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湖雲帆
-
2 # 童話裡的承諾
合川的銅梁洞二仙觀後的石壁上有眾多碑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岳飛和王守仁的書法作品。另外,還有三幅怪字不可辨識,也給我留下了很深印象,一幅是筆走龍蛇,好似張旭懷素醉後塗壁,但又連綿婉轉生生不息;一幅好似潑灑在玻璃上的水漬,聚散無常,如雲出岫,如水迷離;第三幅只有一個字,結構如一個“舞”字,但又似是而非,與其說是一個字,還不如說是一幅地圖。對第一幅怪字,黑哥很感興趣,當時就猜測可能是張三丰的龍行大草,但也無法識別其具體內容。黑哥事後曾洗了一摞當時照的照片給我,可惜目下都找不到了。
去年(2010年)冬天,我到合川協助拍攝四十二集大型文獻專題片《電視人文地理志——重慶》的合川篇,再次到銅梁洞拍攝。當時與合川電視臺同事說到二仙觀後的題刻,他們都不知道。於是,我帶他們再次來到這些幾乎讓人一字不識的神秘莫測的古怪碑刻面前。
經我考辨,第一幅怪字確是書界盛傳的龍行大草,書寫內容為四首唐詩。
第一首應是唐代詩人劉長卿《贈別嚴士元》詩: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溼衣看不見 ,閒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
第二首為戴復古的《月夜舟中》:
滿船明月浸虛空,綠水無痕夜氣衝。
詩思浮覺檣影裡,夢魂搖拽櫓聲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
數點漁燈依古岸,斷橋垂露滴梧桐。
第三首為王維的《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
帝子遠辭丹鳳闕,天書遙借翠微宮。
隔窗雲霧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鏡中。
林下水聲喧語笑,巖間樹色隱房櫳。
仙家未必能勝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最後一幅是杜牧的《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古今同。
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笑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經我查詢,網上一直盛傳《贈別嚴士元》詩這幅書法的拓片,並認為是張三丰唯一傳世的書法真跡。由於這幅字寫法奇特,大圈套小圈連綿不絕,好似太極拳一般。以至有人認為這篇用龍行大草寫就的《贈別嚴士元》詩是一篇武功秘笈。更有甚者將之尊為太極拳祖經,並以此在北京開武館,專門教授這篇“龍行大草”上的驚世絕學。
網上盛傳的張三丰龍行大草拓片與二仙觀碑刻的前四分之一是一模一樣的。
經我比對,網上盛傳的張三丰龍行大草帖與二仙觀碑刻的前四分之一是一模一樣的。但在二仙觀的石壁上不是一首詩,而是書寫風格一模一樣的四首詩。如果可以認明網傳拓片為張三丰所書,那麼二仙觀碑刻也當為張三丰書法作品。如是那樣,二仙觀的龍行大草碑刻當是張三丰存世書法最為完整的一處遺存,具有重要的文物和考古價值。古老相傳張三丰曾在銅梁洞(現二仙觀附近)修道,因此明代有人在此修建了二仙觀(時名二仙台),以祀奉張三丰及其師火龍真人。如果合川政府有意打造銅梁山旅遊,此處龍行大草碑刻不失為一個重要的景緻和底韻。
因為當時我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攝像上,圖片大多是同事所拍,以致這幅碑刻拍攝不太完整。雖經我細辨,將這四首詩全部認了出來,但因落款姓名處沒有單獨拍攝,只能隱約看出好像是“□峰書”字樣,到底是不是張三丰的款,還不好辨認。本想在合川市志上查詢一些線索,可惜也沒有這處碑刻以及其它碑刻的記載。因此,這四幅字到底是不是張三丰所書,目前仍不好妄下定論。
另兩幅怪字(水漬體和"舞"形字)由於太異類,更加難以辨識。現貼出來供各路朋友欣賞研究。
二仙觀碑刻十分豐富,另有岳飛、王守仁等人作品。取其一圖,可窺豹一斑。
王守仁的是《西湖詩》,有碑在貴陽“陽明祠”,與合川碑字跡相同。岳飛詩碑的內容是“三聲馬蹀閼氏血,五伐旗梟克汗頭”,蘇州寒山寺內也有此碑,與合川碑字跡相同。下轉陽明祠碑和寒山寺碑兩圖供參照。
除書法外,這裡還有一面畫碑。名為《吟風》,畫上翠竹搖曳,十分靈動。
根據碑刻的完好程度,筆者推斷二仙觀的這些碑刻可能應是民國初年至民國十年(1921年)間,道人譚遁九重建二仙觀時所刻。未及細考,下次有機會時一定再去好好看看
-
3 # 青石5340
許多人應該從金庸小說裡才瞭解張三峰,張三峰確有其人,他的武當神功及仙風道骨和高尚道行使人佩服不已,傳說中可能有三個張三峰,宗,元,明各有一個張三峰,宋張三峰,(曽用名同)。元張三峰,曾用名:張陽。明張三峰可能就是被武俠小說神化的張三峰,有人說他活了二百歲,有人說他才活了二十多歲,武功有多高,弟子有多少眾說風雲,神龍大草書法更無從考證。
-
4 # 一書生耳
首先,無論是不是張三丰所書,但就其書風而言,更傾向於道教的符籙體的書寫特點!而這符籙體則源於早期道教的畫符,早在魏晉時期就已存在。如陶弘景《真誥》中就記載有關道教符籙的特點。今人祁小春在其著作《邁世之風──有關王羲之資料與人物的綜合研究》中有更為詳細深入的考證分析。另外,這種道家的符籙體書寫方式也至少影響了王羲之草書風格與其子王獻之“一筆書”的書風的形成。這也與王氏世奉五斗米道有關。所以,從照片中的書風來看,所謂的上下纏繞,圈綿不斷,而又縱向拉伸,又有些程式化的用筆特徵來看,確實很近似與道教的符籙文字,也就是平時所說的“鬼畫符”之類的文字,有些誇張的神秘感在裡面。這圖片內容為唐詩,其書寫的字法,倒還真不是在胡寫,草法也大致不錯,屬於大草。只是筆畫上曲勢太多,顯得過於纏繞盤桓,有些囉嗦刻意,而用筆則較為單一。關於符籙有興趣的可以查下資料!
-
5 # 聖劍17
此拓片字跡如若是張三丰所寫,張三丰神人也,七星在龍行中體現,不得不說是人間之妙也!筆潤如虹,勻稱得當,恰到妙義,不失文字要義,此人身體柔韌有餘,非常人所能及也,禪定之妙也!收藏了,非常感謝!!!
回覆列表
是否張三丰所書不得而知。就字論字,不能算上乘。結字不規範,有違書寫基本原則之處——如故意劃圈等。狂草之美,首重線條。就此而論,此書尚可。由於是碑刻,無法看筆法。如以滿分100,此書可在60-70分,不算上乘。有可借鑑處,卻不堪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