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楠說史
-
2 # 揚韓若鑫
《水滸傳》中潘金蓮為什麼喜歡西門慶?正因為西門慶形象符合潘金蓮心中白馬王子的心理預期。潘金蓮
金蓮本是清河縣一個大戶人家的使女,因生得有頗有幾分姿色,遭到這個上了年紀的大戶糾纏,金蓮“意下不肯依從”,遂向主人婆告發。老大戶懷恨在心,遂倒貼些房奩,不要一文錢彩禮,將金蓮送於武大郎為妻。
從上可以看出,金蓮並非那種“寧願在寶馬裡哭,也不要在腳踏車上笑”的女人。金蓮實際上是個顏控,全因大戶人老、貌醜,不符合金蓮少女心中白馬王子的形象,遂嚴詞拒絕。如今被大戶下嫁於武大郎,成天面對矮小丑陋又怯懦弱無能的自家漢子,試問叫金蓮情何以堪?等到武松出現,金蓮心中終於泛起了波瀾。暗自尋思:“武松與他是嫡親一母兄弟,他又生得這般長大。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據著武松,大蟲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氣力。說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來我家裡住?不想這段因緣,卻在這裡”。
這裡更可以看出金蓮對感情真是有所追求的。可武松乃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只把金蓮當嫂嫂禮敬,怎肯輕易綠了哥哥、令人不恥?於是當金蓮正意亂情迷、不能自已時,自然遭到了武松的嚴詞痛斥。雖然現實很無奈,理想太骨感,但金蓮這顆放飛的心也再不能平靜如初,心靈深處悄悄埋下了邪惡的種子。潘金蓮一直等到西門慶的出現,金蓮終於在西門大官人的眼睛裡找到了自身的價值。金蓮的美貌,讓西門慶“先自酥了半邊,那怒氣直鑽過瓜窪國去了,變作笑臉吟吟的臉兒”。這一切金蓮自然看在眼裡、入在心底。
潘金蓮與西門慶
這西門慶雖不是貌比潘安,卻也風流倜儻。雖不及武松偉岸,卻也身長八尺。雖無萬夫莫敵之勇,卻也“使得些好拳棒”。家有不義浮財,人又奸詐圓滑。遇到了這樣的人上杆子的貼心追求,金蓮那顆躁動的心,豈有不喜歡之理?於是在王婆的攛掇下,如飛蛾撲火般投入西門慶的杯抱,踏上了不歸路。潘金蓮與西門慶
-
3 # 驕然
作為四大名著,提起水滸傳,大家都很熟悉,也被水滸傳中的故事情節所打動,在水滸傳中,潘金蓮和西門慶兩個人物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流傳的也比較廣,潘金蓮為什麼會喜歡西門慶?要想弄懂這個問題,首先我們應該瞭解一下潘金蓮。
潘金蓮是中國古代婦女中淫婦的典型代表,她勾結他人、殘害親夫、不守婦道、大興淫亂。可以說,她是中國婦女的反面典型。當然,歷史上能否確有其人,還有待考證,我們所知道的潘金蓮主要是從水滸傳和民間傳說中知道的,而假設歷史是真的確有其人,那麼是否象水滸中所描述的那樣呢?這還真不好說,水滸傳中潘金蓮可謂是反面人物,而其他幾位女性雖然是正面人物,但她們的綽號叫的也不雅,如“母夜叉”等,可見,水滸傳的作者本人對女性就有些歧視,所以在她的筆下出現的潘金蓮未必可信。
如果我們退一步講,假設潘金蓮真的有如水滸傳中所描述的那樣,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潘金蓮那?一般說有兩種看法:
第一種是痛斥,作為女性做出這樣傷天害理的事,是不可饒恕的,也是男人所無法接受的,實屬應該千刀萬刮,這是常人的多數觀點。
第二種是理解,在當前的文壇,有一種逆潮派,專門否認前人的說法,提出一些與前人相反的看法,比如說認為岳飛是奸臣、豬八戒比孫悟空更可愛等,他們也認為潘金蓮的做法是正確的,是被逼出來的,應該得到後人的理解與同情,原因是潘金蓮是當地最美的女子,而武大則是當地最醜男人,硬性的把潘金蓮嫁給武大實際上就是對潘金蓮的極大不公,再有就是潘金蓮和武大沒有孩子,被指責為武大沒有效能力,這對年輕的潘金蓮來講,整天面對一個既醜陋無比、窩窩囊囊的男人,同時自己還得不到性滿足,如此生活下去,確實難以忍受,以至後紅杏出牆、勾姦殺夫,這是什麼?這是舊的婚姻制度釀成的惡果,是婦女對舊的婚姻制度的反抗,故而她應該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同情。
兩種觀點各有其詞,也似各有道理,我個人認為,凡事都要從兩個方面看,也就是說兩種說法都有對的地方,但總體上我偏向於第一種說法。包辦婚姻是封建社會的產物,不僅僅是潘金蓮單獨遇到的,當時所有的婦女都是這樣,為什麼其他人就沒有象潘金蓮那樣那?至於說郎才女貌,的確,潘金蓮藉著自己的姿色是應該能找到一個相對好點的,至少說比武大好點的。可武大除了人矮點、醜點外,並沒有別的不好。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這個最基本的標準武大還可以滿足她的,特別是武松出現後,武大的地位也明顯提高,這些潘金蓮心裡應該是很清楚的,所以,潘金蓮的美貌不能成為她勾姦殺人的理由。另外,說到性問題,說到沒有孩子,這個問題出在誰的身上還真的不好說,即使是出在武大身上,難道她就應該殺夫嗎?在現在人中,夫妻間不能生育而恩愛一生的有的是,所以這也不能成為潘金蓮殺夫的理由。
那麼潘金蓮之所這樣,其根本原因是什麼那?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潘金蓮的本身,潘金蓮的人性決定了她的為人處世和生活方式,也讓她成為了淫婦的代表,就象有人說的漂亮的女人不好養。也有人把責任推給了西門慶,可我們都知道,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潘金蓮能把握住自己,西門慶也是奈她不何的。若再退一步講,即使當初把潘金蓮嫁給了西門慶,也不敢保證潘金蓮不再思春,所以說,潘金蓮的下場只能怪她自己,至於說同情,我只能說硬性的把潘金蓮嫁給武大是有些人格上的羞辱,除此之外的其他地方,則沒有必要憐憫。
透過以上這些,或許我們就會明白,潘金蓮之所以要喜歡西門慶,是因為她嫁給武大郎,確實虧一些,她的心中並不平衡,這一直是她心中的一塊心病,潘金蓮之所以出軌,也是在挑戰命運的不公,也是想掙脫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所以潘金蓮喜歡西門慶,從現實中,我們應該給予理解,在道德上,應該給予譴責,這就是我的觀點,歡迎大家評論
-
4 # 史海爛柯人
如果在高富帥和矮窮矬兩者間選一個,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前者,當然,也可能有個別人的審美比較另類。
同樣的道理,潘金蓮傾心於西門慶,也是人之常情。只不過,在潘金蓮遇到西門慶時,已經是有夫之婦,儘管心動,也著實不該邁出那萬劫不復的一步。
假如潘金蓮一位未婚少女,而西門慶也是位翩翩少年,或許兩人間也會成為一段佳話。只是,這一切都是假如罷了。
潘金蓮這一角色,在《金瓶梅》和《水滸傳》中都有出現,也同樣被描繪成了淫豔、風流、狠毒的婦人形象,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
在《水滸傳》中,塑造出了許多英雄好漢的故事,而他們之所以走上樑上,要麼是官府的壓榨,要麼是地方豪強的欺凌,始終充斥著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的綠林之氣。
而書中潘金蓮與西門慶因姦情而毒殺了武大郎,本身就是社會中的一個陰暗面。不過,作者又在故事中構建了武松這一人物。武功蓋世、嫉惡如仇,同時又像個不知溫情為何物的木頭。他的存在,顯然就是用來伸張正義的。
所以,《水滸傳》中潘金蓮出軌西門慶,並逐步走向了謀殺親夫的不歸路,讀起來合情合理,但又令人義憤填膺。當矛盾徹底爆發後,再由武松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殺戮,也是小說中常見的套路。
從情節安排與人物設定來看,潘金蓮最終投身於西門慶,並毒殺親夫武大郎,是一個水到渠成的故事。《金瓶梅》與《水滸傳》中的潘金蓮,大體是有故事原型的。
主人公潘金蓮,也是個出身貧寒的可憐人,她幼年時便被賣給王招宣做使喚丫頭,而等第一任買主死後,其母又將潘金蓮搶回,轉手賣個了色鬼老張。
如花似玉的潘金蓮,早期的經歷十分坎坷,儘管對新東家處處提防,還是令其得逞了。不過,老張頭天生是個怕老婆的軟蛋,事情敗露後,只得將潘金蓮嫁給了武大郎。
用今天的話來講,武大郎著實是個不爭氣的矮窮矬,儘管每天起早貪黑地賣燒餅,卻終究令潘金蓮覺得生活無望。
作為一個女人,自然是渴望愛情滋潤的,潘金蓮也是如此。當英雄蓋世的武松出現時,潘金蓮更覺得自己的丈夫是個窩囊廢,心中不免充滿了寂寞與空虛。
當武松聲色俱厲地拒絕了自己的色誘後,潘金蓮的道德底線徹底崩塌了。此後,西門慶就這樣出現了,在王婆的牽線下,潘金蓮投入到了這位高富帥的懷中。
比起只會賣燒餅的武大郎,西門慶不知強出了千倍、萬倍,而且西門慶精通風月之事,也是哄得潘金蓮難以自拔,愈加看不上自己那個醜八怪老公。也正因如此,當事情敗露後,潘金蓮才會痛下殺手,將武大郎給毒殺了,甘心去做西門慶的姨五姨太。
-
5 # 手機使用者6961881588
《水滸傳》中的潘金蓮為什麼和西門慶有風流之事,首先要簡單瞭解一下潘金蓮的身世,潘金蓮本是一個大財主的侍女,頗有姿色,很漂亮的一個女人,潘金蓮不畏財主的財色糾纏誘惑反而告發了財主的老婆,財主一氣之下不惜倒貼把她嫁給了武大,由此可見,潘金蓮是一個受害者,首先她不圖勢,不某財,相比在今天一些傍大款的女人,潘金蓮的品行還是很高的。試想,一個漂亮的女人被人報復嫁給一個“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鬼,七分像人面目猙獰窩囊的武大郎,這樣的婚配潘金蓮的心理是可想而知的,況且武大不會風流,相反西門慶是風流高手,所以說紅杏出牆是難免了。備受長期心理生理壓抑的潘金蓮起初看上的不是西門慶,而是武松。潘金蓮是值得同情的,也是可憐的,為追求自己美滿愛情殺夫是要批判的。
-
6 # knife名刀
女人也是人,也知道什麼叫男性的性感,也有身體的慾望。在一些女人眼裡,西門慶那樣的成功商人,錦衣玉食,注重保養,經驗老到,正是能激發他們慾望的性感男人。
女人希望得到別人的愛慕,追求和讚美,尤其當那些地位、身份、學識、修養、外貌等於或者高於她們預期的異性給予她們關注和讚美,可以令女人獲得加倍的滿足感和存在感。有時為了這些內心裡小小的滿足,甘願放縱自己,落入男人的圈套。
大郎在許多方面遠遠達不到潘金蓮對於男人的預期,這更增加了她接受野食的機率。
大郎認為自己高攀了潘金蓮,在家裡對金蓮唯命是從。不對等的家庭地位,更加促使潘金蓮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處理問題,有恃無恐。
綜上,闖進潘金蓮生活的恰好是西門慶。如果換個條件差不多的其他人,潘金蓮照樣會出軌。
-
7 # 元元的天下
潘金蓮喜歡上西門慶,太正常不過,(當然殺夫有罪)因為西門慶有"潘、驢、鄧、小、閒”五大必殺技。
其一,西門慶雖比不上潘安之貌,但富家子弟風流倜儻,衣是人的威風,錢是人的膽,鮮衣怒馬比起肌肉男武松也不遜色。潘金蓮開窗那一眼,早已是"觀君心竊慕,無端動柔腸”,本不安分的心,如一池春水盪漾開來。
其二,驢之器,床之技。有賢妻美妾的西門慶,雖不一定有嫪毐之轉軸大器,但家裡屋外偷食不停,其能耐自不必說。又喜進補,增其功力。日日不得閒,最後撐不住暴亡,乃應了貪多爵不爛之句。
其三,鄧通錢,西門慶陽穀大戶,又捨得在女人身上花錢,不怕買買買,如土豪金主,多少蜂兒蝶兒貪其財往上撲。潘金蓮跟武大郎賣餅,過著清水蘿蔔的日子,實在悽苦。曾當過丫頭,見識一邊豪門富足安逸的生活,願當西門慶妾自然勝過貧妻的。
其四,"小“即西門慶善懂女人心,送禮物,有情趣,擅體貼,花心大蘿蔔往往花言巧語,喜得金蓮視為知己。在王婆教掇下,頭回一起吃酒,西門慶藉口捏了金蓮的小腳,成功勾引。情場浪子雖說"浪語顛狂情多假,海誓山盟少有真”,可多少空虛寂寞,感情受挫的良家婦女,偏偏就信以為真。
最後"閒"技最簡單,即有時間閒情逸致。屌絲喜歡的"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是也。西門慶做官商生意,不用勞心費力。所以時間大把大把的,連平時不上心的幾個婆娘,逢她們生日,也把自己當禮物陪宿一晚。
徐志摩奉命事業男王庚讓好友徐志摩陪陸小曼消閒,不料引郎入室,被挖了牆角,留下一段笑談。
如此五技齊全,怎不叫西門慶成功拿下潘金蓮?
-
8 # 林屋公子
西門慶是高富帥,武大郎是矮矬窮,喜歡西門慶也是正常吧。武松只是高帥,潘金蓮就想勾搭,就更別說西門慶又富又會討好了。
《水滸傳》裡王婆說得很清楚,西門慶有“潘驢鄧小閒”五大優勢。所謂“潘驢鄧小閒”,“潘”是指潘安,西晉時期有名的美男子;所謂“驢”,就是下半身那玩意像驢一樣強壯;“鄧”是指鄧通,漢文帝的佞幸,西漢有名的大富翁;“小”就是指會做小,討好女人;“閒”當然就是要有閒暇時間了。而這幾點西門慶都滿足了,所以潘金蓮喜歡西門慶也是正常的。
當然,僅僅愛慕還沒什麼,如果發乎情止乎禮就好了。但是潘金蓮揹著丈夫出軌不說,甚至還和西門慶合謀殺害親夫。這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是極大的犯罪和不道德。所以潘金蓮也自然成了“淫婦”的代名詞。當然,肯定有讀者疑問,潘金蓮這麼漂亮,怎麼開始就不嫁個西門慶這樣的丈夫呢?作者確實沒有交代清楚,於是就有了好事者編著的同人作品《金瓶/梅》,寫的就是潘金蓮嫁給武大郎的起因經過。
另外,潘金蓮這種淫婦,在書中不止一個。比如潘巧雲、閻婆惜、賈氏等,這種女性的結局都無一例外被殺死。《水滸傳》這種市民文學,面向讀者一般文化不太高,大家對這種姦夫淫婦被殺的故事肯定也是喜聞樂見的。所以把潘金蓮行動描寫得越極端,也就越能襯托出武松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
-
9 # 李小波情感觀察
一個好問題,不請自來,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潘金蓮之所以會喜歡西門慶,這個引子其實是武松。為什麼這麼說,你看看,在武松沒有回到清河縣以前,潘金蓮和武大郎感情和睦,遵守婦道,一個做脆餅,一個賣脆餅,配合默契,日子也過得有吃有喝,對於普通人而言,已經很不錯了。
而潘金蓮心態的轉變就從她看到武松的那一刻開始。因為武大真的太醜了,又醜又挫又矮,在金瓶梅里面的描述,武大是最醜的男人。作為潘金蓮這麼漂亮的一朵鮮花被嫁給了這麼醜的男人,心裡自然是不甘的。但是古代的三從四德讓潘金蓮這個從小在大戶人家裡做丫鬟的女人多少還是學到了不少。所以自從嫁給了武大以後也就死心了。
誰知道這個時候竟然出來一個打虎英雄,而且這個人還是自己的老公的弟弟。哥哥這麼沒用,但是弟弟卻不僅一表人才,還是這麼威武霸氣側漏的男人。這不僅讓潘金蓮看了第一眼以後就立馬有觸電的感覺了。甚至都已經看呆了,武大提醒她給她介紹的時候她才回過神來。
於是才出現了後來她對武松那麼殷勤的做很多菜,熱酒喝。一方面要顯得她很能幹,同時表現出對武松的熱情,以便贏得武松的好感。她心理想哥哥沒用,如果能夠和武松能夠有魚水之歡,那也不枉此生,不會虧待了自己這麼天生麗質的容顏,也不枉來這個世上走一遭。
所以剛剛開始只是熱情,後來發現武松無動於衷,以為武松不解風情,於是有一次藉著喝酒想要挑逗武松,被武松斷然拒絕。這讓潘金蓮開始心生憤怒,我這麼漂亮的女人哪裡配不上你武松啊,就你家那個武大,要不是沒有辦法,怎麼會嫁給這個醜八怪。
女人一旦有了這個心裡,心理就開始蠢蠢欲動。武松因為這樣得罪了嫂嫂,繼續住在一起也很尷尬,而且會被嫂嫂嫌棄。或者他也怕嫂嫂繼續糾纏他,壞了他的名聲。所以從嫂嫂家搬出去是個再好不過的選擇了。
但是搬出去就恰恰給潘金蓮留下了出軌偷情的機會。潘金蓮春心已經盪漾了。西門慶只不過恰好出現了,又有王婆這個見錢眼開的人搭線,從此成就了一段千古愛恨情仇的故事,留下了一個千夫所指的潘金蓮。
-
10 # 胖妞聊電影
潘金蓮對武松是真喜歡,從潘金蓮願意為武松做很多事可以看出來;潘金蓮對西門慶,只是情感空虛時的補充,只是肉體慾望的宣洩。
-
11 # 樂劇總動員
潘金蓮和西門慶的事一直被世人所詬病,其實大家都被作者給帶溝裡了,今天在這裡給大家分析分析:
第一,這事要是放在現代,估計潘金蓮喜歡上西門慶那都是班門弄斧了,看看北上廣的離婚率,想想潘金蓮堅持跟武大郎過的日子,這有點替他叫屈啊。要鎖謀殺親夫,那武大郎也有問題,你要是放她走,哪還會招來殺身之禍啊。
第二,潘金蓮作為女人,要是同現在的女子相比,那也是有自由的,也又追求自己理想的權力,你武大郎為啥要強迫人家,逼急了潘金蓮都可以上法院告他去。
第三,潘金蓮要擱現在,那起碼也是校花市花一類的名人,嫁給武大郎,他自己不覺的有點不般配嗎,硬是霸王硬上弓,這也沒地說理去。
第四,潘金蓮嫁給武大郎之前,武大郎就是那樣,又不是結婚後得病了,說潘金蓮不守婦道拋棄她,至始至終,潘金蓮都被被逼的,跟了西門慶才是他第一次為自己作主。
所以潘金蓮喜歡西門慶出軌,擱現在,那都不叫事!
而潘金蓮喜歡西門慶那就更不用說了,高富帥的形象先有了吧。
再者其一,個人有才氣,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擱現在那可是大才子。
其二,潛力股,能經營這麼大家業,除了家底厚,那也是有兩把刷子的,上通朝廷,下開藥鋪賭坊,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其三,身強力壯大力士,肌肉男啊,這可是眾多女孩夢寐以求的大哥哥啊,晚上的那點事那就更不用說了,那還不夜夜笙簫啊。
所以潘金蓮喜歡西門慶這是合情合理,擱現在咱就羨慕去吧。
-
12 # 隨手談詩
如果用古人的眼光來看,在《水滸傳》一書中,潘金蓮可謂是第一大淫婦。但是你要用現代的眼光來看的話,潘金蓮的出軌是一出悲劇。當然,這不是為潘金蓮洗地。
潘金蓮跟西門慶的苟且,主要有3個原因
1、悲慘的身世——嫁了一個錯誤的人;
2、武松的出現——見識到了世界的美;
3、西門的出現——滿足了所有的幻想。
悲慘的身世,是出軌的導火索潘金蓮的出場在《水滸傳》第二十四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
一開始金蓮也是個剛烈的女子,她原是清河縣一個大戶人家的丫鬟,既然是作丫鬟,那出身肯定是不好的,否則哪有父母會捨得把親身女兒賣給別人使喚。
偏偏這個丫鬟長得又勾勾又丟丟,所謂“物之尤者禍之府”,金蓮的這張臉蛋給自己惹出了麻煩,先是大戶男主人覬覦金蓮美色,日日勾搭,金蓮秉承著守身如玉的思想,死活不從,還去告訴了女主人。
估摸著男主人也是個耙耳朵,被女主人收拾了一頓,從此懷恨在心,你不是不從我麼,那我讓你痛苦一輩子。
於是金蓮被大戶送給了武大郎,不光送,還倒賠嫁妝。
武大郎何人也?書中雲:
這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 目醜陋,頭腦可笑。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三寸丁,說這人矮,谷樹皮,說這人糙。
一個仙女般的女子,嫁給了一個身材短矮、人物猥瑣的男人,自然會引起一番輿論。十里八鄉的人天天跑到五大家門口看笑話,還說什麼“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裡!”這五大呢,除了外貌不咋樣,性格還懦弱,別人罵他和媳婦兒,也只能訕笑,哪敢瞪一下眼。不僅如此,還窮,房子是租的,工作是賣炊餅。
你別說潘金蓮這樣仙女般容貌的女子了,換個普通人,誰願意過這樣的日子?
初見武松,春心萌動潘金蓮永遠也不會忘記,初見武松的那個下午。
武松是誰?聞名遠近的打虎英雄,體制內的公務員,武大郎的哥哥。
書中說武松是個很有男子氣概的帥哥:身軀凜凜,相貌堂堂,胸脯橫闊,語話軒昂,心雄膽大,骨健筋強。
天天大門不出二門不讓邁,守著個三寸丁谷樹皮過日子,突然出現這麼個男人在眼前,還是自己的小叔子,這誰扛得住啊?
趁著一家人吃飯的時候,潘金蓮對武松發動了攻勢,只見她舉起酒碗,看著武松說:
“你若有心,吃我這半盞兒殘酒。”武松當時就怒了,把酒潑在地上,說:司機一滴酒,親人兩行淚。然後又說了一些你再這樣放蕩我要揍你之類的話,傷透了金蓮的心。
勾引武松,失敗。
潘驢鄧小閒的西門慶當你見過了世間的美好,就再也回不去了。
潘金蓮見過武松之後,才知道原來時間的竟有這樣的男子。長得帥,人又威風凜凜,至少在她被人嘲弄的時候,武松可以作為她堅強的後盾。
從此以後,潘金蓮對武大郎就沒有好臉色了,因為有武松這個參照物在彷彿他做什麼說什麼都是錯的,怎麼看怎麼不順眼。
知道那根竹竿砸在了西門大官人的頭上。西門被砸,怒氣衝衝,抬頭看到金蓮,驚為天人,怒氣頓消。
之後西門慶找到王婆商量,王婆說了五個字,是為:潘驢鄧小閒——潘安的貌、驢大的貨、鄧通的財、對女性體貼入微、有閒工夫。
你說巧不巧,西門大官人樣樣具備。
金蓮這廂,既然勾搭不上小叔子,自家那口子又如此不堪,已經動了出軌的心,不滿足慾望怎麼會罷休。加之王婆的攛掇,西門本身的魅力,他們最終走在一起,再正常不過了。
《水滸傳》中出軌的4個女人在《水滸傳》中,一共有4大淫婦,分別是潘金蓮、閻婆惜、潘巧雲、盧氏。
閻婆惜出軌的原因是:宋江不近女色;
潘巧雲出軌的原因是:楊雄面色黃,是有病,所以叫病關索;
盧氏出軌的原因是:盧俊義不近女色。
你看,閻婆惜和盧氏出軌是因為男人沒有“閒”,潘巧雲出軌是因為楊雄有病,估摸著不夠“驢”。武大郎呢,要啥沒啥,潘金蓮也著實可悲。
-
13 # 春日之虎
《水滸傳》中,潘金蓮為什麼會喜歡西門慶?這得話分兩端,一方面是潘金蓮自身的渴求,一方是西門慶的確對潘金蓮具有誘惑力。
從潘金蓮自身而言,起初的潘金蓮並不是位放蕩的女人,潘金蓮在張大戶做丫鬟時,正值少女芳華時,如花一般美麗動人,但此時的潘金蓮心靈純潔,雖春心萌動,卻並無邪念。當張大戶想霸佔欺凌潘金蓮時,潘金蓮也是拒力反抗,使得張大戶未能得逞。因此,張大戶對此懷恨在心,心存歹毒之計,將潘金蓮嫁給了人稱“三寸丁谷樹皮”的武大郎。
如此年輕美貌少女,嫁給如此不堪的武大郎,潘金蓮內心是一萬個不願,儘管潘金蓮也曾試圖“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但心中的那種不甘心,終成了“紅杏出牆”的基礎。探求其根源,終是因為在封建社會里,婚姻不能自主,婦女地位低下,不能掌握自己命運地緣故。
潘金蓮對自己婚姻地不滿,以現代婚姻觀來看,並不是“惡”的表現,現在婚姻講的是婚姻自主,講的是婚姻應建立在相互“愛”的基礎上,沒愛的婚姻是不道德不符合人性的婚姻。但在當時,潘金蓮是不可能透過正當方式擺脫不符合人性的婚姻的,儘管這個婚姻是由“罪惡”強加於她的。
由於潘金蓮對自己婚姻地不滿,內心自然會滋生出對愛的渴求。當西門慶出現時,無疑對潘金蓮充滿了極大誘惑,西門慶生的風流倜儻,又是情場老手,善於甜言蜜語,再加上家財萬貫,出手大方,面對重重誘惑,潘金蓮是難以抗拒的。
西門慶與潘金蓮的關係,也並不是真誠愛的關係,潘金蓮對西門慶是真正的“愛”,而西門慶對潘金蓮卻談不上真正的愛,西門慶對潘金蓮尋求地是情慾的放似與滿足。
潘金蓮喜歡上西門慶,一方面是因為自身婚姻沒有愛,甚至沒有基本的情愛的滿足。另一方面是因為西門慶用外貌、情慾和物理誘惑了潘金蓮。西門慶不但誘惑了潘金蓮,還使潘金蓮走向了一條不歸路。也可以說,西門慶是男權社會里“男權罪惡之草”的典型體現。是男權社會里滋生的西門慶式的“惡”,迷惑和強迫了潘金蓮式的女性之惡地生長和氾濫。
潘金蓮即是男權社會里扭曲出的罌粟花,也是男權社會里的犧牲品。
回覆列表
人一生孜孜所求的東西,必然是生命中缺失、期盼得到的東西。如果以古人的眼光來看待潘金蓮,古人一定會將潘金蓮視為不守婦道的女性。如果以宋朝人的眼光來看待潘金蓮,那麼宋朝人只會覺得潘金蓮是個苦命的女子。
潘金蓮本是清河縣一大戶府中的丫鬟。因其貌美被大戶人家的男主人所看中。隨後大戶人家的男主人便想將潘金蓮納為自己的小妾。不想大戶人家的女主人因嫉妒之情,將潘金蓮許給了當地最醜的男子:武大郎。從這些便可得知,潘金蓮應該出身貧寒,要不然她的父母,也不會讓她到大戶人家去做丫鬟。如果能成為大戶人家男主人的妾侍,那麼一定是潘金蓮全家喜聞樂見的,因為這可以改變家境。不曾想女主人卻因嫉妒之情,將潘金蓮許給了當地最醜的男子:武大郎。
潘金蓮是如何選擇的呢?接受命運的安排,嫁給武大郎。也可以說是不自信的她選擇了向命運低頭。編者為何要這樣說呢?因為宋朝女子改嫁,是被宋朝人所認可的。在一本叫做《夷堅志》的書中記載,宋朝女子改嫁的事例多達61例,其中有55例是二婚,6例是女子經歷過三次改嫁。所以研究完該書的史學家判斷,宋代女子離婚再嫁的情況是非常普遍的。如果這還不能證明宋朝女子改嫁,能被宋朝人所接受,那麼編者再具體講兩個故事。
宋神宗執政時期,國子監監生祖無擇知道徐家有個女兒長得十分貌美,於是他便向徐家提親。徐家女兒希望自己能親眼見一見祖無擇,然後再決定是否嫁給對方。祖無擇知道自己長相醜陋,徐家女很有可能看不上自己。於是他便讓自己俊美的好友馮光世,冒名頂替去見徐家女一面。滿意馮光世長相的徐家女,就這樣同意了這門親事。不曾想嫁過門後,見到祖無擇真容後的徐家女當即反悔,提出離婚。
李清照人們都熟悉,作為兩宋交接年代的她,更是有過兩次改嫁的經歷。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趙明誠去世以後,她便嫁給了頗具才華的第二任丈夫:張汝舟。不曾想張汝舟只是惦記李清照的財富,婚後張汝舟還經常家暴李清照。於是對第二任丈夫忍無可忍的李清照,便選擇了舉報張汝舟科舉作弊,向官府提出了離婚的請求。一場官司下來張汝舟不但沒有得到李清照的絲毫財物,他還被判了個發配柳州。對於檢舉丈夫的李清照,官府只判了監禁九天。由此可見宋朝女性提出改嫁,只要事出有因,還是會被當時的人所支援的。
既然宋朝支援女性離婚改嫁,那為何潘金蓮在嫁給武大郎時,不選擇反抗呢?只能說是出身貧寒的潘金蓮,選擇了向命運低頭。可以說在沒遇見武松之前,潘金蓮還是很守婦道的。武大郎讓潘金蓮做到了衣食無憂,只可惜潘金蓮遇到英俊不凡的武松時,一切卻悄然發生了改變。潘金蓮只接觸過一個男人,而且這個男人還是個極醜、極矮的男人。見到武松的那一刻,衣食無憂的潘金蓮對愛情產生了渴望,這就是飽暖思淫慾。不想武松斷然拒絕了潘金蓮,隨後潘金蓮又遇見了那個家中已有七位妻妾的西門慶。
西門慶家中有七位妻妾說明什麼?說明西門慶家產頗豐,很瞭解女人的心思,長相還很出眾。剛被武松拒絕的潘金蓮,遇到了這樣完美的西門慶如何抵擋得住?於是在王婆的慫恿下,潘金蓮便奮不顧身的選擇了西門慶。可以說是武松的出現,讓潘金蓮見到了世界最好的一面。但這最美好遇見卻只讓潘金蓮看了一眼就消失了。隨後滿足潘金蓮對情人所有幻想的西門慶出現了。
前半生命運苦楚,嫁的第一個男人又是個三寸丁。生活穩定下來的潘金蓮,還不能憧憬愛情嗎?如果潘金蓮給予武大郎一定的經濟補償,在宋朝提倡改嫁的背景下,潘金蓮還是很有可能和武大郎離婚,隨後再嫁給西門慶的。怪只怪兩個人為了隱瞞,對武大郎下了毒手。潘金蓮可以自私的去追求幸福,但在她追求幸福的同時,不應該容不下前任丈夫活著。最終武松得知了兄長是被潘金蓮、西門慶聯手害死的,他選擇了拔刀相向替兄長報仇。潘金蓮死時,看著武松的眼神沒有絲毫悔意,她的眼中充滿了委屈。為何當初最美的遇見,卻斷然拒絕了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