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有6個孩子,4個兒子2個女兒。其實這6個孩子裡,有5個都非常有名氣。就算是最小的女兒太平公主在唐朝也是風雲人物。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武則天其實還有一個長女安定公主。安定公主是李治和武則天生的第一個女兒,因此兩人都特別寵愛。
但是這個孩子,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就夭折了。關於這件事,其實史學界一直都是有分歧的,到底是不是武則天本人害了自己的女兒?
按照《唐會要》裡的記載,其實我們根本就沒辦法定罪。因為這本書裡壓根就沒有記載安定公主是怎麼死的。
當時武則天和李治出去玩了一趟,回來就發現自己的女兒死掉了,這極有可能是因為猝死而夭折,沒有王皇后什麼事兒。
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立之意。---《唐會要》
這件事在《舊唐書》裡也曾經提到過,依舊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答案,也就是說這本身就是一樁懸案。
不過不久之後,李治和武則天都懷疑是王皇后所為,尤其是李治,這個時候有了廢掉王皇后的心思,恰逢小公主死了,他便想要將這件事嫁禍給王皇后。
武則天雖然損失了一個女兒,但是很顯然是整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因為不久之後她就榮登皇后寶座。因此不少人懷疑,這件事跟武則天有關係。
在最早的記載《唐會要》裡,壓根就沒有給出答案,只是說武則天的女兒是暴斃而亡,後來有人奏報是王皇后所害,那麼證據呢?拿不出來。
淡淡的一句話,有時候就是殺人的利劍。顯然因為這裡介紹的相當模糊,所以給了後人無限遐想的空間,畢竟王皇后的確被廢了,因此沒有理由沒關係。
可是在宋朝編寫的史書裡,情況就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比如說歐陽修等人編寫的《新唐書》裡,以非常生動形象的方式記載了這段歷史,證實了武則天殺害女兒的事情。
當時李治和武則天出去遊玩,王皇后過來找李治,發現他們不在家,於是就進去看了一下小公主,覺得很可愛,隨後就走了。
武則天回來以後,詢問宮女,得知王皇后曾經來過這裡。於是靈機一動,就狠心用被子把小公主給捂死了。隨後還像個沒事兒人一樣去迎接李治,等著李治跟武則天一起來到小公主這裡的時候,發現小公主死了。
李治十分傷心,一問之下,得知王皇后剛剛來過這裡,李治立刻認定了,是王皇后殺了他的女兒,因此他打算廢了王皇后。
在《資治通鑑》裡也有幾乎相似的記載,看來司馬光是完全贊成歐陽修的這一決斷。那麼問題來了,這件事靠譜嗎?
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後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后意。---《新唐書》
我認為不靠譜,因為這件事寫得太生動了,武則天做如此私密的事情,怎麼可能讓其他人知道?她捂死小公主的事情,她這輩子都不可能透露出去,因此這件事不會有第二個人知道。
既然誰都不知道,歐陽修是怎麼知道的呢?所以說,這完全是歐陽修等人牽強附會,因為討厭武則天,所以才會故意這麼寫的。
其實北宋那個大環境,迫使歐陽修、司馬光這一幫文人,必須要警惕女主亂政的情況再次發生。為什麼?因為北宋牛氣哄哄的太后太多了。
所以說北宋時期女主主政的情況屢見不鮮,這就很容易出現武則天的情況。這是宋朝文人們所不能接受的,為此,他們在史書裡刻意貶低武則天,似乎就是在提醒當朝太后不要太過分,一旦登基稱帝,就會像武則天一樣遭受後人唾罵和詆譭。
王皇后腦子有問題才會去弄死一個小公主,她要是覺得武則天是個威脅,那就應該把武則天的長子李弘給弄死。
畢竟只有兒子才能繼承皇位,弄死一個小公主給自己惹一身騷這又是何必呢?況且,王皇后要做這樣的事情,何必自己動手?她難道沒有一個心腹手下嗎?
所以說王皇后沒有殺害小公主的嫌疑,除非她是一個蠢到極致的人。因此可以斷定,李治和武則天故意陷害了王皇后。
這幫搞政治的人,一點良心都沒有,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居然連女兒的死都能夠利用起來。正如雷家驥在《武則天傳》裡所言,基本可以斷定,武則天沒有殺害自己的女兒,但是絕對不能排除武則天利用自己女兒的死,給自己的政治前途加碼的嫌疑。
甚至可以斷言,武則天發現女兒猝死以後,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傷心,而是如何讓女兒死的最有價值。反正事實已經發生了,與其平白無故地傷心,不如創造點價值,這就是政治家。
除了《史記》以外,任何官方歷史,其實都是為現實服務的一種媒介。主要不是記錄過去那個時代的事蹟,而是為了給當代做好服務而已。
因為不管你說得多麼言之鑿鑿,都會有人反問一句:你親眼看到過?如果從這個牛角尖進入的話,那歷史直接可以不用研究了,因為真正親眼見證歷史的人,未必就會寫歷史。而寫歷史的人,基本不會參與歷史故事的發展。
因此武則天捂死自己女兒的這件事,在宋朝文人的筆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警醒宋朝那幫權傾朝野的太后,讓她們低調點。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唐會要》
武則天有6個孩子,4個兒子2個女兒。其實這6個孩子裡,有5個都非常有名氣。就算是最小的女兒太平公主在唐朝也是風雲人物。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武則天其實還有一個長女安定公主。安定公主是李治和武則天生的第一個女兒,因此兩人都特別寵愛。
但是這個孩子,還在襁褓之中的時候,就夭折了。關於這件事,其實史學界一直都是有分歧的,到底是不是武則天本人害了自己的女兒?
版本一:《舊唐書》、《唐會要》裡隻字未提武則天謀害女兒。按照《唐會要》裡的記載,其實我們根本就沒辦法定罪。因為這本書裡壓根就沒有記載安定公主是怎麼死的。
當時武則天和李治出去玩了一趟,回來就發現自己的女兒死掉了,這極有可能是因為猝死而夭折,沒有王皇后什麼事兒。
昭儀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殺之,上遂有廢立之意。---《唐會要》
這件事在《舊唐書》裡也曾經提到過,依舊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答案,也就是說這本身就是一樁懸案。
不過不久之後,李治和武則天都懷疑是王皇后所為,尤其是李治,這個時候有了廢掉王皇后的心思,恰逢小公主死了,他便想要將這件事嫁禍給王皇后。
武則天雖然損失了一個女兒,但是很顯然是整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因為不久之後她就榮登皇后寶座。因此不少人懷疑,這件事跟武則天有關係。
在最早的記載《唐會要》裡,壓根就沒有給出答案,只是說武則天的女兒是暴斃而亡,後來有人奏報是王皇后所害,那麼證據呢?拿不出來。
淡淡的一句話,有時候就是殺人的利劍。顯然因為這裡介紹的相當模糊,所以給了後人無限遐想的空間,畢竟王皇后的確被廢了,因此沒有理由沒關係。
版本二:《新唐書》、《資治通鑑》裡言之鑿鑿地確認武則天謀害了女兒。可是在宋朝編寫的史書裡,情況就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比如說歐陽修等人編寫的《新唐書》裡,以非常生動形象的方式記載了這段歷史,證實了武則天殺害女兒的事情。
當時李治和武則天出去遊玩,王皇后過來找李治,發現他們不在家,於是就進去看了一下小公主,覺得很可愛,隨後就走了。
武則天回來以後,詢問宮女,得知王皇后曾經來過這裡。於是靈機一動,就狠心用被子把小公主給捂死了。隨後還像個沒事兒人一樣去迎接李治,等著李治跟武則天一起來到小公主這裡的時候,發現小公主死了。
李治十分傷心,一問之下,得知王皇后剛剛來過這裡,李治立刻認定了,是王皇后殺了他的女兒,因此他打算廢了王皇后。
在《資治通鑑》裡也有幾乎相似的記載,看來司馬光是完全贊成歐陽修的這一決斷。那麼問題來了,這件事靠譜嗎?
昭儀生女,後就顧弄,去,昭儀潛斃兒衾下,伺帝至,陽為歡言,發衾視兒,死矣。又驚問左右,皆曰:後適來。昭儀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後殺吾女,往與妃相讒媢,今又爾邪!由是昭儀得入其訾,後無以自解,而帝愈信愛,始有廢后意。---《新唐書》
我認為不靠譜,因為這件事寫得太生動了,武則天做如此私密的事情,怎麼可能讓其他人知道?她捂死小公主的事情,她這輩子都不可能透露出去,因此這件事不會有第二個人知道。
既然誰都不知道,歐陽修是怎麼知道的呢?所以說,這完全是歐陽修等人牽強附會,因為討厭武則天,所以才會故意這麼寫的。
其實北宋那個大環境,迫使歐陽修、司馬光這一幫文人,必須要警惕女主亂政的情況再次發生。為什麼?因為北宋牛氣哄哄的太后太多了。
宋仁宗的太后劉娥,執掌朝政11年,死活不肯放權,甚至還穿過龍袍,大有打算登基的意味,搞得宋仁宗性格懦弱。宋英宗時期的曹太后,一直和宋英宗處不好關係,因為宋英宗總是生病,所以一直都是曹太后垂簾聽政,這就比較煩了。宋哲宗時期的太皇太后高滔滔,這個女人也是很厲害,被稱為女中堯舜。因為她治國能力很強,但是因為她的權力太大,導致宋哲宗前8年,跟傀儡沒什麼區別。所以說北宋時期女主主政的情況屢見不鮮,這就很容易出現武則天的情況。這是宋朝文人們所不能接受的,為此,他們在史書裡刻意貶低武則天,似乎就是在提醒當朝太后不要太過分,一旦登基稱帝,就會像武則天一樣遭受後人唾罵和詆譭。
王皇后有嫌疑嗎?王皇后腦子有問題才會去弄死一個小公主,她要是覺得武則天是個威脅,那就應該把武則天的長子李弘給弄死。
畢竟只有兒子才能繼承皇位,弄死一個小公主給自己惹一身騷這又是何必呢?況且,王皇后要做這樣的事情,何必自己動手?她難道沒有一個心腹手下嗎?
所以說王皇后沒有殺害小公主的嫌疑,除非她是一個蠢到極致的人。因此可以斷定,李治和武則天故意陷害了王皇后。
這幫搞政治的人,一點良心都沒有,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居然連女兒的死都能夠利用起來。正如雷家驥在《武則天傳》裡所言,基本可以斷定,武則天沒有殺害自己的女兒,但是絕對不能排除武則天利用自己女兒的死,給自己的政治前途加碼的嫌疑。
甚至可以斷言,武則天發現女兒猝死以後,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傷心,而是如何讓女兒死的最有價值。反正事實已經發生了,與其平白無故地傷心,不如創造點價值,這就是政治家。
一點感慨:除了《史記》以外,任何官方歷史,其實都是為現實服務的一種媒介。主要不是記錄過去那個時代的事蹟,而是為了給當代做好服務而已。
因為不管你說得多麼言之鑿鑿,都會有人反問一句:你親眼看到過?如果從這個牛角尖進入的話,那歷史直接可以不用研究了,因為真正親眼見證歷史的人,未必就會寫歷史。而寫歷史的人,基本不會參與歷史故事的發展。
因此武則天捂死自己女兒的這件事,在宋朝文人的筆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警醒宋朝那幫權傾朝野的太后,讓她們低調點。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唐會要》