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家有一四歲男孩,剛上幼兒園,但是在學校各種搗亂引起別人注意,不願意聽老師講課,上課喜歡走來走去,吃飯也要老師看著才吃,各種搗亂影響其他小朋友,有各種特立獨行的習慣,回家也每天教育,但是不見成效,還請您支招,這樣才能改掉這些習慣!
10
回覆列表
  • 1 # 果橙電影

    我們把孩子放到學校裡,絕不是聽之任之,對他們一點都不管了。相反,我們還要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校生活中去,尤其是要與老師、與同學建立良好的關係,讓他們更好的學習,更好地投入到學校的生活中去。

    要做到這一點,平時我們就要注意引導孩子,多與老師接觸。比如趁著送孩子上學的時候,或者在開家長會的時候,和孩子一起與老師交流,這樣可以消除孩子對老師和學校的陌生感。引導孩子上課積極發言。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孤僻,一到上課就縮在座位上,一聲也不出,時間長了,老師也把他們遺忘了。應該引導孩子多發言,告訴他們:“說錯了沒什麼,不說老師就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在課堂上有了與老師的互動,孩子往往更喜歡上課,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受到關注了,老師是喜歡他們的。再有,平時同學們做遊戲、搞課外活動的時候,要積極的參與進去。很多孩子害怕做遊戲,害怕在這樣的環境裡與老師和同學們接觸,結果讓同學和老師以為他們太不合群,這都是不對的。

    應該讓孩子主動的參與這些活動,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時間長了,孩子就會消除陌生感,很好的與大家相處在這樣的活動中,與同學們相互瞭解,增加他們對學校生活的興趣,這樣,他們在學習的時候也會更用心。所以,當孩子到學校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能聽之任之,而是要積極的引導他們融入到這個大環境中去,有了良好的大環境,孩子才能夠安心、自主地學習,這對於他們的身心成長無疑也是很有好處的。

  • 2 # 簡愛有方

    其實這應該是入園焦慮症的表現,入園焦慮的產生主要源自兩個方面:一方面,3 歲幼兒已經與照料者建立起緊密的情感紐帶,形成穩定的依戀關係,與熟悉的照料人較長時間的分離會給幼兒帶來不安全感。

    另一方面,幼兒園裡的物、人、活動、規則等對於幼兒來說都是陌生的,這種陌生環境同樣會給幼兒帶來不安全感。當與熟悉的照料人分離和進入陌生環境同時存在時,幼兒的不安全感進一步加重了。因此,幼兒園和家長可以從幫助幼兒接受與照料人的分離、熟悉幼兒園環境入手,消除幼兒的不安全感,克服入園焦慮。

  • 3 # 小箏姑涼

    我兒子也是呢,有時候真是頭疼,老師也跟我反映過,我都是等放學回家給他做思想工作,告訴他老是搗亂老師會不喜歡的,小朋友也不喜歡和搗亂的小朋友玩,有的東西不能動就是不能動,因為會很危險,剛上幼兒園那會他又特別叛逆,如果老是兇他,他會越來越不好管,儘量說服教育

  • 4 # 媽咪寶貝傳媒

    事實上大部分被教師、專家抑或家長認為的搗亂兒童只是外向兒童中比較好動的,它們不容易被管理,於是被套上了“搗亂”的緊箍咒。之所以出現“搗亂”,恰恰是源於來自外界包括教師、家長、親朋等各方提出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要求,讓兒童難以適應導致的。所以他們的行為與其理解為一種搗亂,不如理解為一種合理宣洩。正確的做法有3點:

    1.降低要求,進行平等對話;

    2.適當給予自由空間,讓寶貝減輕緊張狀態;

    3.訓練寶貝合理動。所謂合理動就是給他的多餘動作一個合理的理由,即變相允許多動的行為。可以適當給予他職位,讓他發揮自己熱心、精力充沛的優勢,為大家服務,最終摒棄多動的壞訊息。

  • 5 # 媽咪Jane黃靜潔

    首先我想說,無論在哪個國家的哪個幼兒園,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只要有一群孩子的地方,就總會有愛搗蛋的孩子,總會有內向的孩子,總會有愛問題的孩子,也總會有愛哭的孩子。每個孩子基本會由上天決定,他來到這個群體會帶著哪樣的基因。

    如果覺得自己的孩子愛搗蛋,首先爸爸媽媽去做一個作業:我們想想自己的童年,問問自己的父母親,我們小時候是否也是帶著特別大的印記的、有著各種各樣特色的孩子。自己小時候是否特別好動,特別愛惹禍?是否喜歡上竄下跳?爸爸媽媽瞭解了自己小時候的情況,就會釋懷一些,會對孩子的要求降低些。因為我們瞭解了,如果總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完全聽話,乖乖的,不搗蛋,其實是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

    說說我自己。我小時候特別愛搗蛋,雖然我是個女孩,但特別喜歡趁爸爸媽媽不注意的時候,有意把門反鎖,就看爸爸媽媽找不到鑰匙,急得找鎖匠開門。第一,一個女孩做這樣的事,真的是搗蛋,但其實也是做什麼呢?我是在探索,我把門關了,爸爸媽媽會怎樣再開呢?這是探索,是好奇,在找答案,找結果。

    第二是吸引注意力,我好想讓爸爸媽媽圍著我轉,因為他們都很忙,我要吸引他們,只會用這種不恰當的搗蛋的方法。

    第三,親人們對我小時候的記憶裡,我就像個調皮的男孩,頭髮很短,有旺盛的精力,有好動的衝動,有沒有被消耗掉的動能。

    這三件事,都是愛搗蛋孩子的縮影。好奇心,吸引大人的注意力,還有就是非常旺盛的精力,卻不知道怎麼找出口。我們作為爸媽,忘記了自己的小時候的調皮搗蛋,才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少動,乖乖的,安靜的。那麼,爸爸媽媽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注意力。當他們在特別暴躁的時候,我們要馬上回應他們。比如當孩子在幼兒園亂跑的時候,老師就會制止住這個孩子,因為一定不能讓他興奮過頭,如果剎不住,他的興奮度會越來越高。老師這個時候就會給予注意力,會問孩子你現在需要什麼,你要跑到哪裡去,是否需要老師幫助你。在家裡也是這樣,如果孩子在興奮勁的時候,就要對孩子關注。這樣孩子慢慢就會知道,我只要跟爸爸媽媽講一句話,他就會來關注我。而孩子,也就不會做過分的事情了。

    第二,我們幫助孩子安靜下來,而不是斥責。比如,對孩子預告下一個五分鐘應該做什麼。坐下來一起聊一聊,吸引他的注意力。現在我們要做一個手工,做一隻大螃蟹。可以給孩子講一個關於螃蟹的故事,告訴他做螃蟹的步驟,最後一起動手。讓孩子忙起來,有一個目標。在幼兒園是這樣的,在家裡也要符合這樣的規律,從10分鐘到15分鐘,再到20分鐘,逐步訓練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搗蛋的孩子,特別需要將他好動的能量消耗掉,所以一定要讓他動起來,參加體育活動,尤其要參加戶外的體育活動。爸爸媽媽一定要關注,要看他經常拿什麼東西來搗蛋。一要將這些東西藏好,二要考慮找相關的活動。如果孩子經常是摔東西,那麼可以安排一些球類活動,讓他踢球,讓四肢發洩。有些女孩子,發洩的時候會用剪刀剪紙剪布,亂戳東西,那麼我們可以讓她做手工,將手的緊張度排遣掉。

    孩子在幼兒園比較愛搗蛋,爸爸媽媽要積極跟老師溝通,交換意見。平日裡也要教孩子學會處理與小朋友之間的關係,多帶孩子組織一些互動式的遊戲,讓孩子能夠習慣和別人協商,與別人相處。爸爸媽媽發現問題,慢慢引導,給他轉變的過程,而不是批評孩子,只是給他語言上的刺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扶漢室玄德三顧茅蘆。可以接下一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