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廿希堂—方波
-
2 # 保定小楊
熙通寶為清代錢幣,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1662年~1722年)。康熙通寶錢徑2.5-2.7釐米,面文“康熙通寶”以真書直讀。
康熙通寶按照背面文字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仿"順治四式"的滿文錢,錢背滿文"寶泉"、"寶源"左讀,是戶、工兩部所造;另外一類是仿"順治五式"滿漢文錢。
首先說一下,順康雍清三代錢的直徑沒過29的都不算大樣,不要聽別人拿著個直徑28mm多的康熙非說是大樣,價格有多高多高……
乾道嘉這幾種錢,只要直徑過27mm,就是大樣無疑!
一般講康熙通寶的直徑大小除了大樣和普品的區別,其他的價格並沒有因為大小而有太大區別的!背文滿漢福,滿漢漳等這種都是錢幣存世量都是不多的,價格都是好幾百一枚。
所以,不光是康熙通寶,基本上所有的清錢都一樣,除了大樣有較大價格區別,其他的都只跟版式和品相有關,與錢的大小沒有太大關係了!
-
3 # 說林
同為錢幣收藏愛好者,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誠如您的問題所言,不光康熙通寶的直徑大小不一致,除此之外,許多古幣的直徑大小也都一樣。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面值不同,錢幣直徑大小不同。
小平錢是古錢幣最普通的形制,就是通常意義上的一文小錢,又稱平錢,它是使用古錢幣時代的最小貨幣單位,在小平錢的基礎上,還有這五,折十,折五十等大錢。簡單來說,小平錢好比現在的人民幣一元,折五就是五元錢,折十就是10元錢,以此類推,所以不同面值的錢幣,直徑大小有區別。
2,鑄造的地點,版別不同,錢幣的直徑大小也會有所區別
中國古代貨幣的鑄造,主要採用型範澆鑄的工藝。伴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先後採用了平板範澆鑄、疊鑄和母錢翻砂三種工藝。
範,就是人們常說的模具,是用來構成器物造型和紋樣的;而平板範澆鑄,簡單地說,就是把兩塊平整的範拼合在一起進行澆鑄,是中國古代最早採用的鑄錢方法。
簡單來講,錢幣的大小直徑取決於模具,不同的鑄幣廠(古城泉局)所鑄造的模具會有所區別,因此相同面值的錢幣大小直徑會有差別。
版別也很好理解,好比人民幣會有不同的版本(第某套),因此直徑大小也有變化。
3,私鑄和國庫空虛造成的偷工減料
先說國庫空虛造成的偷工減料,舉例來說,咸豐同治的時候,國庫空虛,清朝情況差,為了彌補財政採取亂鑄的措施,導致各種幣多次改制。這就是說以前一枚錢幣的含銅量是90%以上,因為財政出了問題,新鑄錢幣的含銅量降低,大小的出現了變化,但面值不變,說白了就是貨幣貶值。
再說私鑄,私鑄錢,古錢幣術語。民間私爐盜鑄的錢幣,因意在牟利,私鑄錢一般比官爐錢輕小粗惡;從銅質到文字都明顯劣於同時官爐所出之錢。
以上兩種情況的出現主要原因是當時的銅價上漲,銅源匱乏。
4,同等面值大小及直徑不同的古幣,對價值有影響嗎?
不同版別,泉局及私鑄的錢幣,增加古幣的文化屬性,對了解當時社會的變化和人文歷史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樣為喜歡收藏的玩家們,增加了樂趣。
-
4 # 英雄2號
康熙通寶是古錢幣,不是機制幣,版別不同,鑄造局口不同,鑄造地方不同,鑄造年份不同,銅質有差異,工藝有差異,所以不可直經做成一樣大小。關於價值就要看品體品相,版別,一幣一價,相差懸殊,不能一概而論。
-
5 # 談古收藏
都是一起探討古錢幣的,康熙通寶有很多局,每個局大小有區別,還有七分錢,私鑄,對錢幣的價值是右影響的,同一個局一般都是尺寸大的要貴一點。
康熙元年(1662年)清政府下令停鑄上代“順治通寶”錢,而改鑄“康熙通寶”錢,並規定以後凡是嗣位改元,所鑄錢制皆如此例。縱觀康熙一朝,在全國共開設鑄錢局二十四處。由於受當時冶鑄工本和錢幣私鑄等問題的影響,每一文康熙錢曾分別重一錢四分、一錢、七分,這樣一來便產生了我們今天見到的大、中、小三種不同重量的“康熙通寶”錢。
回覆列表
直徑大小不同對錢幣價值影響很大的。現在古玩市場康熙通寶通貨價25-100元不等,特別版別錢幾百幾千到幾萬不等。 一般錢幣的價格由版別、品相、稀缺性等決定。 1,錢幣品相,品相完美的高價,有毛病的價格上少了一大截。
2,錢幣字型,宋體較稀有,價格高點。
3,錢幣字口清晰度,字口好的價也好。某些記字錢幣(錢幣上後刻印各類記號)也較為值錢,鞏字錢較稀少,價格高。
4,錢幣的大小、重量、直徑等不同,材質黃銅、紫銅等不同在價格上都有所不同。
5,錢幣的文化價值,比如康熙羅漢錢等,康熙年間有紀念意義而鑄造的銅錢,收藏價值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