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李淵建立唐朝是得到了關隴貴族的支援。而李密的瓦崗寨沒有這些門閥支援就感覺沒有後力。再比如朱元璋,看似底層出身但再有了一點點勢力之後依然要依靠士族勢力。這麼看來,古代造反幾乎沒有人會選擇去獲得百姓的支援啊?
12
回覆列表
  • 1 # 但願如此if

    我的理解,第一,在古代底層民眾沒有文化,沒有知識,所以底層民眾擁護也沒有知識才幹去輔助領導者。所以沒有地主門閥知識分子支援的運動很多變成了土匪流寇性質,失敗是必然的

    第二,底層民眾在古代不掌握生產資料或是很匱乏,依附於地主門閥,所以沒有財力支援,而破產的農民,受到壓迫的農民才會加入造反而這些也都是一窮二白,除了增加人數,帶不去什麼錢財,最後結果是人越來越多,但是吃的越來越少,部隊肯定沒有戰鬥力

    第三,小農經濟具有分散的特點,雖然農民是最廣大的群體,但是古交交通和通訊的限制不易凝成一股力量,統治一個幅員遼闊小農經濟的國家,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政治上中央集權專治,經濟農民依附於地主這樣才好管理,而那些士族門閥幹這最有經驗,相反如果有人造反反對他們的統治,他們肯定會鎮壓,而如果有人造反不過是要推翻某個皇帝,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換個主子,他們也會擇機去選擇支援造反的人,只要反對的不是他們,單純的改朝換代還是可以支援的

    而近現代的民眾運動有很多是成功了,原因相反,1,知識的普及,普通民眾也開始關心國家大事,而不是隻關心田間地頭的事了

    2,市民和工人階級的壯大,他們有條件,有慾望,有熱心,有文化基礎去關心瞭解國家大事,本身他們也有技能,所以有了他們支援,再和廣大農民結合,造反的成功機會就大了

    3,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使廣大民眾的聯絡更緊密了,能夠形成一股力量,古代雖然也有人口優勢但是不能聯絡在一起。比如現在的網際網路,有點地方發生強拆,等惡性事件,受制於通訊條件,最多也只能是本地方人知道,很容易被地方強制壓下來,但是在網際網路普及的今天,這些事情很快就會傳播到全國,從而得到輿論的支援,也有利於事情解決,最後還得益於近現代的革命都有一個先進的,有力的政黨的領導,他們有明確的革命綱領和目標,有系統的,切合實際的實施方案,最終受到群眾的選擇與支援,這兩者一旦結合,造反就成功了

  • 2 # MYOO鹹魚乾飯

    這個說法有失偏頗,絕對有用。

    首先我們看看歷朝歷代造反的口號是什麼,例如暴秦無道,天下苦秦久矣,基本上歷朝歷代造反都會說這個朝廷已經不行了,我們都吃不上飯,沒有辦法,雖然天子是代天牧民,神聖不可侵犯,但是百姓也是上天要垂憐的物件,天子代表的這個皇朝已經違背了上天的慈愛百姓的原則,上天將會重新選擇代理人,比如劉邦赤帝之子,造反有理。

    其二,如果沒有百姓的支援這個打仗需要的糧秣,兵器,談何而來,百姓都逃走或者不認可你的政權,那麼你地盤上的百姓會逃到山裡或者別人的地盤上,要知道你沒有百姓根本就發動不了戰爭。

    其三,百姓的認知水平是很低的,所以政府在民間的代理人就是士族或者說是有威望能夠管理一方的族長三老,如果只是對老百姓好,不重視代理人,那麼你政策再好,也不會傳達到底層百姓,相反你政策很不好,對代理人好,那麼底層百姓就會失去對代理人的信任,乾死一個代理人太容易了,慢慢都會演變成盜賊群起,底層再跟隨一個代理人造反,豪傑就這樣孕育了,再有就是你政權對代理人不好,對百姓不好,那麼頃刻之間就會瓦解。

    再說說,李淵的勝利和夏王竇建德,不說李密是因為夏王竇建德更親附百姓,比李密更有代表性。李唐的建立,離不開關隴貴族的支援,還有山東士族的支援,李淵取得關中的時候確實封了好多貴族,簡直有些爛封了,但是李淵在關中並沒有大規模徵收賦稅徭役,吃的是隋朝的老本,所以不存在壓迫底層百姓,只不過把關中的代理人換成自己封的,這些人得到實惠會支援李淵。

    竇建德的失敗可以說是偶然性和長期的必然,偶然是因為他率領十萬大軍救援王世充,竟然被擊敗被俘,必然是不可否認他是個梟雄,不管是夏王后還是夏王對境內百姓相當好,都是窮苦出身,所以能體會百姓艱辛,所以竇建德在河北威望極高,死後河北屢次打著竇建德的旗號造反,唐朝花了幾十年才安撫下去,而且還是山東士族的代表魏徵過去安撫的。竇建德救援王世充可以西進攻擊關中圍魏救趙,但是竇建德沒有這樣做,一是要遵守自己的諾言解救王世充,果然是豪傑不是政治家也不是軍事家,二是竇建德嚮往洛陽的繁華與富饒,畢竟隋煬帝在位十四年沒有幹其他事,就修了洛陽城洛陽宮殿,洛陽周圍的大糧倉,都是一個底層造反者難以剋制的誘惑。

  • 3 # 王牌健言王健

    不是這個原因,歷代的農民起義,最先起義的往往是底層農民,陳勝吳廣,黃巾軍張角 一直到瓦崗 黃巢李自成 都是如此

    但是這中間有一個大的問題,就是當第一波農民起義的時候,(農民被壓迫的最深的往往是最先造反的)統治的貴族階層還是有一定實力的,所以會組織力量進行反撲,而這時候往往各地地方政府也會因為鎮壓起義導致豪強林立,大家熟知的三國曆史就是如此,曹操劉備都是靠鎮壓黃巾而獲得的第一股勢力。

    而打仗到最後,要的就是戰略和眼光,這時候沒有文化是不行的,劉邦這樣的人,雖然當時他是屬於當時的第二波,但是也要靠張良蕭何韓信這樣的有學問有眼光的人才可以,有文化才能成大事,而第一波的農民起義軍中大都是最底層的百姓 因為太窮了很多沒有文化,沒有大局觀,很多都是草莽出身 ,一個沒有文化的人造反,遇到了同樣造反又有文化的人 那肯定要失敗 而氏族勢力大都是文化階層

  • 4 # 鍋貼談保

    在封建王朝時代,國家權利機構(特指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普遍採取了愚民政策!戰國時期只有貴族可以學習文化,掌握高深的知識!秦國統一後更是焚書坑儒,斷絕了底層老百姓學習的可能!之後每一代帝王和其擁護者們,都是知識的絕對擁有者!

    在帝王的眼中,老百姓一旦掌握了知識,那麼就會生出不臣之心,對於江山的穩固是一種威脅!就算是後代出現了科舉考試這樣看似可以鯉魚躍龍門的機會,又有幾個貧寒之輩可以出仕?記得一部描寫封建王朝的電視劇中,一位帝王曾經推心置腹的給自己的臣下說過這樣幾句話:國家推行科舉考試,不是為了讓學子們可以考取功名,而是為了讓他們有一個念想併為止努力鑽研,這樣他們就沒有心思來考慮政事,考慮謀反了!

    既然,統治階層對於老百姓的知識壓榨這樣費盡心機,那麼必然普通民眾的覺悟就不會太高,一天只求能夠生存,哪裡還會在意到底誰是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銷售該不該拒絕工作之外的客戶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