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悲情年華
-
2 # 無限好30688
時代不同,人們的思維模式也就不同,當然做法,處理方式也就截然不同。其實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無限嚮往美好的生活。可條件不同,做法也就不同,過去的生活條件是不可提的,全靠的是一種信念,精神,勇氣,去支撐的,華人連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所以,什麼都不是事。現在的生活水平高,自然年青人要求也隨之而高,完全合情合理,所以,人到一時說一時,只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提高生活質量,也是人心所向的,無可厚非!
-
3 # wjh格林童話
現在的社會與過去的社會首先不一樣了,由落後走向先進,由貧窮走向富裕。孩子成長所處的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那個時代吃的穿的玩的沒有這麼多講究,也沒有現在的吃喝玩樂多樣化,那時一家人能吃好穿好就是幸福。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小孩過的衣食無憂,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老一輩以前的孩子思想還不開放,不敢不聽父母的,現在的孩子,你說一句他頂十句,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周圍的環境影響與家人的寵愛,導致孩子有時會任性妄為!所以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在用過去的傳統思想去教育孩子,現在的我們也應該與時俱進與孩子鬥智鬥勇,及時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最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
-
4 # 三木君說
母越是努力對孩子好,孩子就會索取更多,然後就會更累。不說遠的,就說我們爺爺奶奶出生的那個時代,父母能給孩子的頂多是二十分的精力。二十分的能力,不能保證孩子不捱餓,也不能保證孩子不受凍。甚至不能保證孩子活下來。生十個死四個,正常。襁褓裡沒奶餓死了,正常。稍微大一點感冒風寒死了,正常。再大一點門口水坑淹死了,正常。大家都不當回事,孩子嘛,多生幾個總有命大活下來的。再往下,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我們爸媽出生的那個時代,父母能給孩子四十分的精力了。四十分的能力,孩子基本不捱餓了,也不太受凍了。大人多看著點,生三四個可能都能活了。我爸家姐弟四個,我媽家兄妹三個,都活下來了。至於教育啥的,隨緣吧,反正保證你們吃飽穿暖,姐姐帶弟弟,哥哥帶妹妹。有學上你們就去上。哎喲還能考大學?不錯不錯你考去吧。什麼家庭輔導,什麼課後班,有嗎?等到我們出生的那個年代,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父母給我們六十分的精力,就已經開始感嘆養兒不易了。為啥?能吃飽了就要研究營養均衡,能穿暖了就要研究美觀大方。上學已經是標配,就要研究課後班補習班。馬路上車子開始多了,就不能放任孩子亂跑。別的孩子開始學英語了,那孩子你也去上。要高考啦,全家一級戰備,考不上?爸爸媽媽攢錢給你送出國! 在孩子沒出生之前,我們一個個摩拳擦掌,打定主意要給孩子至少八十分的愛。結果孩子出生了,小傢伙就理所當然地以為這八十分的愛是當然要有的。而孩子永遠不知滿足,她並不知道父母為了給她這八十分已經付出了多少精力。她只覺得,我的需求沒有完全滿足,我要哭!嗷嗷嗷嗷嗷!如果20分的愛是把孩子扔一邊隨便哭,40分的愛是孩子哭了大人想哄但是太累了拍兩下完事,60分的愛是孩子哭了大人儘量抱,抱不動了就放下拍拍,80分的愛就是孩子哭了要至少兩個大人輪流抱著哄。但是孩子會覺得,抱著哄不夠,你要豎著抱,我要看世界;不光要抱,你要走起來!在家裡走不夠呀,我要出門看花看草看天空,你抱我出去走!不許停呀,走起來!不許停啊,爬樓梯,朕好喜歡爬樓梯的這個顛簸感!啊你怎麼停了?嗷嗷嗷嗷嗷嗷嗷!你做深蹲啊,上次你做了二百個,抱著我上上下下的好舒服,這次你怎麼不深蹲了?我要你深蹲啊,嗷嗷嗷嗷嗷嗷!累不累?這能不累嗎?
-
5 # 幸福小跳跳
老一輩孩子多!帶孩子大多數散養,順其自然!對孩子就一點要求好好學習!餓不著凍不著就行!現在的孩子不一樣!精養!一個孩子六個管!都不想輸在起跑線上!出生就開始月子中心,月嫂保姆等!出月子保姆加婆婆加孃家媽!不只是吃飽喝足,更注重孩子教育!全方面的培養!
-
6 # 貓小杜在寫作
我們先看老一輩帶孩子的幾個特點,看看為人父母的我們有沒有中:
1.棍棒底下出孝子,輕者吼兩聲,情節嚴重就得捱揍;
2.老子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都多,不聽我的聽誰的;
3.簡單直接粗暴式日常應答:我不知道,問你媽去;他打你,你咋不揍回去;這都不會,你爸爸我三歲就能打醬油了。
假設讓你這樣帶孩子,你願意嗎?我是肯定不願意的。
昨晚女兒說:“媽媽,領我下樓”
我不想去,但還得用女兒可以接受的方式講清楚,不傷害她幼小的心靈,讓她知道媽媽一直都愛她。
於是,我這樣跟她討價還價:“寶貝,媽媽要看會書,媽媽也要學習呀,不學習就不會進步,媽媽會很傷心的。”
“那你可以領我下樓,回來之後再學習呀。”
我無奈的看看老公,我竟無言以對,女兒說的也沒錯。老公接過話跟女兒說:“那你回家之後要幫媽媽哄弟弟,讓媽媽好好看書。”
女兒開心地答應:“行。”
回頭來看整個溝透過程,我期待女兒能夠從中收穫:解決問題的能力、照顧弟弟擁有責任感、看到學習的重要性。
所以,我不可能用一句不行,媽媽去不了來回復她。
所以,不一定是老一輩人帶孩子輕鬆,而是我們這代人的要求變高了。這也與社會環境分不開。
老一輩人生存的年代,溫飽都成問題,哪有人潛心鑽研育兒,能不餓肚子,順利長大就不錯了。
如今,對中國而言,溫飽根本不是問題,而網際網路的發展,新媒體時代,人們接觸到的新知識、新技能越來越多了,很多父母都意識到育兒的難與重要,於是,或自我成長、或求助各種機構,總之,孩子們越來越備受關注了。
-
7 # 情如蜜語
過去的孩子不算是老一輩帶大的,而是SI剩下的。
我媽曾經給我講過:我太奶曾經挺著大肚子回孃家,回來的路上就把孩子生下來了,但沒多一會就SI了,於是扔在路邊,自己回來了。婆家人問:孩子呢?曰:生在路上了,SI了,就給扔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所有人的情緒沒有任何波動,都覺得稀鬆平常。
現在呢
負責的爸媽會盡全力照顧孩子。
小娃永遠不知滿足,永遠索要更多。
從這兩條公理就能推出來,父母越是努力對孩子好,孩子就會索取更多,然後就會更累。
不說遠的,就說我們爺爺奶奶出生的那個時代,父母能給孩子的頂多是二十分的精力。二十分的能力,不能保證孩子不捱餓,也不能保證孩子不受凍。甚至不能保證孩子活下來。生十個死四個,正常。襁褓裡沒奶餓死了,正常。稍微大一點感冒風寒死了,正常。再大一點門口水坑淹死了,正常。大家都不當回事,孩子嘛,多生幾個總有命大活下來的。
再往下,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我們爸媽出生的那個時代,父母能給孩子四十分的精力了。四十分的能力,孩子基本不捱餓了,也不太受凍了。大人多看著點,生三四個可能都能活了。我爸家姐弟四個,我媽家兄妹三個,都活下來了。至於教育啥的,隨緣吧,反正保證你們吃飽穿暖,姐姐帶弟弟,哥哥帶妹妹。有學上你們就去上。哎喲還能考大學?不錯不錯你考去吧。什麼家庭輔導,什麼課後班,有嗎?
等到我們出生的那個年代,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父母給我們六十分的精力,就已經開始感嘆養兒不易了。為啥?能吃飽了就要研究營養均衡,能穿暖了就要研究美觀大方。上學已經是標配,就要研究課後班補習班。馬路上車子開始多了,就不能放任孩子亂跑。別的孩子開始學英語了,那孩子你也去上。要高考啦,全家一級戰備,考不上?爸爸媽媽攢錢給你送出國!
-
8 # 小賈說兩性
老一輩為吃口飽飯從天亮奮鬥到天黑,父母能給孩子的照顧沒多少,挨凍捱餓是常態,死孩子太正常了。
生病沒扛過,死;儲水缸裡淹著,死;偷吃東西吃太多撐著,死,死了還浪費糧食;……過去的孩子不算是老一輩帶大的,而是死剩下的。
再往下,爹媽那一輩,條件好一點了,父母能照顧孩子了,孩子的溫飽不愁了,不用考驗孩子夠不夠強壯,管生管養,都能讓你活下來了,就已經很不錯了。
家庭教育基本靠揍,學校教育——有學上學,沒學種田,心理疾病統稱想不開。
等到我們出生的那個年代,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父母不僅能管生管養,還能照顧孩子了——都能吃飽了就要考慮均衡膳食,都能暖和了就要考慮漂亮好看。
除了九年義務教育,還要課後補習,高考結束,就要考慮需不需要攢錢送孩子去國外好大學考研鍍個金。
等到我們孩子出生,你要確保你的孩子情緒、心理、靈魂、身體、營養、和社交的需求都得以滿足,同時你還要確保自己足夠小心,不要過度操控孩子,也不要忽視他們——教育才是無底洞。
從一開始的養活你就是好家長,到如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給到最好才是好家長,這是時代的進步,物質基礎終於上去了。
能對孩子更好了,養孩子的苦也可以被擺上了檯面來說,卻發現養出來的孩子並不像自己想得那樣,甚至有些偏離自己的控制——想教的孩子沒學會,不想教的孩子卻學了個十足十。
向爹媽抱怨養孩子苦,捱了一頓“兒子不如老子”的罵;向同事抱怨,卻發現人家才是真正的“二十四孝”的好爹;向朋友抱怨,朋友一句“還好我丁克”把我打回原形——一邊覺得有點愧疚沒把孩子教好,一邊又覺得老子“伺候”他比伺候祖宗還用心,也是沒誰了。
只能感嘆一句:父與子可不就是天生的矛盾體嘛?!
回覆列表
老一輩帶孩子不是輕鬆,而是那時候大多的家庭都較貧窮,一來是沒有那麼多時間跟經歷去照顧小孩,二來是人是很感知動物,從一出生潛意識就知道自己身份貴賤,受寵程度讓他(她)從小就知道生存環境是貴賤還是貧窮,以致對自己是溺愛還是疏遠。
現在的孩子為什麼會感覺像伺候祖宗一樣:社會進步,國家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日新月異,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少生優生已成為普遍認知,大多數家庭孩子來到這個世上,就知道自己是幸福的,要什麼就買什麼,甚至是幾個大人寵愛一個孩子,含在口裡怕融化,拿手裡怕掉了。從小就知道自己集嬌慣與寵愛於一身,漸漸地,就會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惰性,甚至對爹媽爺爺也是呼來喚去,大人們感覺就像伺候老祖宗一樣。
但現在的孩子和以前的孩子根本沒法比,由於從小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惰性,自食其力能力太差,所以感覺總是弱不禁風,不能獨當一面。所以不得不引起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