飛行員:

    提高寶寶平衡能力。

    方法:媽媽躺在地板上,讓寶寶呈俯臥姿趴在小腿上,拉著寶寶的雙臂,慢慢地伸展開來,順勢抬腿,讓寶寶呈飛翔姿勢,重複若干次。

    4、擺毛巾:

    提升寶寶注意力集中。

    方法:用一塊大毛巾把寶寶包在裡面,由你和你的伴侶各拉一頭,左右或上下拉動毛巾,使寶寶隨著毛巾擺動。同時可以讓寶寶拿著小球,一邊擺動一邊向固定目標投球。

    5、梳頭遊戲:

    鍛鍊寶寶手指的精細運動和了解自身形象。

    方法: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寶寶的頭皮,順勢梳頭。也可以讓寶寶在鏡子面前自己動手。

    6、籃中尋寶:

    增進觸覺識別能力。

    方法:準備一個水果籃,籃子內放各種不同質感、不同重量的玩具,鼓勵寶寶從籃中將玩具一一取出,媽媽告訴寶寶玩具的名稱,然後再將玩具一一放入籃中,反覆2-3次。讓寶寶多觸控各種玩具,在觸控不同質地的玩具時不知不覺地增進觸覺識別能力。

    7、四肢運動:

    鍛鍊寶寶身體協調能力。

    讓寶寶平躺,大人分別抓住寶寶兩腿、兩手,上下屈伸、開合,左右搖晃各4個節拍。再抓住右腳,向左搖過左腳位置,接著換左腳、右手、左手同樣運動。

    8、水中游戲:

    提高寶寶的觸覺敏感度。

    透過水的浮力及水溫,刺激寶寶面板的神經,可以促進觸覺資訊的協調,所以水的遊戲是感覺統合活動中用處最大的。可以在水中放玩具,可以讓寶寶邊在水中玩,邊用柔軟的刷子刷身體。這個遊戲,只要注意環境及水的溫度就行,可藉助給寶寶洗澡時進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看過最狗血的電視劇、電影情節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