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健講故事
-
2 # 阿u閒談歷史
在明清之際,滿族文化、經濟均較漢族落後,伴隨著清軍入關、定鼎燕京,其語言文字、風俗習慣、生產方式等均因受漢族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史稱漢化。
滿族統治者乃至一般貴族、旗人漢化的程度是多方面的,下面選取幾個主要方面來講:
以孔孟程朱之學為治國之清王朝在入關之前,尚未形成一套系統的統治思想,因而入關後迅速吸收漢族地主階級的治國安邦之道。順治十四年(1657年)二月,順治在為位於宣武門內的天主教堂撰寫的碑文中。赫然寫道:“夫朕所服膺者,堯舜周孔之道;所講求者,精一執中之理。”
康熙即位以後,把程朱理學尊為正統,皇帝本人“潛心理學,旁闡六藝”,並於康熙九年(1670年)十一月頒佈上諭十六條,提出
“敦孝弟以重人倫;篤宗族以昭雍睦;和鄉黨以息爭訟;重農桑以足衣食;尚節儉以惜財用;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崇正學;講法律以儆愚頑;明禮讓以厚風俗;務本業以定民志;訓子弟以禁非為;息誣告以全良善;誡窩逃以免株連;完錢糧以省催科;聯保甲以弭盜賊;解仇忿以重身命”。康熙十六年(1678年初)十二月為《四書解義》作序:
“蓋有四子(指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而後二帝三王之道傳”,“道統在是,治統也在是矣。歷代賢哲之君創業守成,莫不尊崇表章,講明斯道。朕紹祖宗丕基,孳孳求治,留心學問,命儒臣撰為講義,務使闡發義理,裨益政治。”語言文字及風俗的變化。清朝統治者在入關後,一直提倡滿語、騎射,實際上自順康以來滿洲貴族及其子弟“日甚一日沉溺於漢族文學、書法、繪畫,不僅精通四書五經及唐詩、宋詞、元曲,長於琴棋書畫,且對宋明理學、佛老之道有所探究。”除皇室外,從龍入關的八旗將士根本不會說滿語,其姓氏也是從原來的複姓變為單姓,有的甚至採用漢姓。
乾隆曾為此頒諭滿洲八旗:“須以清語、騎射為常務,如與漢人互相唱和,較論同年行輩往來者,一經發現,決不寬貸”。儘管乾隆帝強調滿洲會試先試弓馬,合格者方許入試,但由於承平日久騎射多被廢弛,《清文鑑》、《滿洲源流考》、《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編纂也並未能喚起八旗子弟學習本民族語言的興趣。
興文治,編書籍。清統治者在入關後日益重視文治,順治時期御纂諸書有:
《人臣儆心錄》、《資政要覽》、《內則衍義》、《孝經衍義》、《易經通注》、《孝經注》、《道德經注》。康熙即位以後編纂《易》、《書》、《詩》、《春秋》、《康熙字典》、《音韻闡微》、《皇輿表》、《皇朝全圖》、《朱子全書》、《性理精義》、《佩文韻府》、《淵鑑類函》、《分類字綿》、《古今圖書整合》、《通鑑輯覽》、《子史精華》、《駢字類編》及《全唐詩》、《明史》、《古文淵鑑》、《歷代賦匯》、《唐宋元明四朝詩選》等。乾隆主持編纂的書籍有:《周易述易》、《詩義析中》、《周官義疏》、《儀禮義疏》、《禮記義疏》、《春秋直解》、《西域同文志》、《清文鑑》、《滿洲、蒙古、漢字三合切音》、《同文韻統》、《叶韻彙輯》、《音韻述微》、《開國方略》、《續通志》、《續通典》、《續文獻通考》、《清朝通志》、《清朝文獻通考》、《清朝通典》、《國子監志》、《歷代職官表》、《大清會典》、《大清會典則例》、《大清通禮》、《國朝宮史》、《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大清律例》、《天祿琳琅書目》、《經史講義》、《大清一統志》、《滿洲源流考》、《授時通考》、《醫宗金鑑》、《儀象考成》、《秘殿珠林》、《石渠寶笈》、《西清古鑑》、《西清研譜》、《錢錄》、《唐宋文醇》、《唐宋詩醇》、《四書文》、《皇清文穎》等。並在此基礎上,編纂《四庫全書》(乾隆三十八年至乾隆四十六年),該書分“經”、“史”、“子”、“集”四大部,收入圖書三千四百五十七種,共有七萬九千零七十卷;另有存目書六千七百六十六種,共九萬三千五百五十一卷。對漢族倫理綱常觀念的皈依。順治初年,清政府不僅為崇禎帝發喪,且對前明甲申死事諸臣“皆褒獎之”。順治九年(1653年)議修明史,理學名臣湯斌疏言:
“《宋史》修於元至正而不諱文天祥、謝枋得之忠;《元史》修於明洪武,而亦著丁好禮、巴顏布哈之義。順治元、二年間,前明諸臣抗節不屈、臨危受命者,不可概以叛書。”乾隆時期開館修史,特增設《貳臣傳》,即使像李永芳、孟喬芳、張存仁、洪承疇這些在清開國時期立有特殊功勳的人物,也要被冠以貳臣之名。對於在明清之際堅持抗清的史可法等明廷官員,或建祠,或賜諡。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清代雖然是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但在很多方面其實是對中原文化的繼承,很多對清代歷史有所誤解的讀者往往視其統治者為“蠻夷”,實者大謬,滿漢雖然有別,但終究還是一家。
回覆列表
滿洲貴族在入關後就慢慢接受了漢族文化,一點點的漢化。到了康熙、乾隆,他們在注重滿文教育的同時,也大力的接受漢化,學習並且精通了儒家思想,用以治國和統治人民。
由於滿人,特別是貴族,吃喝玩樂,驕奢淫逸,他們長期生活在關內,慢慢的滿話不會說了,滿文不認識了,越來越漢化。
滿清滅亡後,所有的滿人害怕被報復,更加主動的接受漢化,把滿族老姓都改了。
比如瓜爾佳氏,因為崇拜關公,大多改為關醒,還有石氏、鮑氏、汪氏、李氏、高氏等。比如愛新覺羅,改成金姓,比如川島芳子,漢名就是金碧輝。
他們努力融入中國社會。到了現在,滿族除了少量習俗,都已經漢化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