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不忘初心153159731

    延遲滿足感有以下幾方面:

    1. 認知因素

    關注事物的主觀屬性(味道、聲音、感覺等)不利於延遲滿足,客觀屬性(顏色、形狀、數量等)有利於延遲滿足。在需要延遲當前滿足的時候,可以關注當前事物的競爭物(Competing item)的主觀屬性,透過調動對競爭物滿足的渴望來弱化對當前事物的渴望。例如,想吃甜食時就想想烤肉的味道。

    (根據Change Anything,另一個技巧是關注理想願景的主觀屬性。例如,想象減肥成功的感覺。)

    2. 行為因素

    對推遲滿足感的行為作出獎勵,獎勵一定要對參與者有意義,無意義獎勵沒有效力。

    一個例外是代幣形式。用代幣給即時獎勵、延遲獎勵賦值,例如現在吃蛋糕扣1刀,延遲到飯後獎1刀。原理是用客觀的數字而非主觀感受進行判斷。

    注:獎勵可以指具體事物,也可以指完成一件事獲得的成果。例如減肥成功的獎勵是有健康的體魄和耐看的身材。英文的reward能更好地表達這個意思。

    3. 環境因素

    施加者:當延遲滿足的要求由自己施加時,獎勵的出現(Physical presence)會激勵延遲滿足的行為。當由外界施加時,獎勵的出現沒有任何作用。(個人觀點:當延遲滿足的需求由外界施加時,激勵行為的是壓力而非獎勵。)

    參與度:當人們積極投入到行動中,注意力從獎勵轉移,會有效延遲滿足。若在行動中向人們展示獎勵,則會有負面效果。(與上一條似乎矛盾,個人觀點:在行動前期可以用獎勵作為激勵,一旦投入行動就不要再關注獎勵。)

    獎勵的可靠度:只有當人們認為,延遲滿足真的會獲得更大的獎勵,而非哄騙的伎倆時,才會心甘情願地延遲滿足。

    社會影響:社交網路等新媒介使人們養成期待即時獎勵的習慣,儘量減少與這種碎片資訊的接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邏輯思維就是正確的思維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