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習慣性吃手,咬指甲,如何改變這種情況的發生?
8
回覆列表
  • 1 # 午後200519

    目前這個問題我也沒辦法回答,我家寶貝現在兩歲,帶孩子我最失敗的就是孩子含手指。斷奶時因為要上班不能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等我再次見他,他睡覺就會含手指了,還好白天不會含,我覺得是缺乏安全感,因為週末我領睡時他也不是非要含才睡。對於改正我們這土方法很多什麼手指擦辣的好多,但我不忍心。慢慢的吧,等他大一點認真講道理,幫助他一起堅持我相信會改的。

  • 2 # 祥潤1

    之前兒子晚上睡覺吃手,我都是睡時告訴他不能吃,在他睡著吃時,我把手給他拉出來!好費事的,是最原始的辦法了,半年才改過來。女兒咬指甲我就沒改過來,可能是沒下功夫吧!

  • 3 # 植夫親子家庭教育

    孩子愛咬指甲是一種心理情緒的表現,如緊張抑鬱,沮喪自卑等情緒狀態,根源是受關注不夠或者缺乏安全感,這時我們需要先反省自己,陪伴孩子的時間是否足夠是否用心,看見孩子咬手指時,先用關切的眼神看著孩子,輕輕撫摸她的小手,鼓勵他把內心不安的,說出來。

  • 4 # 陸妍如

    孩子習慣性吃手可以反映幾種心理:當父母或看護人很少和孩子肌膚相親,很少陪孩子說話、做遊戲,孩子飢餓、患病時不能得到及時的撫慰,吃手是寶寶的一種自慰方法;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看護人經常更換,或家長經常訓斥打罵寶寶,家庭關係緊張等等,在較大心理壓力下,孩子會透過吃手來排遣內心的壓力;如果孩子常獨自在家裡玩玩具、看電視,接觸不到同齡的夥伴和新鮮事物,不免會感到寂寞,孤獨和乏味,孩子會用吃手來排遣孤單和寂寞。當孩子緊張焦慮時、飢餓時、無聊時或模仿其他孩子偶爾吃手時,爸爸媽媽見了就嚴厲訓斥,令孩子更緊張,反而會進一步強化孩子吃手。

    要幫孩子改掉吃手的習慣,首先應帶孩子做微量元素測試,若缺乏就要及時補充。如果身體健康,就要考慮是壓力大造成了心理問題,可從如下方面予以糾正:多摟抱、多陪伴孩子,仔細分辨孩子的各種要求,滿足他的各種需要,有條件的媽媽可以為孩子做撫觸按摩,睡前給寶寶講輕鬆愉快的故事,輕快的兒歌,讓孩子愉快地入睡,時時感到安全、幸福、滿足。當孩子吃手時,可以給孩子一塊磨牙餅乾,讓他的小嘴啃啃,或來個安慰奶嘴或磨牙棒替換一下小手(安慰奶嘴和磨牙棒要注意清潔和消毒)。可以讓寶寶多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多接觸外面的新鮮世界;為寶寶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儘量不讓他一個人閒著,他就想不起來吃手了。

    如果孩子有吃手習慣,家長一方面帶寶寶諮詢醫生,和醫生一起分析寶寶吸吮手指的原因,根據不同原因進行糾正,輕的可指導爸爸媽媽滿足寶寶情感需要等措施,重者採用行為矯治方法。在矯治過程中,媽媽爸爸的態度要和藹,語言動作要輕柔,千萬不要採用打罵、譏笑、恐嚇等方法,最好跟孩子講道理,如吃手很髒,手上還會留下難看的疤痕等等。如果孩子聽從勸告,把手放下不吃了,要及時表揚他。同時,家長要給孩子正面的引導,在提出孩子不能幹什麼的時候,一定要提出應該幹什麼。

  • 5 # 蜜桃姐姐

    許多孩子會透過題主說的類似行為讓自己容易入睡或是放鬆,有的是放空發呆時才出現,有的是緊張焦慮時出現,有的是情緒不穩、大哭時伴隨著出現。這樣的行為都可以算是“觸覺刺激“,這對我們來說會有某種程度的安定效果之外,也是一種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會需要透過觸覺刺激自己來放鬆或轉移注意力,無非就是有壓力的狀況,所以遇到這種情形時,一定要好好地思考一下孩子的作息狀況、飲食、活動量等基本狀況,找出壓力來源:

    作息與飲食

    作息不正常、晚睡晚起、飲食不均衡或不營養的孩子,面對壓力時的忍受度會比較差。

    建議:調整作息跟均衡飲食,真的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呀。

    活動量。

    現在的孩子普遍活動量都不夠,若是一天的電力沒有放完就被要求去睡覺或是安靜地從事靜態活動的話,孩子因為睡不著、坐不住,又被家長或老師要求要乖,就會變成一種壓力來源。

    建議:為孩子安排足夠的活動與運動時間,便可以解決,而且運動也能提升抗壓性。

    但若是電力消耗過頭,就會變成過勞的情況,如同大人下班回家後,身體很累卻無法馬上入睡一般,這時候就需要好好放鬆,大人就會透過自己喜歡的方式紓解,比如泡澡、小酌、按摩、拉筋伸展運動等,但孩子們並不會知道自己的狀況,也不懂得運用那些方式,所以顯得躁動、不安、睡不著等,而形成壓力。

    建議:幫助孩子放鬆,給他們泡澡或是替他們按摩,可以紓壓又能增進感情。

    教養問題

    作息正常、飲食均衡、活動量充足,若以上變因都控制好了,孩子仍有自我刺激的行為出現,第一個就是:他們雖然已經沒有什麼壓力,但改得太晚已經養成習慣,沒壓力也想這樣弄一下;第二個就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狀況。

    (1)過度控制

    不少家長對於孩子控制的慾望比較強烈,總希望孩子能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地按照自己的心意度過生活,有的家長連孩子寫功課的順序也要介入,比如說,一定要先寫數學才能寫語文,寫完才能換下一本,不能跳來跳去…

    其實只要換位思考到我們大人的工作就可以了,例如,主管交代我們的事情,是不是隻要按照要求,如期交出就好?若主管連我們做事的順序都要安排的話,是否很令人崩潰呢?

    (2)過度要求

    成績、環境整潔、生活禮儀、交友狀況、課外才藝等,對孩子太過於求好心切,或是無形中給予孩子壓力,這些都有可能會引發他們出現自我刺激的行為。

    看到這邊,請家長們不要太過緊張或自責、惶恐,能有這些行為出現都表示是好事情,至少我們能因此檢視各種生活狀況及壓力指數,最怕的就是什麼都沒有表現出來,等臨界點到了就直接爆炸、逃離、傷害自己的身體甚至危害生命等情況,才是我們所不樂見的。

    孩子是上天所賜與的禮物,家人也是彼此生命的力量,既然如此珍愛著,記得每天多空出一點時間觀察並關心孩子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週跑步與自重健身訓練怎樣安排更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