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思說

    基金定投是不需要擇時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定投可以平攤成本,只要堅持就能夠獲得良好的收益,只是定投的時點不同,獲得正收益所需要的時間不同,可能很長,也可能很短。

    01基金定投,不需要折時,隨時可以進場投資。

    股票型基金投資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產品,由於基金跟隨股市上下波動巨大,很容易造成投資者低位不敢買,高位不敢追。而基金定投實際上就是為了克服投資者的這種恐懼心理,而形成的定時定額進行基金投資,也就是最適合普通投資者進行基金投資的方式。

    透過基金定投這種類似於懶人的投資法,可以使投資者獲得超過年化10%的收益率,而且長期定投還可以有較好的儲蓄作用。一般把每月結餘定投買入基金,等於攢錢了,另一方面還可以獲得較高的收益率,一舉兩得。

    這裡以資料來說話,假如從2015年的最高點5178點開始定投,選擇上證50指數,代表的是權重最高的前50家中國優秀上市公司,每月定投1000元,截止到2020年8月,獲得了76.07%定投總收益率,平均年化收益高達20.62%,這個收益率成績相當不錯了。

    不過定投過程也他那個曲折的,在定投的一年時間裡都是虧損的,直到2016年8月16日才開始盈利,而之後的四年中定投中,除了2018年10月16日出現了一次-2.16的虧損,其餘全部都是正收益率。如果在這個定投期間高點適當止盈,接著繼續定投,收益率應該是會更高一些的。

    02有人說,基金定投追求的是長期收益,忽略短期波動;還有人說,一個成功的定投,就是儘量在資產價格的底部區域開始。那麼基金定投到底需不需要擇時呢?

    這個問題應該這樣看,如果是一次性投資,或者分批投資,儘量選擇在資產價格底部區域開始,這很顯然是會獲得較高收益率的。

    而對於基金定投不需要特別擇時,但是如果在高位定投,定投過程中賬面虧損時間會比較長,而如果在市場地位開始定投,定投過程中賬面虧損時間比較少,更有利於投資者堅持定投。

    還是以上證50指數為例,假如從2015年的相對低位2850點開始定投,截止到2020年8月,獲得了76.01%定投總收益率,平均年化收益高達21.32%,與上面從最高點定投收益率差異不大。不過在定投過程中,只有5個月是虧損狀態,而且定投第二月開始就盈利了,這對於定投者是比較舒服的感覺。

    而如果是一次性在底部區域投資,假如在2015年低位2850點一次性投入60000元,截止到2020年8月,獲得161.63%的總收益率,是高於基金定投收益率的。

    總之,基金定投是不需要擇時,在目前只有3300點左右的正常估值水平的市場情況下,可以開始定投基金,馬上開啟基金賺錢之路,對於投資還是越早開始越好。

  • 2 # 芳姐有的聊

    基金買入要擇時嗎?似乎所有的人都認為,擇時是投資成功必需要修煉的能力,如果能夠準確擇時,就可以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可以實現收益的最大化。可是,大家又都知道,真正能買在低點賣在高點,大多數靠的是運氣,而不是真正的擇時能力!

    我要給大家的建議是:做投資,不要輕易地去擇時!

    我們該怎麼理解“擇時”。

    比如,你感覺未來的經濟形勢不好,市場會下跌,於是你把手上的股票和基金都賣掉,這就是在擇時。如果市場未來真的下跌了,你就會慶幸自己的運氣好,保住了之前的利潤;如果市場未來沒有下跌反而上漲了,你就會給自己找個理由然後又殺回市場。有沒有發現,擇時,其實來自於你自己主觀的,對市場短期走勢的一種預測。預測準了是碰巧,不準得認命!

    要做到準確擇時是難上加難。

    擇時其實是個非常難的,即便對於專業投資者來說,也無法做到準確擇時。華爾街的大佬們早已做出了精準又生動的描述:“要想準確地踩點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下落的飛刀還要難”。

    股神巴菲特說過:他們不知道入場時機,我也不知道。如果這是一場伴隨餘生的遊戲,你最好早些入場。那些為了等待自以為是的正確時點而徘徊不前的人,是非常錯誤的。我從未見過任何人能連續把握入場時機。

    我們任何人也無法去判斷短期市場是上漲還是下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擇時,而是去選擇一隻優秀的基金長期持有。

    用基金定投來解決擇時的問題。

    基金定投的投資邏輯,就是透過分批以固定的資金在低點多買,在高點少買,透過價格的波動去均衡持有成本。它跟一次性買入最大的不同,就是收益的大小取決於持有的平均成本和所擁有的份額。基金定投完全無需擇時,買在最低點的收益並不能獲得更大的收益,反而是在持續下跌的過程才具有絕對的優勢,透過份額的積累為投資蓄力,在大盤上漲的時候獲得超越市場的收益。因此,透過基金定投的方式儘早進入市場才是正確的!

    定投的關鍵策略:

    根據本金量力而行(用每月剩餘資金的50%投資,根據風險承受能力上下調整)選擇優質的基金(長期業績、基金規模、基金經理、關鍵指標、持有人結構等)長期持有堅持扣款(為自己設定一個投資計劃3-5年或更長,即便下跌堅持持有)及時止盈(根據持有產品品種確定年化收益率,指數基金10-15%,混合基金15-20%,股票基金20-30%,收益率達標及時止盈)繼續定投(止盈後繼續定投,除非基金業績持續表現不佳或基金經理更換再考慮更換)我們還可以透過市場情緒擇時入市。

    投資應該是反人性的,正如股神巴菲特說的,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他堅定的認為,當人們對某個事件的恐慌達到高峰時,才會找到最佳的買入點。因此,當市場情緒高漲,平時不炒股票的人都在談論股市,大爺大媽也爭相買基金,甚至連以前虧損比較大的人現在又重回股市的時候,表明投資者對當前市場充滿了信心,認為買什麼都賺錢,這個時候市場應該是被高估的,你一定要適當止盈;當市場情緒出現恐慌,大多數人出現虧損,不願談及股票投資的時候,表明了投資者對當前以及未來的市場普遍不看好,這個時候市場應該是被低估的,正是基金入場的好時機。

  • 3 # 二妮兒月來月好

    所謂會買不如會賣,擇時買入大家都可以做到,但是買後持有的日子裡:盼它漲怕它跌;一會笑一會哭。提心吊膽,愛恨交加,那叫一個無奈,那叫一個痛苦。相信買過基金或股票的朋友都有體會吧。

    對於散戶朋友來說最困惑的一個問題,有時候買的很好,最後沒有賣出一個好價格,甚至是空歡喜一場,本來盈利,最後賣的時候,還是虧錢賣掉。這就是人的本性,賺了想賺的更多,虧了想在掙回來。被套裡邊之後後悔為什麼在掙錢的時候沒賣掉呢,如果賣掉就好了,要是再漲上來我一定賣掉,不過說實話即使漲上來也沒有多少人能立馬賣掉。反正我剛開始接觸基金股票的時候做不到。

    與其去想什麼時候買可以盈利更多,還不如做定投更好,每週或每月定投小額資金,長期堅持,不用在意一時的盈虧,本來股票和基金都是波動的曲線,有波峰也有波谷,盈虧都很正常。這樣堅持下來,即可以很好的理解基金的走勢,也可以淡定下來,情緒穩定很多,對大漲大跌看的淡然很多。

  • 4 # 三人聚眾

      主要看購買的是什麼基金,比如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就不需擇時,而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包括指數基金)都需要相應的擇時。即是說,基金投資標的中有權益類資產的需要擇時,比如投資物件中有股票的基金,不含權益類資產的基本不用。

      當然,如果你在意微小的波動,投資債券類基金也需要擇時,畢竟債券收益率隨市場利率變動而變動,但其變動範圍較小,同時基金經理存在相應的投資策略,對基金淨值的變動較為微小。也因此,債券基金對一般投資者來說不需要擇時,基本可以說是類固定收益類基金,目前收益率徘徊在5%上下。

      貨幣基金就不用說了,比如我們購買的餘額寶或零錢通等對接的貨幣基金,它的收益主要取決於貨幣市場利率,次要取決於基金經理的操作策略。具體的貨幣基金收益率與貨幣基金平均收益率相差不遠,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也不需要擇時,也可以說是類固收類基金。

      分級基金中的A份額也不需要擇時,因為其資金主要是借給B份額,從而獲取相應較為固定的“利息”收益,基金淨值波動範圍極小。

      避險策略基金(前身為保本基金)主要看使用者要不要保本。如果需要保本通常是認購保本(在一定期限內保本),申購通常不保本,但是其運營策略是讓基金淨值不低於1元,其下跌空間較為有限,一般投資者也可以忽略,可以歸為不需擇時的基金。

      而其他的基金主要持有較大比例的股票或者可轉債等,然而權益類資產波動率較大,比如遇上熊市,股票基金的基金份額淨值跌去一半都是正常的,即使用者虧損50%都是正常的。也就是說,購買此類基金使用者需要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財經知識和投資經驗,即需要相應的擇時分析能力。

      那麼如何做更好呢?多看點財經知識方面的書籍,然後在投資方面迴圈漸進,慢慢的形成相應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經驗,而不是一下子去投資高風險的股票基金。

      如果偏要說怎麼做,自然是在牛市的時候買入,在熊市的時候賣出。但是你沒有相應的財經知識和投資經驗如何判斷牛熊呢?即使能判斷牛熊而看不懂基金相應的資訊,基金數目比股票更多,如何篩選?股票在牛市的時候都有下跌的,何況是基金呢?

      所以怎麼做更好,還是要回歸到本源,從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相應的投資經驗出發,並不存在具體怎麼做,這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楚的。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千萬別不會走路卻要跑,投資損失是確切的金錢,是要用相應的勞動去換取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考選調真的有前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