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刀刀愛生活
-
2 # 安安和你
如果你按照平均每個孩子花銷來算,這個命題是成立的!首先養育第一個孩子積累的經驗,可以運用到後面生的孩子身上;還有一些物品,比如小孩玩具、漫畫書、衣物等小的都可以利用!養孩子還是需要我們算經濟帳的。量力而行,儘可能給孩子好的環境、好的教育……不能想著越多越好,跟買彩票似的,以為生的多,總有一個有出息的。記著想要有出息,首先要有好的教育、營養、環境等!我們都要加油!
是的,我贊同這樣的觀點,我覺得這句話也可以換個比較通俗的說法,”越窮越生“。
“生育的越少,就投入的越大”,可以說越是精英的家庭,越注重對孩子的培養和教育。 從經濟學角度看,人口的生育和撫養,是有它的成本和收益的。
很多窮人沒有安全感,他們會固執的秉持養兒防老的觀念,所以窮人的家庭一般是典型的數量概念。在中國貧困地區農村,生育撫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很低,不需要上幼兒園,上小學的費用很低,沒有讓孩子上大學的打算;孩子到六七歲時,可以從事放羊、拾草、砍柴、收糧等勞動,對於家庭是有收益的。
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人更注重品質,不管是自己的生活品質還是給孩子優良的成長環境。發達地區競爭壓力也大,養一個孩子也會大大增加經濟壓力。
特別在現在的社會,80後、90後組成的家庭,都會更傾向於生一個孩子,在大中城市更是如此。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我們的原則,生容易但養卻不易。
一個孩子從出生到大學畢業要付出多少的精力與金錢,各種胎教、早教、名校資源、課外班和特長班,雖然只有一個孩子,但是從出生開始,家長就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培養,不能讓孩子落後在起跑線。
現在的教育圈子就是這樣,人總是愛比較的,面對越來越早慧的小孩,沒有一個家長不會受到影響,這些都對家長的要求與考驗越來越高,養孩子的成本也越來越大。
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從校園到工作,按照中等標準沒有大幾十萬付出是成功不了的。有些家庭從小學到高中,培優補習費用都可能高達一二十萬了,還不說其它的。很多年輕人望而生畏連一胎都不想生了或怕養不起,還何談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