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的嚴謹表述為:如果馬拉多納與貝利在全盛時期去英國(英甲)踢球,是否仍能獲得今日的成就及歷史地位?
首先,成就是相輔相成的,在他們的年代,歐洲大陸仍有外援限制,一支球隊只能有一兩名外援,這就使球隊引援必須挖那些真正世界超頂級巨星,那些能真正以個人能力不但使球隊實力發生鉅變、甚至改變整個聯賽乃至歐洲大勢的球員。一句話,巨星因為去某些頂級聯賽踢球,獲得非凡的成就,而這些聯賽同樣因為這些巨星的到來,地位急速提升。
英超是1993年開始成立,草創時實力並不強,能獲得的外援很多是別國聯賽淘汰的。英超能有今天的地位是多年成功商業包裝經營,使其成為當今第一富有聯賽,從而吸引眾多名帥球星加盟。但即便是世界第一富有,今天的英超仍然沒有吸引到當世最頂級、最優秀的巨星——C羅、梅西、內馬爾、蘇亞雷斯,相反英超自身出產的優秀球星,如貝爾,還在外流。
同樣,貝利鼎盛的上世紀60年代,英格蘭聯賽(英甲)在歐洲並不強,連冠軍盃(歐冠)都沒拿過。不要說英格蘭,連整個歐洲都被南美壓制,實際上當時最強聯賽不在歐洲,恰恰在巴西,巴西整個奪得1958世界盃的團隊,基本都在國內效力,整個巴西聯賽熱火朝天,強隊無數,歐洲隊不是對手,貝利的桑托斯,是史上第一個蟬聯洲際俱樂部杯(豐田杯、世俱杯前身)的俱樂部。
國家層面,從1958至1970年,貝利所在的巴西隊三奪世界盃,成為第一個三奪世界盃的國家,而英格蘭只是憑藉相當明顯的主場因素(即:裁判幫忙)拿到了1966世界盃,歐洲裁判坐視匈牙利、葡萄牙隊普遍對貝利實施殺傷戰術,導致巴西被淘汰,為東道主掃平一大障礙,英格蘭對阿根廷一役主裁判罰下阿根廷隊長拉丁,拉丁不肯走,最後警察出來把他架下去,英阿從此交惡。
就連決賽對西德,英格蘭加時領先的進球,到今天也說不清道不明,那個進球,邊裁巴赫拉莫夫是蘇聯人,二戰時有親人死於德華人之手,可見他內心對德國的仇恨。後世對他的採訪,一再問他那個球是否真進了,他直接來了句:斯大林格勒!
巴赫拉莫夫在他家鄉被視為民族英雄,在今天巴庫國家體育場,還有一座他的塑像。
當時貝利被視為巴西國寶,禁止出國。如果他加盟英格蘭球隊,是否還能成為球王?這是毫無疑問的。當時不要說英格蘭,貝利這樣的歷史第一人,西班牙、義大利等聯賽當然也垂涎三尺,皇馬、尤文這些隊歷史上不是沒打過貝利主意,貝利的到來,當然能極大提升球隊實力,甚至提升整個聯賽實力地位形象——皇馬能有今天的地位,不正是50年代挖到迪斯蒂法諾,冠軍盃前5屆5連冠,奠定了世紀第一豪門的基礎嗎?貝利也一樣。要知道,迪斯蒂法諾在世紀曆史排名上,被視為僅居貝利、馬拉多納之後歷史第三人,他都能讓皇馬歐冠五連冠,貝利可想而知。
至於馬拉多納,就比較微妙了。馬拉多納的最大成就是1986世界盃,但俱樂部層面,除為那不勒斯奪得兩屆意甲,實際上對於他這個級別的巨星,榮譽是比較少的(他兩次打歐冠都是一輪遊)。馬拉多納這樣的性格,很難立足於大球隊,那不勒斯這樣的地方反而對他正合適,加上那不勒斯對他相當寵溺,他吸毒有專人供貨看守,尿檢時為他掉包,堪稱對他百般呵護,但你能想象在豪門能有這樣的待遇嗎?
而且英格蘭對阿根廷球員是個很特別的地方,由於1966世界盃的積怨,兩國相當仇視,很少有阿根廷人在英格蘭立足。馬拉多納之前,只有他的前輩、1978世界盃奪盃功臣之一的阿迪列斯算是在英格蘭站穩了腳跟,而且英格蘭氣溫溼冷多霧,習慣了溫暖氣候的南美人很難受的了。更要命的是,英甲長期有22隊,全年要踢44場聯賽(意甲才16隊全年30場,英甲聯賽的負荷足足多出14場,幾乎多一個大迴圈!),加上足總盃、聯賽盃,比賽繁重,因此對球員身體素質要求極高,所以英格蘭足球長期崇尚那些身體經扛經撞、意志堅韌不怕受傷的球員,這是阿根廷球員不適應英格蘭的一大主因。
還有很特別的一點——文化角度,英國是個相當“政治正確”的地方,對球員的形象要求很高。你看蘇亞雷斯對埃夫拉用了一個他在烏拉圭攻擊黑人球員的常用字眼(在烏拉圭場上這樣辱罵對方家常便飯,種族歧視的成分很輕),結果立即被停賽8場!馬拉多納這樣動輒發飆的球員,怎麼可能受得了這樣的約束?實際上,當初馬拉多納在巴塞羅那混不下去,就是因為受不了約束,他在輸掉國王杯決賽後挑頭打架,造成國王杯決賽史上最大規模的群毆,這一切發生在前來觀戰的西班牙國王眼皮底下,你說他還能在西班牙呆得下去嗎?
馬拉多納的這些問題,對貝利一點不存在。貝利雖然出身貧寒,但自我約束能力很強,形象一貫極其正面,且時刻“積極進步”,後天努力學習,文化程度比馬拉多納不知高多少。所以貝利這樣的“模範球員”,會很得英國媒體青睞,加上他逆天的身體素質(貝利不光是個人技術絕頂,身體素質也是超一流),適應任何聯賽不成問題。
總之:如果當初貝利轉會去了歐洲,加盟英格蘭球隊,對他日後球王地位不但沒有絲毫影響,相反還可能因為獲得歐洲更多包裝而進一步提升。而馬拉多納如果不是那不勒斯,就難說了。
這個問題的嚴謹表述為:如果馬拉多納與貝利在全盛時期去英國(英甲)踢球,是否仍能獲得今日的成就及歷史地位?
首先,成就是相輔相成的,在他們的年代,歐洲大陸仍有外援限制,一支球隊只能有一兩名外援,這就使球隊引援必須挖那些真正世界超頂級巨星,那些能真正以個人能力不但使球隊實力發生鉅變、甚至改變整個聯賽乃至歐洲大勢的球員。一句話,巨星因為去某些頂級聯賽踢球,獲得非凡的成就,而這些聯賽同樣因為這些巨星的到來,地位急速提升。
英超是1993年開始成立,草創時實力並不強,能獲得的外援很多是別國聯賽淘汰的。英超能有今天的地位是多年成功商業包裝經營,使其成為當今第一富有聯賽,從而吸引眾多名帥球星加盟。但即便是世界第一富有,今天的英超仍然沒有吸引到當世最頂級、最優秀的巨星——C羅、梅西、內馬爾、蘇亞雷斯,相反英超自身出產的優秀球星,如貝爾,還在外流。
同樣,貝利鼎盛的上世紀60年代,英格蘭聯賽(英甲)在歐洲並不強,連冠軍盃(歐冠)都沒拿過。不要說英格蘭,連整個歐洲都被南美壓制,實際上當時最強聯賽不在歐洲,恰恰在巴西,巴西整個奪得1958世界盃的團隊,基本都在國內效力,整個巴西聯賽熱火朝天,強隊無數,歐洲隊不是對手,貝利的桑托斯,是史上第一個蟬聯洲際俱樂部杯(豐田杯、世俱杯前身)的俱樂部。
國家層面,從1958至1970年,貝利所在的巴西隊三奪世界盃,成為第一個三奪世界盃的國家,而英格蘭只是憑藉相當明顯的主場因素(即:裁判幫忙)拿到了1966世界盃,歐洲裁判坐視匈牙利、葡萄牙隊普遍對貝利實施殺傷戰術,導致巴西被淘汰,為東道主掃平一大障礙,英格蘭對阿根廷一役主裁判罰下阿根廷隊長拉丁,拉丁不肯走,最後警察出來把他架下去,英阿從此交惡。
就連決賽對西德,英格蘭加時領先的進球,到今天也說不清道不明,那個進球,邊裁巴赫拉莫夫是蘇聯人,二戰時有親人死於德華人之手,可見他內心對德國的仇恨。後世對他的採訪,一再問他那個球是否真進了,他直接來了句:斯大林格勒!
巴赫拉莫夫在他家鄉被視為民族英雄,在今天巴庫國家體育場,還有一座他的塑像。
當時貝利被視為巴西國寶,禁止出國。如果他加盟英格蘭球隊,是否還能成為球王?這是毫無疑問的。當時不要說英格蘭,貝利這樣的歷史第一人,西班牙、義大利等聯賽當然也垂涎三尺,皇馬、尤文這些隊歷史上不是沒打過貝利主意,貝利的到來,當然能極大提升球隊實力,甚至提升整個聯賽實力地位形象——皇馬能有今天的地位,不正是50年代挖到迪斯蒂法諾,冠軍盃前5屆5連冠,奠定了世紀第一豪門的基礎嗎?貝利也一樣。要知道,迪斯蒂法諾在世紀曆史排名上,被視為僅居貝利、馬拉多納之後歷史第三人,他都能讓皇馬歐冠五連冠,貝利可想而知。
至於馬拉多納,就比較微妙了。馬拉多納的最大成就是1986世界盃,但俱樂部層面,除為那不勒斯奪得兩屆意甲,實際上對於他這個級別的巨星,榮譽是比較少的(他兩次打歐冠都是一輪遊)。馬拉多納這樣的性格,很難立足於大球隊,那不勒斯這樣的地方反而對他正合適,加上那不勒斯對他相當寵溺,他吸毒有專人供貨看守,尿檢時為他掉包,堪稱對他百般呵護,但你能想象在豪門能有這樣的待遇嗎?
而且英格蘭對阿根廷球員是個很特別的地方,由於1966世界盃的積怨,兩國相當仇視,很少有阿根廷人在英格蘭立足。馬拉多納之前,只有他的前輩、1978世界盃奪盃功臣之一的阿迪列斯算是在英格蘭站穩了腳跟,而且英格蘭氣溫溼冷多霧,習慣了溫暖氣候的南美人很難受的了。更要命的是,英甲長期有22隊,全年要踢44場聯賽(意甲才16隊全年30場,英甲聯賽的負荷足足多出14場,幾乎多一個大迴圈!),加上足總盃、聯賽盃,比賽繁重,因此對球員身體素質要求極高,所以英格蘭足球長期崇尚那些身體經扛經撞、意志堅韌不怕受傷的球員,這是阿根廷球員不適應英格蘭的一大主因。
還有很特別的一點——文化角度,英國是個相當“政治正確”的地方,對球員的形象要求很高。你看蘇亞雷斯對埃夫拉用了一個他在烏拉圭攻擊黑人球員的常用字眼(在烏拉圭場上這樣辱罵對方家常便飯,種族歧視的成分很輕),結果立即被停賽8場!馬拉多納這樣動輒發飆的球員,怎麼可能受得了這樣的約束?實際上,當初馬拉多納在巴塞羅那混不下去,就是因為受不了約束,他在輸掉國王杯決賽後挑頭打架,造成國王杯決賽史上最大規模的群毆,這一切發生在前來觀戰的西班牙國王眼皮底下,你說他還能在西班牙呆得下去嗎?
馬拉多納的這些問題,對貝利一點不存在。貝利雖然出身貧寒,但自我約束能力很強,形象一貫極其正面,且時刻“積極進步”,後天努力學習,文化程度比馬拉多納不知高多少。所以貝利這樣的“模範球員”,會很得英國媒體青睞,加上他逆天的身體素質(貝利不光是個人技術絕頂,身體素質也是超一流),適應任何聯賽不成問題。
總之:如果當初貝利轉會去了歐洲,加盟英格蘭球隊,對他日後球王地位不但沒有絲毫影響,相反還可能因為獲得歐洲更多包裝而進一步提升。而馬拉多納如果不是那不勒斯,就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