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山白雲吾周旋

    蘇德一對一,蘇聯會非常艱苦,但希特勒滅亡蘇聯也幾乎不可能。自莫斯科郊外蘇聯第一次擊潰了德軍的集團式進攻,蘇軍已經慢慢恢復元氣,再不是剛開始階段的一簣千里。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蘇軍指戰員已經慢慢適應蘇德戰場的嚴酷狀況,在朱可夫科涅夫華西列夫斯基等蘇軍院校出身的一流指揮員慢慢取代了思想老舊的布瓊尼鐵木辛哥等騎兵出身的高階將領後,蘇軍不再不堪一擊。另外蘇軍人數優勢和斯大林鋼鐵意志以及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保證了蘇軍強大的戰鬥力。而同時盟軍卻被德國打得滿地找牙。德軍失敗是早晚的事,德軍對蘇軍武器並無跨代優勢,技術兵器數量遠遠不如蘇軍。蘇軍的T34坦克,喀秋莎大炮效能遠超德軍主力裝備。德軍失去閃電戰的法寶以後,即便像斯大林格勒這樣的巷戰都無法取勝,大批精銳部隊白白消耗在斷壁殘垣之中。而庫爾斯克戰役說明即便是技術兵器級別的較量德軍也並未佔到多大便宜,蘇軍指揮大規模高水平的戰略決戰的能力大幅提升。而技術兵器數量十倍級別的差距是曼斯坦因莫德爾無法用戰術上的高超指揮水平可以彌補的。所以即便沒有英美等國杯水車薪的援助,蘇軍幹翻納粹德國也是毫無異議,只不過勝利會推遲三到五年時間。德國閃擊蘇聯,一是元首慾望膨脹,二是歐洲小國不堪一擊給了元首錯覺,三是德軍參謀總部對蘇軍的情報有誤,認為蘇軍只有數千輛坦克和七千架戰機,結果颱風戰役開始的一個半月就有一萬七千架戰機被消滅在機場,坦克更是損失上萬輛,但蘇軍戰車依然源源不斷的趕來和德軍廝殺。蘇軍二戰期間共生產二十一萬五千輛坦克,其中T34就超過十萬輛,德軍屈指可數的少量高效能的虎豹並不能改變戰場態勢。蘇聯並不是類似中國這樣一窮二白的農業國,而是有巨大戰爭潛力的工業強國。有正規的軍事院校源源不斷輸送初級指揮員。德軍無法在陸地上擊敗蘇聯。

  • 2 # 深空電報

    英美援助在偉大衛國戰爭中的作用長期以來一直被雙方歷史學家爭論,其實雙方在很大程度上更多是帶著政治目的而非正本清源來爭論的。

    首先從總量上來說,僅透過北極航線運輸到蘇聯的物資相比於一戰期間協約國對沙俄的援助總量是明顯要少的,雖然有遠東和伊朗另外兩條線的援助,但是考慮到二戰的烈度遠遠要超過一戰,顯然如果說就靠這些物資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顯然是不負責任的,當然如果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說讓英美賣腎援蘇顯然也是不現實的。

    另外從具體的物資本身而言,軍事裝備方面包括了飛機、戰鬥車輛和運輸車輛、海軍艦艇、輕武器和彈藥、工業原料、工業裝置及食品。這些物資中直接用於作戰的如飛機、坦克和艦艇事實上並不一定適合於蘇聯的作戰環境,比如援蘇的“颶風”和“噴火”戰鬥機就表現出了水土不服的症狀,很快就被丟進了二線部隊,而“瑪蒂爾達”坦克的裙板在泥濘的蘇聯平原地帶經常會導致履帶絞入過多的泥土而停車,總的來說多數直接用於作戰的援蘇裝備雖然在一定意義上稱得上雪中送炭,但更多的僅僅是應急,高烈度的蘇德戰場會淘汰一切不適合作戰環境的裝備。

    相比之下,更有意義的是其他一些方面的東西,首先就是大批的運輸車輛,蘇聯自身生產卡車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如果沒有美國和英國的幫助,蘇聯和德國一對一估計會很艱難。

    川陀太空軍事小組

  • 3 # 黑鳥M

    如果德國與英國講和,美國不參戰,那麼德國將會有能力呼叫更多飛機,更多部隊參加蘇德戰爭,到時候戰鬥將會更加殘酷,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可能打更久更殘酷。但德國依舊無法打贏蘇聯,因為德國佔蘇聯便宜是在突襲的前幾個月,蘇聯一旦恢復元氣,以蘇聯工業實力完全可以守住並反推,即使沒有得到美國援助。而德國這邊,也不用兩線作戰,可以全力防守蘇聯,並且德國後方也不會被盟軍轟炸,可以保留工業能力。到時候有兩種可能,一是像一戰俄國一樣,蘇聯感覺德國很難打贏而且打贏得不償失,到時候可能講和,二是蘇聯多用兩年打到德國去滅了德國。

  • 4 # 尚武者75011288

    德國就是被蘇聯打敗的,德國從在蘇聯的攻勢,到從蘇聯的撤退,就已經註定了德國的失敗,黴英開闢的第二戰場,也就是諾曼底登陸,是在看到德國的大勢已去才開始的,黴英如果再不積極行動,蘇聯都佔領德國了,

  • 5 # 生命旅行之箭

    沒英美幫忙,蘇聯想戰勝德國無疑是痴人說夢。41年的德國,無論人力物力工業實力,資源都遠遠強於蘇聯。德國只是不能像以前一樣很快就擊敗蘇聯。大概43年左右能擊敗蘇聯。43年以前的德國只用了三分之一的軍事工業在跟蘇聯百分之90的軍事工業對抗。蘇聯還大量依靠英美援助的蘇聯緊缺物質。就說沒的英美的食物的援助蘇聯連吃飯都沒的吃。英美援助的食物佔了幾乎一半還多。還怎麼打。

  • 6 # 毒刺劍客

    打不過。德軍推進到莫斯科附近的時候,蘇聯已經得到了英美的援助,就是這些援助,才讓蘇聯勉強有信心守住莫斯科,即便這樣,蘇聯軍隊在頂住德軍進攻後,也已經奄奄一息,德軍推平的蘇聯國土,是蘇聯人口最集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這些區域淪陷,蘇聯如果繼續孤軍奮戰,根本無法對抗閃電戰。其實,在德軍推進到莫斯科附近時,斯大林有一個流亡印度的計劃,準備在印度建立流亡政府。

  • 7 # 張樹民147971724

    如果沒有中國,英美幫助,蘇聯不能戰勝德國,打德國我外公都參加了打擊法西死德國,中國抗日戰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 8 # 無所謂213478592

    歷史沒有如果,只能假設。假設德國一對一跟蘇聯發生戰爭,無論從那一方面作比較,蘇聯肯定是戰敗一方,沒有勝算的可能性。1)國家戰爭能力,2)綜合武器裝備,3)軍人作戰素質,這三方面德國都佔巨大優勢。

  • 9 # 吐槽能

    既然是假設,那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閃擊戰打不敗蘇聯!但在持久戰中,最後德軍會勝出……

    沒有美英的支援,蘇聯也就養不起一千萬蘇軍!也就沒有坦克海……沒有美國的約1.3萬架飛蛇戰機,就會徹底失去制空權……沒有斯大林格勒戰略大反攻、沒有庫爾斯克坦克會戰勝利。會失去最發達的歐洲部分……只能到亞洲部分去打游擊。而東方軍團也將不再是100多萬人馬,而是會有三四百萬。

    德軍會從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高加索國家徵兵……讓蘇俄兵組成的東方軍團去打蘇軍殘餘……

    由於蘇俄紅色政權建立不久,人心末靖,內部矛盾重重。又慘遭敗績……威望日下……又由於糧食戰時集中管理,百姓難以溫飽、不再相信政府……最終,會在持久戰中,被東方軍團和內部勢力所消滅!

  • 10 # 適情雅趣

    我們先看看美國和英國援助蘇聯的物質,根據蘇聯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整理:飛機15018架,坦克、裝甲車22800輛,運輸車501660輛,摩托車30000輛,鐵路車輛13041輛,高炮7944門,衝鋒槍108293挺,無煙火藥130713噸,炸藥132237噸,鋼材2589766噸,石油2622357噸,化學品631017噸,艦艇672艘。1941年蘇聯自己生產的高品質航空油只能滿足其需求的4%,從1941年8月—1945年9月,蘇聯生產航空汽油所用的高辛烷燃料幾乎全是來自英美的援助。蘇聯的西伯利亞、伏爾加、烏拉爾及外高加索都被破壞了。

    美國給蘇聯的汽車是蘇聯戰時總產量的1.5倍,摩托車是1.2倍。美國還給蘇聯汽車外胎5606000件,英國提供了103500噸橡膠。蘇聯的軍用車輛有2/3來自美國的援助。

    在鐵路方面,美英提供了相當於62萬多噸的鐵軌,佔蘇聯鐵軌總產量的56.5%。美英提供的蒸氣機車是蘇聯總產量的2.4倍、電氣機車是11倍,車廂10.2倍。

    美國為蘇聯提供有色金屬為:優質銅387600噸,佔蘇聯總產量的82%,優質鋁256400噸,是蘇聯全部鋁產量的1.25倍,這些都被用於航空和坦克發動機。

    美英提供了電話線95萬多英里,海底電纜2100英里,無線電臺5899部,雷達348部。

    美國提供給蘇聯生產槍炮的特種機床和工業裝置:金屬切削機床38100臺,價值6.07億美元。美國提供的全是蘇聯無法生產的效能優異且造價昂貴的裝置。

    美國提供給蘇聯的肉罐頭732595美噸(相當於蘇聯的664600噸),佔蘇聯罐頭總產量的108%。

    正如索科洛夫說:“沒有西方的援助,蘇聯不僅不可能贏得衛國戰爭,而且甚至無法抵擋德國的入侵,也不能生產足夠的武器和技術裝備,也不能保障戰爭所用的燃料和彈藥。”

    不過美英援助蘇聯,也是在蘇聯境內讓蘇德彼此消耗,最後美英再出來收拾殘局。果不然美英在諾曼底登陸後,以最小的代價奪取了最大的利益。但客觀地說,如果沒有美英的援助蘇聯肯定抵擋不住德軍的進攻。

  • 11 # 觀耀3

    本來德國前首相希特勒太野心,二戰時期一心一意攻打俄羅斯,打敗斯太林是實現,可是他野心大,到處點火,首先去攻打英國,德國派出大量轟炸機戰鬥機去打擊英國首都轟炸幾次都比較成功可是好景不長,英國軍事科學家原制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個軍事雷達,德國戰鬥機轟炸機未到英國首都,在英國本土內把德國轟炸機戰鬥機給英防衛部隊把德國戰鬥機,轟炸機大多數受到擊落和逃回德國去。德國是一開始想教訓英國,但是英國首相又不是省油燈,他要求美國幫助耍求美國同英國一道共同底抗德國。德國攻打俄羅斯應該時一心一意產除俄羅斯是有實力,因為當時德國同日本一道共同一起進攻想打敗蘇聯斯太林,日本,德國,各自心鬼胎,德國攻打俄羅斯。日本攻打美國珍珠港,變了德國,日本徹底失敗。李觀耀。

  • 12 # 觀耀3

    本來德國前首相希特勒太野心,二戰時期一心一意攻打俄羅斯,打敗斯太林是實現,可是他野心大,到處點火,首先去攻打英國,德國派出大量轟炸機戰鬥機去打擊英國首都轟炸幾次都比較成功可是好景不長,英國軍事科學家原制了世界上最早的一個軍事雷達,德國戰鬥機轟炸機未到英國首都,在英國本土內把德國轟炸機戰鬥機給英防衛部隊把德國戰鬥機,轟炸機大多數受到擊落和逃回德國去。德國是一開始想教訓英國,但是英國首相又不是省油燈,他要求美國幫助耍求美國同英國一道共同底抗德國。德國攻打俄羅斯應該時一心一意產除俄羅斯是有實力,因為當時德國同日本一道共同一起進攻想打敗蘇聯斯太林,日本,德國,各自心鬼胎,德國攻打俄羅斯。日本攻打美國珍珠港,變了德國,日本徹底失敗。李觀耀。

  • 13 # 寶馬94315397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敗在了俄羅斯,這不是偶然。在蘇德戰爭初期蘇聯損失巨大,但惡劣的氣候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給蘇聯帶來轉機,由於日本受中國戰局牽制沒有藉機攻佔蘇聯,讓蘇聯有機會調動遠東軍隊增援。蘇聯在由防守轉向反攻時已經形成戰略優勢,朱可夫甚至可以指揮大兵團在上百公里戰線同時向德軍展開大規模反攻,勢如破竹。按照歐洲的地形,即使當時只蘇聯一家,也可以滅掉德國,但從世界格局來講,美英等國不會容忍蘇聯獨霸,參戰是必然的。

  • 14 # 軍哥說軍師

    【共享軍事知識,關注扶斬軍事】

    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標誌著蘇德戰爭正事爆發,在蘇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很快就被德國的550萬大軍打的一路敗退,丟失近半江山,直到英美出手援助大量軍事、生活物資,最後蘇軍在莫斯科成功擋住了德國的鋼鐵之師,那麼如果沒有英美的援助蘇聯能否獨自擋住德國的侵略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1.蘇聯雖然是工業大國,但是整體經濟實力還是遠遜於德國的,在早期的戰爭,德國以絕對優勢讓蘇聯丟失了近40%的人口和工業區,不過由於斯大林在戰爭爆發前就意識到工業區的重要性,將中部大量的工業裝置和技術人員向東部轉移,雖然損失了近半的工業區,但依舊保留了和德國一戰的資本,尤其是在最後盟軍將的德國本土轟炸的千瘡百孔後,兩國的工業實力基本持平。

    2.蘇聯擁有的遼闊的國土,龐大的龐大的戰略縱深讓德軍攻破蘇聯近半國土後,需要派大量計程車兵佔領攻陷區,而且隨著戰線的的拉長,蘇聯又地廣人稀,讓德軍整個物資補給也變得異常困難,尤其在蘇聯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後期的蘇德戰爭彷彿變成了一場消耗戰。

    3.蘇聯擁有恐怖的戰爭動員能力,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前,蘇聯在集權制的體質下,擁有數目龐大的軍隊,將近500萬的作戰部隊、20000架戰鬥機、25000輛坦克,這已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隊,而在戰爭不到一週的時間內,蘇聯又組織了530萬的軍隊,讓蘇軍突破千萬人的規模,雖然在500萬德軍機械化部隊的進攻之下,三個月就損失了半數的軍隊,但蘇聯整個戰爭中動員了3400多萬人,在高壓政策之下,這些部隊全都玩了命的往前衝。

    4.英美援助的物資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最多隻佔蘇聯自己生產的5%,雖然1941年蘇聯國內有過長達13個月工業低迷期,這期間的戰略物資一部分都靠著英美兩國的援助,但以蘇聯國內的生產能力加上動員能力,還是有能力守住莫斯科的。

    德國在英國的封鎖下,與英國開戰只是時間的問題,最終能談到影響戰爭走向的也只有美國而已,我認為即便沒有兩國的援助,蘇聯還是能夠拖垮德軍的。

  • 15 # 人不學不知義221675935

    不能,因為德國在本土以及佔領國的軍工廠都被美國炸燬了,可以說是修復一個炸一個!沒有了生產能力,就沒有了武器,服裝等等軍需品,怎麼能勝?

  • 16 # 前線德君

    蘇聯會不會被德國打敗?這誰都不好說,但我知道如果沒有盟軍的援助,蘇聯會吃力很多,我們用資料說話 。

    (1943年,庫爾斯克會戰中疲敝不堪的德國黨衛軍士兵,此役一輸,德三基本就註定要涼涼了)

    二戰期間,英美兩國一共給蘇聯運送了285.6萬噸航空汽油,而蘇聯自產的只有181萬噸;輸入32.8萬噸飛機鋁材,蘇聯自產的只有26.3萬噸;輸入各種車輛50.1萬輛,蘇聯自造的卡車只佔其5%;盟國還援助蘇聯14000多架戰機,12000多輛坦克裝甲車,以及無數火炮,彈藥,甚至擔負了部分後勤補給,比如食品,醫藥器材等等,總價值109億美元,客觀來說,如果沒有西方盟國的援助,蘇聯人很難建立起強大的鋼鐵洪流。

    (有一說一,這場景是三德子們最不願意在戰場上看見的)

    這一切都在冷戰時期被蘇聯抹掉了(冷戰期間,美蘇之間互相抹黑,這很正常,見怪不怪了,美國這種事也沒少幹),人們只看到蘇聯生產過6萬輛T34坦克,卻沒想過其他領域是什麼樣的狀況。

  • 17 # 戰略論

    我覺得蘇聯難以抵擋德國的侵略!

    沒有英美的幫助能給蘇聯帶來的改變:

    蘇聯在衛國戰爭中已經投入了其國家的全部力量。沒有英美的幫助,蘇聯缺少的是英美如下的援助:飛機1.5萬架,坦克、裝甲車2萬輛,運輸車50萬輛,火車頭1.3萬輛,高炮7944門,無煙火藥13萬噸,炸藥13萬噸,鋼材200萬噸,石油260萬噸,化學品63萬噸。雖然這些不會對蘇聯造成致命的影響,可是在1942年和1943年蘇軍最艱苦的時期,英美的援助還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對德國帶來的改變:

    由於德國在各個戰場同英美對抗,假如沒有了英美對德國的對抗,我們先看下德國可以節省出多少兵力用於東線戰場。

    北非戰場到1943年德軍約13萬,許多是精通機械化作戰的精銳單位;駐防西歐大西洋壁壘的約有80至100萬人;還有在北歐挪威等地區防止盟軍海上入侵的駐軍約40萬人;這些駐地還有幾乎佔德軍東線空軍力量一半多的空軍力量和本土大量的高射炮單位,這些原本防衛英美盟軍的戰略轟炸的部隊都可以用於東線作戰。

    所以總得來說,沒有英美盟軍的干擾,德國還可以在“巴巴羅薩”計劃基礎上再增加陸軍150萬人以上,空軍力量百分之五十以上。這些都是臨時組建的軍隊,都是有戰鬥力的德國正規國防軍。有了這些強大力量的注入,無疑會改變東線戰場幾個重大會戰的結局。首先便是斯大林格勒會戰,德軍的第6集團被包圍殲滅,主要原因便是德軍抽不出足夠的救援兵力,至始至終只有數個裝甲師在進行解圍戰鬥,有了這些軍隊加入,無疑極有可能會改變第6 集團軍的命運,進而改變德軍在1943年的戰略態勢。

    假使德軍還是和蘇聯進入了相持階段,雙方誰也無法短時間內徹底打敗對方!可是東線蘇軍相對於德軍極高的傷亡,遲早蘇聯會流乾自己的血!事實上蘇聯在1943年時為了補充巨大的兵力損耗,許多未成年的孩子和五十歲以上的老人都便編入了作戰部隊,足見蘇軍人力已到了匱乏的地步。

    再來看雙方的武器裝備的發展,後期蘇聯的坦克質量已經弱於德軍,其強大的is-2重型坦克在面對德軍虎式坦克時,蘇軍指揮官絕不會讓其和德軍坦克在1:1時就投入戰鬥,可憐德軍裝甲部隊的戰鬥力還是遠遠優於蘇軍。雖然蘇聯一直在坦克數量上有優勢,可是德軍的‘鐵拳’反坦克炮的大量運用,讓步兵單位的反坦克能力得到極大增強,後期對蘇軍坦克造成了嚴重的傷亡!還有突擊步槍的發明和大範圍使用。這些都說明德國無論是在武器的研發和革新上還是優於蘇聯很多。這些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明顯優勢,可是隨著雙方進入持久的苦戰中,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優勢會越來越大!

    所以假如沒有英美盟軍的幫助,單是德國和蘇聯兩個國家之間的較量!德國獲勝的機率很大!

  • 18 # 西門口吹

    不能,二戰期間一直困擾德國的是東西兩線作戰問題。如果沒有英美的掣肘,沒有西線的問題,尤其是沒有英美對蘇聯的援助,蘇聯肯定捱不過42年。不要看後期戰場上全都是蘇聯的武器裝備,製造這些武器裝備的鋼鐵,橡膠,機床大部分都是英美援助的。蘇聯原有的機床在大搬遷期間損失巨大。還有就是被服,汽油,炸藥,無線電幾乎全是美國貨。沒有這些蘇聯能打贏嗎。

  • 19 # 謝金澎

    實際上,英國對蘇聯的的幫助主要是名義上的,英國自身難保,哪還能騰出手腳支援蘇聯?

    美國在蘇德戰爭前期也不過就是在丘吉爾的鼓動下給予了蘇聯物質供應,而且是收費的,不是白乾。因為那個時候眼看希特勒的慾望無止境,胃口越來越大,其實羅斯福也有些坐不住了。

    美國真正全面援蘇其實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美華人民已經明白,美國想要躲在美洲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了,羅斯福才借勢推出一系列反法西斯政策。而那個時候,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已經摺乾沉沙於莫斯科,蘇聯已經開始反攻,世界已經可以看到法西斯破產的曙光。

    最後蘇聯的反攻取得成效後一路勢如破竹攻進波蘭然後是德國時,希特勒已經顧不上英國了,英國這才喘過氣來,組成英美聯軍搶佔德國地盤。而德軍的高階將領們幾乎就不理會他們的佔領,只是拼盡全力阻止蘇聯進入德國,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給蘇聯造成了多大的傷害,而俄華人快意恩仇、野蠻的性格一旦進入德國,報復將是慘烈的。

    所以即便是佔領德國時,蘇聯還在殊死搏鬥,而英美聯軍是大大咧咧的接收地盤。當然,作為反法西斯同盟,英美確實給予了蘇聯物質、道義、軍事上的幫助,如果沒有這些幫助,蘇聯一樣可以打贏德國,不過是代價大一些,但是收益自然也會大一些。

    如果英美完全不參戰躲清閒的話,整個歐洲大陸可能都會是蘇聯的領土,那個時候他們將面對一個比德國更加恐怖的帝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當前形勢下,五線城市的門面房是持有還是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