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先生見茶
-
2 # 元生之哲
書法、書韻、書境——書法的三大層面
文化知識和書法技巧在不同的層面起作用,單從作品審美來看,不僅有問題中說的兩大方面,有三種層次是需要包括的,那就是書法、書韻、書境。
一、法,書之法。
技法是書法的物質基礎!“書法書法”,書之法,無法何談書?“法是基礎”書法的筆法、結構、以及佈局安排等技法是書法產生審美的基礎,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說的“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需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談的就是書法的物質層面—書之法。沒有這些積累,書法就是空中樓閣,所以有些佛學大師,文壇巨匠,書法不能為大家接受,原因在哪裡?他們又文化底蘊,但是欠缺法發度,這樣的書法是不能成為藝術的。
其二,韻,書之韻。
韻味是書法通往藝術的階梯,韻味的呈現就不單隻靠“書之法”可以達到了,這個時候學識就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需要我們的審美、創造力等眾多因素,需要我們哲學、藝術等多方面的修養。如果欠缺綜合修養和創造力,我們很可能只能成為“書法匠人”,當今田英章等老師們,技法非常成熟,但是飽受爭議,其中之一就是書法“匠氣有餘,韻味不足”,而古代“天下三大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蘇軾的《寒食帖》,字是他們寫的,文章也是他們寫的,沒有學識很顯然是不行的。
其三,境,書之境。
境界是書法由“作品”成為“精品”的關鍵,書法要有境界,不能只是學有大量的知識資訊,還需要有大修為,境界是綜合學識、人生閱歷、精神信仰之大集。當今書家所難達者,最難在“境”也。
啟功老師之所以倍受大家推崇,關鍵在於有法、有韻、有境!而當今醜書百出,何哉?“無法無天”也。
-
3 # 極品龍顏
一個人的書法造詣,當然取自於個人深厚的文化底蘊的。
一個人從小習練書法,卻並不見得懂得其中的要義,只是大致的描述一個可以看見的輪廓,用這個輪廓來界定寫得好與壞。
這是一般性的書法賞識辨別法則。
也是最為廣泛的普遍辨識法則。
而一個人在達到了一定的境界以後,那他的個人成就,則就完全不受普遍認知的控制和制約了,而是會上升到一個文化的高度,從文化的角度來詮釋這種書寫規範和創作法則。
而一個人的文化程度或者說文化底蘊則決定了這個人書法成就的未來和命運。
小成於形為肖,大成於意至妙。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也就是說,一個人在最初的階段,往往是臨摹和描紅,追求的是像,很像,特別像,甚至以假亂真,和真跡如出一轍,這是初級階段,或者說是第一階段,從模仿開始,達成形似。
但這個階段再要往上升,那就需要文化的底蘊支撐和輔佐了。沒有文化底蘊的書寫,只是流於形式的一種描摹,而不是發自肺腑的自我創造。這就應該是一個初學者和大成者最大的區別吧。
翻檢我們文化史上所有的書法集大成者,他們本身往往是享譽中外古今的文化大家,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與文章和漢字有著天然而深邃的理解與觸及,深得其中三味,絕對是文化領域的行家裡手,箇中高人。這樣的人士,不獨於文化底蘊上有著天然的無與比擬的巨大優勢, 還有著旁人難以理解的巨大文化解讀能力,這樣的人士,自然就對書寫漢字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境界。
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就秀外慧中,錦繡於懷,稱得起文化的脊樑,是古老文化的里程碑式推展,完全可以展示文化與實力的情懷。
-
4 # 楊玉生372
個人認為書法只是技法,哪來字外功夫,你給我說什麼是字外功夫?字外功夫章法佈局更巧妙,其實也是技法。古人寫字是記事,寫文章,寫的多啦,對書體,章法的運用更加熟練,巧妙。整體看起來更加漂亮。所以文章是文章,書法是書法,這是兩個概念。現在都不怎麼寫字了,就是掛廳堂或展覽欣賞用,所以誰字寫的好,靈動,整體作品變化豐富,線條賦予質感,就是好作品。所謂的字外功夫就是把書法所有的要求學好,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這很重要。這個審美能力是需要知識,但如果你每天臨習古貼,天天研究欣賞名家書法,自然審美能力就會提高。個人感悟,僅供參考。
-
5 # 王乃棟說書畫
書法造詣直接形成於書法技巧,間接受益於文學知識。也就是說決定於技巧,添花於知識。具體地說,不懂筆法成不了書法,文化再高也只能寫寫俗字,就像沈尹默早年寫字那樣。反過來說,文化不高,掌握了筆法同樣可以寫出漂亮的書法。明白地說,把文學知識替代書法技巧不是糊塗人就是別有用心者。直白地說,書法決定於懂不懂筆法,文化可以增加點書法修養,但提高不了書法技能。如有人說,書法寫不好,去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會好了。就像是庸醫對病人說:多吃魚肉,增加營養,病就會好,說得不錯,實難見效。
-
6 # 翰墨飄香
一個人的書法造詣源自於文學知識,還是形成於書法技巧,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
這個一個問題的兩面性,缺一不可,文學知識的修為是字外功,能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個性,氣質。書法技巧是屬於字內功,必須要有厚實的功底,要想透過書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讓人能產生共鳴,沒有書法技巧是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那麼如果只有書寫技巧而缺失文學素養,頂多也只是個寫字匠,所出作品沒有內涵,個性,更不能讓回味無窮。
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哪個不是有淵博的文學知識和精湛的書法技巧,從魏晉二王父子到唐朝眾多名家到宋四家再到趙孟頫直到明清。
書法是講究承傳也是累積型的學科,當你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其實就已經在接觸學習文學了,因為每一幅出名的書法作品都是一篇精彩的文章,用心領會文章感情,才能感受到書法中的韻味。
-
7 # 風雨小草
書法,受諸多因素影響。其中包括文學素養,書寫技巧,還有感情的投入等。文學和技巧就像魚和水的關係,魚離不開水,水因魚而靈動。
有人說,文學是藝術之母。這話未免誇張,但有一定的道理。
我們先把目光投向書法的演變歷史。古人寫字用毛筆。不用刻意練習,大多數人都能寫得一筆好字。這時的書法只是讀書的附屬品。
自唐代以來,顏真卿,柳公權等書法家廣集各家之長,形成法度森嚴的唐楷。此時,已經有了側重技巧的趨勢。及至近代,由於書寫工具的演變,書法越來越脫離文學,更注重於技巧了。
但這種脫離文學素養的"書法",是不能稱為書法的。這樣的作品是沒有靈魂的。縱觀歷史上的書法名家,哪一個不是滿腹經綸。他們的書法作品大多是表達自己思想,情緒的文學作品。比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寒食帖»,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這些作品都注入了作者的感情。反之,只講究技巧的"書法家",不理解作者的心境,選材時就找不到適合自己的作品。自己創作時,也不能把感情融入到作品中,不能根據感情的變化改變所需要的技巧。這種書法家充其量是個字匠。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技巧卻是提升一個人書寫水平的捷徑。字的好看與否,體現在筆畫的連貫,轉折,變化等多種技巧。只有文學素養不注重技巧的人,也難寫出好看的字。更可笑的是,有些所謂的醜書大詩,既無文學素養,又不懂書法技巧,胡亂來幾筆,自稱獨樹一幟。醜書大師感情道倒是很投入的,臉紅脖子粗,跳大神一樣。
要成為一個書法家,在提高文學素養以及書法技巧方面不可偏廢。
-
8 # 鯤鵬何日得高璇
書法日積月累臨摹古帖,臨摹古帖厭倦到了瓶頸之後,就會抒發自己的情感和技巧,就會找一些膾炙人口的古詩詞,或者更長一些古文觀止什麼的,在這些文字裡,你就會久而久之的,既學了書法,也學了傳唱盛廣的一些經典文句。甚至還能學到歷史。
-
9 # 抱庸詩書
以技法為基礎,以文化為修飾補託。常見一些“資深”的書法愛好者,不屑於技法,也不屑於別人說技法,似乎說技法成了相當低階的層次,更津津樂道於性情文化等元素,我覺得只是本末倒置了。
書法的技法好無窮盡,而且所有的文化性情等元素,必須與技法接軌,才是書法藝術中有用的文化與性情。書法永遠不能拋棄技法,必須要大張旗鼓的說技法、研技法,書法藝術的突破說到底還是要落腳於技法的突破。書法精英論、文人書法吹,大談特談高談闊論書法中的個性元素、人文情愫,並冠之以字外之功的稱謂,不是沒有一點道理,但是把這個“字外之功”過分地誇大了。
書法藝術當然與文化涵養有關,書法藝術的本質就是一種文化活動。深厚的文化涵養與寬博的性格情懷是知名書法家的必備素質,但是,“惟文化論”顯然是錯誤的,否則,書聖就不會是王羲之,而老莊孔孟。傑出的書法家需要文化內涵的滋養,但並不要求人人都是唐宋八大家。
技法可學,文化需養。把文化性情融入書法,歸根結締還是以技法的形式、技法的途徑來實現。不少朋友學到一定程度,就開始廣泛涉獵書法史、書法理論、捲入藝術分歧紛爭中去了,這個不是不需要,但臨摹等“技法”手段不能棄。有的朋友花大時間讀了多少書,梳理了不少理論,但手底下的工作停下了,因此,書法圈到處不乏“眼高手低”的愛好者。
抱庸淺談。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
10 # 鴻鵠迎罡
書法作品好不好,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考量,一個是技巧,另一個是趣味。
技巧是書法家基本功的展現,包含書寫線條是否耐看,字型間架結構是否美觀和諧,整體的謀篇佈局是否合理。
趣味則是字外功夫的體現,是對“書如其人”的直觀再現,跟書法家的綜合修養有極大關係。
書法史上,常常有關於技巧重要還是趣味重要的爭論,爭論的結果是,大多數書法家認為書法趣味的重要性要大於書寫技巧。
技巧說白了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書寫技術,容易模仿,也容易掌握,而趣味層面的東西不是人人都可以把控,它是書家的文學知識、文化修養、理想情懷、人生格局、生命意識等層面的綜合體現,書法家的綜合修養越高,他的書法的趣味性就越濃郁。
對書法來說,技巧就像穿的衣服,衣服越漂亮,給人的直觀印象就越好。趣味就像內在的氣質,氣質好的人,穿上漂亮衣服會顯得更有神采。因此說,在書法中,不能把技巧和趣味分開去看待,它們之間融合得好,會產生化學變化,更能增添書法的品味。書法中常有書卷氣、廟堂氣、金石氣,等等,這些名詞是用來形容書法趣味性的,能達到這些高度的書法家,肯定已經在技巧上達到了盡善盡美,他的書法已經上升到了藝術的層面,而不是單純的寫字。
實際上,歷史上那些可以稱之為大師或大家的書法家,他們實際上是綜合修養很高的文人,書法只是他們擅長的技能之一。
像王維、蘇軾、米芾、徐渭、吳昌碩、李叔同,等等,他們既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型,還能寫詩、作文、畫畫,甚至通曉音律,以及其它藝術,同時,他們在書法理論上都有許多真知灼見,是能被其他書法家當做學習的典範。
蘇軾曾說:筆禿千管,墨磨萬錠。
米芾曾說:字要骨格,肉須裹筋,筋須藏肉,帖乃秀潤生。
真正的大書法家,是善於用外在書寫技巧,來發揮個性氣質和藝術趣味的全能型文化人,而不是技巧“偏科生”。
比起古人,當今大多數書法家的知識儲備過於欠缺,導致他們的字雖然第一眼看起來不錯,但經不起細細品味。
比如,被書法初學者稱作大師的田英章,字型的形式感和書寫技巧都具備,但匠氣太明顯,缺乏靈動活潑的趣味,算不上好書法。
-
11 # 翰墨今香
一個人的書法造詣高低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字內功夫;一個是字外功夫,兩個功夫缺一不可。而且,記得有位前輩說過一句話,書法到最後拼的就是“文化”。記住是“文化”,而不僅僅是文學知識,文學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
杜牧《張好好詩》
題主說的很好,歷代的書法家大多數是文人墨客,例如王羲之的《蘭亭序》不僅僅是字好,同時也是一篇優秀的古代散文。唐代詩人杜牧留下的唯一墨跡《張好好詩》,除了詩的價值外,本身也是一件難得的唐代行書佳作,是學習晉唐筆法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還有著名詩人賀知章的《孝經》也被很多書家推薦為學習小草書法的精品之作。
賀知章《孝經》
宋代的蘇軾在文學、書法、音樂、繪畫等多方面都很有建樹,元代的大書法家趙孟頫更是一個全才式的人物,書法、繪畫、詩詞、文賦、經濟、鑑藏、篆刻、音樂等等方面都有研究。當代著名的書法家啟功先生也是多才多藝,在繪畫、古典字畫的鑑藏、古文字學、古典文學、紅學、詩詞甚至八股文都有研究,他經常戲言自己不是個書法家,就是個老師,書法是一個文人應當具備的技能,不值得炫耀。
蘇軾《寒食帖》
我們學習古人書法的時候,觀摩碑帖、臨摹經典,我們就會走入古人的世界中去,感悟他們的思想情懷,他就是你,你就是他,用心靈去書寫,每寫一次都是文化的體驗,不能領悟這些,你就很難做到臨摹的神似,也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書法家。
書法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載體,每一個書法經典,都記載了穿越歷史長河的煙雲往事——臨寫王羲之《蘭亭序》,在你眼前而現的是曲水流觴的盛會娛情;臨寫《祭侄文稿》,你會再現顏真卿追憶哀思的傷心一幕、你去臨寫《寒食帖》,便會體味蘇東坡的孤獨寂寥。
我們經常會說某些優秀的書法作品有“書卷氣”、“不俗”,而這些就是書法作品的“神韻”。觀者可以透過這些筆墨線條去深入到書家的內心世界,領略到書家的脫俗之心、書卷之氣,領略到書法筆墨線條上的“大雅”。
書法家的“書卷氣”來自於書法之外的修養、學識,功利心、浮躁心都是文化底蘊不夠所造成的。在中華燦爛的書法史上,絕大多數書法家都有卓越的文化底蘊和才氣,書法只不過是其外化於行的自然流露,而透過其書法作品,又可以領略其氣質風采和神情心性。
因此,有人說:古人書法是有話要說,今人書法是有字要寫。現代的書家不管文化,之談書法的筆墨、線條、結構,不談書法的文化,沒有了文化,書法也就失去了靈魂。
-
12 # 追夢人凌寒
一個人的書法造詣來次兩個深度,1,文化,(文學是文化的一部分),即人們常說的“字外功”,行業內人戲稱趣味性。2,筆墨功夫,即技術,行業內人稱線質。這兩個層面,缺一不可,並且相得益彰,藝術魅力才無窮。
淺顯的說說,但凡是華人都知道王羲之《蘭亭集序》,好,天下第一行書。漂亮。字幽墨雋逸。一看都想擁為己有,人之常情。但是隻道他是一個篇優秀散文,或者美文的人很少。恐怕只有專業人士,或者書法界,文學界人懂的欣賞。知道他的妙文甚至超過書法評價。所以大眾化人都覺得美。“眼高手低嗎?”我不會寫,我有審美意識啊。
在舉一個例子,《顏真卿祭侄稿》,天下第二行書。美嗎?大眾化人就議論不一。什麼塗的亂七八糟,圈⭕點點,看不懂。但對專業人士,懂的書法,讀的懂文字,就會對顏魯公的剛烈忠貞,和對和平生活熱愛高大形象油然而生。這就是“字外功”。大文豪蘇東坡,等等。還有很多很多。
“師法自然,造化物外”。
唐朝大詩人李白,就是一個書法高手,沒有資料證明他練過書法,但是“太白”書法手稿留下來了。賀知章留下的《孝經》,學書法的人沒有一個不臨習小楷《孝經》的。
還有現在炒的沸沸揚揚的賈平凹作家老師書法一平方5萬,是不是就會專職書法呢?顯然不是,他是作家,最近有專注畫畫。這不是字外功嗎?所以文化是養育書法造詣的動力。我們應該重示,更應該飽學,更多讀文寫詩才對。
2,筆墨功夫(技術)。
看過《我是特種兵》嗎?,就那麼練,苦嗎?苦,堅持下去就柳岸花明。此去經年,歲月匆匆,經濟社會,壓力很大,有幾個堅持下去呢?可是書法造詣就是靠功夫才名滿天下的。長言道,(三年學會一個畫家,十年練不成一個書法家,)。想想多難,多浪費時間和金錢啊。可是因為熱愛,耗費青春,無怨無悔。
-
13 # 魏保良
任何藝術形式最後比拼的都是個人修養。個人修養不僅僅只侷限於文學知識,如哲學、史學、文字學、美學、金石學、考古學、鑑賞學等等,都屬於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的個人修養。如沙孟海先生精書法、擅金石學,王蘧常先生擅章草、通哲學,蔣維崧先生精書法、擅文字學等等。
當然,書法的筆墨技巧和個人修養都是必不可缺少的。書法的筆墨技巧屬於技法層面,說到底,它就是一門技術,但如果技術不過關,那肯定成不了書法家。個人修養也可稱作“字外功”,是軟實力,軟實力不行,玩技術玩的再遛,也只是個寫字匠,也不會有多大的發展前途。
沙孟海先生教導他的學生要和古人爭先後,就是要求他的學生除了技法層面的練習外,還要有一到兩門學問做支撐的。
-
14 # 山會長
我認為,一個人的書法造詣與文學知識多少沒有多大關係,而取決於書法技巧。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書法,是指文字的書寫藝術,通常指用毛筆寫漢字的藝術。
從書法和文學的解釋看,它們都是與文字有關的藝術,但是,書法的好壞與文學知識的多少沒有多大關係。譬如作家寫小說、散文等很好,像莫言寫小說獲得了諾貝爾獎,但其書法並不見有多好。
縱觀歷史,書法家大多為文人墨客,是因為古代以文取仕,也需要看寫字的好壞,所以,文人必須寫練書法。而現代,已經不再用毛筆寫字,也不以字好壞評判文學造詣,所以兩者的關係也就弱化或沒有啦。
書法好壞與書法技巧有關,這裡的“技巧”包括知識和方法兩個方面。
首先,要寫一手好字,需要熟悉和明確書法知識,特別是一些要求。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知識和要求,做任何事也都有要求。要寫好書法,有一些審美原則需要遵循,如整體形態美、點畫結構美、墨色組合美。
其次,書法好,還需要掌握書寫方法,也就是說書寫是有竅門的。
譬如握筆方法,三指執筆法,拇指和食指兩指緊握筆桿,中指靠在筆桿的下面,主要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握緊筆桿,無名指和小指輕輕靠在中指的下面即可,三指握筆桿的地方距筆尖大約1寸的距離,筆桿距紙面大約45度的角度;譬如寫字姿勢,如果是坐姿,要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另外,“讀、摹、臨、背、意、用”六字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門。
總之,書法造詣與文學知識的多少關係不大,主要在於書寫技巧。
-
15 # 時間DE味道
一個人的書法造詣的高低成就的大小,要取決於兩個方面。
一是書法技術的高低,書法最初就是技術,筆法、字法、章法、墨法,提按、轉折,無一不是技術。這些你都掌握熟練了,你就是一個好的書家了,但離藝術還差點事,因為這些你都是學的古人的,沒有你自己的東西。
學歐體的現在就陷入了這一境地,你說不好吧,筆法、結構都很精到,但只是歐體,沒有你自己的東西,所以只是達到了第一階段。
二是相容幷蓄提高修養的階段。書法達到一定水平了,就要融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個時間就更長了,學習書法理論,提高文學修養,吸收兄弟藝術門類的營養。而且隨著書法水平的不斷提高,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風格,它是不斷變化的。
像顏真卿,咱拿他最開始有名的帖說,早期的《多寶塔》,點畫規整,結構端莊,已有其個人風格,但不是那麼強烈。從《麻姑仙壇記》開始,他雄渾厚重樸拙的風格盡顯。一直到《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真是達到了人書俱老。
所以說,書法的造詣最初是書法技巧,而後是個人的綜合修養,當然也包括文學。
縱觀歷史,書法家大多為文人墨客,可如今有的書法家文化知識不是很充足,且寫的一手好字,稱之為大家,你如何認為,期待高見!
回覆列表
而讀書人計程車,最後都走向了仕。這很好理解,讀書的目的就是求取功名。而書法家大都來自這樣一群高階知識分子(當然也有僧人書法家)。古時候讀書人的書寫工具就是毛筆,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文人就是書法家,書法家就是文人,二者的身份是合一的。
無論我們熟悉的王羲之,還是顏真卿,還是蘇東坡,黃庭堅,不僅書法一流,詩文也是一流。
而隨著書寫工具的變革,現代人已經很少使用毛筆書寫了,書法成了一個高度專業化的技能。這時候我們看到,文人和書法家的身份已經分離,文人不懂書法,書法家不寫文。作家協會和書法家協會都成了兩個分離的機制。
書法越來越專業化,或者可以說越來越專門化。專門化的意思就是,太多所謂的書法家只不過沉醉於書法的技能練習,文化層面的審美趣味卻是不及格的。
在書法上,我們看到太多王羲之,看到太多歐陽詢,看到太多顏真卿,大家都寫的神似,但就沒有寫出他真實的自己。現代的書法家都在一味追摹古人書法,研究學習古人線條,但很少有自我個性的突破。
近代的無論弘一法師,于右任,還是啟功,無一不是在繼承古人書法的同時,發揚自我個性,寫出正真屬於自己的書法的。而發揚的艱難之處就在於,書法家的文化層面有沒有達到那樣的高度。制約一個書法家成為大家的,不是技法,而是文化觀念。
當然,在技法與文化觀念二者中,不排斥技法是第一位的。技法就是基礎,沒有基礎光有觀念那不叫書法,只是天馬行空。
我們也看到太多所謂的只是分子,有文化水平,但沒有書法技能,寫的字一樣的一塌糊塗。所以技法和文化觀念,是一體兩面的關係,偏頗任何一面,都難有大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