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話的資料
-
2 # 劉曉博說樓市
【T教授說】
比特幣是一種電子虛擬貨幣,但這種貨幣不會自動產生,需要透過在電腦上經過大量的計算才能產生。
2009年,中本聰創造出了比特幣,並把總量設定了2100萬枚,但這2100萬枚比特幣不是說你給我錢(美元、人民幣)就可以給你,因為中本聰自己都沒有控制這種貨幣。
打個比較容易理解的比喻,比如挖黃金。
這2100萬枚的比特幣,又猶如地球上總量固定的黃金。
但黃金分佈在世界各地,而且是以原始的狀態存在,如果我們需要金子,需要尋找金礦、找到金礦後,還需要找人、找機器進行挖礦,然後經過冶煉等一系列的程式,才會成為我們看到的金燦燦的黃金。
其實比特幣的原理和黃金是一樣的,這2100萬枚的比特幣也是散落在網路世界裡,而且是最原始的狀態,也就是說,還沒有形成我們想要的比特幣。
如果我們想要比特幣,就需要用過透過一定的程式和演算法,經過大量的計算,才能形成,這個計算的過程,就類似於挖黃金,所以,大家也就稱之為挖礦。
而要在網上挖礦,就需要人、高配置的電腦、及讓程式執行的電力,而且越往後,演算法就越困難,計算量就越大,同時,耗電量也就越大。
所以,更大的耗電量、更高配置的電腦,就構成了資源的消耗和浪費。
這就好比,一開始大家挖金礦時,會先挖掘一些比較容易挖的金礦,這個時候簡單的工具、較少的人力投入,就可以挖出並也煉成黃金;但隨著一些容易的金礦被挖完後,就需要開採那些不容易開採的金礦,這個時候對挖礦的技術和工具要求也就更高了,也就是說,開採成本更高了。
這就和金子也是大量的人力物力淘沙或者挖礦挖出來一樣。虛擬貨幣的原始貨幣的產生,得有一個分發理智,分發的邏輯不可能誰想要就可以要,而是要透過一套公平的,分散式記賬的,有共識的邏輯關係去產生原始幣,而這套產生方式就是挖礦,挖礦的背後是大量的計算,計算就需要耗能,這個應該很好理解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