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馮子雍
-
2 # 龍百曉生
這幾年糧食價格的確讓農戶寒心,既然題主說到稻穀價格,根據相關了解,短期內水稻價格仍以當前平穩執行為主,其中優質稻會有一定上漲空間,而至於質量一般的普通水稻則仍處於市場供應壓力較大局面。而題主所說東北水稻行情,在這裡建議種植戶可以採取“去劣存優”方式分批出售,不過,今年北方多地受降雪量較大,使得春節後氣溫回暖時不易繼續儲存,還有可能降低品質,因此,有條件的農戶可以儘量分批賣糧,並改善囤糧條件,而沒條件長期保管的農戶可以在稻穀託市收購價保護期間適時出售,避免春節後不利行情!下面根據所瞭解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2019年稻穀受災影響較去年更嚴重,導致水分偏大、質量不佳。雖然咱們國家正積極提高農業現代化,但小農戶模式仍處於看天吃飯的境地,尤其是水稻,受極端異常氣候影響極大,例如據2019年應急管理資料,上半年一些地區受到了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造成農作物受災高達3947千公頃,較2018年同期更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水稻產量和品質,使得質量不佳的稻穀明顯增加,進而影響了賣價!
例如題主所說東北地區,是水稻的重要產區,其中黑龍江更為突出,據說全國10碗米飯就有1碗產自黑龍江的!不過,2019年5~9月份卻遇到了連綿降雨,造成光照少、低溫、雨水多等不利於水稻生長的氣象條件,並出現了水稻生育延遲,再加上初霜來得晚、程度輕,導致稻穀脫水比較慢,使得水分越大,水稻價Grand SantaFe低!
二、臨儲稻穀庫存量處於歷史高位,造成價格偏弱。2019年雖然受災明顯,造成了水稻減產,但國內糧食儲備方面,稻穀庫存量高達1.2億噸,小麥9000多萬噸,玉米也達到5000萬噸,仍處於歷史高位水平,使得2019年和2020年稻穀去庫存壓力比較大,所以說,即便2019年水稻總產量下滑,卻加上臨儲稻穀庫存量,仍處於市場供過於求局面,使得未來很長時間內仍處於水稻價格偏弱執行為主。不過,稻穀和小麥作為國家力保的戰略物資,均收到最低收購保護價政策調控,使得水稻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下跌趨勢,未來仍在較小漲跌區間內正常波動。
三、今年售糧進度均出現緩慢,一定程度上壓低行情。據瞭解,今年過年比較早,受今年稻穀市場供應壓力偏大影響,使得農戶在水稻託市結束前售糧時間短而供應量大,造成了一些地區出現賣糧難,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水稻價格!另外,今年市場購銷並不活躍,很多貿易商處於停收觀望,而農戶又急於售糧,因而加劇了市場供過於求局面,出現水稻價格下跌!不過,後期託市政策調控力度會明顯加大,使得水稻價格下跌空間有限,農戶售糧壓力也隨之降低,再加上一些用糧企業會在年前增加收購備貨,因此,目前仍算是2019/2020年度水稻價格的高位執行區間,對於農戶而言,應儘量看清市場走向,避免盲目惜售看漲!
總得來說,這幾年水稻總產量仍較高,再加上1.2億噸的水稻庫存量,造成市場供應壓力空前巨大,短期內仍會明顯影響稻穀價位處於低位走勢為主!另外,根據2019年糧油銷售來看,大米是最受歡迎和銷量最高的商品,但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影響,關乎大米銷量的重要因素卻是綠色生態和品質,因此,農戶若不積極提升種植水稻的品質,而只靠量提高種植收益,那麼賣價上處於低位水平也就不足為奇了!(以上為個人見解)
-
3 # 使用者名稱閒逸先生
我們這裡大規模荒田,由雙季稻變單季稻,大規模徵田搞建設,為什麼還是那麼價格低?我認為原因是:一是國家進口量大,二是現在雜交水稻產量較高(每畝千三四)三是媒體宣傳中國糧如何劣質。外國的好。四是徵糧的人參假,不經曰曬直接打幹草劑,人們不敢吃,導致農民種的糧食銷售不出。
-
4 # 92度純白開
現在中國的水稻,就體現在物極必反上,因為種植的人太多,供大於求,結果就是水稻價格,年年在調節,如果恢復到沒種水稻的時期,水稻的價格根本下不來。
種香稻也是如此,一旦農民大量種植香稻,也會導致香稻的價格下跌,農民都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對於種香稻,都很慎重。再有種植香稻也要滿足以下幾點要求:
1 活動積溫要夠
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種香稻,香稻和普通水稻一樣,都有區域限制,如果活動積溫不夠,種了香稻也會,因為產量低,米質不好,賣不上高價,而賠錢。
這就像一積溫帶可以種植二三積溫帶的品種,可二三積溫帶,絕對種不了,一積溫帶的品種,種了就會出現上不來,趴秧,米質低,產量低的情況。
2 在當地打出名氣的香稻,都有地域特色
香稻也分品種,分種植地,不是種上了就一樣,同一個水稻品種,在原產地種就香味大,出了原產地香味就很小,有的甚至都沒有。
3 香稻多了,也掉價
水稻要呈現出,多種多樣話,才能體現出價值,香稻有香稻的好,它有香味,口感好,但是價格高,出米率低,產量低。普通水稻有普通水稻的好,它高產,出米率高,價格一般,普通人吃的起。
再有,如果農民真的都種香稻,普通稻的價格就會上升,物以稀為貴,就好比去年的,東北超級稻,每斤賣到1.54元,今年農民大量種植,現在最好的,也就1.4元一斤。
去年價格不好的長粒,今年反而價格提升了,這種植規律,明擺著就是什麼品種多,什麼不值錢。
4 產量限制種植
多數種過香稻的農民都知道,香稻倒伏太嚴重了,種植過水稻的,都知道,這水稻一倒伏,不單單是收割機不好收,還影響水稻的產量,米率,米質。
回覆列表
其實,看這個問題,真的要全球眼光來看。
由於耕地原因,東北農戶轉型沒有完全脫離小規模生產的農耕範疇。東北算好的,河南人均才幾分地,制約了規模化農業生產。
第二,環境原因,東北一年一季,農作物選擇性不大,加上東北大米優質,所以東北在大米,玉米方面是中國的糧倉。
第三,外來糧品對國內價格衝擊。
我們也看到,慶安大米,五常大米等等逐漸深入人心,但其實東北整個大米品質差不多,區域種植品牌形成只是帶動了銷量和易動銷兩個因素,對價值價格影響沒有完全起到良性作用。
最大建議,渠道品牌建立,品種甚至進行顆粒式篩選,優質優價,z育,種,管,收,分,銷等等,一體化建設是大米水稻產業的未來。
五千年文化,十三億華人,肯定希望吃自己最期望的土地,產出的地道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