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義薄雲間

    這個。

    這張照片展現了在登陸日前往諾曼底的同盟國部分艦隊。

    駐紮在海灘上的德國士兵醒來後將會看到這樣一幅場景:一支龐大的軍隊向自己襲來,包括了數千艘軍艦和數十萬士兵。更不用說大規模的空中掩護機群。

    諾曼底海灘上的德國士兵收到的命令是,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守防禦線。嚴禁撤退或者投降。任何有理智的德華人看到這種規模的艦隊都會清楚地知道,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無論如何,他們都沒有任何希望戰爭這種壓倒性的力量。任何在戰爭中服過役的人都會告訴你,最可怕的情形就是當你註定要戰敗,面臨死亡時,卻不得不繼續戰鬥。

  • 2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漫天冰雪,你卻沒有冬衣,槍栓拉不開,引擎發動不了,汽油都取暖了,能套身上的都套了,眼看取暖的燃料所剩無幾,可悲的是幾十號人就兩個土豆,外面雪還一直下個不停,視線不到5米,上級又聯絡不上……

  • 3 # 文舀

    德國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造就了他的將軍和士兵。勇敢地參加兩次世界大戰,而斯大林認為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失敗其理論無用不置一談是帶有偏見的。

  • 4 # 悟空說史

    戰場綜合徵是退役士兵最常見的症狀,理論上越慘烈的戰爭事後爆發的戰場綜合徵也就越嚴重,而二戰最慘烈的就是蘇德戰場了,德國許多士兵在這裡也遇到了可怕的事情。

    蘇德戰爭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壯觀與慘烈的大兵團圍剿和大兵團攻防戰爭,雙方都投入了舉國之力,數千萬計程車兵在戰場上廝殺,隻身投入各樣的“絞肉機”

    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德軍是一路高歌猛進,對於戰爭前景十分的樂觀,畢竟當時的德軍俘虜蘇軍都不是零零散散俘虜,而是成建制一個軍團一個軍團的俘虜蘇軍。

    但到了中後期,蘇聯也逐漸的反應了過來,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蘇軍的攻擊戰略也十分的笨拙,戰術也很簡單。

    在蘇德雙發的廝殺中,蘇軍一直都是依靠的數量,兵員素質不如德國,武器裝備不如德國,但坦克數量碾壓德國,甚至坦克大戰的思想都是多打一,甚至打出過十換一的比例。

    這種情況在步兵作戰對抗中展現的更加明顯,德軍是客場作戰,而蘇軍是主場作戰,因為德軍的閃電戰蘇軍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訓練新兵,只能簡單的教學。

    這簡單的教學一般就是教會如何開槍,並且在行動中聽從指揮,以及最關鍵的“烏拉”式衝鋒

    這樣趕鴨子出來的蘇軍士兵在戰場上存活時間也是比較短的,但蘇軍研究出來了一種新的戰術,也就是“烏拉”衝鋒。

    比如在一場戰鬥上,德軍奉命需要守住一條防線,但蘇軍就發起了烏拉衝鋒,這時候的德軍就會迎面上來很多高喊著“烏拉”的蘇軍士兵。

    儘管德軍的機槍掃過了一波又一波,割麥子般的掃下大量蘇軍士兵,陣地前屍體堆積如山,後面蘇軍卻還在玩命的往前衝,彷彿只是在比拼消耗掉了多少德軍的彈藥。有個德軍士兵終於承受不了這種刺激,以至於發了瘋。

    儘管戰場上的烏拉蘇軍士兵十分的英勇,但在蘇德戰場中,他們的單兵素質一直都是出於德軍之下,一旦蘇軍被合圍就會潰不成軍。

    從蘇德戰場上的資料來看,一個訓練完成之後的德軍士兵可以抵上三個訓練完成的蘇軍士兵。

    而這樣的烏拉衝鋒也是德軍最喜歡與害怕的衝鋒方式。

  • 5 # 雙馬尾班長

    德國士兵在二戰期間見過的可怕的事情多了,我只能簡單的列舉一些,因為對於不同計程車兵來說,他們只能接觸並不相同的事件。

    比如對於德國裝甲部隊的在薩萊諾和美軍的海軍艦隊進行對射,這次戰役被美軍稱為薩萊諾海灘拍蚊子,在這次戰役中,德國第13裝甲師派出了43輛四號坦克、18輛虎式坦克,結果有7輛虎式坦克、22輛四號坦克被拆成了零件狀態,而美軍戰艦隻有數人輕傷,我覺得坐在坦克中的坦克兵一定認為這是他們見到的最可怕的事情。

    再比如,在萊茵演習戰役中,俾斯麥號戰列艦上的船員們驚奇的發現,英國皇家海軍派出了七艘主力艦(包括胡德號)和兩艘航母對他們進行了狂轟濫炸,俾斯麥號戰列艦的上層建築幾乎被炮彈削平,這場戰役中俾斯麥總共2000餘名船員倖存者只有不到200人,對於這些倖存者而言,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沉沒就將是他們見過的最可怕的事情。

    有人說東線裝甲部隊的三號坦克的成員在碰到T-34之後只能祈求上帝的保佑,但這並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在東線的戰役中,一輛KV-2坦克阻擋住了德軍的第六裝甲師,德軍首先派出六門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對KV-2進行射擊,但是沒有一發擊穿,而著六門火炮都被擊毀,隨後德軍一次派出了DW2坦克和88毫米防空炮,都被KV-2先手摧毀,可以說東線戰役早期KV-2就是所有德國軍人的噩夢,巨大的152毫米榴彈炮可以將死亡帶給每一個人。

  • 6 # 奧列格米哈伊爾尼涅爾

    坦克從我們的身邊大約10米的地方疾馳而過。我聽到了一聲巨響,我們的一發反坦克火箭彈在坦克車身上爆炸了。那輛鋼鐵怪獸立刻減慢了速度,然後濃煙從坦克的炮塔與車身結合的縫隙裡冒了出來,坦克的艙蓋打開了,艙蓋重重地砸在了金屬車頂上,發出刺耳的聲音。然後就聽到了裡面的喊叫聲,接著一聲巨大的爆炸淹沒了這叫聲。巨大的爆炸把這輛坦克的炮塔撕了個粉碎,在炮塔的殘餘部分到處掛滿了血淋淋的人體組織碎片,這些被巨大爆炸撕開的金屬呈現著紫色和金色。我們的陣地上沒有人發出歡呼聲,只是不時響起的反坦克炮的聲音。

  • 7 # 驕陽課堂

    這個問題也有人問過德國老兵,他們的答案是

    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搭載在卡車上,十六枚火箭彈掛接在八個發射導軌上,一次齊射只需約十二秒鐘就結束了,喀秋莎單枚打的不準但是殺傷面積很廣。基本上一次齊射以後,德國的坦克就化為滾滾濃煙。如果打擊到陣地上計程車兵,那就算燒不死你,濃煙和周圍空氣中的氧氣被燃燒耗盡也足以要命。

  • 8 # 歷來現實

    二戰時的德國士兵見過很多可怕的場面。

    一、蘇德戰爭後期,德國士兵最怕蘇軍士兵漫山遍野如潮水一般的湧來,天地之間只響徹著一個聲音:“烏拉!”

    二、德國老兵回憶,他們還十分害怕蘇聯人的新式喀秋莎火箭炮,“斯大林的管風琴”的呼嘯聲之狂躁,往往是德國士兵生命無法承受之重。

    三、對於蘇德戰爭前期突入莫斯科郊外的德國士兵來說,他們最害怕的是不期而來的整個寒冬,那是一個在莫斯科歷史上也罕見的寒冬,氣溫降至零下五十度,缺少禦寒衣物的德國士兵減員嚴重,士氣大挫。

    四、德國的虎式坦克不怕美國的謝爾曼坦克,但怕死了美華人的艦炮,在義大利薩萊諾海灘,61輛德國坦克對陣美軍2艘驅逐艦和一艘輕巡洋艦,雙方互射。20分鐘後,雙方檢查戰果,德國坦克的一半被摧毀,很多被拆成零件狀態,美國軍艦上只有幾人輕傷。這場坦克與艦炮之間的大對決,也被稱為“薩萊諾海灘拍蚊子”。

    五、德國士兵還比較害怕聽到他們的盟友義大利軍隊出戰的訊息,通常情況下,義大利人一出兵,意味著德國士兵馬上也需要被召集起來,保護盟友義大利人。假如德軍的側翼是義大利軍隊擔當,可以想象負責主攻或主要防守任務的德軍士兵的心理陰影面積。

    無論是德國政府、軍隊還是民眾,最不愛聽的可怕訊息一定有這麼一個——“日本人偷襲美國珍珠港?他們的天皇是吃SHI了吧!”

  • 9 # 南黎233

    大家好,我是南黎。

    “烏拉”衝鋒

    其實這種衝鋒意義不大,效果很多時候也和日本的“半載”衝鋒一樣微乎甚微。不過贏在氣勢上啊,人多沒辦法,堆屍體也能壓死德華人。特別是對一些德國新兵來說“烏拉”衝鋒無疑會留下心理陰影。

    想一想,當漫山遍野的老毛子,喝完伏特加,拿著71發彈鼓的波波沙喊著“烏拉”想你衝過來,什麼叫絕望?求德軍的心理陰影面積。

    鋼鐵洪流

    當德國士兵開著先進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喜氣洋洋的時候,這時候突然想起了大片發動機的聲音。而有些德國士兵更是駕駛坦克應戰,以為擊毀幾個立功,可剛開啟坦克便看到漫山遍野的T34......

    意呆利宣戰

    這個訊息無疑是德國最害怕的。義大利可能只佔領過衣索比亞,什麼希臘戰役,北非戰役,營救墨索里尼戰役等等都需要德華人來幫著打。北非幾倍於英軍的義大利軍隊竟全投降了,為什麼?沒有撬棍,撬不開彈藥箱;向德軍發出情報表示缺水,結果德軍趕到了發現他們再煮涼皮......帶著這個坑隊友,德國恐怕是最害怕他們對××宣戰了吧?

    喀秋莎的怒吼

    “斯大林的琴風管”可不是鬧著玩的。價格低廉、易於生產,主要裝備在卡車上,這樣機動性有著大幅度提高,幾乎可以車載到任何地方。這種武器也是德軍心中揮之不去的恐懼。

  • 10 # 七追風

    1941年7月14日,蘇聯戰略重鎮奧爾沙。

    德國中央集團軍先頭部隊剛剛攻佔了這裡,但是,他們來不及休息,還有更重要的任務。

    因為裝甲部隊的快速挺進,後勤補給遠遠跟不上速度。攻佔了奧爾沙之後,德軍趕緊利用繳獲的蘇聯寬軌列車,馬不停蹄的把補給物資運到這裡,準備下一步的行動。正當他們熱火朝天的忙碌時,忽然,大家聽到了很特別的聲音。

    物資和列車直接被炸飛,無數德軍被炸得支離破碎……

    僅僅10秒鐘的時間,一切又停止了,周圍一片死寂。發生了什麼?到底怎麼回事?

    德軍指揮官立刻聯絡附近的空軍,讓他們趕緊派戰機升空,尋找蘇聯的大規模炮兵陣地,炸燬它們。

    但是,德國飛行員駕駛飛機找了很長時間,根本看不到什麼火炮。回來之後他們報告,沒有發現炮兵陣地,只看到幾輛行駛的卡車而已。

    這是什麼新式火炮,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傾瀉這麼多炮彈?打完之後居然還找不到它們的影蹤?

    這就是“喀秋莎”火箭炮的第一次亮相。

    其實從沙俄時代開始,俄華人就在研究火箭武器。一戰之後,他們迫切的需求威力更大的武器。最開始,設計部門努力把戰機上的機槍和機炮提高威力,但是他們發現,以當時的戰機制造水平,機炮重量提升、後坐力變大,對簡陋的戰鬥機來說就是災難。於是,他們轉而研究火箭技術。

    十月革命勝利之後,專門研究火箭的第二中央特別設計局成立了。經過不懈的努力,能夠穩定飛行的火箭設計成功,1938年開始,火箭炮車的研究也開始了。

    秉承俄華人一貫的特色,火箭炮車的設計要求儘量多的攜帶彈藥,所以最初設計了上下兩排發射軌,每排12條,共24條。當然,因為射擊精度等問題,最終定型的是8導軌的BM-13-16,發射架是工字型,上下各掛一枚火箭彈。也就是說,一輛發射車可以一次性打出去16枚M-13型132毫米火箭彈。

    蘇德戰爭爆發之後,蘇聯政府決定建立BM-13特別獨立火箭炮連。1941年6月底,這個特殊連隊成立了。

    但是,當時只有7輛試生產型的BM-13,擁有3000發火箭彈,連長是弗利尤洛夫上尉,所有成員都是從捷爾任斯基炮兵學校的黨團員中精心挑選的。經過一個多星期的緊急訓練之後,他們就被派上了前線。

    因為當時這款武器極度保密,所以就連炮兵連的戰士都不知道這款武器的正式稱呼。因為所有的炮架上都有一個“K”字(共產國際工廠的首字母),於是戰士們就親切的稱呼它為“喀秋莎”。沒想到,這個名字一炮打響,傳遍了全世界。

    7月14日,火箭炮連進行了文中開頭的那場戰鬥,共發射了112枚火箭彈,重創德軍。打完之後,幾輛發射車迅速撤出陣地,讓德華人摸不著頭腦。

    此後,“喀秋莎”成了德軍在戰場上的噩夢,每一次都是鋪天蓋地的彈藥傾瀉而下,根本來不及反應。打完之後,“喀秋莎”又能迅速撤離,找不到蹤影。

    大量的不同型號“喀秋莎”出現在了戰場上,威力巨大的火箭炮對德軍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聽到“喀秋莎”的咆哮,應該是他們最害怕的時候。

  • 11 # Ssjun

    很多德軍官兵戰後回憶錄裡寫過,最恐怖的是:挖不了戰壕的雪野上,俄國大炮對他們噴射完鋼鐵與火焰後,黑壓壓的坦克掩護著步兵怒吼著衝過來,而他們凍的槍栓都拉不開……

  • 12 # 成都地產逍遙君

    這種還是很多的。

    關於蘇聯人,殘忍是肯定的。而且這種殘忍,不光光是針對德國侵略者,還針對很多治下不聽話的民族。

    曼不群自詡為符合基督教徒道德行為準則的正人君子,所以蘇聯軍隊的很多行為在他後來回憶中都是看不慣的。

    比如其記載——第一個戰鬥日就暴露出蘇軍的真實面目。我軍的一個偵查組被蘇軍切斷退路,後來我們發現了他們的屍體,全部被殘忍地斷肢截臂。

    同時在克里木戰場上,蘇聯軍隊對於德軍俘虜也極其殘忍,經常將傷員打死,或者將他們拖到海邊用海水灌他們,扔在凜冽的寒風中讓他們凍死。

    他們從克里木撤退時,也將當地的工廠,磨坊摧毀,而且還焚燒糧倉,讓這裡的居民處於飢寒交迫的境地。

    當然不僅僅是陸軍,海軍在面臨死亡面前也是會感到非常恐懼的。

    比如雙方爆發海戰後,那些被擊沉戰艦漂浮在海面上的戰士只能慢慢等死,能遇到一些富有人道主義精神而打撈他們的就是走大運了。

    還有比如戰艦斯比伯爵號,因為被英國三艘軍艦重創,所以不得駛入烏拉圭的蒙得維的亞港進行修理,然而烏拉圭政府按照國際法只能允許他停留72小時,最後斯比伯爵號不敢出來繼續同英軍作戰,只能自行鑿沉。

    當潛艇的動力系統損壞後,敵人的驅逐艦就在海面上搜索他們,只能膽戰心驚地停留在海底,深海的壓強讓潛艇發出沉悶的聲響,昏暗的燈光下喪失了一切和外界的聯絡,封閉的艙內滿是汙臭的空氣,只有無盡的等待和維修,或許只能永遠地葬身海底……

    對於戰爭中計程車兵來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隻能眼睜睜等待死亡的降臨,這種心理上的折磨,未知的惶恐才是最可怕的,

    被丟棄的戰俘,彈盡糧絕的孤軍,皆是如此。

  • 13 # 大霖論歷史

    筆者認為有兩個,

    第一是變幻莫測的俄羅斯天氣,第二是城市巷戰。

    先說第一個。

    1941年10月,蘇德戰爭進行到第4個月,德軍在連續取得幾場大戰役的勝利後,殲滅了數以百萬計的蘇軍,隨即將進攻矛頭指向了蘇聯首都——莫斯科!但是在歐洲橫掃千軍如卷席的德軍,卻在這裡碰上一個強悍無比的對手——俄羅斯天氣。

    先是秋雨,從9月份開始直到10月中旬,幾乎沒有停歇。伴隨著滂沱大雨使得河流決口,大片大片的地區淪為澤國。從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直到蘇聯首都莫斯科的大部分道路變得泥濘不堪,德軍部隊行進在這樣的地形上人馬掙扎著前進,爛泥經常沒到士兵的膝蓋,車輛從車輪子開始一直沒到車軸。唯一能動彈的是像坦克那樣的履帶車輛,緩慢而又吃力地拖著其他車輛和牽引式火炮掙扎著前進....

    要命的是由於大批車輛擁擠在泥濘不堪、水坑遍佈的主幹道上,交通運輸幾乎停滯,這也就意味著關乎德軍命運的後勤補給逐步陷入困境,這也成為後來德軍戰敗的根源。

    於是,德軍的攻擊速度被迫放緩,等待冬天的到來。因為他們認為只有大地封凍才能把他們從泥沼中解脫出來。

    但是令德華人沒想到的是,俄羅斯的冬天又來的十分突然,氣溫下降又十分迅速。才11月下旬,氣溫就降到了零下30攝氏度以上,數以萬計計程車兵沒倒在戰場上,卻被寒流奪去了生命。大量的武器裝備也因為嚴寒導致無法正常使用。坦克、裝甲車、強擊火炮因為發動機受凍無法啟動,自動槍和重型火炮也被凍得不聽使喚。當蘇軍的反擊發起後,負傷倒在雪地裡的德軍士兵基本等於死亡,於是他們歇斯底里的大喊:“我再也挨不下去了”!

    再說第二個,巷戰

    攻入斯大林格勒的德軍士兵曾經把這裡形容為“日夜燃燒的地獄”。德軍進入市區後,遭遇到了蘇軍頑強的抵抗。如果說在原野上德軍的閃電戰推進用上百千米的單位來衡量,那麼到了斯大林格勒市區就成了用百米,甚至是十米。雙方為爭奪每一間房屋、地堡、水塔、鐵路路基、地下室甚至是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殊死的爭奪。德軍士兵還把巷戰稱之為“老鼠戰爭,”“即使我們佔領了廚房,仍然需要在客廳進行戰鬥”。

  • 14 # polityW

    個人感覺主要害怕的就這幾個:

    第一個,那就是蘇聯提前到來的冬季,開開心心的打到了俄羅斯的德國士兵們見識到了毛子們用了幾個世紀,到了二戰依然還在用的傳統戰術,那就是冬季的寒冷。缺乏過冬裝備的日耳曼士兵們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證明了,蘇聯的冬天,真的很冷。部隊凍死人時常發生,部隊士氣跌入低谷。所以筆者認為蘇聯的冬天是德華人的噩夢之一。

    第二個,個人感覺就是北非的沙漠拉吧,豬隊友義大利搞笑過勁了,求小鬍子幫忙,所以北非軍團出現了。一望無際的沙漠,車內沒有空調,據說熱到坦克車上可以煎雞蛋了,反正如果是我,不只會有無力感,還會有熱暈感。

    第三個,感覺見到最可怕的事情應該就是諾曼底登陸了。主將隆美爾的失誤,給了英美聯軍諾曼底登陸成功的可乘之機。望著茫茫而來的軍艦,呼嘯而過的各式飛機,我想當時的德軍心裡陰影面積也是很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貓和老鼠怎麼樣能輕鬆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