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代傻瓜李博士
-
2 # 夕陽落葉漫天
說漢語順序亂是因為你是用的西方人頭腦考慮事情,從文字組成來講,漢字屬於象形文字,每個字都是由特定實物,影象演變過來,比如我字,是由一個人拿著戈這個武器演變過來,這要求你能看圖想象實體。這導致你看書閱讀只用會意就行,順序什麼都靠邊站,就是你寫的全是缺胳膊少腿,一個字連續出現不同寫法,好幾個相似的字連續出現,一個成語顛倒了用,都不影響閱讀。
因為經過了漢字簡化,去除了大量偏旁部首,留下就是這個字的意思,字的樣子都改了,但是卻不影響大家看古文。
古文是使用繁體字,每個字都有特定含義,但是少筆畫和用別的字代替的情況卻很正常,有時候比如王羲之的字,畫的鬼畫符一樣仍然是大師作品,為了美觀為了簡便書寫,為了避諱,一個字少偏旁很正常,甚至為了普及教育減去大量偏旁,但是你看了還是會知道是同一個字。連每個字的樣子改了你都可以看懂,順序什麼毛毛雨了。
而這就跟拉丁語完全不同,跟西方字母不同,他們少一個字母還行,全篇少字母就看不懂了,比如英語分古代和現代兩種,兩種不是專家完全看不懂,完全是兩種語言了,這是因為他們先發明的一些字母,然後需要把這些個字母排列起來,每個字母放不同位置這才能代表一個意思,而這樣形成的詞語含義比較少,有的就會說這樣準確,一個詞代表一個意思,就算因為某些詞使用的多,可以有幾個意思,但是每個意思使用都必須帶不同冠詞,比如on the tree,這裡連在一起就是在樹上,不會有騎樹上的意思,也不能像中文說在樹上,在上樹,樹在上這些說法和用法,而onthe兩個詞屬於動詞,我們的上表達的就太多了,還有方向姓名什麼都可以用,英語的多詞義,都是特定用法,像秋天的秋這個字,從季節可以到名字,甚至因為古代有習俗是秋後問斬而代表殺戮,寫一句話一首詩,拉丁語系只能按一個順序排列一次,只能從一個方向閱讀,要想代表意思多就需要加入的單詞多,頂多會出迴文詩,還要你按特定順序讀下去,我們的中文可以寫詩想加其他意思,除了用成語典故這種英語累積才使用的方法外,還藏頭詩這類方式增加隱含意思。
要想看懂中文需要足夠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古代華人需要在竹簡之類比較小的位置書寫記錄,就像孔子做春秋,一場持續幾年的戰爭,一次很大的地震洪水這樣的災難,用英語書寫可能要用許多天來破竹子才有足量材料書寫,用讓幾個國王都破產的絲綢記錄,用不知道多少年的時間在石頭上刻劃,我們卻只需要用一兩百字就記錄清楚了,也可以用一段話記錄下來,要是太遠的地方,不太重要的故事,用一句話也可以,我們有時候說孔子做春秋一字寓褒貶。
看懂英語法語之類拉丁語系西方文獻,主要是背誦詞彙,要是古英語就是相當於重新學習了,方言又多,還會出現其他國家民族的詞彙,現在英國地名都會保留一部分凱爾特詞語,跟我們繁體簡體差別太大,不按順序看,你就當是看幼兒園學英語的畫報了。
總而言之,文化差異導致這個說法,中文理解是依靠自己悟,西方人看不懂很正常,就好像我們覺得英語的縮寫很奇怪,沒有人介紹的情況下,幾個單獨的字母代表一個公司過檔案,就好像WTO ,可以是世界貿易組織,也可以是世界旅遊組織,甚至是一個什麼姐妹會,我們華人也很困惑,一個搞貿易的組織和旅遊有聯絡可以理解,和一個姐妹會有什麼關係?我也寫個NND ,有人知道是新的非法藥品這個意思嗎?真亂!!!
-
3 # 九等公民
???,我學識淺薄,對你的問題不是太懂。我認為,中國的漢字每一個都是獨立體,所以怎麼排放或者堆放無所謂的。就像英語是“ABC”有一個這樣的順序,但是,中國字是沒有的,就像我們初學時,只是有簡單逐漸入深(是從筆畫少的逐漸到筆畫多的開始學的)(比如;上中下,這個沒有順序之分,只是需要你認識這個字)如何排序,關建是看使用者想要表達的意思,而進行合理的組合排序來完美的敘述出你想要表達的意思。所以漢字沒有順序之分。比如;你問我:第三個漢字是什麼?我在這裡只能答是:個!在其它地方我就不知道了,誰知道你把那個字放在第三個位置上了。
我看到很多的朋友都是回答的是,在書面上的一句話裡有些字順序錯亂,這樣的錯亂,沒有人不會在意,只不過大多沒有人去說,但是心裡都會認為編者是個文化低或者是個馬虎的人。
-
4 # 亞馬孫蝴蝶
漢字其實並非無序,漢字也是由字、而詞、而片語、而句子、而段落、而文章依次組成,其筆畫、筆順、拼讀、結構、章法等等都有明確運用規則與含義,我們的漢字博、大、精、深!
-
5 # 假裝外行看門道
看到類似這樣的問題,我就忍不住要說兩句。你說漢字順序是亂的,是針對26個英文字母來說的吧?26個字母也是人為編排的順序,也不是自然順序吧?中國也有文字排序——《千字文》不是嗎?不要以別人的標準來評判自己的優劣,且先不說這種簡單粗暴的對比是自信心的缺失,就問題本身來說就毫無意義。閒著沒事還不如學做幾道菜來孝敬父母,或討女朋友歡心呢!
我們且不去比較漢字與英語的優劣,就單單作為一個工具來說,你自己使順手了工具,突然換了一種工具,你覺得對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有幫助嗎?
一種文字是否優秀,不在於文字的本身,而在於使用文字的人群是否強大!中國文字傳承著五千年的精神文明,蘊藏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智慧,她讓我們能夠在被戰火燒成灰燼的土地上,用了短短的五六十年的時間重新建立起來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她,世界上還有哪一種文字有資格和她比?
不要聽那些沽名釣譽的專家學者們噴唾沫星子,你們去查查百度,經常在網上很挑鼻子豎挑眼的那些人,說華人這不行,那也不好的人,看看他們在自己的專業方面有過什麼成就?有過什麼建樹?比如方舟子等之流。
-
6 # 雲遊同您一起雲遊
我認為,漢字亂不亂都沒有關係的,讀漢字,就是直接和您的讀寫漢字的經驗,密切相關的。君不見,小學生讀書,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讀出來的。我們大人,讀書多了,就可以比較快的一口氣,讀很長的一篇文章。那些大碗播音員,更是讀書不打結的。一目十行,就是這個道理。以前在單位上,學習時,讀報紙,我就是在嘴裡讀上一句話的時候,眼睛就看下一句話,這樣讀報紙,速度就快,也很少打結。即便是有錯字,也可以讀出正確的音來。
讀寫的經驗非常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夠一目十行,都是閱讀認知習慣和經驗習得這兩種神技加持有沒有?別說順序錯亂看不出,就是有個錯別字也很難查出!所以,你能很快就可以讀完一篇文章,並能理解其中的意思。
-
7 # 豆子人民藝術家
實其是這種一遍普象現,人一們旦學會習了一詞個匯,就在會腦中海形關成聯,並自排動序。我舉例個子:
百一里挑
這詞個,你是就閉著睛眼都能出念來,以可道知這詞個的正真序順。在國外也是如此的,我們學習英文單詞,“interesting”,你寫成“intresting”,別人一眼看來,也很容易看成正確的“interesting”,再如“excited”,你寫成“exctied”,大多數人一過腦子,就自動變成了正確的“excited”。
人們的這種習慣,有時候會影響閱讀,比如有一個人聊天的時候發了這麼一句話:
你吃那個大便當飯。
他的意思其實是:你/吃/那個/大/便當飯。
而不是:你/吃/那個/大便/當飯。
更嚴加重的是,只要你的頭一個字和最後一個字順序是對的,中間的字隨便你麼怎打亂順序,人們都會自動腦補出正確順序,比如:
我抱睡想著覺你。
於是,就有人喜歡在論壇開玩笑,他這樣寫道:
郴州、福州、柳州、潮州、高州、廣州、化州、惠州、雷州、連州、梅州,中國就這幾個帶“州”字的城市。誰要是能寫出來其他的,我認作他爹!然後下頭一片言留的,說什麼青州、鄭州……這就是利用了們人看見詞彙就“自動腦補”“自動調整順序”的特性。他說的是“認作他爹”,而不是“認他作爹”,前者和後者兩個意思異太差大了,前者是“誰要是能寫出其他的,我就當他爹”的意思,後者是“誰要是能寫出其他的,我就認他當爹”的意思。
謹上妨當!
-
8 # shawn25
這種現象其實和漢字無關,而是和中文有關。
語言學上,全世界的語言大概分為孤立語,屈折語,黏著語等幾大類,而中文則屬於孤立語。
你說的漢字的順序不影響閱讀和相信,就是孤立語的特徵。
孤立語的特點是:
語素和單詞一致
語素沒有變化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中文的最小單位是字(語素),一個字可以孤立的表達意思。也就是說,孤立語的語素就是單詞,可以獨立表達意思。
比如我們看英文單詞 unbreakable ,這個單詞是由三個語素un break able 組成的, 除了break外,un. able都不是單詞,不能獨立表達意思。
所以孤立語一個單詞就是一個意思,大腦可以直接獲取資訊。
而其他語言,必須依賴於語素相互組合的關係才能表達意思,這樣閱讀時就必須考慮詞語的前後順序。
比如我們看你給的例子,"研表究明"。 當大腦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立刻認出這四個字的意思,然後進行分析,因為這四個字只能組成研究表明的意思,所以我們立刻明白了是"研究表明的意思"。
也就是說,孤立語的使用者閱讀和順序是字-詞-句子。如果順序顛倒,只要字的組合,詞的組合不出現歧義,我們立刻就能明白是啥意思。
所以,真是因為孤立語語素可以獨立表達意思的原因,漢字順序顛倒就不影響閱讀了。
而其他兩種主要語言,屈折語和黏著語,都必須和其他語素組合表達意思,所以,順序一定會影響閱讀。
比如最典型的屈折語,英語。一個單詞除了要透過詞形的變化來表達意思,比如過去式,現在式,還要和其他語素組合在一起表達意思。
所以英語中存在著大量助動詞,to on in 等等,當你閱讀時,除了閱讀單詞,還要把單詞和這些助詞組合在一起來表達意思,順序就非常重要了。
比如 work in the ... in the work 就完全不是一個意思。 因為位置的變化,單詞的意思也會發生變化。第一個work是動詞,第二個是名詞。
所以這個是和漢字無關的,是中文的特點。我們來看另外一種大量採用漢字的語言,那就是日語。
日語就不是孤立語,而是黏著語,單詞和意思收到助詞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日語一旦打亂順序,就很難看的懂了。
比如這句日語: 私は君を愛します
是 我(私) 愛(愛する) 你(君) 的意思
但是你看到中間還有很多其他助詞,這些助詞如果顛倒位置,就很難看懂了,甚至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樣的意思。
因為語言性質和不同,導致說話閱讀和習慣也非常不一樣。這也就是為什麼其他屈折語的國家,認為同為屈折語的英語超級好學,而中文特別慢學。
而我們華人,作為孤立語的使用者,一點也不覺得中文難學,反而認為英語太難學了。
-
9 # 青澗長風
你一定也聽說過,有時候漢字順序錯亂並不會影響到閱讀,曾經一句“研表究明,漢字序順並不定一影閱響讀”引起了廣泛熱議。
什麼?你還不明白這句話暗藏玄機?逐字閱讀一遍就會發現,原來這句話是“錯句”,很多字的順序顛倒了! 納悶的是你並沒有注意到任何不對勁,很順利就get到了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 先別佩服自己太高能,這……其實是一種普遍現象。也不限於漢語,其實英語中也存在類似順序錯亂卻不影響閱讀的現象。
一本正經的解釋原因是這樣的: 1. 閱讀認知習慣 你現在是怎麼閱讀一句話的?賭五毛肯定不是逐個逐個字的閱讀,不過在識字之初,我們都是一個字一個字閱讀,甚至老師都會苦口婆心教我們用小指頭指著書本上的字來讀。 別問為什麼,還不是因為對漢字不熟悉,而當我們熟悉後就按詞或句閱讀了。因為,當熟練一門語言後,人們的認知方式就會從細節認知轉變為整體認知。 書讀得多不騙你,普通人精讀文字,盯著一個漢字看的時候,餘光大約能夠讀取這個字左右的1.5個詞,也就是左右2-3個漢字,這麼加起來,人眼一次最多能看5-6個漢字! 所以說個別字順序錯亂並不會影響到閱讀,因為人眼讀取這幾個字後大腦就會自己加工處理了。
2. 後天經驗習得 古人曰,薑還是老的辣,就是反手一句話告訴我們老司機不翻車經驗很重要。而影響我們閱讀的除了閱讀的認知行為,那就是經驗習得。 當我們的眼睛看到一些熟悉的字詞組合在一起時,曾經的閱讀經驗讓潛意識預設為這句話是簡單句式,大腦的淺層意識便會迅速按照記憶中的順序自動對文字加工排序,最後我們自然就以為這個順序是對的。
說人話就是自動腦補唄,有多少童鞋是把小黃文中那些缺失的敏感字句自動還原的?舉個手。 再舉個典型的栗子,被就比如看到“白日依山盡,黃河海入流”時,我們看到前半句不用細看就以為後半句是我們學過的詩句順序,這種經驗的先入為主忽視掉了順序的錯亂。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夠一目十行,都是閱讀認知習慣和經驗習得這兩種神技加持有沒有?
別說順序錯亂看不出,就是有個錯別字也很難查出!所以,找錯別字的有效方法可能是倒著查,而不是順著念! 最後總結來看,順序錯亂有時不影響閱讀的原因也不那麼難以理解嘛,四個字一言以蔽之:唯眼熟爾!
回覆列表
漢字是偉大的文化符號。我今天僅就這個問題的“亂”作個回覆。對於有認識障礙的人或不認識漢字的外華人來講,漢字在筆畫順序和排列順序上確實有點亂。但對於常人來講,首先,漢字的二維結構給人們在書寫上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雖然現在制定了書寫筆順標準),也給人們提供了發散性創造思維的廣闊空間。如從“一”新增筆畫,幾乎所有漢字都可以寫出來。其次,漢字的排列順序為人們說話、記錄帶來了很大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間,從而蘊含更多的資訊量。如“要緊”和“緊要”、在“恨小人”、“小人恨”、“恨人小”、“人恨小”、“小恨人”、“人小恨”中,三個字的自由順序變化,表達了很多意思,資訊量倍增。這是任何語言文字不具備的。最後,漢字字詞組合的自由度極大,使得幾個個漢字可以組合龐大的詞彙量。從理論上講,n個漢字可組合的雙音節詞為n(n-1)個,三音節詞為n(n-1)(n-2)個,以此類推。這就是漢字潛在的無窮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