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一個大蘑菇

    首先,我們來看劉嬋其人,他在位四十二年。其中諸葛亮活著的時期有十三年,這期間和諸葛亮的關係處理的十分融洽,既沒有讓諸葛亮覺得他昏庸無能,也沒有讓諸葛亮感覺到他威脅到自己的權利,這是常人難以做到的。諸葛亮死後劉嬋還做了二十九年的皇帝,二十九年不短,一個昏君支撐不了這麼長時間。大多數人都以為蜀國之所以能和魏國,吳國鼎立存在是因為諸葛亮撐著。那麼試問一個無能的昏君能在諸葛亮死了之後還苦苦支撐蜀國二十九年之久?任何人都知道不能。由此,劉嬋的能力不見得比任何一位君主要差。

    後來大勢所趨,蜀國被滅。劉嬋投誠,被封為安樂公。此時司馬昭擔心劉嬋包藏禍心,怕他以後東山再起,於是就多次試探劉嬋是否思念蜀地。甚至有一次當面試探。結果劉嬋喝的醉醺醺的回答他:“此間甚樂,不思蜀。”使得司馬昭對其徹底放下戒心,並且譏笑劉嬋為扶不起的阿斗。對此,劉嬋也不予理會,安心的喝酒享樂。最後做了八年的安樂公,以六十四歲的高齡得以善終。

    下面我們來分析,劉嬋執政蜀國政權四十二年,三國時期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執政時間比他長。六十四歲去世,是帝王之中比較長壽的皇帝。國家破滅。他卻得以善終,而不像吳國的孫皓被賜毒酒殺死,可見他的智慧一點也不低。換了任何一個人,都沒辦法比他做的更好。

  • 2 # 殘月閣

    諸葛亮: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司馬昭: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李密: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

    陳壽: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又國不置史,註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於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著矣!

    薛珝: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有菜色。

    王崇:①後主庸常之君,雖有一亮之經緯,內無疏附之謀,外無爪牙之將,焉可括天下也。②鄧艾以疲兵二萬溢位江油。姜維舉十萬之師,案道南歸,艾易成禽。禽艾已訖,復還拒會,則蜀之存亡未可量也。乃回道之巴,遠至五城。使艾輕進,徑及成都。兵分家滅,己自招之。然以鍾會之知略,稱為子房;姜維陷之莫至,克揵籌斥相應優劣。惜哉!

    張璠:劉禪懦弱,心無害戾。

    孫盛:①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②禪雖庸主,實無桀、紂之酷,戰雖屢北,未有土崩之亂,縱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東鄙以思後圖。

    李特:劉禪有如此江山而降於人,豈非庸才?

    常璩:主非中興之器。

    裴松之:劉禪凡下之主,費禕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無關於興喪。

    朱敬則:若乃投井求生,橫奔畏死,面縛請罪,膝行待刑,是其謀也。馬上唱無愁之歌,侍宴索達摩之曲,劉禪不思隴蜀,叔寶絕無心肝,對賈充以不忠之詞,和晉帝以鄰國之詠,是其才也。縱黃皓,嬖岑昏,寵高壤,狎江總,是其任也。剝面鑿眼,孫皓之刑;棄親即讎,高緯之志。其餘細故,不可殫論。聽吾子之懸衡,任夫人之明鏡。

  • 3 # 歷史的波瀾壯闊

    不傻,而且很厲害!

    首先是制度,在諸葛亮死後,他馬上廢除丞相制度,讓費禕當尚書令和大將軍,以蔣琬為大司馬,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蔣琬以管政務為主,兼管軍事;費禕以管軍事為主,兼管政務,軍政及內政大權不再同一人一把抓。後來蔣琬病死,劉禪乾脆自攝國政,直接執掌大權19年,如果不是因為諸葛亮執政的時候六次出兵伐魏都、姜維九次出兵北上,都徒勞無功,消耗國力的話,沒人敢說蜀漢偏安能維持多久,也許三國鼎立的局面會多持續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接著是拉攏人心。曹爽與司馬懿爭權被殺後,夏侯霸害怕受到株連而入蜀,劉禪親自出迎。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為老將黃忠所殺,劉禪安撫前來投降的夏侯霸時,說:“你父親的遇害,非我先人所為。”一語帶過之後,套近乎說:“我的兒子還是你外甥哩!”原來,劉禪之妻乃張飛女,而張飛之妻又為夏侯淵的從妹,所以劉禪才這麼說。之後,劉禪對夏侯霸“厚加爵寵”。劉禪對夏侯霸的這一套懷柔拉攏的手段,即使其父劉備在世,大概也不過如此。

    還有別人對他的評價。劉備給後主的遺詔提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諸葛亮和劉備是什麼人,這不用多說了,他們說行的人,難道會差嗎?

    荊州當時是被魏國和吳國瓜分的,所謂蜀漢政權,實際上只有一個益州,東漢十三州,除了益州是蜀漢的地盤以外,吳國佔據揚州、交州和荊州。其餘的十個州全部都是魏國的地盤,而且是歷來的政治中心,中原地區,無論是經濟、政治、軍事,都強於其他兩國的總和。蜀漢是當時最弱的國家,除了聯吳抗魏,安心內政,穩紮穩打之外,已經沒有足夠的實力在短期內一統三國了,劉禪最為最弱小的國家的君主,確實是非同一般,就算是換了別人也不敢保證能翻天。

    就像人人都說趙括無能,全軍覆沒。但是面對戰國時代的超級統帥,戰神白起,即使是孫武吳起之類的軍事名家,也不能保證能討得了好,敗在白起手上的將領有一大籮筐,難道只有趙括才是無能嗎?

    而且關於“樂不思蜀”這件事,很多人認為他這是在保命,因為另外一個亡國之君,孫皓,骨頭很硬,但是最後卻被司馬炎害死。

    而且劉禪更清楚一件事,別說是司馬昭這樣的梟雄,就算是換了誰都不會讓一個在當地統治了幾十年的皇帝回到自己的故土,如果真的讓劉禪回去的話,也許沒有到蜀國,在路上的某一條河就會突然發大水,或者某一條山路就會突然山崩,劉禪就遇上了“意外”掛了!所以他明白,想要活命,他應該怎麼做,事實證明,他是保全了性命,壽終正寢的安樂公。

    對了,還有易中天先生說的,劉璋不戰而降投降劉備就是對了?劉禪不戰而降投降司馬昭就是錯的了?

    所以,我認為劉禪不傻,而且很聰明。

  • 4 # 憶隨風飄924

    三國演義中,劉禪是人們眼中扶不起來的阿斗,看起來傻呵呵的。

    細品歷史,你會發現,劉禪一點也不傻,能夠說是中國歷史上最聰明的皇帝。

    憑著聰明,巧妙地處置和諸葛亮的關係,執政蜀漢42年,最後就是做了俘虜,也活了8年。

    最後,由於年老,安然死去。

    但是,直到今日,劉禪還是揹著一個傻皇帝的黑鍋。

    公元223年劉禪繼位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援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步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誠。蜀漢淪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寓居,受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逝世。享年64歲。

    說他聰明,從以下幾件事就能看出來。

    劉禪從公元223後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臺,稱帝在位公42年,是在三國時期一切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在那種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騷動年頭,能執政這麼久,沒有相當的才智是不行的 。有人把劉禪安穩地做皇帝歸因於諸葛亮的輔佐。

    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29年的皇帝,很難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的。

    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控制治國身手,劉備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身謄寫這些書讓他讀;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不只如此,還令其學武。《寰宇記》有記載:"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關於劉禪的表現,諸葛亮是很稱心的。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這個敏字可闡明阿斗並非愚笨之人。

    在北伐的問題上,劉禪的頭腦也十分分明,諸葛亮急於北伐的時分,他奉勸說:"相父南征,遠涉困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費神思。"雖然諸葛亮置本人的奉勸與不顧,但北伐決議一旦構成,劉禪還是全力支援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中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

    劉琰的妻子胡氏入賀太后,太后留胡氏住了一月,惹起劉琰的猜疑,招致了惡性事情。劉禪承受經驗,馬上廢棄了大臣妻子母親宮廷朝賀的禮節。夏侯霸因司馬氏篡位怕受曹爽牽連逃於蜀漢,其父夏侯淵乃被黃忠斬於定軍山。劉禪在接見夏侯霸之時說:"卿父自遇害於行間,非我祖先手刃也。"輕描淡寫,寥寥數語,消釋前嫌。又指著本人的兩個兒子說:"此夏侯氏之甥也。"夏侯淵之堂妹乃張飛之妻,張飛之女乃劉禪之妻,故有此說。然後又對夏侯霸厚加恩賜,封官爵。一套懷柔籠絡的手腕使的非常嫻熟。

    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誠。劉禪被俘虜到洛陽後,司馬昭為了拉攏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域的統治,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還把他的子孫和原來蜀漢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司馬昭接見劉禪的時分,問劉禪說:"您還想念蜀地嗎?"劉禪樂呵呵地答覆說:"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樂不思蜀"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

    陪伴劉禪的大臣郃正聽了,覺得太不像話。回到劉禪的府裡,郃正說:"您不該這樣答覆晉王(指司馬昭)。"劉禪說:"依你的意義該怎樣說呢?"郃正說:"以後假如晉王再問起您,您應該流著眼淚說:我祖上的墳墓都在蜀地,我心裡很難過,沒有一天不想那邊。這樣說,或許晉王還會放我們回去。"劉禪點點頭說:"你說得很對,我記住就是了。"

    後來,司馬昭果真又問起劉禪,說:"我們這兒待您不錯,您還想念蜀地嗎?"劉禪想起郃正的話,就把郃正教他的話原本來本背了一遍。他極力裝出悲傷的樣子,但是擠不出眼淚,只好閉上眼睛。司馬昭看了他這個容貌,心裡早明白了一大半,笑著說:"這話彷彿是郃正說的啊!"劉禪吃驚地睜開眼睛,傻里傻氣地望著司馬昭說:"對,對,正是郃正教我的。"司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從也忍不住笑出聲來。司馬昭這才看分明劉禪確實是個懵懂人,不會對本人形成要挾,就沒有想殺害他。

  • 5 # 獨孤捱揍

    不裝瘋賣傻,豈能安然無恙?——雖然這是三國殺遊戲中的劉禪臺詞,但是我覺得用在劉禪身上似乎還是挺搭的。劉禪雖然並非一個才華橫溢,智謀無雙的人,但我覺得至少也不至於傻,至少在自保方面絕對是一個人才。

  • 6 #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說劉禪傻的人,本身可能就傻,如果相信劉禪是傻瓜的人,那就肯定是更傻。篇幅所限,諸位看官的時間也寶貴,詳細的例子就不舉了,說倆個事實情況讓各位老爺大人們自己琢磨。

    第一,劉備死後,劉禪即位,當時啥情況呢?東邊與東吳打,北面和魏國僵持。連年征戰,人疲馬乏,就算是天府之國,也經不起連續多年折騰啊!本來人口就是三國中最少的。

    於是,東面的東吳,劉禪和諸葛亮的意見一致,要和平不要戰爭,那就繼續聯吳。這本身就不簡單,如果碰到個頭腦發熱的主,你殺了我老爹,我就跟你拼了。這點比他老爹強,有大局意識。

    還有魏國,由於諸葛亮畢生的夙願就是北伐,已經著了魔了,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讓很多人看不懂。劉禪從一開始就是反對北伐的,說要與民休養,這是對的。

    但擰不過諸葛亮,只好同意了,這一打就是五次。看官們以為打仗就是將士在前面拼殺,統帥在後面指揮就行了,不對!最最重要的在後方,在後勤糧草。吃都吃不飽的話誰跟你去打仗,也打不贏啊!

    這就是劉禪過人之處了,統籌糧草,整備兵源。雖勞民傷財但確保後方穩定,你們說,一個傻子,能做好這些事嗎?

    第二,到了後期,魏國大舉進犯,在兵力保持完整的情況下,突然投降,這也讓人匪夷所思。但是,別忘了,這一投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保住了滿朝文武的榮華,保護了蜀漢千萬百姓。

    明知不可為就不為,這也是劉禪高明之處,打肯定打不過,“蜀漢無大將,廖化當將軍”,這基本就山窮水盡了,還打個屁啊。

    再說“樂不思蜀”,細節就不多說,大家都知道,自古被俘的國君,只有劉禪一個善終。這還不能說明什麼嗎!和劉禪同時期被俘的吳國孫皓,沒人說他傻吧,一杯毒酒被結果了性命。咱們的後主又當了八年安樂公,才壽終正寢,駕鶴西去。

    “還……有……誰…………!!”劉禪熬死了絕大多數和他同時期的英雄,時間殺死了他所有的敵人。畢竟在那個人不如狗的亂世,活到最後的才是贏家。

    手工打造,看過留贊,好人一生平安!!!

  • 7 # 古今通史

    您的關注即是我的動力

    說劉禪很傻的人,應該是基於經典橋段“樂不思蜀”說劉禪沒心沒肺,諸葛先生在世也扶不起來的阿斗,這類例項很多,為了增加大家的閱讀帶入感,我舉幾個反證,比如說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以丞相的品行,不會有所欺瞞的。大家有興趣的話請耐心看完,我儘量簡短。

    劉禪的孝順

    如果我說劉禪孝順,很多人會想,他孝順怎麼不把劉備的基業搞好,還總拖丞相的後腿呢,其實凡事兩面,咱們先說他是如何孝順的:軍師駕鶴之後,劉禪得到訊息後,在龍床上哭的非常難過,而不是某些人想的劉禪象小孩子一樣心思想著終於沒人管了,丞相的遺體臨近歸國的時候,劉禪出城20裡迎接,當時能調教劉禪的可以說是也沒誰了,大哭也好,出迎也罷,這些無需作偽,因為完全沒有必要,劉禪和丞相的感情不是父子勝似父子。

    丞相北伐歸國,劉禪全諸葛亮,此去路途遙遠,也很艱難,丞相剛剛歸來,何不稍事休息,某些人說劉禪拖後腿,其實在北伐這件事上,劉禪是有自己的主張的,蜀漢興旺全繫於丞相一身,且多次出征,耗用極大,而劉禪對諸葛亮爭取“生存空間”的做法是持消極態度的,消極態度本身也是一種主張,而不是單純的犯渾。

    丞相死後,李邈影射丞相把持軍權,造反只是早晚的事,還“大小為慶”,這馬屁直接拍到馬腿上,劉禪登時就躥了,立刻把李邈下獄處死以儆效尤。很多事情劉禪確實昏庸,但是沾丞相,誰說也不行。

    樂不思蜀的兩面性

    再有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樂不思蜀,這裡主要談兩件事:

    一、司馬昭故意讓人表演蜀地歌舞,其他蜀臣落淚,劉禪卻非常高興,所以司馬昭對賈充說劉禪端得沒有心肝,這樣一來對劉禪就放心了。

    二、司馬昭召見劉禪,問是否想家,劉禪說很快活,不想蜀地,而後又受郃正所說,司馬昭再問的時候,說祖上墓地都在蜀地,非常想念。司馬昭說這話估計郃正說的吧,劉禪一愣,是是,是郃正教的,司馬昭連帶著侍從樂得不行,就更看輕了劉禪。

    透過如上兩件事,劉禪才得以壽歸正寢,都想到劉禪傻,其實這何嘗不是他聰明的地方呢,否則象末代吳主孫皓一樣野心不死,一杯毒酒泯恩仇,連糧食都省了。

    劉禪在位41年,丞相死後,他還執政29年,這說明劉禪不是一無是處。

  • 8 # 傳奇歷史觀

    劉禪的智商是當下的熱門歷史話題,這個問題本來不想碰,老是跳出來,老麥也只好從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樣是亡國之君,崇禎自殺了,有人說是“君王死社稷”,劉禪投降了並且樂不思蜀,有人說是“大智如愚”。同樣是死社稷,劉禪的兒子北地王劉諶自殺死社稷,就被說成是不得志所以自殺了。

    做人咋這麼難呢?到底是捨生取義還是明哲保身呢?《三國志》中陳壽對劉禪的評價是:

    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

    也就是說他就是個普通人,任用賢相就可以做循理之君,信任奸邪的人就是個昏暗之後。像沒有顏色的絲綢一樣,就看你拿什麼來染了。其實這句話很中肯了。陳壽作為劉禪的前臣子,《晉書》陳壽傳記載,當時很多官員都去巴結黃皓,只有陳壽不這樣做,因而陳壽也一再被貶。

    有人說劉禪其實很聰明,要不然他怎麼在諸葛亮死後還做了那麼多年皇帝。這個只是個猜測,要證明他確實有智慧需要用事例來證明。可惜,翻開《三國志》後主傳,幾乎沒有多少關於劉禪自己的光輝事蹟的記錄。有人要說是陳壽不滿劉禪,所以故意不寫。但是裴松之注中也沒有啊!裴松之註解《三國志》引用的書籍多達兩百多部,各種不同立場的人說的話都引用到了,還是沒有劉禪智慧的證明。

    那為什麼劉禪還能做那麼久皇帝呢?因為“任賢相”啊!諸葛亮死後還有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人,尤其蔣琬和費禕都堪稱大才。另外諸葛亮在世時制定的法規以及施政手段都被蔣琬等人沿用。很多人從諸葛亮死後劉禪還可以做很久皇帝可以推出諸葛亮其實沒啥用。推測是可以的,但是你要去求證啊!

    劉禪既無大志,也無大才。他就是普通人一個,如果太平盛世,做一輩子皇帝也就過去了。恰好他是劉備的兒子,而劉備又是出名的有大志,對比之下劉禪就只能是“扶不起的阿斗”了!

  • 9 # 圍爐煮酒話春秋

    劉禪絕對不像大多數人認知的那樣是個傻子,至少我不這麼認為。很多人都看過《三國演義》,裡面把劉禪說成了一個昏聵無能,任人擺佈,只知道吃喝玩樂的皇帝。但是所謂成者王敗者寇,歷史永遠是為成功者歌頌為失敗者唱衰的。有時候歷史我們只看到了表象,而沒看到實質。今天我們就撥雲見霧來說說劉禪到底是個怎麼樣的皇帝。

    首先一點,劉備為何要選擇讓劉禪當皇帝。劉備有三個兒子,如果劉禪真如大家所說是個傻子,那劉備怎麼會立他當皇帝,而不從另外兩個兒子當中選擇一個正常點的人當皇帝?那麼有人就要說了,劉禪是嫡長子,按古制,嫡長子該繼承皇位,沒毛病。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下,蜀國大業未成,革命之路任重道遠,是很需要一位有能力的皇帝帶領蜀國披荊斬棘的。劉備是何等英明的一個人,他深知這一點,並且也深知國內的政治環境複雜,功臣、豪強世族能不能被有效控制和利用是個很考驗繼任者的問題。如果劉禪沒有過人之處,他是絕對不會當上皇帝的。唯一能解釋的原因就是,劉禪在某些方面的才能,確實被劉備所看重,甚至是被諸葛亮所看重,所以他才會當上皇帝的。

    再說說劉禪當上皇帝之後的事。我們知道,劉禪當了41年的皇帝,這時間放在歷史上,也是相當長的。沒有政治頭腦,治國之術和馭臣之道,怎麼在吳國和魏國的夾縫中求生存,怎麼在一群比自己有能力的武將和功臣中屹立不倒。誠然,這其中不免有很多諸葛亮和他的繼任者的功勞。但是,劉禪的政治判斷力和才智就體現在這一點。他深知諸葛亮是個忠臣和能臣,對自己絕對夠不成威脅,也知道他是真心忠於自己的。所以才大膽放權給他,自己則裝傻充愣,以諸葛亮之力來制衡權臣,以諸葛亮的能力來興國安邦,開拓疆土。因為劉禪知道這些都是自己沒有的才能。包括諸葛亮死後,蜀國也並沒有亂,直至亡國,也並不是自身的原因才造成的結果,而是魏國確實太強大。

    最後說劉禪投降魏國及之後的事。很有意思的是,劉禪在向魏國投降時的表現。其實以當時的情況來看,蜀國還是可以奮力一搏的,可是劉禪沒有。不是劉禪懦弱無能,而是他有仁心,正如劉備的仁。劉禪知道滅亡是遲早的事,再做過多的反抗,除了枉費將士的生命,也會給蜀中百姓造成極大的傷亡,不如順應天時,給天下一個太平。而且投降對於他自己,也是一個很明智的選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全自己的額身家性命,只要自己還在,魏國對待蜀國百姓的態度才不會壞到哪兒去。劉禪投降後,雖然也遭到了魏國的刁難和嘲諷,但是他還是透過自己的隱忍存活了八年之久。而在這八年時間裡,蜀國百姓被魏國所接納,蜀國臣子很多也被魏國所用。

    在後總結一下,劉禪不是個傻子,他在興邦治國,開拓疆土方面沒有很大的才能,但是他有仁義之心,他有敏銳的政治嗅覺和高超的馭人之術,且懂得隱忍,以愚鈍的形象麻痺別人,從而保全自己,保全國家和百姓。劉禪不是個英明神武的皇帝,但絕對是個審時度勢的皇帝。

  • 10 # 魅族15PLus

    歷史是勝利者寫的,讓勝利者弄的小姑娘! 史書上說他昏庸無能!寵信官宦!飲酒好色!都亡國了還樂不思蜀! 當蜀國大將姜維還在抵擋魏國軍隊時候,他卻開城門投降!就這一點好多人看不起看!而大多數人只看表面不看實質!當時蜀國雖然官員兢兢業業,沒有太大的腐敗!但是當時蜀國的人口太少,10個人養一個兵!在去掉老人和孩子,還有多少青年人去耕種!國家也承受不了這樣的消耗!蜀國老百姓都面黃肌瘦,缺乏營養!連當時的吳國官員都看出來蜀國要亡了! 做為一個亡國之君,對誰來說都不好受!劉禪也一樣!當時去魏國都城之後,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果保證自己的性命!就有後來司馬昭問他思不思蜀問題!他回答樂不思蜀,第一關過了!後面蜀國大臣讓他不要這樣說!第二關他按蜀國大臣的話說了,也過關了!他的命就算保住了!個人感覺這點他還是很像他的父親劉備的!能屈能伸!當時蜀國被亡,益州集團得到解放,把其他集團的人都弄到魏國過度!司馬氏對他們沒有什麼殺心,主要就是他們的主子!劉禪命保住了,但是他的兒子卻被殺死完了!做為一個父親他也無能無力!這樣的人沒有大智慧如何能活下來! 從諸葛亮去世到蜀國亡的20多年時間裡蜀國治理的很好,如果劉禪是昏君,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寵信宦宦只是當前他自己沒有什麼人!宦官就是他身邊最親近的人,也培養自己的勢力!朝廷上大多都是諸葛亮提拔的人!他如果沒有能力怎麼讓這些人臣服? 當代喜劇大師陳佩斯演話劇演過劉禪,他自己就說過,劉禪的智慧我是沒有!

  • 11 # 龍久於池

    劉禪的智商肯定在70以上,絕不是傻子。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於史無據,是戲臺上語言,用以襯托諸葛亮,用以平緩對諸葛亮的質疑,用以增加人們對劉備的同情。

    諸葛亮輔佐的劉禪,比司馬懿的後代白痴皇帝司馬衷那好很多。劉禪不是秦始皇那種雄才大略的皇帝,也不是南唐李後主那樣的玩文藝的後主,更不是“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的齊後主。劉禪就是個平庸不上進的皇帝而已。

    劉禪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沒作為,在諸葛亮去世以後親政,雖說喜歡黃浩,但也沒有很大的錯誤,蜀國的日漸凋零不是他一個人的錯誤。他不傻,智力平平,讓他振興蜀漢就為難他了。

    至於他獻城投降和樂不思蜀,應該說他沒有氣節,沒有抱負和情懷,只要眼前的苟且不要詩和遠方。

    從另一個角度看,劉禪這種人不聰明沒氣節,但他們傻乎乎地踏對了歷史節拍,順應了歷史趨勢,不無畏反抗,減少了生靈塗碳的可能。

    劉禪和宋徽宋不一樣,一是內戰與外戰的區別,二是妥協的結果不一樣。趙佶父子的國力可以抗金,可以避免亡國,他們的荒唐不但讓他們自己受盡凌辱,也讓中原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而劉禪投降,他自己及蜀國民眾沒有太多屈辱,來自蜀國的陳壽還做了晉的史官,有機會寫三國的歷史。

  • 12 # 波浪壯闊任我秀

    在農村有句俗話就是:你不要拿自己當諸葛亮,把別人當阿斗。意思就是不要耍小聰明。在這句話中很明顯把諸葛亮當作智慧化身,拿阿斗當作傻子的代表,阿斗者劉禪是也。

    劉禪真的很傻嗎?

    樂不思蜀就是出自《三國演義》中劉禪之口。次日,後主親詣司馬昭府下拜謝。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昭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至於此!雖使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須臾,後主起身更衣,行正跟至廂下曰:“陛下如何答應不思蜀也。徜彼再問,可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蜀地,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晉公必放陛下歸蜀矣。”後主牢記入席。酒至微醉,昭又問曰:“頗思蜀否?”後主以行正之言以對,欲哭無淚,遂閉其目。昭曰:“何乃似行正語耶?”後主開目驚視曰:“誠如尊命。”昭及左右皆笑之。昭因此深喜後主誠實,並不疑慮。以上描寫乍一看劉禪的確是一個沒心沒肺、胸無城府之人,但並不是個痴頭呆腦、傻不垃圾的呆子。“欲哭無淚,遂閉其目”充分說明他自己也是有意識形態的。

    《三國演義》是以貶曹揚劉為目的,凡劉備集團主要骨幹書中刻畫都盡溢美之詞,劉禪乃劉備之長子,史稱蜀漢後主,羅貫中不可能刻意醜化他,只不過是他的生平可圈可點的不多,但書中還是把他打造成一個有福之人。趙子龍從百萬軍中七進七出將他從亂軍中搶出,可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後劉備加冕九五之尊,他則當上了皇太子,並毫無懸念地繼位。執掌蜀漢二十九年。降魏後,被封安樂公,且壽終正寢,亨年65歲。這在封建社會是很少見的,相比吳主孫皓他則享福了。

    但他的確是個平庸之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寵信宦官黃浩。諸葛亮兩次北伐中途而返皆因此人有關,雖諸葛亮提出要嚴懲黃浩,但都被劉禪彈塞過去。在《出師表》中諸葛亮也提過“親賢臣,遠小人”,但劉禪依舊我行我素,不以為意。導致亡國後,黃浩才被晉公所殺,可一切早己於事無補了。

    二、疏於政務,毫無主見。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樂九伐中原。《三國演義》一共講述了蜀漢征討曹魏達十五次之多,但每次都是無功而返,極大地消弱了蜀國的國力。每次出征,都有朝臣提出不同意見,劉禪也清楚以弱伐強不會有奇蹟出現,也曾勸過諸葛亮、姜維,但每次都被二人駁回,劉禪也不再堅持,聽之任之,以致越伐越窮,國力日漸衰弱。就連陰平幾百守軍也養不起了,只得撤了,導致被鄧艾偷襲成功。

    三、姜維乃諸葛亮選中的接班人,對蜀漢忠心耿耿,可劉禪輕信宦官之言對姜無端猜忌,導致姜維屯兵避禍。

    四、面對敵兵壓境,束手無策,不分虛實,輕言投降,要知道當時姜維還在外屯軍“十萬之多,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總的說來,劉禪並不傻,但也不是特別聰明,放在普通人家就是一個憨厚的老實人。但貴為天子則比他的父親則要遜色多了,只所以有扶不起的阿斗一說是因為輔佐他的是三國時期的兩大異獸一一諸葛亮(臥龍)、姜維(幼麟)。樂不思蜀也許是他一生最好的歸宿吧!

  • 13 # 簿君

    其次

    人人都說說蜀國是靠諸葛亮一個人撐起來的。但是,這又很好地證明了劉禪有自知之名,知人善用。劉禪知道如果光光憑藉自己的那點小九九,是無法實現父親劉備的遺志"復興漢朝"的。所以劉禪將大任交給了諸葛亮這一最佳輔助。

    第三

    人人都詬病劉禪開城投降,無君主氣節,甚至在後來劉禪被請去坐宴"樂不思蜀"時,更是遭到當後世的無辜謾罵。可誰知,雖然當時蜀國確實仍有一搏之力,但是劉禪知道自己和魏國的巨大差距,若是拼死一戰,輸是必然的,而且蜀國的百姓和官員都會遭到魏軍的屠戮。

    而"樂不思蜀"卻也正是劉禪的大智慧體現。古往今來,投降的君王能夠得到善終典韋又有幾人?劉禪便是其中之一。話說吳國的那位不是也投降了嗎,總沒有人說吳國君主很笨之類吧,但到最後還不是慘死。

    總的說來,劉禪真的不是一個傻子,他是很有政治頭腦和做人智慧的。

  • 14 # 柿正紅

    諸葛亮、姜維先後16次北伐,以卵擊石,無功而返,國耗民傷。鄧艾偷襲成都,劉禪體恤百姓、顧念民生,明知不可為而不為,獻國降魏,結束了四十餘年的征伐互鬥,還給了西蜀百姓和平安穩的正常生活。劉禪是西蜀百姓之福,識時務的仁君。

  • 15 # 樂一愛喝奶

    怎麼能看出劉禪傻的?咱先不說他坐穩了好幾十年的皇位,就說他被滅國然後在司馬氏手下開心得活了多久?怎麼說他傻?這就和那些吃飽了撐得沒事幹的傢伙說袁老的雜交水稻味道不好一樣。

  • 16 # 小刀三國

    關於這個問題,我寫過長篇文章《請不要再為劉禪洗白了,因為他根本不配!》表明了我的態度,接下來我再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對於劉禪,有的人說他(假傻)大智若愚。什麼理由?或者說有哪些證據?

    1、他要是不聰明,劉備為啥讓他繼位呢。

    2、事情都交給諸葛亮,自己則瀟灑過著皇帝生活,多麼機智。

    3、蔣琬死後,曾經自攝國政,平安穩定蜀國數十年。

    4、樂不思蜀是演戲給司馬昭看呢,為了保全性命。

    劉禪

    也有人說他真傻(扶不起)。什麼理由?或者說有哪些證據?

    1、當皇帝后整天就知道享樂,朝政經常不管理。

    2、賢臣和小人不分,重用黃皓,遠離姜維。

    3、鄧艾率軍南下,傻乎乎就投降了,沒有主見沒有骨氣。

    4、“樂不思蜀”足以表明劉禪說話不經過大腦,真的蠢。

    所以,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那究竟誰對誰錯呢?其實都不夠客觀準確!

    諸葛亮

    首先,小說《三國演義》裡的劉禪不是歷史上的劉禪,歷史上的劉禪應該從史書記載上來看。在我看來,劉禪確實不傻,但是他也不聰明,劉禪只是擁有很多的缺點。

    不思進取,自甘墮落。

    從公元223年到公元234年,蜀國朝政全權由諸葛亮處理,史書記載“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劉禪彷彿“隱退”了。那麼在這期間,後主劉禪主要在幹嗎?史書沒有明說,但可以從細節中發現。

    其一,劉禪沉湎於宮中生活,甚至有些放縱奢侈。據《三國志》記載:後主常欲採擇以充後宮,允以為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

    其二,劉禪荒於政務,愛好遊山玩水。據《三國志》記載:後主立太子,以周為僕,轉家令。時後主頗出遊觀,增廣聲樂。

    鄧艾

    自攝國政,亂七八槽。

    誠然,劉禪能夠自攝國政,足以表明他並不是一個傻子,但是自他執掌朝政之後,蜀國是一天不如一天了,這是實情,可見劉禪的能力確實平庸。那麼,劉禪執政期間,他是怎麼做的呢?取得了什麼成績呢?

    其一,過度依靠諸葛亮以及諸葛亮留下的班底。

    其二,蜀國經濟凋敝,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差。公元261年,吳國派遣五官中郎將薛珝出使蜀國,薛珝回國後對吳景帝孫休描述過蜀國的情況:主闇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其中“民皆菜色”四個字足以表明蜀國末期老百姓的生活並不理想。

    其三,用兵過於頻繁,軍事上並無成就。

    其四,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陳壽曾評價劉禪: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什麼意思呢?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而可以知道劉禪這個人沒有啥主見,如果有像董允這樣正直的賢臣常常告誡他,他也能循規蹈矩,好好為君;但如果有像陳祗這樣油嘴滑舌的寵臣常常順著他,他就容易被帶壞了。

    其五,把權力都給了宦官黃皓,又不理政事了。

    姜維

    國破家亡,樂不思蜀。

    據《漢晉春秋》記載:霍弋聞魏軍來,弋欲赴成都,後主以備敵既定,不聽。啥意思呢?就是說時任安南將軍的霍弋聽說魏軍來犯,欲率軍前往成都救援,劉禪說:“不必了,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了,霍弋你洗洗睡吧。”

    據《三國志》記載: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而群臣不知。啥意思呢?就是說黃皓崇信鬼神巫術,就魏軍來攻一事找人算了一卦,卦象顯示平安無事,於是劉禪就放心了,該吃吃該睡睡。

    可見,劉禪本來有機會挽救,可是自己對國家存亡不在乎。

    因此,劉禪這個人雖說並不愚蠢,但他確實有能力平庸,沒有主見,貪圖享樂,沒心沒肺,毫無骨氣這些缺點。這是客觀的!

  • 17 # 福樂緣475

    劉禪傻不傻只有他自已知道,因為只有劉禪自已想要什麼!

    扶不起的阿斗。並不是說劉禪傻,而是蜀國無望了。

  • 18 # 使用者禪

    由於蜀漢初期的劉備和諸葛亮五虎上將等人過於耀眼,資質平平的劉禪就顯得很差勁。但劉禪只是相對於這些人沒有那麼出色而已,並不是傻。劉備是用人識人的高手,怎會選一個傻子來繼承蜀漢的基業。估計可能是這樣,蜀漢自劉備去世之後,諸葛亮為報劉備的知遇之恩,竭盡全力輔佐劉禪。但他很快發現,劉禪在各方面的能力相比於當年的劉備相差懸殊,自己又不太可能將他教導得很出色,所幸的是他還是個正派的人,只是個人能力不是很出色而已。諸葛亮索性就將蜀漢的內政外交甚至於軍事都握在手中,勤勤懇懇的想將蜀漢在自己有生之年逐步發展強大,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逐鹿中原,興復漢室,完成劉備沒能實現的願望。而劉禪自己哪,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將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處理的很好,自己也確實對這些事情不是很擅長。乾脆就做個甩手掌櫃,不管不問了。到後來諸葛亮去世之後,劉禪很快的發現,諸葛亮的接班人姜維也很有能力,就又跟以前一樣凡事不太用心了。所以,劉禪就顯的很平庸,但他並不傻。

  • 19 # 大明蔡國公

    在《三國演義》中,劉禪給人的印象就是個二貨大傻子,嬰兒時代在長坂坡被劉備摔了一下,腦子有問題,如果沒有諸葛亮等賢臣的幫襯,蜀國早就被強大的魏國給滅了。那麼劉禪是不是大傻子呢?劉禪是亡國之君,也肯定不是有道明君,確實信任宦官、貪圖享樂,不過要說他是個大傻子,真是有點兒冤枉他了。

    劉備肯定不是傻子吧,這麼精明的人,肯定不能選個智商有問題的兒子當自己接班人。《三國演義》裡給人一種錯覺,就是劉備就阿斗這麼一個兒子,趙雲兩次救鬥,都是因為劉禪是劉備的千頃地一棵苗。後漢三國時代沒有獨生子女制度,雖然劉備繁殖能力不是那麼的強,但劉禪的確不是劉備唯一的兒子。劉備長子劉禪、次子劉永、三子劉理,還有個乾兒子劉封。雖說古代有立長不立幼的傳統,但劉禪如果真是弱智,劉備其實還是有很多選項的。很多史料記載,劉備和諸葛亮都曾誇過劉禪“聰穎過人”,諸葛亮還曾表揚過劉禪讀書多、愛學習,這些至少說明劉禪在腦子上是沒問題的。

    劉禪在位40年,是三國時代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這說明在他治下,蜀華人民安居樂業,沒聽說劉禪統治期間,爆發什麼大的反叛或農民起義,至少當時蜀國的情況還是挺和諧的。劉禪最大的汙點是兩個——一個是在蜀軍主力尚且完整的情況下,倉促投降鄧艾;二是“樂不思蜀”的典故。不過話說回來,劉禪出現這樣的“事故”,也都能找出客觀原因。強魏壓境,有謀士建議劉禪堅壁清野,把富庶之地的百姓趕走,留給魏國爛攤子,讓他們得不到糧草、錢財給養,劉禪沒有聽從這個建議,因為這太“擾民”了。

    匆忙投降鄧艾,也有讓百姓免去刀兵之禍的意思。中國上下五千年,像劉禪這樣不願意折騰老百姓的君主又有幾個呢?所謂樂不思蜀,劉禪已經是俘虜了,在那種環境下,如果還表現得胸懷大志,豈不是很快就會被司馬昭加害?劉禪做了8年安樂公壽終正寢,而吳國的末代皇帝孫皓倒是蠻有氣節,孫皓最終換來的,只是司馬炎的一杯毒酒。

    蜀國最終的滅亡,主要還是輸在硬實力,確實魏國各個方面都比吳蜀兩國高一塊,吳蜀兩國憑藉天險可以阻礙魏國統一大業一時,卻不能阻礙一世,這是歷史規律、自然規律。蜀國之亡,其實更多還是北伐掏空了國力。魏國如此強大,尚不敢輕言統一全國,蜀國國力不及魏國1/3,卻屢次北伐,焉有不敗之理?至少在北伐這個問題上,劉禪比諸葛亮頭腦更為清醒。劉禪多次提醒諸葛亮,勞師遠征未必有好結果,諸葛亮當然不聽。諸葛亮決意北伐時,劉禪還是盡全力支援,從來沒有拖過後腿。

    諸葛亮死後,劉禪立即停止了蜀國的一切征伐戰爭,避免國力進一步被掏空。劉禪也許沒有明君們那些天人之才,但他的情商非常高,非常善於處理各種人際關係,讓屬下安心工作。與諸葛亮的關係就不用多說了,在這兒可以舉個別人的例子——魏國大將夏侯霸因與司馬懿不和,叛逃到蜀國。夏侯霸的父親夏侯淵,曾被蜀國大將黃忠斬於定軍山,有這個過節兒,夏侯霸多少覺得在蜀國工作有些彆扭。

    劉禪對夏侯霸說:“您的父親是在戰鬥中遭遇不幸,不是我老劉家的先人手刃,戰鬥中流血犧牲是難免的。”劉禪還指著自己的兒子說:“從此,他就是夏侯霸的外甥。”當然劉禪這麼說,也不是信口胡來。劉禪的皇后是張氏,也就是張飛的女兒。張飛的老婆是夏侯氏,是夏侯淵的侄女、夏侯霸的從妹。張飛和劉備那是幹兄弟,這麼論著,劉禪主動和夏侯霸攀上了親。劉禪這一手兒高啊,迅速安撫了夏侯霸的心。

    綜上所述,劉禪應該是個智商正常、情商極高且愛民如子的仁君,可惜生不逢時,對手過於強大,讓他擔了這亡國之君的包袱。我就在想,如果劉禪生在北宋的中前期,以他仁愛本性,也許會得到很高的評價。

  • 20 # 善良之報應篇

    人家扮豬是為了吃老虎!

    劉禪扮豬是為了不被老虎吃!

    並且甘願為此付出一切代價和出賣任何隊友!

    出身尊貴!命運多助!奈何骨子裡全是奴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讀的計算機專業,21年跨考會計專碩,要不要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