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岐黃一葉

    首選彩超檢查。也可以用CT或磁共振。

    驗血化驗肝功能。

    人工體檢簡單高效,花費少。但是對醫生的水平要求高。觀察有沒有黃疸?蜘蛛痣,肝掌,腹水,壓痛叩擊痛,觸控脾臟有沒有腫大等。

  • 2 # 放射科楊大夫

    肝膽胰脾雖然在肋骨下方,貌似有遮擋,但其實很好檢查。包括沒有店裡輻射的B超,MR,有電離輻射的CT,都可以比較好的進行檢查。

    B超。

    非常方便,透過探頭髮射超聲波進行成像,因為沒有電離輻射,所以現在的健康體檢多數用它來進行。肝膽胰脾屬於實質臟器,非常適合用B超檢查,缺點是有的位置較深的部位,或者受到腸氣干擾時,胰腺或膽道系統有時不容易觀察。

    MRI

    無電離輻射,但可以多引數成像,藉助對比劑增強檢查,可以很好的對肝膽胰脾進行評估。

    但由於價格貴,檢查時間長,病人配合要求較高,一般也不做首選檢查,通常作為解決問題的檢查手段。比如CT或B超未能明確診斷的時候,可以用MR補充檢查。MR提供的資訊和CT的資訊有時候互為補充。

    舉個例子,懷疑肝癌的患者,假如CT表現不典型,就需要用MRI,針對部分人群,如果MRI表現為典型肝癌,則可確診,而不需要活檢。反之,如果先做了MR,但不典型,也可以再做CT,如果典型,也可確診。

    CT

    臨床最常用。

    不作為體檢手段,對於體檢人群,通常是B超發現問題而無法定性時,來做增強CT檢查,注意是增強CT,如果只做平掃,沒有意義。因為平掃的上腹部CT,不會比B超好。有些體檢機構推出腹部CT平掃體檢,這個有些過分,千萬不可去做。

    另外的使用場景就是針對不同病情的評估和診斷,通常也需要增強掃描。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影像檢查,還有包括PETCT在內的一些其他檢查,但都需要有具體的適用證。

    如果有檢查需求,一定要去門診找醫師諮詢,沒有特殊症狀,需要體檢的,可以先找全科醫師,或者放射科大夫諮詢下。

  • 3 # 石佛山下小醫生

    肝膽胰脾是人體重要的臟器,在人體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體檢的時候往往都會查一下肝膽胰脾 。那麼,當這些器官出現病變的時候,怎麼樣才能檢查出來?今天陳醫生就和大家聊聊幾種方法。

    首先要明確一點肝膽胰脾屬於不同的器官,在人體內的位置也是有差異的,肝和膽是一起的,位於腹腔的右邊,脾在左邊,而胰腺的位置是左邊偏中間,但是位置比較深。

    一、體格檢查

    什麼是體格檢查呢?說白了就是四個字:視觸扣聽。醫生不依靠抽血化驗或者拍片等手段,只是依靠自己和一些簡單的比如聽診器、手電等工具進行的檢查。那麼視觸扣聽是如何做到發現肝膽胰脾病變的。

    視:也就是看,看什麼呢?第一看面板和眼睛的顏色,當面板和眼睛變黃了,說明出現了黃疸,出現黃疸大部分原因出現在肝臟和胰腺那些地方。首先肝臟本身的疾病會出現黃疸,比如肝臟衰竭、嚴重的甲肝、乙肝等。其次肝臟的管道系統,比如膽總管下段因為結石堵住了,肝臟要排洩膽紅素排不出來而出現黃疸。另一方面,那個部位(下圖圓圈位置)長癌症了,也容易堵塞膽總管下段。比如胰頭癌,壺腹周圍癌等。

    第二看大便,正常的大便應該是黃褐色的,大便的顏色是因為膽紅素排到腸道,變成膽素原,膽素原和大便排到體外變成黃褐色的膽素。當大便變成陶土樣,也說明膽總管下段那個部位被堵掉了,疾病也就是上面講的那些,結石或者胰頭癌、或者壺腹周圍癌。

    觸:觸也就是用手摸。前面講過了,胰腺因為位置比較深是觸不到的。但是脾臟和肝臟是可以觸到的,尤其是有病的時候。另外,雖然膽囊也摸不到,但是透過肝臟可以間接摸到。比如,膽囊在發炎的時候,透過墨菲氏徵可以提示存在膽囊炎。

    (圖為醫生為患者做肝臟觸診)

    墨菲氏徵是檢查者左手四指放在右側肋緣處,大拇指按壓在肝臟表面的膽囊點往下按,同時吸氣,當出現因疼痛而突然屏氣,說明是墨菲氏徵陽性。另外,當正常的肝臟是柔軟的,非專業人士可能自己摸不出來。當肝硬化的出現,肝臟變小、變硬,能夠觸診摸出來,當肝臟出現肝癌或者爆發性肝炎的時候肝臟反而變大,這個時候也能摸出來。還有其他情況,比如右心衰竭,肝臟也會充血而增大。正常的脾臟,觸診也是可以摸到的,但是當出現脾臟增大的情況下就更容易摸到,脾臟可以大到什麼程度,脾臟可以往下垂到肚臍那裡。脾大可以見於肝硬化、溶血性貧血、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骨髓瘤等等。

    叩:也就是叩診,叩診也能叩出來肝臟和脾臟增大,這裡就不在贅述。

    聽:聽是指用聽診器聽,對於肝膽胰脾一般聽不出什麼有用的東西。

    體格檢查雖然能查出一些東西,但是也只能作為提示作用,而且隨著各種檢查越來越先進,體格檢查也是逐漸被年輕醫生所忽視。雖然也有一些專家教授呼籲,體格檢查的重要性,但是體格檢查的地位還是在不斷的下降。

    二、抽血檢查

    1.對於肝膽來說

    對於肝臟來說,甲乙丙丁戊型肝炎都是可以透過抽血化驗來確診。另外,肝功能檢查能提示很多疾病,比如單純的轉氨酶升高,提示可能肝臟受損了,是肝炎或者藥物引起;當轉氨酶大幅度升高,膽紅素也升高,可能是爆發性肝炎。當轉氨酶升高,膽紅素少量升高,白蛋白低可能提示存在肝硬化。

    AFP中文名叫甲胎蛋白,是診斷肝癌的腫瘤標誌物之一。當AFP>400,或者>200,持續8周,高度提示肝癌。

    2.胰腺

    血液中澱粉酶、脂肪酶升高,提示發作急性胰腺炎。胰腺癌患者腫瘤標誌物CA199常升高,但是也有不升高的,而且CA199升高也不一定都是胰腺癌。

    3.脾臟

    當脾臟增大,皮功能亢進的時候就會不斷殺死血小板。這個時候抽血化驗則會發現血小板數目減少。因此,血小板減少,可以考慮脾臟方面的問題。

    三、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就是指彩超、CT、磁共振等檢查。

    1.肝臟和膽囊

    B超是比較好的檢查,可以看到膽囊結石,急性膽囊炎,對於肝臟能看出肝硬化,肝血管瘤、肝囊腫、肝內膽管結石,膽總管結石等等。而且B超目前是肝癌篩選首選檢查,能夠發現1cm以上的肝癌。對於肝臟和膽囊,基本上B超能查出來,CT都是可以的,而且對於肝癌的檢出率,增強CT/磁共振(MR)更加的敏感,在肝癌更小的時候就能找出來。對於增強CT或MR發現的疑似肝癌的小病灶無法確定的時候,可以採用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可以提高準確率,並且在確診後可以直接對肝癌的動脈進行栓塞,既是一種檢查,又是一種治療。PET-CT可以對全身進行掃描,發現肝癌或者肝癌有沒有向遠處轉移。

    2.對於胰腺

    對於胰腺,其實B超不是特別好,因為胰腺位置比較靠後,常常因為氣體干擾而顯示不清,有時候只能看到胰腺的尾部而看不到頭部。即使發現了胰腺癌也是晚期的病人。CT檢查可以發現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能夠發現直徑大於2cm的胰腺癌。超聲內鏡是一種將探頭伸到胃部的超聲,準確率更高,可以發現直徑5mm左右的腫塊,而且可以對胰腺進行穿刺,確診胰腺癌。MRCP又叫胰膽管水成像,主要是檢查胰管和膽管的,能發現胰腺和膽管的腫瘤和結石。ERCP原來是一種檢查手段,現在漸漸的變成一種內鏡下手術,主要是將胰管或膽管裡面的石頭取出來。

    3.脾臟

    對於脾臟來說,B超也是很好的檢查,能夠測量出脾臟增大了多少。在臨床上,我是很少見專門對脾臟做CT,磁共振的。相對肝和胰腺,脾臟的地位就差了一些。

    總結:現在醫學發達,想要發現臟器有沒有病變,手段很多很多,關鍵是在病變不嚴重的時候發現。

  • 4 # 腎鬥士打怪獸

    檢查分好幾種方法,也要幾種方法配合才能避免誤診漏診。

    最簡單的就是體格檢查,透過醫生的視聽觸叩,可以大致檢查器官的形態、質地、有無觸痛等。這是最簡單有效,也是最經濟的。很多醫生往往會忽略這部分檢查。

    其次就是抽血檢驗。可以查肝功能、膽紅素、胰腺分泌激素、血常規、腫瘤指標等等。可以知道這些器官的功能或者併發症及腫瘤標誌物。

    還有就是一些物理檢查。比如彩超、CT、核磁共振等等。可以觀察器官的形態及有無腫瘤或者其他病變。

    沒有任何一種檢查可以完全替代其他檢查。所以想要評估這些器官,都要結合多種檢查。

  • 5 # 腫瘤大夫Tina

    肝膽胰脾是人體最重要的臟器之一,也是最容易出現惡性腫瘤,早期又沒有特殊症狀的器官。組織臟器的檢查,有很多檢查方式都可以檢測,如超聲,CT,MR。超聲是最簡單方便的方式,一般來說,1cm以上的腫塊都可以透過超聲發現,所以超聲是重要臟器最好的防癌篩查手段,建議不管哪個年齡段,每年最好都做一次重要器官的超聲,萬一發現腫瘤,能早期發現,基本都可以治癒。CT 和MR可以檢測到更小的腫塊,1 cm 以下的腫塊都能檢測到,而且能更好的顯示腫塊的良惡性可能。CT唯一的不好就是存在放射性輻射,一般建議一年內不要超過5 次CT檢查。MR雖然沒有放射,但是受周圍因素影響較大,而且增強檢查需要注射增強劑,部分患者存在過敏可能。所以,安全性,方便性來說,超聲是篩查腫瘤的最好手段。

  • 6 # 小火心162

    我是放射科醫生,肝膽脾胰可以做B超檢查,價格便宜實惠,CT 磁共振檢查都可以,價格較高!各有不同的優缺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中兄妹幾個,父母只問一個兒子要錢不讓閨女出錢和照顧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