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陸琪慧

    對兒童來說觀看藝術品,並不需要抱著“看懂”的心態,也不需要為了區別畫派風格而死記硬背,重要的是思想的啟蒙,啟發孩子觀察事物的角度,以及審美意識的提升。 我舉幾個案例來說明一下:

    1.垃圾箱中的魔法世界

    阿爾曼·費爾南德(Armand Fernandez)的整合藝術

    他收集日常生活中的各類廢棄物,透過同一物品的龐大數量組合到一起,形成了強烈的衝擊,並賦予收集物一個諷刺式的標題來改變其本來的含義。

    你會怎樣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呢?

    2.信封上的密碼

    阿里吉耶羅·波提(Alighiero Boetti)的郵政藝術

    波提將一封信來回寄,那麼就需要來回蓋郵戳……等全部戳滿後,就沒位置了,這個時候就需要你做出選擇蓋在哪裡,這其實也是一種審美意識。

    芬蘭藝術家麗塔·伊科寧(Ritta Ikonen)在2003年開始他的郵件藝術:

    3.可以拿走的藝術品

    菲利克斯·岡薩雷斯-託雷斯《無題(羅斯在洛杉磯的肖像)》

    託雷斯的作品不僅可以觸碰,甚至可以吃可以玩可以隨意取走,這個藝術家有個叫羅斯的朋友,可是他去世了,所以藝術家按羅斯的體重堆了一些糖果。人們在參觀時可以拿走糖果,工作人員會在隨後補充回來。

    我在微博上看到“馨子-藝術軟糖”寫得這樣一段話:

    我給他講了作品背後的故事,驍說媽媽你講得我都想去這個地方看一看了。我問他如果失去了特別珍貴的東西,他想怎麼紀念,要不要也做一個作品,他說好啊,自己倒騰了好久,做了這個作品,他說紀念不要在角落裡,要鋪得滿滿的。(下圖)

    4.最美的晚餐

    馬塞爾·布達埃爾(Marcel Broodthaers)《砂鍋與合著的蚌殼》

    晚餐時間到了,蚌殼閉合著,砂鍋敞開著,飯桌上的一道菜透過擺盤也成為了藝術品。

    5.無盡的空間

    盧齊歐·封塔納(Lucio Fontana)

    封塔納最為人知的藝術是“割破的”畫布,人稱“割刀藝術家”,他用刀去刺穿畫布。在我們的認知中,繪畫只是描繪空氣、空間和光線,現在融入了真實的物理元素,封塔納揭示了平面的一個新維度:畫布之外的空間。

    封塔納在看不見的空間留下了一個標記,他說“我創造了無限的一維”。

    6.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雷尼·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

    馬格利特《這不是一隻菸斗》

    畫面中我們看到的明明是一支菸鬥,而文字卻寫著這不是菸斗。所以這到底是不是一支菸鬥呢?

    馬格利特《不可複製》

    如果這個人是這樣站在鏡子前的,那麼我們從鏡子裡看到的應該是他的後腦勺還是正臉呢?

    7.空無有物的超市

    徐震《徐震超市》

    在《徐震超市》中,藝術家徐震以1:1的比例重現了一間典型的中國便利商店,收款機、店員、商品貨架以及擺放的滿滿當當的商品包裝,它們以以正價的方式出售。

    只有包裝,沒有內容的商品你還會買嗎?

    8.“多餘”的鬍子

    馬賽爾•杜尚(Marcel Duchamp)

    杜尚說:“一件作品的著名程度,取決於被談論的次數。”

    於是杜尚在蒙娜麗莎的印刷品上畫了鬍子。

    他將藝術拉下神壇,透過這幅畫他提出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大師”們的作品?如果我們永遠把“大師”的作品壓在自己頭上,我們個人的精神就永遠只有受到“高貴”的奴役。

    曾經我們只是假定了藝術就是繪畫、雕塑……那麼藝術可不可以是現成品?藝術可不可是一場遊戲?藝術一定是高大上的嗎?

    杜尚《L.H.O.O.Q.》

    你給語文課本上的杜甫畫過畫嗎?是在什麼時間什麼樣的心情下畫的呢?

    9.簡單的重複

    丁乙

    抽象藝術家丁乙就堅持以“✖”和“+”作為藝術創作的基本繪畫語言,從平面繪畫延伸出裝置、建築等實驗,不斷探索多種多樣的媒介形式,十字只代表印象中尺寸的標識,簡單卻毫無含義,觀者無法透過這樣的標識去解讀作品,而意義只存在於簡單的重複書寫中。

    10.測量宇宙

    羅曼·昂達克(Roman Ondak)

    這件作品曾參展於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同時還在2011年泰特美術館展出。

    工作人員將所有觀眾的姓名和身高都在牆上標出來,再簽上姓名日期,隨著時間的推移,白牆上留下了一條不斷蜿蜒迴旋的黑色痕跡,宛若一片浩瀚的銀河,詩意地表達了芸芸眾生的宇宙是由個體組成的。

    11.宇宙下的泳池

    凱瑟琳·布拉德福德(Katherine Bradford)

    我們在這個星球文明發展史面前,也許渺小到還抵不過一粒塵埃,不知這一生能留下什麼痕跡,也許最終都消散在無盡的歲月裡,面對未知的好奇與恐懼,現實與夢幻中來回拉扯。

    在宇宙下游泳誰知是夢幻還是現實……

    12.拼貼攝影

    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梨花盛開的公路》

    霍克尼當時想拍一張全景圖,他先單獨拍區域性,再連線到一起,結果他卻發現這些照片組合到一起時,會有細微角度變化而導致“重疊”。他發現這種視覺重疊很有趣,於是利用攝影加拼貼,創作了《梨花盛開的公路》。這張畫全是一張張照片拍出來,再貼在一起,而且照片都是近景拍攝。

    13.兒童藝術畫廊

    日本東京當代藝術博物館為了激發兒童對藝術品的興趣,做了這樣一個特殊的藝術畫廊,孩子們可以在這個特製的空間裡面和藝術品發生各種有趣的互動。

    以上我列舉了12位藝術家代表作,我只想說明一點:藝術是探索與發現,是突破原有的界限,沒有固定“答案”。“紅色代表熱情,藍色代表憂鬱,你說不出來意思,那就是在瞎畫。”藝術不是在做閱讀理解,那是文學範疇。

    粗俗的現實物都成為了藝術,傳統的材料和創作方式有很大變化,意想不到的新奇怪異的材料和特立獨行的觀念一輪輪轟炸著我們的視覺經驗。那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傳統審美”,一下子到當代藝術的“醜陋”有點困難,這需要時間慢慢學習和感受。

    當代藝術是給孩子們提供一個獨特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他們感受到與眾不同的東西,原來我們還可以用這樣的角度看世界,真有趣呀。

  • 2 # 鋒遠育兒

    給孩子開啟藝術的大門,就像給孩子解開人生的密碼。其實解鈴還須繫鈴人,要想開啟孩子藝術的大門,就要用藝術的手法。

    1、從小就給孩子進行藝術的薰陶,比如聽古典音樂,音樂有一種用深入人性的力量。長時間對孩子進行薰陶,孩子身上就會感染到這種藝術的細胞。

    2、要開啟孩子藝術的大門,培養孩子要趁早。人的發展有很多敏感期,錯過了敏感期再優秀的教育也不能讓孩子有質的飛躍。

    3、在生活中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這種藝術的感覺,讓藝術融入孩子的生活。

  • 3 # 老趙tattoo

    簡單一點,就是發現和挖掘,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靈性,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如果能發現孩子的興趣點,那麼就去挖掘和引導,我認為這是藝術之門的開始!

  • 4 # 幼兒園最乖乖

    我認為兒童學習藝術,首先家長要想好孩子學藝術的初衷,也可以說是學習目的。如果是想要小朋友們考級,作為一個特長,也是可以的。就是不免有些急功近利了。如果是想要孩子發展一個長期的興趣愛好,大可不必用考級去束縛他們,讓他們在學習中、生活中體會藝術,但要是可持續並有計劃性的。相信大部分的家長都不是衝著讓孩子成為藝術家這一目的去的。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的就是去引導孩子,不是去給孩子做選擇或者做決定,當孩子在做決定的過程中可以給出你的意見,在孩子做出選擇後,父母給孩子的支援和鼓勵,是孩子所需要的!而不是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去綁架他學習他所不感興趣的東西,最後的結果也會不盡人意!當然如果父母是走藝術方面的,自己的孩子也會耳濡目染的在藝術氣息的感受下,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大門

    藝術與興趣也非常不同,藝術生體育生要走下去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僅需要天賦努力,也需要有一定的家庭經濟支撐。而興趣就不一樣,就像你喜歡彈鋼琴,打籃球,有一天你離開了這些不會餓死,有了這些興趣,你的生活會更多姿多彩!但如果你想把這門藝術當作飯碗,註定要忍受很多的艱辛,付出很多的努力,所以孩子和父母都要想清楚,是當成興趣還是當作求生的飯碗!

  • 5 # 巧言厲色

    這個問題應該從父母的身上找答案。

    最好的方式是身臨其境,耳濡目染。家裡的藝術氛圍營造得,有好的音樂,繪畫繪本,設計的作品內容,孩子會以此為ta認知的基礎,父母會成為孩子的第一代審美老師。有時間有計劃的帶著孩子去聽音樂現場,看展覽,去博物館,逛商場,去大自然中,繼續開拓孩子的眼界和興趣,逐漸形成自己的一些判斷,這個階段非常重要,需要父母花時間耐心的陪伴,解答,引導。

    接下來的階段,孩子在逐漸接觸世界後形成的一些初步理解和判斷後,需要進入一段實踐過程。就藝術方面,音樂,舞蹈,繪畫,泥塑等等偏向的喜好各有不同,如果有條件的話,都可以讓孩子去體驗,或者和孩子一起體驗,這樣會給ta最大的支援和鼓勵。

    再下一個階段,父母的引導退居二線,興趣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隨著孩子投入情感和時間,ta能從這些藝術門類裡得到樂趣和成就感,而父母在不斷鼓勵和支援中,讓孩子優雅的進入了藝術世界。

  • 6 # 停用賬號0a

    如何為孩子開啟一扇藝術的大門?我相信很多人會給孩子選擇去上“培訓班”來給孩子藝術薰陶,比如上古典樂,學民族舞、練書畫等等。其實這些的確是能給孩子帶來藝術的大門的,但是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開銷。

    所以,葫蘆弟弟這有一個好方法,既可以省時省錢還能讓孩子感受藝術,提高孩子的審美水平,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法國絢麗科普繪本》全四冊 , 這套國外獲獎顏值逆天的藝術科普繪本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一本,兒童藝術啟蒙絕佳的利器!

    《藍色的時間》:哄睡神器,高質量陪伴的親子時光的絕佳配搭

    也許,每天的睡前共讀時你匆匆加班後趕回家培孩子度過的最溫情的時光。而藍色,讓這睡前的時光更加靜謐、悠遠,意味深長。

    一本幾乎涵蓋了世界上所有藍色的書,讓你和寶寶在陶醉於美輪美奐的畫面的同時,在認識世界上各種各樣藍色動物的樣貌的童書,半隨詩性的文字,溫情安神,在藍色的夜裡,進入藍色的夢鄉............

    《海浪》:法國現代藝術與科普啟蒙的入門聖品,為孩子開啟一扇心靈和智慧之窗

    隨著波浪遷入海底,開啟水世界探索之旅!放鬆身心自由感受,像在溫暖的懷抱中一樣自在!

    作者伊莎貝拉用敏銳的觀察力與細膩又超現實的表現力,使她的作品突破了傳統科普書的侷限和沉悶,把事物之間的聯結放大。用新奇的視角,將生活與自然中的細節貫穿其中,使科普更具文學感染力,使科普巧妙融合,混搭出一種奇妙的時空質感

    《網》:親近自然,擁有大美的格調和大愛的格局

    水塘邊上有一個小小的生態圈,這裡有看似獨立卻又有著千絲萬縷聯絡的花草樹木、飛鳥魚蟲.....都透過蜘蛛的視角展現在它的秘密武器“網”上,這隻“網”既是蜘蛛小小的捕獲之網,同時也是連線萬事萬物的生態之網。全書用富有韻律的句式和啟發性的漸進,為孩子們講述了蛛網上的奇妙世界。

    一個熱愛科學的孩子,一個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和敬畏的孩子,一定是一個願意主動探索學習的孩子。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的孩子們,父母的繁忙、學業的壓力、童年的缺失,都讓我們離自然越來越遠,讓這本書帶著孩子觸及到更廣闊的世界,讓孩子有一天能夠真正的與自然之美真切接觸,去感受自然的博大與神奇。擁有大美的格調和大愛的格局,成就未來的幸福人生

    《羽毛》:超高顏值、美豔不可萬物,一本帶有溫度的書

    這是一本關於羽毛的寫真書,同時也是一本關於小貓的願望之書。作者用兩種不同的手法,用寫實的手法繪出蓬鬆柔軟的羽毛,用誇張概括的手法稚拙地表現出禽鳥類的外觀。每一頁都有小貓到訪的足跡和線索。

    全書充溢著幽默和溫柔,用簡潔富有韻律的短句和細緻優雅的畫面為孩子講述羽毛的奇妙世界。

    孩子的審美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的,懂的欣賞世間萬物的美好,視野開闊,格局就不會小!

    這套《法國絢麗科普繪本》是兒童藝術啟蒙之首,用無與倫比圖畫來展現!希望你拿到手的不僅有視覺上的愉悅,還有觸覺上的驚喜。

  • 7 # 李爾勳

    我認為家長不能過急,應按照孩子生活習慣,愛好興趣而選擇,不能一勇而上急於求成。見到別人家孩子學啥讓孩子也學,管他適應不適應,以爭氣為榮結果勞而無功。有些家長不選重點,面面俱到,今天學這明天學那搞得孩子無能為力,結果兩敗俱傷。應選擇孩子愛好的方式方法再定,讓該子學習有成,發揮自已的愛好,孩子有信心,家長也省心,望子成龍需要時間。

  • 8 # 沁心齋主人

    首先,人要更好地滿足較高層次的需求,就必須有最基本的藝術修養,包括追求美、喜愛美、欣賞美,這是最低層次的,人們說懂藝術的孩子不變壞,懂藝術的人修養高,有溫文爾雅之氣質。再高一個層次,是具備鑑賞美的能力,最高層次具有創造美的能力。所以,不論是誰,不管他有無天賦,只要想活的有品味,活的有價值,具有創造力,藝術修養就是不可少的。

    第二,有藝術天賦的孩子,可以根據其興趣,挖掘其藝術潛力,提高其藝術水平,助其成為這方面的人才。這需要堅持不懈地學習、訓練。

    第三,無藝術天賦的孩子,家長也不必擔心,任何能力都可以後天培養。要慢慢培養興趣,最簡單的是學畫畫,聽音樂,也可以償試其他形式的藝術。不要強迫,順其自然,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就喜歡上了。隨後就其喜歡的,利用節假期加以專門的訓練,效果也會很不錯。

    第四,藝術都是相通的,美好的東西都有共同的特質,都會讓人感受愉悅,提升修養,向善向上。所以不能讓孩子這也學,那也學,最後什麼也學不成。

    總之,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想著孩子將來一定要當什麼家,要順其自然,不要逼迫,要因勢利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寫小說的初衷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