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臻頑主
-
2 # 阿揚說聯
雪萊(PercyShelley)是英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認為是世界歷史上最出色的英語詩人之一。在其短暫而璀璨的一生中,他完成了多部不朽名作如《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致雲雀》、《西風頌》等,其名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直鼓舞著不同時代的人們。
雪萊給她的愛人瑪麗雪萊(MaryShelley)寫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情詩。瑪麗雪萊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女作家,曾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名著《弗蘭肯斯坦》,被譽為“科幻小說之母”。這對才子佳人堪稱神仙眷侶,他們之間的愛情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有一首《致瑪麗》非常有名:
譯文為:
哦,瑪麗,你能在這裡多好,你和你那明亮開朗的棕色眼睛,你那甜美的話語聲,似小鳥向常春藤蔭寂寞憂鬱的伴侶,傾吐愛情時的婉囀嚶鳴,那天地間最甜美動聽的樂音!還有你的秀額……更勝過這蔚藍色義大利的天空。親愛的瑪麗,快來到我的身旁,我失去了健康,當你遠在他鄉,你對於我,瑪麗,親愛的,就象黃昏對於西方的星辰,就象日落對於圓滿的月亮,哦,親愛的瑪麗,但願你在這裡,古堡的回聲也輕聲低語:“在這裡!”
瑪麗16歲豆蔻年華之際和雪萊相識,他們在文學方面志趣相投,互生情愫。雪萊年輕有為,當時已經是赫赫有名的詩人。雪萊為瑪麗美貌、氣質和才華所折服。1816年瑪麗20歲時,他們正式結婚,婚後一直琴瑟調和,伉儷情深。那是一段快樂的時光,他們經常飲著託卡伊的美酒,寫詩唱和,為彼此帶來靈感和才思。在雪萊的影響下,瑪麗於1818年創作了《弗蘭肯斯坦》—一部在其作者逝世15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備受人們關注的偉大著作。
1822年,雪萊在海上因風暴而船沉失事,年僅30歲。瑪麗傷心欲絕,立志整理雪萊的遺作,相繼完成《雪萊詩遺作》和《雪萊詩集》,成為世界文學史上重要的作品。終其一生,雪萊和瑪麗都在感情上彼此相依,思想上碰撞交流,事業上互相支援。瑪麗編的《雪萊詩集》,在幾乎每首詩前都有大段的前言,記錄了夫妻倆的生活往事和思想探討。比如雪萊怎麼鼓勵瑪麗進行文學創作,讚美她在寫作上的才華;比如瑪麗怎麼和雪萊一起欣賞自然美景,欽佩他的天才和熱情。
瑪麗雪萊曾這樣形容自己的愛人:“他的天才和品德曾是這個世界光榮的冠冕——他的愛一直是幸福、和平與善的源泉。”——《雪萊夫人有關1822年詩歌的題記》
雪萊的感情史令人豔羨,浪漫而真誠,載入史冊,永遠芬芳。
-
3 # 熱心市民劉女士
關於雪萊的感情史網上有很多種說法,比較主流的有兩種:
1.雪萊的私生活淫亂,他與多名女子有不正當的關係,還有私生子。他不僅生活作風不好,還有著“吃軟飯”的嫌疑,向家人和情人索要東西,無度地要求別人無私奉獻。
2.雪萊和妻子瑪麗年少相識,婚後伉儷情深、琴瑟調和。終其一生,雪萊和瑪麗都在感情上彼此相依,思想上碰撞交流,事業上互相支援。
如果按照第一種說法來看,那麼雪萊放到現在一定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渣男,吃軟飯、不負責、私生活混亂……按照第二種說法來看,雪萊又是一個專一、負責的好男人。
我不知道究竟哪一種說法更加真實可信,如果真的是第一種說法更加符合雪萊感情史的真實情況,那麼也無需大驚小怪,畢竟在那個時代很多詩人、貴族等私生活都是很混亂的,社會現象如此。作為一個詩人最重要的還是他的作品。
-
4 # 寧波文叔
法國小說家、傳記作家安德烈·莫洛亞寫的《雪萊傳》,對雪萊的作品並無多少評述,對雪萊的生平則有精彩的描寫,特別是情史,間或論及他的好友拜倫(莫洛亞另著有一部《拜倫傳》),並得出了許多道德教訓來。
雪萊講求變革,但在私德上卻是個持守甚謹的人物。他19歲時與16歲的哈麗雅特·韋斯特布魯克私奔並結婚,是認為因為自己的教化,哈麗雅特才受人排斥,自己應負上責任;後來,他遇見第二任妻子瑪麗·葛德文——對,就是那位19歲便寫出《弗蘭肯斯坦》的瑪麗——時,是認為哈麗雅特與他再無感情,並有了情夫之後的事;在雪萊短暫的一生中,有好一些愛慕他願為他獻身的女性,對她們中的一些人,雪萊亦頂禮膜拜,視為女神,惹得哈麗雅特和瑪麗吃醋,但他從來是發乎情止乎禮,只發展柏拉圖式情愛。一旦發現傾慕的女性貪戀虛榮與俗世玩樂,她們在雪萊眼中就會從天上掉到地上。
與雪萊相比,拜倫則是卡薩諾瓦或他自己筆下的唐璜一類的人物。在私生活上,在戀愛史中,拜倫毫不遮掩地左擁右抱,勾引有夫之婦,然後又絕情地棄之如敝屣。19世紀早期,幾乎全倫敦的人都在熱議,全英國的人都在八卦拜倫。照莫洛亞的說法,拜倫發現,雖然表面上,衛道士都對他指指點點,其實暗地裡都極度歆羨。拜倫每到一個地方,不少上流社會的仕女都要借了侍女的衣服,喬裝打扮在夾道歡迎的人群中一睹其風采。雪萊與拜倫相識,與一位仰慕雪萊而後成為拜倫眾多情人之一的女子有關:瑪麗的妹妹克萊爾。克萊爾得不到雪萊,誓要找到一位能與雪萊相匹敵的人物——她最後發現了拜倫,寫了好幾封信給拜倫,主動獻身,拜倫當然不拒絕。克萊爾懷孕後,拜倫拋棄了她。雪萊為了克萊爾的利益,開始與拜倫有交涉,此後成了莫逆之交。雪萊去世後,拜倫主導了那場有名的希臘式葬禮。
拜倫曾對雪萊解釋了自己為何多情:“我們拜倫家的人,都是年紀輕輕都夭折了……無論是我父親家的人還是我母親家的人,他們都死得很早……我也會這樣的,這倒也無所謂,但我要及時行樂,充分享受我的青春。”彷彿一語成讖,拜倫死於青春,雪萊也一樣,30歲便死於海上,這個世界上少了兩位神仙般的人物。
回覆列表
拜倫跟雪萊是朋友,兩個人經常在一起,雪萊的妹妹還壞過拜倫的孩子,不過對於拜倫來說跟誰在一起真的不重要,因為人太多了,拜倫跟雪萊的關係有些像戀人,所以也有人說他們兩個是同性戀,所以在一起才會如此親密,如此友好。
果比拜倫或許要好得多,雪萊也就那麼一個兩個女人,而拜倫有很多女人,拜倫跟女人不談愛情,而雪萊的女人都想跟他談愛情,或許這是兩個人對愛情的明顯區別。
私生活我覺得還好,因為孩子上過法庭,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孩子,讓大家熟悉的女人應該也就那麼兩個,一個算是妻子,一個算是情人!
那個年代的詩人像不像現在的明星,如果跟現在的明星相比,雪萊真的不算什麼,就這點事,我都能接受,根本就算不上是混亂,就是稍微有點亂而已,主要是跟拜倫的關係,不過沒有人能說清楚他倆究竟是不是同性戀的關係,如果是那這兩個人的私生活確實是太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