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廷信

    歷史上包括所有文人,王勃應該是最牛逼的人了,雖然歷史上好的文章不少,但大多都是經過作者再三斟酌,反覆推敲的。而(滕王閣序)不但寫的非常好,被人們稱為天下第一駢文,而且還是即興而作,一揮而就,歷史上除了王勃,恐怕再無人能做到了。真覺的(滕王閣序)不是凡人所能寫的。王勃真的應該是文曲星下凡吧。除了佩服的五體投地之外,還能再說什麼呢?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不足之處。那也許就是王勃不應該只是即興而作,就把文章寫的這麼好,把文章給寫絕了,讓後人無法超越。人們說凡事留一線,以後好相見。不足之處也許就是王勃不該把文章給寫絕了吧。

  • 2 # 酉甘居士

    千古絕唱,文中魁首!

    敘事抒情,天衣無縫!

    機緣巧合,一氣呵成!

    世事滄桑,歷久彌新!

  • 3 # 湖邊菜園

    硬要找毛病,當然找得到。我們以前老師說每一句都四六押韻不可能盡善盡美的表達自己心中的意思,有時候為了形式不得不放棄更準確的表達。還有就是王勃還很年輕,閱歷和深度還是不夠。

    你要說他在名家中他這篇文章很普通,那是萬萬不能同意了。無論在文學史還是散文史上,《滕王閣序》都是bug級別的存在。這種評價有點像《圓月彎刀》裡的看官那麼輕佻的diss古天樂的顏值。恩,結果你懂的。

    還有說因為是一氣呵成,不那麼縝密。可以看出樓主甚少創作,好的東西都是一氣呵成,外國作家寫的牛小說中最拉風的段落都是一氣呵成得。看看李白吧,“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 4 # l天地心

    不是不可以說經典名篇不足之處,除非是專門相關機構。而是我們作為今天的大眾來看,應該認真學習經典名篇的精華,或思想,或筆法,或結構,或警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繼承偉大的民族精神,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 5 # 天下漫遊客

    《滕王閣序》之所以歷代傳頌不衰。是因為卻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駢文。最顯著之處是即席而作,其文彩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可見其文學底蘊之深厚。該前半部雖以受寵若驚之情對閻公,宇文都督的邀宴一番迎合,不免有阿奉之嫌,但自古也有:"客尊主為貴"的道理,也在情理之中。下半部乃以自己懷才不遇發了牢騷,但又以"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自勉。然而寫景的"落霞與孤駑齊天,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名‘句是歷代文人所稱頌的,這只是文學藝朮層面,而文學價值就不如前面所述之自勉句了。所以,我認為評價一篇好文章,不能單從某一角度去審視,而要客觀全面。因此,一千多年來,那麼多文學大家一直推崇至今而長盛不衰是有道理的。

  • 6 # 星河史趣

    俗話說金無足赤,再美好的事物,也總會有那麼一點瑕疵,這也許就是一種缺憾美吧,如果非要雞蛋裡挑骨頭,那隻能說年青人王勃太不夠意思,喧賓奪主,還有就是大搞神秘主義。

    做東滕王閣的閻都督,為了彰顯女婿孟學士的文采,早就讓女婿寫好了序文,準備酒席中一鳴驚人,不解風情的王勃酣暢文章一出,估計閻都督和孟學士當時想死的心都有。

    當然,王勃也很會聊天,為了彌補自己衝動的過失,在文章中,只是一個普通軍分割槽司令員的閻都督,立刻名滿天下,馳名中外。

    悲催的孟學士也搖身一變,與西漢大家董仲舒並列,不知道與董齊名的揚雄,會不會從墓中跳起大罵。

    更加不知所謂的王將軍武功居然深不可測,還收藏了劉邦和孫權的寶劍,也不怕多疑的武則天說他居心險惡,咔嚓了他的腦袋。

    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在神秘主義盛行的唐代,文章的三要素“時間人物地點”,王勃居然漏掉了倆。

    後人既不知道滕王閣是誰所建,也不知道文章的主人公閻大都督姓甚名誰,更不用說著名的“文學家”孟學士和“收藏家”王將軍是何方神聖了。

    令人唏噓的是,喜歡神秘的王勃,就連死都很神秘,也許是連鬼神都嫉妒王勃的才華,年青的王勃居然不久後,水溺受驚而死。

    作為初唐四傑之首,王勃除了工於寫詩外,對於駢體散文也很擅長,《滕王閣序》作為其駢文代表作品,更是膾炙人口,為歷代傳誦。

    即使是大力提倡古文,反對駢文的領袖韓愈先生,對於《滕》文,也只敢表達“竊喜載名其上,詞列三王之次,有榮耀焉”的誠惶誠恐、受寵若驚的情感。

    對於開啟上帝視角的現代人來說,受教科書影響,天然就會認為駢體文不如古文通達順爽。

    可惜《滕》文的文風恰恰規避了駢文的許多缺點,辭藻依然華麗,典故依然繁多,但文章整體流暢自然,情景交融。

    既抒發了自己等待時機、奮發有為的激情,也表達了有志難伸、困頓壓抑的苦悶,讀完之後,讓人酣暢淋漓、如飲佳釀。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王勃已足以萬古風流!

  • 7 # 使用者暱稱不規範

    沒人回答大約是不屑回答。你這叫雞蛋裡挑骨頭。《滕王閣序》不管放在那個時代都是一篇華麗麗的好文章。不過,基於歷代讀音的差別,我覺得有一個字的讀音,可能被後來的人,包括現代的我們,讀錯了。那就是“四美具,二難並”中的“並”字,歷來都被讀為“bing四聲”,但是這樣就不符合文章的平仄,我覺得應當讀為“bing一聲”。如果改為如此讀音,則《滕王閣序》就真的是完美無缺了。我懷疑唐朝時的“並”就有“bing一聲”的讀音,不然,按照王勃的功底,不應當出這種瑕疵的。

  • 8 # 守常師話

    我從一個純粹現代讀者的角度來發表意見。不從文學史角度,也不從駢文之美的角度,更不從唐初文學的歷史繼承角度。我的結論是,我不喜歡《滕王閣序》的前半部分。它開頭的渲染,敘事寫景部分,都很一般,甚至俗氣。大家記得的也就是“落霞孤鶩秋水長天”這兩句。

    孟學士,王將軍,都督,刺史之類,吹捧,誇張都毫無特色。

    至於後半的抒情,倒是一個失意青年的真實感情。

    總之,不是為了學習它的二三十個典故,讓學生做文化常識的積累,我根本不想教這篇文章。

    您可以問問,全天下有幾個語文老師喜歡教這篇酸腐的駢四儷六的文章。

  • 9 # 流金歲月繪影繪聲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再好的文章也無人說它是第一,文學自古就沒有評判的標準。滕王閣乃洪都絕景,也因這篇序,從此洪都風月江山無價。無論怎麼高的評價這篇文章都不過分。第一次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就很喜歡,高考都過去了十幾年了,這篇文章我依然背誦的很熟。沒有什麼不足之處。文人相輕,大概就是說文人的毛病可能就在於找別人文章的不足之處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相親物件突然告訴你她欠了幾十萬的網貸,你要不要提桶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