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寫什麼先生
-
2 # 不與趨勢為敵
機構持倉首先選擇個股資料,看十大流通股東持倉比例,可以看到是機構持倉還是遊資持倉。
通常股東顯示如果都是個人基本屬於遊資,如果顯示有銀行基金、社保基金、或是中央匯金說明屬於機構持倉。
還有一個是看龍虎榜,當天有哪些重大席位介入,流入金額比例,為未來走勢做判斷!
-
3 # 深圳蝸牛
普通的股民和機構是有資訊時間差的,所以你這個問題沒有辦法實現。
先說龍虎榜,龍虎榜本身的意圖是上交所對於異常波動的股票給出買賣金額警示的,最後演變成什麼了,演變成這些股票變成可以看透資金,這些股票淪為購買的物件。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現在很多的機構都會規避這樣的事情出現了。
記得很早的時候大智慧出了一個功能,可以檢視的出2天前的機構持倉,但是這個功能是收費很貴的,就這樣的股票被發現夠後再未來的幾天就會一直持續上漲。
最後上交所發現這個情況就取消了這個功能,目前沒有任何一款軟體有這樣的功能?
所以目前沒有任何這樣種類的軟體出現。
一樣上面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
4 # 民間腸粉哥
1:每隻股票前十大股東可以查詢
2:高階的付費軟體可以檢視機構持股情況
炒股一樣,首先你要找強勢股,何為強勢股,就是當下的題材熱點以及一個漲停板 開始的股票,再去想為什麼會漲起來,然後你就分倉進去吃點肉,僅此而已。股票賺錢很難的,但是我賺了很多錢,那是上帝給我的厚愛。希望你能在股市裡面不要太貪心,做個隨心快樂投資的人。
-
5 # 踏過的同一條河流
根據我的經驗而言,目前A股市場機構分類主要包括公募基金、保險、外資(陸股通+QFII)、私募、信託、券商自營和券商資管、社保基金等,其中不同機構持倉的資料披露頻率和獲取渠道存在差異。
首先,陸股通外資的持倉資料是可以日度跟蹤的,一般在T+1個交易日就可以在資料終端軟體上看到,比如Wind和choice中可以看到前一交易日具體某隻個股的陸股通買入賣出股數,這個是最高頻的;QFII也是外資的一種渠道,但是目前外資市值佔比已經只有40%左右,通常是季度披露的,主要透過個股的十大流通股東可以看到,頻率相對較低;
其次是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在每季度都會有重倉股公佈,通常是基金重倉持有的前十大個股,可以透過對比最近幾個季度的持倉分析基金偏好風格的變化;同時季度會披露持有A股全部市值,可以由此計算基金倉位,判斷未來基金潛在加倉空間;另外公募基金會在半年度公佈全部持倉,基本上每隻基金具有持有哪些個股都可以看到,不過因為是半年度頻率,所以對投資指導意義有限;
再次是保險、私募、信託、券商和社保基金等,因為這些均屬於特定資產管理性質,法律上並沒有像公募那樣強制資訊披露的要求,所以觀察這些機構的持倉通常只能透過半年度的十大流通股東,從而分析這些機構的持倉季度變化。
最後,還有就是一些龍虎榜的資料,賬戶型別是機構專用之類動向也會有日度的披露,不過一般都是出現交易異動的個股才會關注到,且機構型別無法透過龍虎榜明確。
-
6 # 金池長老1
在實物交割或者現金交割到期之前,投資者可以根據市場行情和個人意願,自願地決定買入或賣出期貨合約。而投資者(做多或做空)沒有作交割月份和數量相等的逆向操作(賣出或買入),持有期貨合約,則稱之為“持倉”。在黃金等商品期貨操作中,無論是買還是賣,凡是新建頭寸都叫建倉。操作者建倉之後手中就持有頭寸,這就叫持倉。
價格上漲
1:成交量、持倉量增加,價格上漲,表示價格還可能繼續上漲。
2:成交量、持倉量減少,價格上漲,表示價格短期向上,不久將回落。
3:成交量增加、持倉量減少,價格上升,表示價格馬上會下跌。
價格下跌
4:成交量、持倉量增加,價格下跌,短期內價格還可能下跌。
5:成交量、持倉量減少,價格下跌,短期內價格將繼續下降。
6:成交量增加,持倉量和價格下跌,價格可能轉為回升。
-
7 # 踩水的少年
這個在股票軟體裡面按f10,檢視股東資料即可。同花順等手機app裡面點開股票往下拉看《簡況》裡面的股東資料就行
-
8 # 金融小微03
我走過盤,交易量什麼的都不可信,壓力支撐有一定作用,但也不大,只會讓主力計算成本,如果成本低就會再等一波,一開盤多空吃進,在慢慢往外吐,收盤再形成一個內鎖,日復一日。主力持倉根本無法確定,集合競價週末主力倉位都可以變化,散戶根本一點辦法沒有!
-
9 # 陳沛民
我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一線法。用體用法就是用一根均線壓在股票的前期的高點上面。只要股價超過此線,股價將有一波行情,這也是操盤用的指標
回覆列表
實時持倉的話,除非有滬深交易所或者券商內部的資料,不然很難拿到。
但你依然可以間接地從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十大流通股東中查詢。缺點一是時效性不高;二是私募基金一般規模不大,擠不上股東前十;三是一篇篇年報去翻可能比較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