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潤萬古
-
2 # 使勁折騰
山海經早有記載:西王母有三隻青鳥,曾傳資訊漢武大帝。中國是養鴿子大國古國,古代遠行異鄉之人,通常就會帶有信鴿,思念家鄉報平安就會放飛信鴿歸鄉。但用於中國古戰場並無明確記錄,近代歐洲戰場確有很多信鴿傳遞資訊,有的還受過嘉獎。《戰鴿快飛》就是依據二戰戰場史實改變的,很好看。現代高階參賽馴養的信鴿非常昂貴,非吾華夏大地饕餮食用的肉鴿可相比
-
3 # 歷史趣味多
“飛鴿傳書”具有侷限性,因為這是利用了鴿子的回巢能力,也就是說,只能是帶出去的信鴿往家裡送信,鴿子本身不管敵我。
至於為什麼不用於戰場也可以用這原理解釋,因為培養一隻能固定認識某條路的鴿子的成本太大,況且戰爭除了防禦戰,大多又是機動的。
-
4 # disoncu
古代的飛鴿傳書確實是真的,能夠運用在戰場上的。但是這種利用主要是在西方國家。
我們中國古代主要是說鴻雁傳書。漢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單于流放北海去牧羊。十年後,漢朝與匈奴和親,但單于仍不放蘇武回漢。與蘇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蘇武的情況密告漢使,並設計讓漢使跟單于講。漢朝皇帝打獵射得的雁足上綁有書信,據說蘇武在某個沼澤地帶牧羊。單于聽後,只有讓蘇武回漢。後來人們就用鴻雁傳書比喻書信的傳播。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時候,古埃及人就開始用鴿子傳遞書信了。中國也是養鴿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隋唐時期在中國南方,廣州等地已開始用鴿子傳遞書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包括蘇聯都利用鴿子,飛鴿傳書來傳遞軍事情報。
-
5 # 文華說歷史趣事
古代通訊不方便,所以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並且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優點馴化了鴿子,用來給自己送信。
但是,在古代戰爭中,用“飛鴿傳書”傳遞軍情卻不靠譜。
為什麼這樣說呢?軍情如火情,鴿子確實能傳書信,但是它畢竟是鳥,它在飛行的過程中,可能遇到天氣的變化,比如突然下起了雨,突然颳起了狂風,再或者它突然有點肚餓了,需要找些食物填補肚子等等,它不是人,它不知道也不管軍情是否重要,它只管它當時需要的,所以,在遇到這些特殊情況下,你還能指望鴿子能安全快速地把信送到嗎?
還有就是,在送信的途中,它也可能遇到危險,比如遇到它的天敵老鷹等鳥類,而且古代也早已有人捕殺鴿子吃肉,如果有人捕殺了它,這軍情不就永遠送不到目的地了。最後,就是如果有人捕殺了信鴿,那麼軍事秘密不就洩露了嗎?再假如,如果捉住鴿子的人恰好是敵人,他們把情報偷換了,最後造成的損失不是更大嗎?
雖然,古代用信鴿傳遞軍情非常少見,但是信鴿在戰爭中還是可以發揮作用的《齊東野語》記載,公元 1128 年,南宋大將軍張浚視察部下曲端的營地時,看見曲端營地裡無人,就非常生氣。但是曲端不在意,他放飛一隻鴿子,一隊人馬很快就來到跟前。張浚很驚奇,說想看所有部隊。曲端把5只鴿子全部放飛,不一會兒,所有軍隊都到了。
在這裡,鴿子就起了一個傳令兵的作用。還有一個故事,公元1041年,宋軍與西夏軍作戰,西夏軍在好水川設下埋伏,並在好水川裡用泥土做了許多籠子,裡面養了好多鴿子。
宋軍不知道怎麼回事,聽到泥籠子裡面鴿子在叫,非常好奇,就開啟泥籠子,很多鴿子飛到了空中,西夏軍看到鴿子在空中飛,就發動了襲擊,宋軍被打得大敗。不過,這裡的鴿子也只是起了訊號彈一樣的作用,仍不是傳遞軍情。
所以,鴿子在戰爭中可以有一定的用途,但用鴿子傳遞軍情,我覺得是不現實的。
-
6 # 葉飄刀
可以,二戰就大面積使用過
二戰不但大範圍使用過信鴿,甚至還出現過使用信鴿無間道的情況。
當時英國曾經把一些飛行能力不強,無法遠距離返回的信鴿,秘密運到德國,然後放飛。而這些信鴿因為自己的能力問題,無法飛回英國,根據信鴿的特性,只能跟著當地的信鴿回巢。
而當德華人把這些信鴿送回英國給英國的間諜使用的時候,這些信鴿便會帶著情報飛回英國的家。
哪怕現在,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信鴿仍然有用武之地。
你可以監控手機,網路,但無法監控每一隻從天上飛過的鴿子。
-
7 # 泇口小咖
現在古裝劇是越來越火爆了,看多了之後我們會發現,古裝劇裡面相隔千里的男女主通常是採用飛鴿傳情的。於國——千里傳訊多少戰役,居功至偉;於家——飛鴿傳信,紙短情長。甚至,在現在很多講軍事題材的古裝劇當中也越來越多的看見傳遞軍事情報用的飛鴿。
但是,要知道飛鴿傳書是利用鴿子的歸巢性實現的,那麼,這在戰場上真的也適用嗎?古代真的是用鴿子來傳遞十萬火急的軍情嗎?
首先,古裝劇當中利用飛鴿傳遞軍情的情節是錯誤的。錯在哪裡?錯就錯在一個常識上面。既然,是利用鴿子的歸巢性來實現傳遞訊息,試問,又有誰會在戰場上臨時馴養飛鴿進行訊息傳遞,何況,古代戰爭相比現在更多,將軍帶領將士東征西討的,誰知道下一個目標是哪裡,全都是聽皇帝的命令。而皇帝也不可能沒事就規劃地方打仗玩,說今天打這裡,明天打那裡。
而在古裝劇當中,我們最習以為常的就是一隻鴿子落到了收信人的手上,其實,這更說不通。鴿子的歸巢性是指它會回到自己的巢穴裡,所以,專門飼養用來傳遞訊息的鴿子才會回到飼養人為它們準備好的巢穴裡。但是,我們看到古裝劇裡那些接信的大俠、將領們是守在鳥巢邊上接信的嗎?顯然不是。
並且,信鴿傳遞訊息是單向性的,信鴿歸巢它歸哪個巢,就是它從小長大的那個巢。也就是說,這信鴿只可能從戰場上飛回自己的家,不可能往戰場上飛,除非,它是軍隊飼養馴化的。這裡,就算是軍隊又馴養鴿子,那鴿子只可能把外面的資訊傳遞到軍隊裡。那麼,有人會說,這不就剛剛好兩面都顧及到了嗎?
但是,馴養信鴿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駐紮地點一旦有變,又要重新馴化,還不如人快馬加鞭傳遞訊息呢。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信鴿傳遞資訊是很不靠譜的。相信大家看多了權謀類的古裝劇都會知道可以攔截信鴿,要麼,讓訊息送不到,要麼,將訊息換成假的。何況,信鴿終究是一種動物,雖然,能夠飛行千里不迷路,但是,它終究還是一種處於弱勢的比較容易捕捉的動物。
那麼,它一旦被人捕獲,那就全完了。你有多少人,安排了什麼計策,你的佈防如何,又都在哪裡,別人都知道了。因此,用信鴿來傳遞軍情就實在是不靠譜了。
我們聽到軍情都會想到四個字——十萬火急。鴿子確實會回巢,但是,你知道它什麼時候回去呢?
鴿子不像軍人以傳遞軍情為目標,就算遇到刀山火海也得跨過去。鴿子它是動物,先天就懂得趨利避害,要是遇到不利飛行的情況一定會躲避。因而,用飛鴿傳遞訊息是有極大的可能延遲軍情傳遞的,耽誤了軍情,這可是一個軍隊,甚至,國家存亡的事情,因此,怎麼可能這麼草率。
當然,古裝劇當中也不是全錯,確實會存在人為射殺的情況。
可以說,那個時候不像我們現在的環境這麼差,還是存在豺狼虎豹的,鴿子也有自己的天敵,動物和動物動起手來可就不會管你是哪家的了。當然,上面都是我的推測,有人會說,你說得這麼頭頭是道,我們又不可能穿越到古代去看看到底是不是這樣,那麼,飛鴿有沒有被用來傳遞軍情還不是你一張嘴皮子的事兒。
不要著急,下面的例子就會為飛鴿不會用來傳遞軍情或重要訊息提供證據。
其實,“飛鴿傳書”這種落後的方式在現代有了手機等通訊裝置之後,我們就沒有聽到過了。一是、要馴養飛鴿很難,二是、什麼訊息等飛鴿到了黃花菜都涼了。可能很多人以為飛鴿傳書在古代屬於快的了吧,所以,古人一定用得多。
其實,在古代“飛鴿傳書”的事例確實是有,在很多古籍上我們也可以找到。
唐朝的《開元天寶遺事》當中就有說到張九齡用過飛鴿傳遞訊息。當然,他是用飛鴿與朋友家人傳遞訊息,上面我們已經說到過用飛鴿傳遞軍情的不可行性。《唐國史外》中也說到經常出海的人也會馴養鴿子來傳遞資訊。 “鴿能飛行數千裡,輒放一隻至家,以為平安信”。
總而言之,鴿子在日常通訊中的作用是很明顯的,也非常的實用。那麼,這是不是就可以推翻前面我們所講到的信鴿不可以傳遞軍情的結論呢?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信鴿它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傳遞資訊,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史書等資料上講到信鴿傳遞軍情的事例卻寥寥可數,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其實,在某些戰爭中信鴿也確實起到了難以替代的作用。
譬如在南宋時期,大將軍張浚跑去視察一個叫做曲端的部下營地,看見那個營地裡面一個人都沒有,心裡就很不高興了。但是,沒想到曲端在放出幾隻鴿子之後,很多人馬就陸陸續續到營地裡面來了。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信鴿是用來傳遞軍令的。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在宋朝與西夏對峙之時,西夏軍在好水川設下了埋伏,並且,在那裡做了很多籠子,籠子裡面就放了特別多的鴿子。宋軍到了之後就很奇怪,有聲音又不知道是什麼。於是,順著聲音找到了關鴿子的籠子並且打碎了它,結果鴿子一飛出來,西夏軍就知道他們來了,全部衝出來將宋軍一舉殲滅。
因此,信鴿在古代戰爭中確實發揮著它獨特的作用,但不是傳遞訊息,而是相當於現在的訊號彈。
-
8 # 程其洋
可以的 有人預言,萬物互聯的時代已經在招手了,而萬物互聯一旦實現,人類生活將進入新的維度。其實,對於古人來說,也有個新維度通訊通道——飛鴿傳書。在《笑傲江湖》裡,定靜師太遭遇伏擊,就是用的飛鴿傳書報信回恆山,甚至是四隻鴿子接力,把訊息送回了恆山。2005年,美華人還拍了一部飛鴿傳書題材的電影——《戰鴿總動員》實際上,飛鴿傳書這事,在歷史上還真有。一、起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九齡目之為"飛奴""。此後,文人騷客對描寫飛鴿傳書這事,也沒少花費功夫。歐陽修的"黃鴿可寄書,惟嗟雙翅短",錢起的"馴鴿不猜隼,慈雲能護霜",徐夤 的"舉翼凌空碧,依人到大邦"。事實上,飛鴿傳書這事,不是咱老祖宗獨創,是個全球性發明。公元前3000年,喜歡馴養小動物的古埃及人發現,無論把這鴿子帶跑多遠,它們總能跑回老家去。於是,古埃及人就開始利用信鴿傳信,這大概是飛鴿傳書的最早起源。二、原理
這小白鴿為啥能傳書信。原因其實也不復雜——就是"倦鳥歸巢",而且是認死理的那種。至於,它是怎麼定位的——這還是個謎。有人說是磁場定位,也有人說是視覺記憶。當然,你可以把信鴿帶出去,再讓他飛回老巢。但信鴿可不會再跑回去。那地方,對它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影視劇中的飛鴿傳書,想讓小白鴿來回跑腿——那可不行!一句話:飛鴿傳書是單向的。既然飛鴿傳書是真的,那它能否在戰場飛越重重障礙,傳遞情報呢?這事吧,不太可能。因為軍事情報,都是十萬火急,不能失敗的,交給小白鴿——能躲過漫天箭雨嗎?能躲過各種天敵嗎?有人做過試驗,放出100只久經訓練的信鴿,從武漢飛回到濟南,結果只回來了50只,剩下的,全都不知所蹤。但是,戰場上還是有飛鴿傳書的應用記錄。比如,宋仁宗慶曆元年(1041)二月,宋徵西夏。韓琦命任福、桑懌率兵出擊,軍行至羊牧隆城附近。宋將桑懌於道旁發現數枚銀泥盒,盒中有跳躍聲。任福後至,命令開啟盒子,"乃懸哨家鴿百餘,自閤中起,盤飛軍上",西夏軍知道宋軍中伏,四下圍攻,宋軍大敗。 公元1128 年,南宋大將軍張浚有一次視察部下曲端的營地,到了軍營,空蕩蕩不見一個士兵,非常惱火,對曲端說要視察軍隊。曲端立即將所統帥的 5 個軍的花名冊遞上。張浚指著花名冊說我要視察第一軍。曲端不慌不忙地開啟籠子放出了一隻信鴿,傾刻間第一軍將士全副武裝,飛速趕到。張浚大為震驚,又說:"我要看你的全部軍隊。"曲端又放出四隻信鴿,其餘四軍也奉召趕到。這倆事,鴿子的確是傳遞了訊號,但這訊號也就跟"一聲炮響"、"烽火傳信"之類的效果差不多,無法做到點對點準確傳信。
-
9 # 戰爭視角
要考證飛鴿傳書是否可以在戰爭中使用首先要知道飛鴿傳書的工作原理:
鴿子是單程歸巢動物,也就是說,用它傳書是單方向的,只能從外面往家裡帶信兒,不能在兩地之間來回飛。分居兩地的人想要交流,除非倆人各自養一窩鴿子,定期交換一下(倘若這個間隔時間過長,鴿子養熟了,就沒法弄)。所以飛鴿傳書一般都是行軍出征的人帶一窩鴿子走,時不時的往回放一個,給上級領導通報訊息,在駐地的那一方則無法用鴿子給出門在外的一方傳書。
鴿子能否在戰場飛越重重障礙,傳遞情報呢:
因為軍事情報,都是十萬火急,不能失敗的,交給小白鴿——能躲過漫天箭雨嗎?能躲過各種天敵嗎?
有人做過試驗,放出100只久經訓練的信鴿,從武漢飛回到濟南,結果只回來了50只,剩下的,全都不知所蹤。
但是,戰場上還是有飛鴿傳書的應用記錄。
比如,宋仁宗慶曆元年(1041)二月,宋徵西夏。
韓琦命任福、桑懌率兵出擊,軍行至羊牧隆城附近。
宋將桑懌於道旁發現數枚銀泥盒,盒中有跳躍聲。任福後至,命令開啟盒子,"乃懸哨家鴿百餘,自閤中起,盤飛軍上",西夏軍知道宋軍中伏,四下圍攻,宋軍大敗。
公元 1128 年,南宋大將軍張浚有一次視察部下曲端的營地,到了軍營,空蕩蕩不見一個士兵,非常惱火,對曲端說要視察軍隊。曲端立即將所統帥的 5 個軍的花名冊遞上。張浚指著花名冊說我要視察第一軍。曲端不慌不忙地開啟籠子放出了一隻信鴿,傾刻間第一軍將士全副武裝,飛速趕到。張浚大為震驚,又說:"我要看你的全部軍隊。"曲端又放出四隻信鴿,其餘四軍也奉召趕到。
這兩件事,鴿子的確是傳遞了訊號,但這訊號也就跟"一聲炮響"、"烽火傳信"之類的效果差不多,無法做到點對點準確傳信。
-
10 # 長安回望品春秋
當然可以!
古代通訊不方便,不比現在,所以聰明的人利用鴿子會飛且飛得比較快、會辨認方向等多方面優點,馴化了鴿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宋朝也有戰場上還是有飛鴿傳書的應用記錄:公元 1128 年,南宋大將軍張浚有一次視察部下曲端的營地,到了軍營,空蕩蕩不見一個士兵,非常惱火,對曲端說要視察軍隊。曲端立即將所統帥的 5 個軍的花名冊遞上。張浚指著花名冊說我要視察第一軍。曲端不慌不忙地開啟籠子放出了一隻信鴿,傾刻間第一軍將士全副武裝,飛速趕到。
張浚大為震驚,又說:"我要看你的全部軍隊。"曲端又放出四隻信鴿,其餘四軍也奉召趕到。
當然古時候的檔案傳輸靠得是驛站,一般每隔 20 裡有一個驛站,一旦需要傳遞的公文上註明“馬上飛遞”的字樣,就必須按規定以每天 300 裡的速度傳遞。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傳送的速度可達到每天 400 裡、600 裡、最快達到 800 裡。傳遞緊急檔案時,每個驛站都用快馬,這樣,雖然不是千里馬,但每匹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八百里加急”專用來表示緊急情況下的資訊傳遞。“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另外烽火臺也是古時用於點燃煙火傳遞重要訊息的高臺,系古代重要軍事防禦設施,是為防止敵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敵情發生,則白天施煙,夜間點火,臺臺相連,傳遞訊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訊息傳遞方式。
回覆列表
飛鴿傳書這事,在歷史上還真有。
一、起源
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群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九齡目之為"飛奴""。
此後,文人騷客對描寫飛鴿傳書這事,也沒少花費功夫。
歐陽修的"黃鴿可寄書,惟嗟雙翅短",錢起的"馴鴿不猜隼,慈雲能護霜",徐夤 的"舉翼凌空碧,依人到大邦"。
事實上,飛鴿傳書這事,不是咱老祖宗獨創,是個全球性發明。
公元前3000年,喜歡馴養小動物的古埃及人發現,無論把這鴿子帶跑多遠,它們總能跑回老家去。
於是,古埃及人就開始利用信鴿傳信,這大概是飛鴿傳書的最早起源。
二、原理
這小白鴿為啥能傳書信。原因其實也不復雜——就是"倦鳥歸巢",而且是認死理的那種。
至於,它是怎麼定位的——這還是個謎。有人說是磁場定位,也有人說是視覺記憶。
當然,你可以把信鴿帶出去,再讓他飛回老巢。但信鴿可不會再跑回去。
那地方,對它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
所以,影視劇中的飛鴿傳書,想讓小白鴿來回跑腿——那可不行!一句話:飛鴿傳書是單向的。
三、軍事應用
既然飛鴿傳書是真的,那它能否在戰場飛越重重障礙,傳遞情報呢?
這事吧,不太可能。
因為軍事情報,都是十萬火急,不能失敗的,交給小白鴿——能躲過漫天箭雨嗎?能躲過各種天敵嗎?
有人做過試驗,放出100只久經訓練的信鴿,從武漢飛回到濟南,結果只回來了50只,剩下的,全都不知所蹤。
但是,戰場上還是有飛鴿傳書的應用記錄。
比如,宋仁宗慶曆元年(1041)二月,宋徵西夏。
韓琦命任福、桑懌率兵出擊,軍行至羊牧隆城附近。
宋將桑懌於道旁發現數枚銀泥盒,盒中有跳躍聲。任福後至,命令開啟盒子,"乃懸哨家鴿百餘,自閤中起,盤飛軍上",西夏軍知道宋軍中伏,四下圍攻,宋軍大敗。
公元 1128 年,南宋大將軍張浚有一次視察部下曲端的營地,到了軍營,空蕩蕩不見一個士兵,非常惱火,對曲端說要視察軍隊。
曲端立即將所統帥的 5 個軍的花名冊遞上。張浚指著花名冊說我要視察第一軍。
曲端不慌不忙地開啟籠子放出了一隻信鴿,傾刻間第一軍將士全副武裝,飛速趕到。
張浚大為震驚,又說:"我要看你的全部軍隊。"曲端又放出四隻信鴿,其餘四軍也奉召趕到。
這兩件事,鴿子的確是傳遞了訊號,但這訊號也就跟"一聲炮響"、"烽火傳信"之類的效果差不多,無法做到點對點準確傳信。
參考資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